《化工单元操作》萃取与萃取设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xmin
R2
M
当S=Smin时: y ymax
B R1
E1 S
x xmax
单级萃取的溶剂范围:Smin<S<Smax
4、萃取液的最大浓度
当S=Smin时,E的浓度yA最大,但y'A一般不是最大。
y'A= y'Amax时溶剂用量的求法:
A
过S点作溶解度曲线的切线得点E,
求得R,得M点,于是得:
已知F、S可确定M,由M、RN可确定E1 由 qmE1 qmF qmS qmRN qmD 可确定 D 点。
A
F
E1
R'N RN
M
D
B
S
由 E1 通过平衡关系确定 R1,R1 和 D 连线确定 E2
如此交替直至x x iN
,则
N
为理论级数。
A
F SM RN E1 (差点 ) → R1
F S RN E1 D
加入的B 、S适量,搅拌均匀, 静止分层,得到互呈平衡的 液-液两相(共轭相),得到一 组平衡数据。
• 再加入一定量A,搅拌均匀, 静止分层,得到互呈平衡的 液-液两相(共轭相),得到另 一组平衡数据……...
(1)总组成点在两相区内; (2)能得到完整的平衡数据。
A
K En
Rn R2
E2
R1
E1
M点是F、S的和点,也是E1、RN的和点
确定E
1
依
F,S
确定
M,依
M
和 RN
,确定E 1
A
F
R'N B
RN
利用杠杆定律:
qmE1
MRN E1RN
qmM
E1 M
qmRN qmM qmE1 qmE1 qmF qmS qmRN qmD
S 注意E1和RN不是共轭相
2.各级的物料衡算
第一级qmF qmE2 qmR1 qmE1 qmE1 qmF qmE2 qmR1
F
R'N
R1 RN
E1
M
E2
……
E2
D
(2)利用分配曲线 N较多,三角形相图内作图不准确。 画分配曲线;
画操作线: 过D点画级联线,求得
xF
x1
x2 …… xi
y1
y2
y3
yi1
画梯级得理论级数 示意图
A y
分配曲线
F xi
1 i 2 M E1 yi+1
Rn' Rn
B
S
(a)
y1
1
2
Ci
3
y i+1
三、计算 (1)设计型计算
已知qmF、xF,在规定各级qmS量后,求达到一
定的分离要求所需的理论级数N。 (2)操作型问题
已知理论级数,估计其分离能力。 方法基本相同。
A
F
M1
R1
E1 E2 E3
R2 M2
R'3 R3
M3
B
S
8.3.3多级逆流萃取 一.流程:
二.特点 连续逆流操作,分离程度较高
F
E1
RN
M
连接F、Dmin点,与溶解度曲线相交于E1点,
则RNE1与FS的交点为和点M。
最小溶剂比:
( qmS qmF
) m in
FM SM
实际溶剂比取最小实际溶剂比的倍数。
分离要求、溶剂一定时:多级逆流萃取比多级错流 萃取板数少。
板数一定时:多级逆流萃取比多级错流萃取溶剂用量 少。
B
S
8.3 部分互溶物系的萃取计算
分离液体混合物,达到一定的分离要求所需的 理论级数为 N,由总级效率,可确定实际级数 NP=N/
8.3.1 单级萃取 一、流程
二、特点: 原料液与溶剂一次性接触。 萃取相与萃余相达到平衡。
三、计算: 已知原料液的处理量及组成(生产工艺给定),
计算:
1. 给定溶剂S的用量mS及组成,求萃取相E与 萃余相R的量mE和mR及组成y、x。
FR' m'E E' R' mF
A
m'R mF m'E
E'
F
E
M
R' R
B
脱除溶剂量为:
mSE mE m'E mSR mR m'R
S
2、根据给定的原料液F及规定的分离要求,求溶剂S用量 一般规定萃余相R的x或萃余液R'的x'.
解法:由R得到E,连接F、S得交点M;
溶剂用量:
A
MF mS MS mF
此式说明,三个组成点在一条直线上,即M点位于R E 点的连接线上,且
mE RM mR ME
mE ME mR RM
称为杠杆定律。
在工程上常用图解法,即杠杆定律:
A
mE ME mR RM
R M
E
B
S
R点、E点的和点M对应组成为总组成。
相反的问题,求差点,即从其混合液M中分出组 分(xA, xB, xS)质量为mR的三元混合物,求剩余的
P 点(夹紧点)所对应的两相联结线和级联线重合
Ei Ei1
夹紧点附近各级无分离能力, N
p
2、最小溶剂比的求法
Dm in的位置,既和平衡关系有关,又和分离要求有关。
最小溶剂比的确定:所有的联结线延长,与级联RNS相 交,D点在右侧,则取离S最近的点;反之,D点在左 侧,则取离S最远的点。
RN
3. 萃取后组成之间的变化:
yA xA yB xB
yA xA
结果,使组分得到一定程度的分离。
4.对萃取剂的基本要求:
(1) 能选择性地溶解各组分,即对各组分具 有不同的溶解度;
(2) 该溶剂与原溶剂能部分互溶或完全不溶, 且混凝后部分互溶的液-液两相较易分层。
5. 应用范围:
(1)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相对挥发度接近 1,采用精馏的办法不经济;
质量分别为mR和mE的两种三元混合物,其组 成分别为xA, xB, xs和yA,yB,ys ,两者混合物M的 质量为mM,其总组成如何?
( zA, zB, zs)。
物料衡算: mM=mR +mE
mM zA mR xA mE yA mM zs mR xs mE ys
将方程整理成如下形式:
mE xA zA zS xS mR zA yA yS zS
y'Amax yA' F
R
E M
MF mS MS mF
对比:y'A与y'Amax
B
S 可见: y'A〈y'Amax
如果M点在两相区外相交,说明超出萃取范围,不 能进行萃取操作,由R1点确定的溶剂用量为该操作条 件下的最小溶剂用量m S,min
8.3.2 多级错流萃取 一、流程
二、特点 萃取相溶质的回收率较高, 溶剂耗量较大,溶剂回收负荷增加, 设备投资大。
1、表示方法
习惯表示法: (1)各顶点表示纯组分 (2)每条边上的点为两组分混合物 (3)三角形内各点代表不同组成的三元混合物
K点 : xA=0.6 xB=0.4 P点 : xA =0.3 xB =0.2 xS=0.5
注意组成的归一性
B
xi =1
组成的单位
原则上可用任意单位
常用质量分率表示
二、杠杆定律
三.计算
设计型问题:已知S的组成,qmF、xF,
规定 qmS/qmF (溶剂比)和分离要求,求N。 解法:每级内平衡
R i-1 i
Ei
Ri E i+1
即Ei和Ri平衡,若能确定Ri组成xi和Ei+1组成yi+1之间的关 系,即可求得理论级数(逐级计算)
1.物料衡算:
qmF qmS qmE1 qmRN qmM
萃取过程的简单流程: 混合过程: F(A+B)及S 充分接触,组分转移; 澄清过程: 形成两相,由于密度差而分层。
萃取相E, y——溶剂相中出现 (S+A+B) 萃余相R, x——原料液中出现溶剂 (B+S+A)
• 脱除溶剂: 在两分离塔中,脱除溶剂
萃取相脱除溶剂得萃取液E′, y′ 萃余相脱除溶剂得萃余液R′, x′
以溶剂为主的相称为萃取相。
3、几类物系的相图
(1)部分互溶物系
A、B,A、S 完全互溶, 而B、S部分互 溶;
(2)完全不互溶物系, A、B,A、S 完全互溶,而B、S 完全不 互溶,共轭相中,一相S=0 另一相B=0;
(3)第二类物系(具有两对部分互溶物的物系,A、 B 完全互溶,A、S,B、S部分互溶)。
B
S
xA
平衡联结线倾斜方向不一致:
第二类物系:
y=x
R E
2、分配系数 A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
kA
溶质A在E相中的组成 溶质A在R相中的组成
yA xA
yA = kA xA
kA和温度有关,温度升高,kA下降; 与浓度有关,溶质浓度升高,kA下降
浓度较低时,kA可视为常数。
原溶剂的分配系数
kB
yB xB
5 4 i 操作线
6
0 xn
xi
xf
D
(b)
图8-31 在直角坐标中图解下场论基数N
四、溶剂比对操作的影响
1.溶剂比和最小溶剂比
定义:溶剂比=qmS/qmF
溶剂比的变化,引起差点D的变化,导致理论级数的 变化。
qmS/qmF 较大, Ei1 Ri 有 E1 F 净物流向左流动, E1 为 F 和 D 的和点,D 点必在三角形相图右侧。
F R' R B
E M
进而,得到萃取液、萃 余液的量和组成。
S
3、最大溶剂用量及最小溶剂用量
增加 S,则M靠近 S,当 M 点达到E1 时混溶, 故M位于E1 时的溶剂用量为 S max
A
减小S,当M达到R2时,混溶,故M
位于R2时的溶剂用量为 S min
当S=Smax时: y ymin
E2 F
方法: (1)依S的用量mS及F的量mF和组成xF确定和点M 。
A
MS mF FS mM
F
.
M
B
S
(2)确定E,R的量及组成。 采取图解试差法确定E,R的组成。 试差过程
由杠杆定律确定E和R的量。
MR
A
mE ER mM
mR mM mE
F
.M E
R
B
S
(3) 确定萃取液与萃余液的组成及量
(2)混合物蒸馏时形成恒沸物; (3)欲回收的物质为热敏性物料; (4)混合物中含有较多的轻组分,利用精馏的
方法能耗较大; 例:青霉素的生产;
(5)提取稀溶液中有价值的物质。
8.2 液-液相平衡关系
8.2.1 三角形坐标及杠杆定律
三元混合液的表示方法 一、三角形坐标 三组分用三角形坐标表示:
等边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等; 等腰直角三角形(常用)。
第二级 qmE2 qmR1 qmE3 qmR2
……………………
第 N级 qmEN qmRN1 qmS qmRN
qmE1 qmF qmE2 qmR1 qmEN qmRN1 qmS qmRN qmD
此式说明各级间的物流之差为一常数, 且D为各级物流的公共差点(极点)。
3.逐级图解 (1)相图:Ri 和Ei互成平衡
组成yA,yB, yS,及质量mE。
mE=mM-mR
mE MR
mM
ER
8.2.2 三角形相图
萃取相、萃余相的相平衡关系是萃取的基本问题。 相平衡数据来自实验。
讨论的前提:
•A在B和S中可全溶; •B与S部分互溶或完全不溶(第一类物系); •各组分不发生化学反应。
一、溶解度曲线及平衡联结线 1、相平衡数据的测定:
qmS/qmF 减小, M F
,E 1
升高,D
点远离
S。
D 点移到无穷远时 D=0,级联线互相平行。
qmS/qmF 再减小,F 为 E1 和 D 的和点,D 点落在
三角形相图左侧。净物流向右流动。
示意图
qmS/qmF 操作线斜率趋于联结线的斜率 当(qmS/qmF) 到 (qmS / qmF )min 时,
4、温度、压力对相平衡的影响
相律 :
F C 2
C3 2
F 3
(1)压力的影响 压力的影响较小,可忽略; (2)温度的影响 温度的影响敏感,温度升高,溶解度
增 大 ,两相区 小,不利于萃取操作。
二、辅助曲线 问题: 已知一相的组成,如何求取其它共轭相的组成? 解决问题的办法:辅助曲线。
使用辅助曲线,已知一相的组成可求得另一相的组成。
B R0
M
E0
S
2、数据标绘及各区的状态 (1)溶解度曲线:各平衡组成点连成一条曲线; (2)联结线:各对共轭相组成点之间的联线; (3)混溶点: 曲线内为两相区, 曲线外为单相区,曲
线上的点称为混溶点; (4)临界混溶点(褶点) :共轭相的组成相同,其位置
和物系有关; (5)萃取相和萃余相: 以原溶剂为主的相称为萃余相,
化工单元操作
萃取与萃取设备
8.1 概述: 目的: 分离液-液混合物 依据: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之间的 差异使之分离。
1.几个基本概念: (1)萃取剂(溶剂):所用的溶剂。 (2)溶质:原料液中易溶于溶剂的组分。 (3)原溶剂:原料液中较难溶于溶剂的组分。
萃取过程的简单流程:
联结线斜率对分配系数的影响
A
A
A
E R
B
kA>1
R SB
E
R
E
SB
S
kA<1
kA=1
对于完全不互溶物系,浓度常用比质量分数X Y表示
X
A
mAR mB
YA
mAE mS
kA
YA XA
3、脱溶剂基分配曲线
将R,E 两相脱去溶剂S,得萃余液及萃取液。
k
' A
y
' A
xA'
y'A
A
y'A=x'A
K
x'A
8.2.3 分配曲线及分配系数
三元混合物系相平衡关系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1、分配曲线 横座标:萃余相中溶质的组成 纵坐标:萃取相中溶质的组成
R
x1
x2
x3
E
y1
y2
y3
共轭相中的组成标绘如图 共轭相组成转换到直角坐标中得物系:
A
yA
y=x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