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资料

《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资料
《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资料

《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数据库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不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

B.数据库设计是指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

C.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

D.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物理结构必须与逻辑结构一致

2.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B )

A.数据模型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软件工具

D.数据库

3.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

A.DBS包括DB和DBMS

B.DBMS包括DB和DBS

C.DB包括DBS和DBMS

D.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10.叙述中错误的是( B )A.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物理结构必须与逻辑结构一致

B.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的共享问题

C.数据库设计是指在已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数据库

D.数据库系统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数据库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不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

B.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的共享问题

C.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是数据库系统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4.下面关于逻辑模型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层次模型是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和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

B.网状模型以有向图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和实体间的联系

C.关系模型以二维表格表示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

D.以上描述都不正确。

15.在关系模型中,每个关系模式中的关键字( C )

A.可由多个任意属性组成

B.最多由一个属性组成

C.可由一个或多个其值能唯一标识关系中任何元组的属性组成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7.下面关于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A.关系是属性数目相同的元组集合

B.关系中每个属性不可分解

C.构成关系的元组是有序的

D.以上描述都正确。

1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为了建立一个关系,首先要构造数据的逻辑关系

B.表示关系的二维表中各元组的每一个分量还可以分成若干数据项

C.一个关系的属性名表称为关系模式

D.一个关系可以包括多个二维表

19.关系模式的三类完整性原则中参照完整性原则是指( C )

A.主键的属性不能为空

B.组成外键的属性集必定是另外一张表的主键

C.键的取值要么为空,要么为参照主键的某个值

D.以上描述都不正确。

20.在关系模型中,关系的“元数”是指( C )

A.行数

B.元组个数

C.关系个数

D.数

13.在销售管理系统中,“商品”与“顾客”两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系一般是( D )A.一对一 B.一对多 C.多对一 D.多对多

5.下面关于外部模型描述不正确的是( B )。

A.外部模型是逻辑模型的一个子集

B.外部模型是数据库最底层的抽象

C.外部模型反映了用户使用数据库的观点

D.以上描述都不正确

6.下列模式中,能够给出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取方法的是( A )

A.内模式

B.外模式

C.概念模式

D.逻辑模式

7.要保证数据库物理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B )。

A.模式

B.模式与内模式的映射

C.模式与外模式的映射

D.内模式

7.一间宿舍可住多个学生,则实体宿舍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是( B )

A.一对一

B.一对多

C.多对一

D.多对多

8.在E-R图中,用来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图形是( C )

A.矩形

B.椭圆形

C.菱形

D.平行四边

10.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时,实体和联系都可以表示为( C )。

A.属性

B.键

C.关系

D.域

12.系模式R(U, F),U={A, B, C, D},F={A->C,A->D, C->B, B->D},F中的冗余函数依赖为( B );

A.A->C

B.A->D

C.C->B

D.B->D

10.关系代数表达式的优化策略中,首先要做的是( B )

A.对文件进行预处理

B.尽早执行选择运算

C.执行笛卡儿积运算

D.投影运算

14.SQL语言中,条件“年龄BETWEEN 20 AND 30”表示年龄在20~30岁之间,且( B )。

A.包括20岁和30岁

B.不包括20岁和30岁

C.包括20岁但不包括30岁

D.包括30岁但不包括20岁

15.为了使索引键的值在基本表中唯一,在建立索引的语句中应使用保留字( A )

A.UNIQUE

B.COUNT

C.DISTINCT

D.UNION

16.SQL语言是( C )语言

A.层次数据库

B.网络数据库

C.关系数据库

D.非数据库

17.设有图书管理数据库:

图书(总编号C(6),分类号C(8),书名C(16),作者C(6),出版单位C(20),单价N (6,2))

读者(借书证号C(4),单位C(8),姓名C(6),性别C(2),职称C(6),地址C(20))借阅(借书证号C(4),总编号C(6),借书日期D(8))

对于图书管理数据库,分别求出各个单位当前借阅图书的读者人次。下面的SQL语句正确的是,SELECT 单位,()FROM 借阅,读者 WHERE;借阅.借书证号=读者.借书证号( A )A.COUNT(借阅.借书证号) GROUP BY 单位 B.SUN(借阅.借书证号) GROUP BY 单位

C.SUN (借阅.借书证号) GROUP BY 单位

D.COUNT(借阅.借书证号) HAVING 单位

18.在SQL的ALTER TABLE语句中,为了增加一个新的字段应该使用短语( D )

A.CREATE

B.APPEND

C.COLUMN

D.ADD

19.定义一个学生成绩表StuExam中,学生成绩字段Score的数据类型最好使用( A )数据类型。

A.int

B.varchar

C.text

D.float

20.索引字段值不唯一,应该选择的索引类型为( B )

A.主索引

B.普通索引

C.候选索引

D.唯一索引

15.一级封锁协议解决了事务的并发操作带来的不一致性的问题。( A )

A.数据丢失修改

B.数据不可重复读

C.读脏数据

D.数据重复修改

22.下面关于逻辑模型描述正确的是( C )。

A.从用户需求观点出发对数据建模

B.概念模型独立于硬件和软件

C.数据库设计人员与用户交流的工具

D.概念模型表达数据的局部结构

23.下面关于外部模型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外部模型又称物理模型

B.外部模型描述数据在外存的存储方式、存取设备和存取方式

C.外部模型是独立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模型

D.以上描述都不正确

24.下面关于逻辑模型描述正确的是( D )。

A.层次模型是用有向图型结构表示实体和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

B.关系模型以表格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和实体间的联系

C.网状模型以树结构表示实体与实体之间联系

D.以上描述都不正确。

25.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的( B )。

A.存储问题

B.共享问题

C.安全问题

D.保护问题

18.下面关于三层模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外模式是用户和数据库系统的接口

B.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

C.内模式是数据库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

D.以上描述都不正确

27.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 C )

A.需求分析阶段

B.概念设计阶段

C.逻辑设计阶段

D.物理设计阶段

28.设有关系模式R(A,B,C,D),F是R上成立的FD集,F={B→C,C→D},则属性C的闭包C+为 ( A )

A.BCD

B.BD

C.CD

D.BC

20.在下列关系运算中,不改变关系表中的属性个数但能减少元组个数的是( B )

A.并

B.交

C.投影

D.笛卡儿乘积

二、多项选择题

1.下面描述中属于数据管理的文件管理阶段特征的是( AB )

A.数据以文件形式保存在外存

B.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有了区别

C.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D.采用数据模型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

2.数据库用户包括( ABCD )

A.DBA

B.专业用户

C.应用程序员

D.终端用户

3.在下面所列的条目中,哪些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ABC )

A.数据库定义

B.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C.数据库的存取

D.数据库和网络中其它软件系统的通信

22.数据冗余所导致的问题主要是( ACD )

A.浪费存储空间

B.数据独立性差

C.潜在的数据不一致性

D.数据修改麻烦

15.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ML)实现对数据库数据的操纵,其中数据更新操作包括( ABD )。

A.插入

B.删除

C.检索

D.修改

16.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主要功能有( ABCD )。

A.数据库定义功能、数据库操纵功能

B.数据库保护功能

C.数据库存储管理和数据库维护功能

D.数据字典

17.数据模型应具有( ABCD )。

A.数据查询功能

B.数据更新功能

C.数据描述功能

D.数据联系描述功能

18.数据库系统生存期的概念设计的任务分成三步,包括( ABC )

A.进行数据抽象

B.设计局部概念模型

C.合并局部概念模型和评审

D.将ER图转变为关系模式

19.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的过程中,如果实体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则( BC )

A.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关系的码为1端的码

B.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关系的码为n端的码

C.可以同n端进行合并,关系的码为n端的码

D.可以同1端进行合并,关系的码为n端和1端码的总和

20.关系模式的分解必须满足以下原则( CD )

A.无损分解

B.保持函数依赖

C.保持传递依赖

D.有损分解

2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SQL语言数据定义功能的命令是( BC )

A.CREATE

B.REVOKE

C.DELETE

D.DROP

21.下列关于关系模式规范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D )

A.学生(学号,姓名,系别)属于第三范式

B.属于第二范式的关系模式不存在插入异常,只存在删除异常

C.满足第二范式的关系模式不存在删除异常,只存在插入异常

D.属于第三范式的关系模式不存在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

23.下列关于索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BD )

A.使用索引可以加快数据检索速度

B.使用ORDER BY和GROUP BY子句进行查询时,可以显著减少分组和排序的时间

C.当对基本表中的数据进行增加、删除和修改操作时,使用索引可以加快数据的维护速度

D.一个基本表上可以创建多个非聚集索引

24.下列有关临时表DELETED和INSERTED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CD )

A.DELETED表和INSERTED表的结构与触发器表不同

B.触发器表与INSERTED表的记录相同

C.触发器表与DELETED表没有共同的记录。

D.UPDATE操作需要使用DELETED和INSERTED两个表

25.如果不允许其他事物对某一数据对象加任何类型的锁,则应对该数据对象加上( BD )

A.共享锁

B.排他锁

C.S锁

D.X锁

26.数据库恢复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BC )

A.建立视图

B.建立副本

C.建立日志文件

D.建立索引

27.下述哪几条不属于概念模型应具备的性质( ABC )

A.有丰富的语义表达能力

B.易于交流和理解

C.易于变动

D.在计算机中实现的效率高

29.E-R模型的基本成分包括( ABC )

A.实体

B.属性

C.实体联系

D.键

30.下列关于完整性约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D )

A.一个表可以有多个PRIMARY KEY约束

B.在任何情况下PRIMARY KEY约束都可以被删除

C.一个表可以有多个UNIQUE约束

D.使用NULL/NOT NULL可以设定某列的值允许为空值或不允许为空值

30.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存储管理器包括( ABCD )

A.权限和完整性管理器

B.事务管理器

C.缓冲区管理器

D.文件管理器

三、名词解释

1.参照完整性原则

如果属性集K是关系模式R1的主键,K也是关系模式R2的外键,那么在R关系中,K的取值要么为空,要么为R1关系的中的某个值。即不允许引用不存在的实体。

2.ER模型

ER模型(即实体联系模型)是被广泛采用的概念模型设计方法。实体用方框表示,联系用菱形表示,并用线段将其相关联的实体联系起来。属性用椭圆表示。实体和联系都有属性,但联系没有标识符。

3.闭包

设F是函数依赖集,被F逻辑蕴含的函数依赖的全体构成的集合,称为函数依赖集F的闭包,记为F+

32.数据完整性原则

数据完整性规则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等三类

5.完全函数依赖

如果X→Y,并且对于X的任何一个真子集X’,都有X’Y,则称Y对X完全函数依赖,记作X Y。

6.第三范式

第三范式(3NF):如果关系模式R是1NF,且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则R为3NF。

7.事务

事务是一个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什么都做,要么什么都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事务以BEGIN TRANSACTION语句开始,以COMMIT(提交)语句或ROLLBACK(回退或撤消)语句结束。一个程序可由若干事务的执行序列组成。

8.BC范式

如果关系模式R是1NF,且每个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那么R是BCNF。

9.数据库的可恢复性

系统能把数据库从被破坏、不正确的状态,恢复到最近一个正确的状态,DBMS的这种能力称为数据库的可恢复性。

四、简答题

1.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主要功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库定义功能、数据库操纵功能、数据库的保护功能(数据恢复、并发控制、安全性控制和完整性控制)、数据库的维护功能和数据字典功能。37.数据库运行中可能产生的故障有哪几类?哪些故障影响事务的正常执行?哪些故障破坏数据库数据?

答:数据库系统中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故障,大致可以分以下几类:

(1)事务内部的故障;

(2)系统故障;

(3)介质故障;

(4)计算机病毒。

事务故障、系统故障和介质故障影响事务的正常执行;介质故障和计算机病毒破坏数据库数据。

38.所有的视图是否都可以更新?为什么?

答:不是。视图是不实际存储数据的虚表,因此对视图的更新,最终要转换为对基本表的更新。因为有些视图的更新不能惟一有意义地转换成对相应基本表的更新,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视图都是可更新的。

2.数据管理技术发展过程中,数据库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采用数据模型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

(2)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3)提供了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

(4)提供了数据控制功能,数据库恢复、数据库并发控制、数据库完整性和数据库安全性(5)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6)SQL的组成

SQL由四部分组成:

(1)数据定义:SQL DDL。定义SQL模式,基本表、视图和索引。

(2)数据操纵:SQL DML。包括数据查询和数据更新(增、删、改)。

(3)数据控制:包括对基本表和视图的授权、完整性规则的描述,事务控制等。

(4)嵌入式SQL的使用规定。

3.数据库设计过程都有哪些主要阶段?

答:数据库设计分为6个阶段: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运行和维护。各阶段的主要内容为:实现的功能。

5.什么是基本表?什么是视图?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基本表是本身独立存在的表,在 sQL 中一个关系就对应一个表。视图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导出的表。视图本身不独立存储在数据库中,是一个虚表。即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这些数据仍存放在导出视图的基本表中。视图在概念上与基本表等同,用户可以如同基本表那样使用视图,可以在视图上再定义视图。

7.数据模型的概念及三个要素。

答:数据模型是数据库中用来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的工具,是数据库中用于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1)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2)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允许进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3)数据的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

8.并发操作带来的问题。

答:并发操作会带来三个问题:

(1)丢失更新问题

(2)读脏数据问题

(3)不可重复读问题

10.简述数据库权限

答:权限是指用户或应用程序使用数据库的方式称为权限,权限的种类包括:

(1)访问数据权限:读、插入、修改、删除四种。

(2)修改数据库模式权限:索引(创建或删除索引)、资源(创建新关系)、修改(增删关系结构属性)和撤消权限(撤消关系)。

40. 什么叫视图,视图机制的优势是什么?

答:数据模型是数据库中用来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的工具,是数据库中用于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1)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2)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允许进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3)数据的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

五、论述题

1.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参考答案:

(1)数据( Data )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数据的种类有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正文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解析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数据的概念是广义的。早期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处理的数据是整数、实数、浮点数等传统数学中的数据。现代计算机能存储和处理的对象十分广泛,表示这些对象的数据也越来越复杂。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500 这个数字可以表示一件物品的价格是 500 元,也可以表示一个学术会议参加的人数有 500 人,还可以表示一袋奶粉重 500 克。

(2)数据库( DataBase ,简称 DB )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3)数据库系统( DataBas 。 Sytem ,简称 DBS )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解析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是两个概念。数据库系统是一个人一机系统,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在日常工作中人们常常把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希望读者能够从人们讲话或文章的上下文中区分“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不要引起混淆。

(4)数据库管理系统( DataBase Management sytem ,简称 DBMs )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

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DBMS 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解析 DBMS 是一个大型的复杂的软件系统,是计算机中的基础软件。目前,专门研制 DBMS 的厂商及其研制的 DBMS 产品很多。著名的有美国 IBM 公司的DBZ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和 IMS 层次数据库管理系统、美国 Oracle 公司的 orade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s 油 ase 公司的 s 油 ase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美国微软公司的 SQL Serve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2.针对不同的故障,试给出恢复的策略和方法。(即如何进行事务故障的恢复?系统故障的恢复?介质故障恢复?)

参考答案:

(1)事务故障的恢复:由DBMS执行自动完成的,对用户是透明的。恢复步骤是:

反向扫描文件日志(即从最后向前扫描日志文件),查找该事务的更新操作;

对该事务的更新操作执行逆操作,即将日志记录中“更新前的值”写入数据库;

继续反向扫描日志文件,做同样处理;

如此处理下去,直至读到此事务的开始标记,该事务故障的恢复就完成了。

(2)系统故障的恢复:系统故障可能会造成数据库处于不一致状态:一是未完成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新可能已写入数据库;二是已提交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新可能还留在缓冲区,没来得及写入数据库。因此恢复操作就是要撤销(UNDO )故障发生时未完成的事务,重做(REDO )已完成的事务。

(3)介质故障的恢复:介质故障是最严重的一种故障。恢复方法是重装数据库,然后重做已完成的事务。具体过程是:

DBA 装入最新的数据库后备副本(离故障发生时刻最近的转储副本), 使数据库恢复到转储时的一致性状态;

DBA 装入转储结束时刻的日志文件副本;

DBA 启动系统恢复命令,由DBMS 完成恢复功能,即重做已完成的事务。

六、案例分析题

1.假设有下面两个关系模式:职工(职工号,姓名,年龄,职务,工资,部门号),其中职工号为主码;部门(部门号,名称,经理名,电话),其中部门号为主码。用 sQL 语言定义这两个关系模式,要求在模式中完成以下完整性约束条件的定义:定义每个模式的主码;定

义参照完整性;定义职工年龄不得超过 60 岁。

参考答案:

CREATE TABLE DEPT

(Deptno NUMBER(2),

Deptname VARCHAR(10),

Manager VARCHAR(10),

PhoneNumber Char(12)

CONSTRAINT PK_SC RIMARY KEY(Deptno));

CREATE TABLE EMP

(Empno NUMBER(4),

Ename VARCHAR(10),

Age NUMBER(2),

CONSTRAINT C1 CHECK ( Aage<=60),

Job VARCHAR(9),

Sal NUMBER(7,2),

Deptno NUMBER(2),

CONSTRAINT FK_DEPTNO

FOREIGN KEY(Deptno)

REFFERENCES DEPT(Deptno));

2.现有一局部应用,包括两个实体:“出版社”和“作者”,这两个实体是多对多的联系,请读者自己设计适当的属性,画出 E 一 R 图,再将其转换为关系模型(包括关系名、属性名、码和完整性约束条件)。

参考答案:

关系模型为:作者(作者号,姓名,年龄,性别,电话,地址)出版社(出版社号,名称,地址,联系电话)出版(作者号,出版社号,书的数量)出版关系的主码作者号,出版社号分别参照作者关系的主码作者号和出版社关系的主码出版社号。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后答案 第九章

9.1 名词解释 (1)OODBS:是指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它既具数据库管理的基本功能,又能支持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 (2)ORDBS:基于对象关系数据模型的DBS称为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ORDBS)。 (3)平面关系模型:传统的关系模型称为“平面关系模型”,它要求关系模式具有第一范式(1NF)性质,关系具有规范化的结构。也就是规定属性值是不可分解的,即不允许属性值具有复合结构(元组或关系)。 (4)嵌套关系模型:是从平面关系模型发展而成的。它允许关系的属性值又可以是一个关系,而且可以出现多次嵌套。嵌套关系突破了1NF的定义框架,是“非1NF关系”。 (5)复合对象模型:在嵌套关系模型上进一步放宽要求。在关系定义上,集合与元组不再有交替出现的严格限制,此时的关系中,属性类型可以是基本数据类型、结构类型(元组类型)或集体类型(即关系类型)。 (6)数据的泛化/细化:是对概念之间联系进行抽象的一种方法。当在较低层上的抽象表达了 与之联系的较高层上抽象的特殊情况时,就称较高层上抽象是较低层上抽象的"泛化",而较低层上抽象是较高层上抽象的"细化"。 (7)对象关系模型:在传统关系数据基础上,提供元组、数组、集合等更为丰富的数据类型及处理新数据类型操作的能力而形成的数据模型。(注:传统关系模型只支持字符、数值、字串,布尔值等等基本数据类型及其处理功能) (8)类型级继承性:当继承性发生在类型级时,子类型继承了超类型的属性。也就是说,超类型所具有的属性,在子类上也具有。 (9)表级继承性:继承性也可发生在表级,(就是元组集合上发生继承),子表继承超表全部属性,超表中每个元组最多可以与子表中一个元组对应,而子表中的每个元组在超表中恰有一个元组对应,并在继承的属性值上具有相同的值。 (10)引用类型:数据类型可以嵌套定义,在嵌套引用时,不是引用对象本身,而是个用对象标识符(即指针),这种指针被称为引用类型。 (11)对象:客观世界中的实体经过抽象称为问题空间中的对象,它是对一组信息及其操作的描述。 (12)类:是具有相同的变量名和类型、相同的消息和使用方法的对象的集合。 (13)单重继承性:一个子类继承某一个超类的结构和特性,称为单重继承性。 (14)多重继承性:一个子类继承多个超类的结构和特性,称为多重继承性。 (15)对象标识:在面向对象语言中,对象标识是一个指针一级的概念,在对象创建的瞬间,由系统赋给每个对象一个“标识”,即系统内的一个唯一的指针,在对象生存期内,这个标识不可改变。 (16)对象包含:不同类的对象之间存在的包含关系称为对象包含。包含是一种“一部分”(is part of)的联系。 (17)类继承层次图:表示类继承关系的图,由超类名、子类名和一组线条自上而下有序的表示。(18)类包含层次图:表示对象包含关系的图,由一些具有包含关系的对象和线条自上而下表示(下方的对象为其连线所指上方对象的一部分)。 (19)持久数据:是指创建这些数据的程序运行终止后数据依然存在于系统之中。数据库中的关系就是持久数据。 (20)持久对象:程序运行结束后,被保留下来的对象称为持久对象。 (21)持久指针:持久指针可看作是数据库中指向对象的指针。持久化指针不像内存中的指针,它在程序执行后及数据重组后仍保持有效。 (22)持久化C++系统: 基于C++的持久化扩充的OODBS。

世界近代史知识结构(1640-1917)

世界近代史知识结构(1640-1917年) 1.什么是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世界近代史可划分为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机时代和电气化时代三个阶段。 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时期: 时限:14-16C 特征: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主要历史事件: ②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时限:16中-18C末 特征:封建制度的衰亡,资本主义的成长 主要历史现象: ③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世界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时期) 时限:18末-19C后半期 特征: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主要历史现象: ④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世界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完全形成时期) 时限:19C后半期-20C初 特征: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完全形成 主要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国际工运组织性增强,以合法斗争为主、民族解放运动卷席亚非拉三大洲、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2.时限及特点: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3.近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本质区别: ①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②公民取代臣民; ③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 16世纪前后,世界进入由古代到近代的转型期,即由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应在掌握这一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第一,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前资本主义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自然经济的生产目标主要是满足自我消费,带有闭塞性,发展滞缓。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以实现利润、增殖资本为目的的经济,面向市场,具有开放性特征,充满活力。它必然会不断地侵蚀以农为本的自然经济,不断占有农本经济的阵地,突破地理的自然界限和国家疆域,几乎无止境地向可能达到的各个角落扩展,最大限度地为销售其商品而开拓市场。它要求自由,要求无条件的绝对私有制。“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天赋人权”等口号,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适应时代要求提出的,是鲜明的反封建口号。 第二,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利取代以出身血统为依据的贵族特权。即以法治取代人治。商品经济要求自由,要求人的自然权利,那就必然与封建制度下的王权、神权、特权形成尖锐的对立,因而也就不能容许专制与特权。以法律的权威取代特权,是近代社会的必然选择。 第三,公民取代臣民。近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以主权在民取代主权在君,实行代议制度,执政者必须由公民选举产生。这样,原来只对国王、领主效忠的臣民,也就转变为参与国事的公民,拥有法定的权利和义务。 4.近代主要矛盾: 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矛盾;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矛盾; 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矛盾。 5.三条线索(内容) 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在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领域全面、战胜封建主义,并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主导) 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反侵略反殖民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 第一单元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前资本主义时期) (14~~~15世纪) 1、总体特征: 16世纪前后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欧洲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人类历史向近代迈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第四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1、(1)数据:数据用于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 (2)数据的特征;○1数据有“型”与“值”之分;○2数据受数据类型与取值范围的约束;○3数据有定性表示与定量之分;○4数据应具有载体与多种表现形式。 3、(1)数据管理的功能: ○1组织与保存数据功能,即将收集到的数据合理地分类组织,将其存储在物理载体上,使数据能够长期的被保存; ○2数据维护功能,即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插入新数据,修改原数据与删除失效数据的操作; ○3数据查询与数据统计功能,即快速的得到需要的正确数据,满足各种使用要求;○4数据的安全与完整性控制功能,即能保护数据的安全与完整性。 (2)数据管理的目标:收集完整的信息,将信息用数据表示,按数据结构合理科学的组织并保存数据;为各种使用快速地提供需要的数据,并保护数据的安全与完整性。 4、(1)数据库:就是数据管理的新方法与技术,她就是一个按数据结构来存储与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2)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的特点:○1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整体性,即数据库中的数据要保持自身完整的数据结构;○2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数据共享性,不同的用户可以按各自的用法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 5、(1)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就是专门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计算机管理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为数据库提供数据的定义、建立、维护、查询与统计等操作功能,并完成对数据完整性、安全性进行操作的功能。 (2)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就是数据存储、数据操作与数据控制功能。其数据存储与数据操作就是:数据库的定义功能,指未说明库中的数据情况而进行的建立数据库结构的操作;数据库建立功能,指大批数据录入到数据库的操作,它使得库中含有需要保护的数据记录;数据库维护功能,指对数据的插入、删除与修改操纵,其操作做能满足库中信息变化或更新的需求;数据库查询与统计功能,指通过对数据库的访问,为实际应用提供需要的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控制功能为:数据安全性控制功能,即为了保证数据库的数据安全可靠,防止不合法的使用造成数据库泄露与破坏,也就就是避免数据被人偷瞧、篡改或破坏;数据库完整性控制功能,指为了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的正确、有效与相容,防止不合语意的错误数据被输入或输出。 14、(1)数据库系统的软件由几部分组成?数据库系统的软件中包括操作系统(O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主语言系统、应用程序软件与用户数据库。 (2)作用:①操作系统或汉字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就是所有计算机软件的基础,在数据库系统中它起着支持DBMS及主语言系统工作的作用。如果管理的信息中有汉字,则需要中文操作系统的支持,以提供汉字的输入、输出方法与汉字信息的处理方法。②数据库管理系统与主语言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是为定义、建立、维护、使用及控制数据库而提供的有关数据管理的系统软件。主语言系统就是为应用程序提供的诸如程序控制、数据输入输出、功能函数、图形处理、计算方法等数据处理功能的系统软件。③应用开发工具软件:应用开发工具就是DBMS系统为应用开发人员与最终用户提供的高效率、多功能的应用生成器、第四代计算机语言等各种软件工具.如报表生成器、表单生成器、查询与视图设计器等,它们为数据库系统的开发与使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帮助。④应用系统及数据库:数据库应用系统包括为特定的应用环境建立的数据库、开发的各类应用程序及编写的文档资料,它们就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运行数据库应用系统,可以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维护、查询、管理与处理操作。(3)关系: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 By:●潘赫??? 单选题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B) 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半资本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A)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近代中国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是(A)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小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 4.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D)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5.我国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C) A.《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南京条约》D.《天津条约》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B) 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C.中日甲午战争D.义和团运动 2.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在于(C) A.列强之间的矛盾B.国际舆论谴责列强侵略中国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D.中国的实力 3.被称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 A.林则徐B.魏源C.郑观应D.康有为 4.“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出自(B) A.《资政新篇》B.《海国图志》C.《天演论》D.《盛世危言》5.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在于(C) A.帝国主义的强大B.经济技术的落后C.社会制度的腐败D.中国军队军事素质差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地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C)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四洲志》2.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D) A.富国强兵B.均贫富、等贵贱C.维新变法D.中体西用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A) A.资产阶级改革运动B.资产阶级革命运动C.地主阶级改良运动D.工人运动 4.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C) A.民用工业B.新式学堂C.军用工业D.新式农场 5.戊戌维新运动中维新派主张建立的政治制度是(B) A.封建君主制B.君主立宪制C.民主共和制D.议会民主制 6.提出“三纲四维之道不可变",ldquo;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的主张是nbsp; (B) A.维新派B.洋务派C.革命派D.立宪派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B) 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华兴会D.中国国民党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五五宪草》C.《中华民国约法》D.《变法通议》 3.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D)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4.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B) A.要不要向西方学习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C.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D.要不要社会革命 5.标志着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重大事件是(C) A.新文化运动B.中国共产党的创立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 9 1 9—1 9 4 9)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1919—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是(A) A.反对帝国主义B.反对封建主义C.反对官僚资本主义D.反对民族资本主义 2.1919—1949年,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依旧占优势的是(C) 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封建经济D.官僚资本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技术》试题库试题与参考答案选编

一、选择题 1 等值连接与自然连接是 ( )。 A.相同的 B.不同的,自然连接是两表普通连接 C. 不同的,自然连接连接条件无等值要求 D.不同的,自然连接连接条件有等值要求 D 2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能实现的专门关系运算包括。 A.排序、索引、统计 B.选择、投影、连接 C.关联、更新、排序 D.显示、打印、制表 B 3 关系运算中花费时间能最长的运算是()。 A.不可再分 B.选择 C.笛卡尔积 D. 除 C 4 设有关系R,按条件f对关系R进行选择,正确的是 ( ) 。 A.R×R B.R-R

C. δf (R) D.∏f (R) C 5 欲从已知关系中按某条件取出两列,则应采取关系代数的()运算 A.选择 B.投影 C.连接 B 6 在关系代数运算中,五种基本运算为 ( ) 。 A.并、差、选择、投影、自然连接 B.并、差、交、选择、投影 C.并、差、选择、投影、乘积 D.并、差、交、选择、乘积 C 7 自然连接是构成新的有效方法。一情况下,当对关系R和S使用自然连接时,要求R和S含有一个或多个共有的 ( )。 A.元组B.行 C.记录D.属性 D 8 从关系中挑选出指定的属性组成新关系的运算称为()。 A.“选取”运算 B. “投影”运算 C.“连接“运算 D.“交”运算

9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能实现的专门关系运算包括()。 A. 排序、索引、统计 B. 选择、投影、连接 C. 关联、更新、排序 D. 显示、打印、制表 B 10 逻辑表达式运算的结果是()。 A.数值型 B. 字符型 C.逻辑型 C. 日期型 C 11 设域 D1={a1,a2,a3},D2={1,2},D3={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则D1、D2 和D3 的笛卡儿积的基数为()。 A.2 B. 3 C. 8 D. 18 D 12 下列哪种运算不属于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 A. 连接 B. 笛卡儿积 C. 相减 D. 投影 A 13 有两个关系 R和S ,分别包含15个和10个元组,则在R ∪ S,R - S,R ∩S 中不可能出现的元组数目情况是()。 A.15,5,10 B.18,7,7 C.21,11,4 D.25,15,0

数据库系统原理(含答案)

数据库系统原理自测题(2) 一、单项选择题 1.数据库物理存储方式的描述称为【B】A.外模式B.内模式 C.概念模式D.逻辑模式 2.在下面给出的内容中,不属于DBA职责的是【A】A.定义概念模式B.修改模式结构 C.编写应用程序D.编写完整行规则 3.用户涉及的逻辑结构用描述【C】A.模式B.存储模式 C.概念模型D.逻辑模式 4.数据库在磁盘上的基本组织形式是【B】A.DB B.文件 C.二维表 D.系统目录 5.在DBS中,最接近于物理存储设备一级的结构,称为【D】A.外模式B.概念模式C.用户模式D.内模式 6.从模块结构考察,DBMS由两大部分组成:【B】A.查询处理器和文件管理器B.查询处理器和存储管理器 C.数据库编译器和存储管理器D.数据库编译器和缓冲区管理器 7.设W=R?S,且W、R、S的属性个数分别为w、r和s,那么三者之间应满 足【A】 A.w≤r+s B.w<r+s C.w≥r+s D.w>r+s 8.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是数据库系统的总体框架,一般来说数据库系统应具有三级模式体系结构,它们是【A】A.外模式、逻辑模式和内模式B.内模式、用户模式和外模式 C.内模式、子模式和概念模式D.子模式、模式和概念模式 9.ER图是表示概念模型的有效工具之一,在ER图中的菱形框表示【A】A.联系B.实体 C.实体的属性D.联系的属性 10.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数据操纵语言DML所事项的操作一般包括【A】A.查询、插入、修改、删除B.排序、授权、删除 C.建立、插入、修改、排序D.建立、授权、修改 11.设有关系R(A,B,C)和关系S(B,C,D),那么与R?S等价的关系代数表达式是【C】

近代史复习资料整理(完全版)

历史复习参考资料 一.1840年—1949年近代史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 1844年7月中美《望夏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4年10月中法《黄浦条约》 1858年《天津条约》 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60年《北京条约》 1895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1901年《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近代社会的两个主要矛盾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 2.封建不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三.两大历史任务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四.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质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3.洋务运动的企业管理具有腐朽性 五.二次论战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内容:1.要不要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八股,该科举和兴西学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要不要社会革命 2.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3.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六.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方式 1.军事侵略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2 ) 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3 ) 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2.政治控制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扶植,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 (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文化渗透 (1)披着中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七.中国近代史上三次思想解放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八.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 不能充分发挥和利用人民群众 (3)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根本原因: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方案是根本行不通的。 九.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1.客观:反革命力量的强大;统一战线分化;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的反叛 2.主观: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十.三次左倾错误: 1.1927年11月1928年4月左倾盲动错误,认为革命形式在不断高涨盲目要求“创造暴动局面” 2.1930年6月至9月以李三立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行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 3.1931年1月至于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散条主义错误 十一.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基本经验和意义 原因:1.中国共产党在全名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名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抗战胜利的决 定性因素.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 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经验:1.全国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 创造美好未来 意义: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 上达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 神。 十二.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意义和两个务必 内容和意义:1949年3月召开的中央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国有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有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两个务必:1.务必使同志们继续的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务必使同志们继续的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十三.新旧民主主义的区别

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

数据库系统原理 课程代码:04735 一、单选题 1、( C )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描述事物的符号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语言等。数据有多种表现形式,它们都可以经过数字化后存入计算机。 A、视图 B、表 C、数据 D、数据库 2、数据库的简称( B ) A、DA B、DB C、BD D、DD 3、( D )是指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以及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的集合。 A、视图 B、数据 C、表 D、数据库 4、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 D ) A、DDA B、DB C、DBA D、DBMS 5、( A )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A、数据库管理系统 B、数据库 C、数据库系统 D、数据库管理员 6、( A )是自由软件,因此不属于厂商产品,所以归属于应用中间件软 件。 A、MSSQL B、MySQL C、oracle D、linux 7、数据库系统简称( B ) A、DBA B、DB C、DBS D、DBMS 8、从事数据库管理工作的人员称为数据库管理员,简称为( A ) A、DB B、DBA C、DBMS D、DSA 9、( A )是指对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传播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A、数据处理 B、数据管理 C、数据组织 D、数据维护 10、( A )是指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它是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 A、数据管理 B、数据处理 C、数据加工 D、数据收集 11、数据库的核心任务是( D ) A、数据收集 B、数据整理 C、数据组织 D、数据管理

世界近现代史知识结构图(附)

民族关系 跨入①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社会②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以后,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1958年以后,少数民族先后进入社会主义主义社会 社会③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各民①政府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给予支持 族共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民族地区的农村也推广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根据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同繁民族经济 荣③民族地区的工业建设发展很快,大部分地区已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外交事业 国际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地削弱了 环境社会主义越出一国的范围,形成了一个世界体系 新的亚、非、拉美许多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 格局中国人民革命胜利打击了帝国主义,鼓舞了世界人民 建国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另起炉灶” 独立自主外交“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政策基本方针“一边倒”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成就参加亚非会议(1954年) 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 20世纪60 美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 年代外交环境恶化美国发动越南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 大国沙文主义使中苏关系恶化 20世纪外交有重大突破和转机,转变的关键是中中美关系的逐渐缓和 70年代1971年10月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外交发展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协定 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友好互助关系 ①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有了变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的国策 十一届三中②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全会后外交③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 政策的调整④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⑤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正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习题集及参考答案要点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一种负责数据库的建立、操作、管理和维护的软件系统。 2、数据库系统有哪几种模式?分别用来描述什么? (1)外模式 是用户的数据视图,用来描述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是模式的子集。 (2)模式 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用来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3)内模式 又称存储模式,描述数据的物理结构及存储方式 3、什么是事务?事务有哪些特征? 答:所谓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 事务的特征: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续性。 4、POWER BUILDER中事务对象有何作用? 答:PowerBuider的事务对象是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之间进行通信的桥梁,在应用程序初启时,系统自动创一个为SQLCA(SQL Communication Area, SQL通讯区)的全局事务对象,该对象在应用程序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访问 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所有通信都需要通过事务对象来完成,除了直接使用系统的缺省事务对SQLCA外,开发人员也可以创建自己的事务对象。 5、SQL SERVER中INSERTED表和DELETED表有何用? 答:触发器中用到两种特殊的表:删除表和插入表触发器中使用名为“deleted"和“inserted"来参照这些表;删除表存储受DELTE和UPDATE语句影响的行的副本当执行DELETE或UPDA TE语句时,行从触发器表中删除并传递到删除表中。删除表和触发器表通常没有共有的行。 插入表存储受INSERT和UPDA TE语句影响的行的副本当执行一NSERT或UPDA T语句时,新行同时增加到插入表和触发器表中。插入表中的行是触发器表中新行的副本可使用删除表和插入表中的行来参照相关表中的行, 或测试被删除或插入行中的值。 6、数据库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 答: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7、什么是候选码?什么是主码?主码只能有一个属性吗? 答:能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称为超码,其任意真子集都不能成为超码的最小超码称为候选码;

数据库系统原理第一章习题

第1章绪论 一、选择题 1、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是()。 A. 物理模型 B. 概念模型 C. 数据模型 D. 逻辑模型 2、实现将现实世界抽象为信息世界的是()。 A. 物理模型 B. 概念模型 C. 关系模型 D. 逻辑模型 3、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若干阶段,其中人工管理阶段和文件管理阶段相比文件系统的一个显著优势是()。 A. 数据可以长期保存 B. 数据共享性很强 C. 数据独立性很好 D. 数据整体结构化 4、能够保证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的是()。 A. 外模式/模式映像 B. 模式 C. 模式/内模式映像 D. 外模式 5、DBMS是一类系统软件,它是建立在下列哪种系统之上的?() A. 应用系统 B. 编译系统 C. 操作系统 D. 硬件系统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数据库的概念模型与具体的DBMS有关 B. 三级模式中描述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外模式 C. 数据库管理员负责设计和编写应用系统的程序模块 D. 从逻辑模型到物理模型的转换一般是由DBMS完成的 7、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是()。 A. 数据 B. 数据库 C. 数据库管理系统 D. 数据库系统 8、在数据管理技术发展过程中,需要应用程序管理数据的是()。 A. 人工管理阶段 B. 人工管理阶段和文件系统阶段 C. 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D. 数据库系统阶段 二、判断题 1、通常情况下,外模式是模式的子集。() 2、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DB、DBS、应用系统和DBA组成。()

3、在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中,数据结构是刻画一个数据模型性质最重要的方面,人们通常按照数据结构的类型来命名数据模型。() 4、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进行抽象的3个级别,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管理。() 三、填空题 1、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指数据库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级构成。 2、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可以分为三种:一对一联系、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______________。 4、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中描述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5、最经常使用的概念模型是________________。

世界现代史知识结构

世界现代史知识结构 一.三条基本线索: 1.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西方) 2.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东方) 3.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第三世界兴起(中间地带) 二.世界两大主要矛盾: 1.资本主义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西方与东方) 2.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西方国家之间) 三.阶段划分 1917 1929 1945 1992 西方:资本主义调整(战—————和—————战)‖两极格局(冷战时期)多极化东方:苏联革命主义革命的成功和建设的蓬勃发展 苏联的兴衰 苏联历史的阶段划分 1、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过渡1917.2 1917.11 2、帝国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17___1921____1927 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27 1937 4、备战和卫国战争时期19371945 5、经济恢复和两极对峙1946 1955 6、苏美争霸50末80末 7、苏联解体、俄国时期1992 现在 一、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17.2 1917.11 1、二月革命: 性质:新民主义革命(对象、领导) 2、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革命对象——反沙皇专制转变为反资产阶级(《四月提纲》类似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革命方法——和平方式转变成为武装起义(七月事件) 3、十月革命: 原因:进入帝国主义、矛盾尖锐、无产阶级成熟、一战。 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革命措施:(完全正确) 政治:改造旧的政治制度,初步建立苏维埃国家制度(巴黎公社的经验)。 经济:大工业国有——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土地农民私有; 外交:《布雷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建立共产国际(特点:高度统一的世界性共产党) 意义:世界现代史开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二、帝国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17______1921 1927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核心是巩固政权) (1)、原因: 背景:内忧外患,国内外敌人勾结起来进攻苏维埃政权,形势严峻。

(完整word版)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第四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1、(1)数据:数据用于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 (2)数据的特征;○1数据有“型”和“值”之分;○2数据受数据类型和取值范围的约束;○3数据有定性表示和定量之分;○4数据应具有载体和多种表现形式。 3、(1)数据管理的功能:○1组织和保存数据功能,即将收集到的数据合理地分类组织,将其存储在物理载体上,使数据能够长期的被保存;○2数据维护功能,即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插入新数据,修改原数据和删除失效数据的操作;○3数据查询和数据统计功能,即快速的得到需要的正确数据,满足各种使用要求;○4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控制功能,即能保护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2)数据管理的目标:收集完整的信息,将信息用数据表示,按数据结构合理科学的组织并保存数据;为各种使用快速地提供需要的数据,并保护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4、(1)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新方法和技术,他是一个按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2)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的特点:○1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整体性,即数据库中的数据要保持自身完整的数据结构;○2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数据共享性,不同的用户可以按各自的用法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 5、(1)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专门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计算机管理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为数据库提供数据的定义、建立、维护、查询和统计等操作功能,并完成对数据完整性、安全性进行操作的功能。 (2)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数据存储、数据操作和数据控制功能。其数据存储和数据操作是:数据库的定义功能,指未说明库中的数据情况而进行的建立数据库结构的操作;数据库建立功能,指大批数据录入到数据库的操作,它使得库中含有需要保护的数据记录;数据库维护功能,指对数据的插入、删除和修改操纵,其操作做能满足库中信息变化或更新的需求;数据库查询和统计功能,指通过对数据库的访问,为实际应用提供需要的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控制功能为:数据安全性控制功能,即为了保证数据库的数据安全可靠,防止不合法的使用造成数据库泄露和破坏,也就是避免数据被人偷看、篡改或破坏;数据库完整性控制功能,指为了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防止不合语意的错误数据被输入或输出。 14、(1)数据库系统的软件由几部分组成?数据库系统的软件中包括操作系统(O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主语言系统、应用程序软件和用户数据库。 (2)作用:①操作系统或汉字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所有计算机软件的基础,在数据库系统中它起着支持DBMS及主语言系统工作的作用。如果管理的信息中有汉字,则需要中文操作系统的支持,以提供汉字的输入、输出方法和汉字信息的处理方法。②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主语言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为定义、建立、维护、使用及控制数据库而提供的有关数据管理的系统软件。主语言系统是为应用程序提供的诸如程序控制、数据输入输出、功能函数、图形处理、计算方法等数据处理功能的系统软件。③应用开发工具软件:应用开发工具是DBMS系统为应用开发人员和最终用户提供的高效率、多功能的应用生成器、第四代计算机语言等各种软件工具.如报表生成器、表单生成器、查询和视图设计器等,它们为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帮助。④应用系统及数据库:数据库应用系统包括为特定的应用环境建立的数据库、开发的各类应用程序及编写的文档资料,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运行数据库应用系统,可以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维护、查询、管理和处理操作。(3)关系:

2020年成考高起点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1)

2020年成考高起点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1)资本主义的兴起 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 出现地点:中国-明朝中后期15世纪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地 区(苏、杭)丝织业;西方(意大利)14——15世纪意地中海沿岸城市(佛 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米兰)毛纺织业。包买商人-从包买原料到 包销商品,直接控制了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失去独立经营的手工业 者成了包买商的雇佣工人。那些开设手工工厂的场主,同城市的富商、银行家等一起,开始形成新的阶级——资产阶级。 新航路的开辟 内因: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造船技术 提升;罗盘针在海船上普遍使用;人们开始相信地圆学说。 外因:马可菠萝的游记描述了中国和东方的富庶、繁荣;奥斯曼帝 国控制了东西方交通要道,使东西方贸易受阻。 过程:1487—1488: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非洲西南端好望角;1497:葡萄牙人达伽马在第二年开辟通向印度的新航线;1492:意大利水手哥 伦布代表西班牙发现美洲大陆;1519:葡萄牙海员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 航行。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葡萄牙的殖民扩张:非洲东海岸一些 城市;骗得中国澳门的居住权;美洲的巴西。西班牙的殖民扩张:除巴 西以外的整个南美洲;菲律宾。 宗教改革德意志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反对教会出售免罪符,德意志宗教改革是一场宗教外衣掩饰下的反封建斗争。瑞士出现 卡尔文教派等,这些教派统称新教。 文艺复兴

背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的反对教会精神统治和封建神学的斗争。实质:外在表现为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实质为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意义:思想文化领域的一次伟大的变革,对历史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人物: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由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组成;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莎士比亚,英国大戏剧家兼诗人喜剧《第十二夜》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历史剧《亨利五世》;哥白尼提出的太阳中心说,基督教会支持的地球中心说;布鲁诺大自然无限说;加利略制造天文望远镜。

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题答案(汇编)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代码047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DBS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是因为DBS采用了【 B 】A.嵌入式语言B.三级模式结构 C.DD D.六个层次的存储介质 2.在层次、网状模型中,起导航数据作用的是【A 】A.指针B.关键码 C.DD D.索引 3.设关系R(A,B,C)和关系S(B,C,D), 那么与R?S等价的关系代数表达式是【B 】A.σ2=4(R?S)B.σ2=4(R×S) C.σ2=1(R?S)D.σ2=1(R×S) 4.设关系R和S的结构相同,分别有m和n个元组,那么R-S操作的结果中元组个数为【 C 】A.为m-n B.为m C.小于等于m D.小于等于(m-n) 5. 设有两个事务T1、T2,A、B的初始值分别为10和5,其并发操作如图1所示,下面评价正确的是【C 】A.该调度(schedule)不存在并发问题B.该调度是可串行化的(serializable)。 C.该调度存在冲突(conflict)操作D.该调度不存在冲突操作 T1 T2 read(A) read(B) sum=A+B read(A) A=A*2 write(A) read(A) read(B) sum=A+B write(A+B) 图1 事务并发操作图 6.设有关系R(A,B,C)的值如下:

A B C 5 6 5 6 7 5 6 8 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函数依赖C→A在上述关系中成立B.函数依赖AB→C在上述关系中成立C.函数依赖A→C在上述关系中成立D.函数依赖C→AB在上述关系中成立7.设关系模式R(A,B,C,D),F是R上成立的FD集,F={ A→C,BC→D },那么ρ={ ABD,AC }相对于F 【 B 】 A.是无损联接分解,也是保持FD的分解 B.是无损联接分解,但不保持FD的分解 C.不是无损联接分解,但保持FD的分解 D.既不是无损联接分解,也不保持FD的分解 8.概念设计的结果得到的是概念模式。概念模式是【 D 】A.与DBMS有关的B.与硬件有关的 C.独立于DBMS的D.独立于DBMS和硬件的 9.在有关“弱实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弱实体的存在以父实体的存在为前提 B.弱实体依赖于父实体的存在 C.父实体与弱实体的联系可以是1:1、1:N或M:N D.父实体与弱实体的联系只能是1:1或1:N 10.有15个实体类型,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15个不同的二元联系,其中5个是1:1联系类型,5个是1:N联系类型,5个M:N联系类型,那么根据转换规则,这个ER 结构转换成的关系模式有【 B 】 A.15个B.20个C.25个D.30个 11.关系运算中花费时间可能最长的运算是【C 】A.投影B.选择C.笛卡尔积D.除 12.关系规范化中的插入操作异常是指【D 】A.不该删除的数据被删除B.不该插入的数据被插入 C.应该删除的数据未被删除D.应该插入的数据未被插入 13.数据库在磁盘上的基本组织形式是【B 】A.DB B.文件 C.二维表 D.系统目录 14.在DBS中,最接近于物理存储设备一级的结构,称为【 D 】A.外模式B.概念模式C.用户模式D.内模式 15.从模块结构考察,DBMS由两大部分组成:【 B 】A.查询处理器和文件管理器B.查询处理器和存储管理器 C.数据库编译器和存储管理器D.数据库编译器和缓冲区管理器

世界近代史基础知识梳理

世界近代史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学习主题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扩张 第12课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 一、文艺复兴 1.时间:14至16世纪 2.地点:最先在意大利兴起 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4.实质:是一场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5.指导思想: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 6.影响:文艺复兴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7.代表人物及作品 (1)但丁: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杰出的文学家,被称为“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他的长诗《神曲》无情地揭露教会会的黑暗,热情地歌颂现世的生活,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2)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卓越画家。他的绘画《蒙娜丽莎》对人和人性作了生动的刻画,表达了资产阶级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二、新航路的开辟 2. 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1)积极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消极影响:引发了欧洲人殖民掠夺的狂潮。 第13课英国的新生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领导力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从事资本主义工商业资产阶级化了的贵族)。 3.经过 (1)爆发:1640年新议会的重新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内战:经过两次内战的较量,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武装—“新模范军”打败了国王的军队,取得了胜利。 (3) 共和:1649年1月处死查理一世,5月成立共和国。 克伦威尔掌握了政权,竭力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1653年,克伦威尔用武力驱散议会,成立护国政府,就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4)复辟:1660年5月查理二世回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5)光荣革命:1688年6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其他反王朝力量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邀请他在荷兰执政的女婿威廉到英国当国王,其妻玛丽为女王,史称“光荣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二、《权利法案》的颁布 1.目的:为了限制王权。 2.时间:1689年 3.制定机构:议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