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概述要点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第二节 犯罪分类
一、理论分类 (一)自然犯和法定犯 自然犯又称刑事犯——是指勿需法律规 范的规定,根据一般伦理法则就具有罪恶性 的犯罪,违反公共善良风俗和人类伦理,由 刑法典和单行刑法所规定的传统性犯罪。 • 法定犯又称行政犯——是指行为本身不 具有伦理上的罪恶属性,只是违反行政法规 中的禁止性规范,由于法律的规定才使之成 为犯罪。
• (二)刑事违法性——犯罪的法律特征 • 即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 • 思考:行为违反刑法符合犯罪构成后还要不 要考虑社会危害性? • (三)应受刑罚处罚性——即犯罪是应受 刑罚处罚的行为。 • 不应受惩罚,是指行为人的行为根本不 构成犯罪,不存在应受惩罚的问题; • 不需受惩罚,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已经构 成了犯罪,本应惩罚,但考虑到具体情况, 从而免予刑事处分。
• •
自然犯和法定犯区别:
(1)判断依据不同。前者按伦理道德, 后者按行政法规定,如前者杀人罪,后者 内幕交易罪。 • (2)法律依据不完全相同。前者只依 据刑法典,后者要参照有关行政法规。 • (3)社会危害性不尽相同。尤其对整 个社会秩序的破坏,自然犯要比法定犯严 重。 • (4)犯罪的稳定性不同。 自然犯的社 会危害性变异较小,而行政犯的社会危害 性的变异较大。
•
•
(二)行为犯与结果犯
行为犯是指仅以侵害行为之实施为构成 要件或以侵害行为实施完毕为构成既遂条件 的犯罪。 • 结果犯是指以侵害行为产生相应的法定 结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或者是指以侵害 结果的出现而成立犯罪既遂形态的犯罪 。 • 结果犯的概念有两种:其一认为以法定 的危害结果的发生作为犯罪既遂或者未遂的 标准;另一种认为结果犯是以法定的危害结 果的发生为犯罪成立要件的犯罪。
• • • • • • • • •
社会危害性的轻重大小是由什么决定? 第一,决定于行为侵犯的客体,即行为 侵犯了什么样的社会关系。 第二,决定于行为的方式、手段、后果 以及时间、地点 。 第三,决定于行为人的一些主观因素。 考察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一,应当坚持历史的观点。 第二,应当坚持全面的观点。 第三,应当坚持本质的观点 。
•
• • • • • •
• 2. 理论定义: • A.依据法律后果定义: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 B.按照犯罪的成立条件定义:犯罪是该当违 • 法有责的行为。 • C.结合诉讼程序定义:犯罪是可提起刑诉程 序并致刑罚的违法行为。 D.根据反社会性定义:犯罪是反社会的行为 或社会侵害性的行为 。 • E.综合本质特与法律特征:犯罪是特别危险 的侵 (一)国事犯罪与普通犯罪 • 根据犯罪侵害的对象和法益不同进行的分类 • (二)身份犯与非身份犯 • 以犯罪主体是否具有特定身份进行分类 • 凡构成犯罪需特殊身份的称身份犯; • 凡构成犯罪,不需特殊身份,而以一般 主体身份作为主体要件的,称为非身份犯。 • 注意:刑法上的非真正身份犯
• • •
• • • • • • •
二、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
刑法第13条:正文+但书 即: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危害 社会的行为就是犯罪 1、定义方法: A.形式与实质相结合: 刑事违法性+社会危害性 B.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划定犯罪性质+达到一定程度 2、但书的含义 行为情节轻微,不符合犯罪构成
• •
(三)实害犯与危险犯
实害犯是指出现法定的危害结果为构成 要件的犯罪,多为过失犯罪。 • 危险犯是指刑法明文规定的以实施危害 行为并出现某种法定危险状态为构成要件的 犯罪。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法律的明文规定; 二是特定危险状态是否出现 。 • (四)故意犯与过失犯 • 以罪过的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为标准 • 即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的犯罪就是故意犯; 主观方面为过失的犯罪为过失犯。
•
第五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概述
• 本章的基本要求:了解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 念,全面掌握犯罪构成的特征及一般要件。 • 本章重点:1、犯罪概念的三种类型; • 2、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 • 3、我国刑法中犯罪的基本特征; • 4、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 5、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 • 本章难点: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的区别。
•
第二节 犯罪的认定
• (一)根据刑法第13条的但书规定加以区分 • (二)根据总则条文关于犯罪构成一般要件 或排除犯罪的条件的规定加以区分 • 1.从主观罪过上加以区分。 • 2.从责任年龄上加以区分。 • 3.从责任能力上加以区分。 • 4.从行为性质上加以区分。 • (三)根据分则条文关于具体犯罪构成要件 的规定加以区分
•
•
• •
•
三、犯罪的基本特征 理论学说 : ⑴一特征说:犯罪只能从形式上定 义,因此其特征只是具有刑事违法性 ⑵二特征说:应受刑罚处罚程度的 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 ⑶三特征说:(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刑法当罚性
• • • •
(一)社会危害性——犯罪的本质特征
是指犯罪对国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危害 它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危害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即社会主 义制度的政治基础。 • (2)危害国家所有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 财产,即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 (3)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 他权利。 • (4)破坏社会主义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
•
第一节 犯罪概念
一、犯罪概念的类型 1. 立法定义:
A. 从形式上规定——即犯罪的形式概念 是指仅从法律形式上对犯罪下定义,而不涉及 犯罪的社会政治本质的犯罪概念类型。 B.从实质上规定——即犯罪的实质概念 是指仅揭示犯罪的社会政治本质而不涉及其法 律特征的犯罪概念类型。 C.从形式与实质统一上规定——即犯罪的混合 概念 是指从犯罪的社会政治本质和法律形式特征两 个角度对犯罪进行界定。
•
1.从犯罪主体上区分。有的行为须 具备特定身份才能构成犯罪。 • 2.从犯罪主观方面区分。有的犯罪 只能由故意构成,过失实施这类行为的 不构成犯罪。 • 3.从犯罪客观方面区分。有的犯罪 要求发生在特定时间、地点,以特定手 段(方法),针对特定对象,造成一定 后果才能构成犯罪 。 • 4.从情节上区分。有的行为要求情 节严重才能构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