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生态课堂 彰显学生个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生态课堂彰显学生个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的脑袋真正“动”起来,教师应当从“自我为中心”走向“师生平等”,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的课堂环境,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

一、生本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上,学生想不想学,是不是主动地去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前苏联的大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氛围里进行的,情感具有情境性,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气氛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爱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

例如,教学“圆锥”一课,先让学生自己谈谈对圆锥知识的了解,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们各抒己见。这时因势利导,让他们自学课本,通过自学进一步了解圆锥的知识。然后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总结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在这种氛围中的学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总是会无拘无束地探索,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使他们从心灵上感受到课堂成为了他们成长的乐园。

二、生本课堂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知识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蕴藏了人们丰富的创

造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就是经历复杂的认识过程,掌握前人的经验,进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财富。小学生思维的具象性和直观性,决定了在数学的学习中要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感性经验,使他们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更好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获得新的数学知识。教学时应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教与学跳出教材,走入现实生活中,使课堂活起来。

例如,“克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让学生探求知识背景,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及作用。

师:这个西瓜约有几千克?

生1:这个西瓜约有5千克?

师:这袋洗衣粉约有几千克?

生2:这袋洗衣粉约有2千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好了!(从袋子里拿出一块饼干。)这块饼干约有几千克?

(学生发笑。)

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要笑呢?

生3:一块饼干用千克不太合适。

师:这块饼干有多重,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呢?

生4:克。

合作交流在学生的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过程中,同学间既可以取长补短,认识自己的不足,又可以把自己的观点鲜明的表达出来。课堂上要注意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让学

生在学习新知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学生能独立解答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独立解答,不能解答的才让小组合作解答;学生能动手操作的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能动手实验的让学生动手实验。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折射智慧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课堂变得越加青春焕发,精彩纷呈,难道这不是新时代的教师一直在追求的课堂魅力吗?

三、创设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情境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学生之间的智力、生活经验与环境都有差异,即使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的思维方式、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也是有差异的。教师的讲解与提问过多,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有时适得其反,反而扼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的潜能也受到了抑制,更谈不上乐于学习。因此,应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1”时,教师先让学生用已有的生活知识举出可用数字“1”表示的一个整体。学生抢着回答,如“1棵树”“1朵花”“1个苹果”“1本书”等。但“1”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学生却没有提到,教师给出时间,让学生讨论:“还有别的东西可用1来表示吗?”“1箱苹果。”终于有学生发话了,教师问其他学生:

“你们同意吗?”有的学生不同意,有的同意。于是教师就让不同意的学生先发表意见,有学生说:“我不同意,因为箱里有许多苹果。”教师再给表示同意的学生反驳的机会。有学生说:“同意,我只看见一只箱子。”水到渠成,教师肯定了同意组的看法,继续解释:“虽然箱里有许多苹果,但这些苹果只用一只箱子装,所以可以用1来表示这箱苹果。就像我们一年级(2)班是由一个一个学生组成,这一个一个学生安排在一个教室里就形成了1个班。”这样就比单纯地讲解“1”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要容易理解得多。

通过数学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是学生学好数学、激发求知欲、增强自信心的重要途径。为此,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在课堂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自体验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的重要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