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变电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绪论
4.1 绪论
4.1 绪论
4.1 绪论
4.1 绪论
4.1 绪论
4.1 绪论
4.1 绪论
4.1 绪论
4.1 绪论
二、瞬变电磁的发展
瞬变电磁法是时间域电磁法之一,随时域 方法而出现,它是发展在后而发展很快的电 法勘探分支方法。 将瞬变电磁信号用于地质勘探的设想,早 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人提出。最早的时域电 磁法在西方称为Elrtna法,它基于L.W.Blna在 1933年获得的发明专利,该法利用电磁脉冲 激发供电偶极形成电磁场,用电偶极测量电 场。
否则, ; 早期瞬变电磁场用的较少。
晚期视电阻率
/ r ; u 0 mr 0 0 3/2 E (t ) ( ) 40t t BZ (t ) m0 0 3/2 ( ) t 20t t
特点: 1、晚期场与 成反比,在导电性差的大地上,磁 场经早期衰减,已衰减殆尽的缘故。 2、晚期场与位置无关,表明晚期场等效烟圈电流 已扩散到无限远、无限深处了。 3、晚期磁场随时间迅速衰减。
全域电阻率
4.2.3 模型响应特征
不同发射线框边长的瞬变响应特征的比较
0.1 0.01 0.001 0.0001 1E-005 1E-006 1E-007 1E-008
Vz(v) 1E-009
1E-010 1E-011 1E-012 1E-013 1E-014 1E-015 1E-016 1E-017 1E-006 1E-005 0.0001 0.001 0.01 0.1 1 10 Tx 10 50 100 200 500
穿透深度: TD 2 t / 0 趋附深度: TD 2 / 0
当不满足早、晚期条件时,计算结果有误 差。 过去多用晚期公式,现有“全域电阻率” 公式。现其定义、算法不一。也是近似算法, 且在远区有多解性。但总是一种进步。 使用现有设备从感应电动势计算视电阻率 问题甚多。
全域电阻率
特点: 1、早期场与成正比,大,产生涡流的能力差 , 磁场衰减快,由此激发 的涡旋电场便越强。 2、早期场随距离增加衰 减快,表明早期场主要 集中在发射场源附近。 3、早期磁场随时间线性 变化;早期电场与时间 无关。
早期视电阻率
4 2 r E E (t ) 3m 5 2 r BZ (t ) B ; 9m t 当 / r 0时, ;(早期,远区条件)
4.1 绪论
4.1 绪论
一、基本原理 利用不接地回 线向地下发射脉 冲式一次电磁场, 用线圈观测由该 脉冲电磁场感应 的地下涡流产生 的二次电磁场的 空间和时间分布, 从而来解决有关 地质问题的时间 域电磁法(脉冲 场源)。
4.1 绪论
4.1 绪论
思路: 观测断电后感应电磁场 随时间、空间的变化。瞬 变场的延迟时间特性与地 下地质体的几何参数及电 性参数有关。良导地质体 的规模越大、导电性越好, 瞬变场的强度就越大、衰 减越慢、延迟时间就越长; 反之则瞬变场的强度小、 衰减快、延迟时间短。 感应电磁场强:反映导电性 断电时间:反映深度
对低阻层厚度不同的反映情况(低阻分辨率问题) 三层H型地电模,三层模型从地表向下,电阻率依次为200 、10、200欧姆米,表层厚度180米,中间层厚度分别取5、 10、50、100米
250
240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m)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m)
2 5 V ( t ) 重叠回线: 6.32 103 L ( ) 3 t 3 I 仅有近区(晚期)( 0 3)的计算公式 2 5 V ( t ) 中线回线: 6.32 103 AR 3 L ( ) 3 t 3 I 近区( 0 3)的计算公式 2 4 3 8 3
4.2.1 瞬变电磁场的扩散特点
I ; t 0 I (t ) 0; t 0
电流---磁场;电流断开---磁场消失; 磁场变化---介质中感应电流---感应磁场; 介质欧姆消耗---感应电流衰减--感应磁场衰减变化----感应出强度 更弱的电流; 这一过程一直进行,直至大地的 欧姆损耗, 将磁场能量消耗完 毕为止。
二、瞬变电磁的发展
随后中南工业大学、西安地质学院、北京 矿产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中国有色 金属工业总公司矿产地质研究院等单位进行 研究。通过国内学者的二十多年的努力,取 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大量的应用实 例,在理论和方法技术方面推动了TEM在我 国的应用和发展。
二、瞬变电磁的发展
3 瞬变电磁的特点
4.2 瞬变电磁基本理论
4.2.1、瞬变电磁场的扩散特点 一次磁场是以两种途径传播:
第一种激发方式是,电磁波首先在空气中以光速很快传播 到地表的每个点,然后有一部分电磁能量由地表传入地 下,这是根据惠更斯原理,波前上每个点都视为一个新 的球面波振源,故地表的每一个点都陆续成为波源,将 部分电磁波传入地中,在远区,这种一次磁场可以认为 是不均匀平面波,且沿铅直方向传播到地中。 第二种激发方式是,电磁能量直接从场源传播到地中,是 在导电介质中感应电流似“烟圏”那样,随时间推移逐 步扩散到地下深处。
200
200
160
150
120
100
80
40
5 10 50 100
50
5 10 50 100
0 1E-007 1E-006 1E-005 0.0001 0.001 0.01 0.1 1
0 1E-007 1E-006 1E-005 0.0001 0.001 0.01 0.1 1
t(s)
t(s)
磁场强度法全区视电阻率曲线对比图
3 瞬变电磁的特点
9、剖面测量与测深工作同时完成,提供了更 多有用信息,减少了多解性。 由于上述诸多特点,且伴随仪器的数字化 与智能化,近些年来,瞬变电磁法在国内外 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并获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
3 瞬变电磁的特点
存在问题: 1、对浅层的垂向分辨能力不强。因为采样时间不能 提得很早,最早的采样时间几微秒,电阻率100, 也难对20米深度分层; 2、同点装置边长越小,测的的视电阻率越小,与大 地电阻率不符; 3、现只有一维水平层状大地模型的定量解释方法。 4、信噪比较低,更易受天然或人文干扰电磁信号的 影响。
“烟圈”的半径和深度 为: r 8c 2 t /( 0 ) a 2 ; d 4 t / 0 d 2 c 2 2 0.546479 ; v t t 0 8 早期瞬变电磁场由浅部 涡流产生 反映浅部电性; 晚期瞬变电磁场由深部 涡流产生 反映深部电性; 观测研究瞬变电磁场随 时间的变化规律,可探 测 大地电性的垂向变化 瞬变电磁测深的原理。 观测研究同一时间瞬变 电磁场沿剖面的变化规 率 可探测大地电性沿剖面 变化 瞬变电磁探测 地下电阻率不均匀体的 原理。
4.2.2 视电阻率的定义
3m 2 u E (t ) [(u ) u (1 )e 4 2r 3
3 u2 2
]
u2 2
0 m 9 2 9 BZ (t ) [(1 2 ) (u ) ( 2u )e 4 2r u u u 2 r / ; 2 2 t / 0
4.2.1 瞬变电磁场的扩散特点
第一种传播方式是瞬时建立的,由于大地的电抗作用, 第二种场的建立比较迟缓。早期,两者在时间上是 分开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种场相互叠加,随后 达到极大值。在晚期,第一种激发方式的场在各处 衰减殆尽,在地中第二种场占居主导地位,电磁场 以“烟圏”形式逐步扩散到深处,在每一地层中的 涡流都有产生和增加的过程以及达到最大后逐渐衰 减的过程,并且随深度的增加出现极大值的时间逐 渐向后推移。
4、单脉冲激发就可以得到多信息的整条瞬变 场衰减曲线,且对线圈点位、方位或接收距 要求相对不严格,测地工作相对简单,工效 高; 5、可以通过多次脉冲激发,进行多次叠加观 测,并采用空间多次覆盖技术,提高信噪比 和观测精度;
3 瞬变电磁的特点
6、可以选择不同的时间窗口进行观测,有效 地压制地质噪声,获得不同探测深度的信息; 7、利用该方法的测量系统,可实施地面、空 中、地下、水上、井中或坑道电磁法探测; 8、不受高阻层的屏蔽影响,能穿透高阻层, 对低阻层灵敏、分辨能力强,在低阻围岩区, 由于是多道观测,早期道的地形影响较易分 辨;
感应电动势法全区视电阻率曲线对比图
4.2.3 模型响应特征
对低阻薄层的反映情况 H型地电模型,三层模型从地表向下,电阻率表层和底层都 是200欧姆米,中间层电阻率分别为10、1、0.1 ,顶层厚度依 次为180米,低阻薄层厚度10米
1000
1000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m)
(u ) e
0
]
2
u
x2 2
dx
可见,瞬变电磁场与 ,t的关系复杂,通常研究 早期和晚期两种极限条 件下瞬变电磁场与 ,t的关系。
早期视电阻率
/ r 0; u BZ (t ) 9m 3m E (t ) ; 4 t 2r 2r 5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m)
100
100
10
0.1 1 10
10
0.1 1 10
1 1E-007 1E-006 1E-005 0.0001 0.001 0.01 0.1 1
1
t(s)
1E-007
优势:
1、断电后观测纯二次场,消除了频率域的装 置耦合噪声,受地形起伏影响小。 2、可采用不接地回线装置,适宜于在各种地 理环境下工作,在沙漠、冻土带更显其独到 特性; 3、可以采用同点装置(如重叠回线、中心回线 等)进行观测,达到与探测目标的最佳耦合, 取得的异常强,形态简单,分层能力强;
3 瞬变电磁的特点
4.2.1 瞬变电磁场的扩散特点
美国地球 物理学家 M.N.Nabigh an研究了断 电后二次涡 流的分布情 况:
4.2.1 瞬变电磁场的扩散特点
他指出,任一时刻的 涡电流产生的磁场可等 效为一个水平环状的线 电流产生的磁场。 地下涡电流向下、 向外扩散的现象---“烟圈 效应”。
4.2.1 瞬变电磁场的扩散特点
晚期视电阻率
0 0 m r 2 / 3 0 20 m 2 / 3 B ( ) ; ( ) ; 4t 5tE 4t 5t BZ
E
t 当 / r 16时, ;(晚期,近区条件) 否则, ; 晚期瞬变电磁场用的较 多。
中线回线和重叠回线
瞬变电磁源自文库(TEM)
第四章 瞬变电磁法
4.1 绪论 4.2 瞬变电磁基本理论 4.2.1 瞬变电磁场的扩散特点 4.2.2 视电阻率的定义 4.2.3 模型响应特征 4. 2.4 三维模型的波场模拟 4.3 瞬变电磁的资料处理 4.4 瞬变电磁法的反演方法 4.4.1 基于烟圈理论的快速反演 4.5 航空瞬变电磁简介
t(s)
大地电阻率1.0欧姆米; 发射线框分别取10米 *10米、50米*50米、 100米*100米、500米 *500米,匝数为1, 发射电流强度为10安 培;接收线框面积为 1平方米,匝数为1, 接收时间范围从1.0e5秒到10秒,指数等 间隔0.1,共61个时刻 点。
4.2.3 一维模型的响应特征
二、瞬变电磁的发展
我国的瞬变电磁法研究起始于20世纪70年 代初,较早开展这项工作的有原长春地质学 院的朴化荣、曾孝箴、王延良等人,推出了 均匀大地上空间域电磁响应,并将脉冲式航 电仪用于地质填图和找矿。 1977年地矿部物化探勘查研究所的蒋邦远等 将脉冲电磁法用于勘探良导体金属矿。1985 年牛之琏将脉冲电磁法用于金属矿勘探,并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