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骨髓抑制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化疗药物可作用肿瘤细胞增殖周期的不同环节,抑制DNA分裂增殖能力,从而起到
对肿瘤细胞的治疗作用。但由于化疗药物缺乏选择性,在杀死大量肿瘤细胞的同时也
对生长快速的细胞特别是骨髓造血细胞有杀灭作用,从而出现骨髓抑制。
2. 何谓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hils 中性粒细胞
单次体温大于38.3 C或者患者体温温大于38 C持续1h以上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 )低于0.5x10 9/L或ANC低于1.0x10 9/L且48 h 内将低于
0.5x10 9 /L
当满足上述条件是就是FN
3. 白血病患者中有50%〜77%的患者出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不同程度的减少,中性粒细胞数减少是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4. 国内一项研究,回顾性调查了582例住院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对其中30例医院血流感染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除住院时间>30天、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动静
脉插管外,中性粒细胞数减少也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
一,中性粒细胞计数<2.0 X09/L者发生血流感染的危险是中性粒细胞计数> 2.0 X 1/L 患者的7.875 倍(P V0.001 )。
5. 《亚太地区中性粒细胞减少伴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抗生素应用规范(2005)》将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定义为:ANCV0.5 X09/L ;或ANCV1X 109/L,但预计近期ANC<
0.5 X09/L和/或临床情况恶化。国内一项研究,对415例次血液病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数< 0.5 1X9/L组感染率显著高于中性粒细胞数
> 1.0 X910组,即粒缺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性较非粒缺患者大大增加。
6. 粒缺患者的死亡率亦显著高于非粒缺患者。国外一项研究,回顾调查2001~2006年美国1523例菌血症患者,对其进行二变量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与中性粒细胞数> 0.5 X09/L的患者相比,中性粒细胞数 < 0.5 X/L0患者的死亡率显著增加。其中,
中性粒细胞数(0.1- 0.5) 109/L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几乎为中性粒细胞数> 0.5 109/L 者的10倍。
7.2010年MD安德森癌症中心显示发热列为肿瘤患者急诊第一位。指南要求,一旦诊断粒缺伴发热,须2h内进行治疗,因为在粒细胞缺乏患者中感染可能进展非常快。
在FN致死的患者群体中,2小时后接受治疗的患者占86%
8. 首先看左图是短效G-CSF的结构图,右图是津优力--长效G-CSF的结构图,津优力是在短效G-CSF蛋白N末端定点交联20Kda的聚乙二醇形成,也就是这条长长的尾巴。这时各位
老师会说了,“哦明白了,长效就是结构上的改变了,其他还是一样
的”。那我要说明的是津优力是一种创新,不仅仅是结构的变化。结构变化之后,分子量增大,清除途径改变,肾脏清除降低,主要是中性粒细胞介导清除,半衰期由 3.5小时到47小时。
9. 正是由于分子量的增大,津优力具有了独特的清除机制。短效G-CSF因分子量小,
在外周血循环中大部分未达到骨髓就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药物利用率低。而津优力分子量大,并且遇水膨胀,肾脏清除减少,主要经中性粒细胞介导清除。从而实现
了血药浓度的自我调节。也就是说当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津优力持续发挥作用,当中
性粒细胞恢复正常值时,津优力由中性粒细胞介导清除,达到按需动员的作用津优力得益于独特的清除机制,在体内长时间的持续平稳的升高白细胞,保护骨髓的功能。
10. 下面的研究是选取50例患者接受R-CH0P-14方案的治疗在第三天给予聚乙二醇
化G-CSF (文献化疗结束后的24-72h)可以看出化疗的按时率非常高达到92%环磷酰胺和阿霉素的剂量强度保持的非常好达到95% 4度粒缺周期数只有19%发热性
粒缺周期数只有4%患者比例是16% 就是说用了聚乙二醇化G-CSF把化疗剂量强度和密度都维持的比较好
11. 然后治疗延迟方面可以看到基本上都是个位数2%左右所以基本上患者都能很好的在两周内用药。这些都是和预防性的自体治疗是分不开的
12.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多美素的分子结构:盐酸多柔比星被磷脂双分子层包裹形成脂质体,外层经PEG修饰,形成隐匿的脂质体结构。这种隐匿型脂质体结构使药物在到达肿瘤组织前保持脂质体形态,同时可逃避免疫系统从而保持了药物稳定性,延长了循环时间。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