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音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说唱音乐

说唱音乐是我国的一种以讲唱故事为主的音乐形式,带有很强的叙事性。

1 说唱音乐沿革简述

我国的说唱音乐有着悠久历史,它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学者荀子撰写的《成相篇》,还可以从成都天迥山东汉时代说唱乐俑推测,早在东汉以前就已有说唱音乐艺术存在。

汉乐府中的《陌上桑》、《木兰辞》、《孔雀东南飞》等叙事歌曲,可以认为是早期说唱音乐的形式。

我国说唱音乐的正式形成是在隋唐时期。

隋代,民间已流行一种讲唱故事的“说话”、佛教寺院里的“变文”等。

到宋代时,说唱音乐已进入成熟时期。“瓦肆”、“勾栏”的繁荣推动了说唱音乐技艺的发展。许多文人都参与了唱本的编写活动,这对唱本文学水平的提高无疑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时期流行的曲种还有“陶真”、“鼓子词”、“唱赚”、“诸宫调”等等。

到了元代,说唱音乐有了进一步发展,产生了“货郎”、“道情”、“莲花落”、“弹词”等新的说唱音乐形式。各种说唱形式一般统称为“词话”,并一直流传至今。

2 唱赚

“唱赚”是一种具有高度技巧性和艺术性的大型歌曲演唱形式,早期包含有“缠令”、“缠达”两种曲式。南宋时,民间艺术家张五牛创用了“赚”这一新的歌曲形式——即一种说在唱中进行的歌曲形式。唱赚的曲本叫“赚词”。唱赚的音乐范围很广,它既包含有传统艺术歌曲,也有当时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伴奏乐器为鼓、板、笛等。

3 鼓子词

鼓子词是宋代说唱艺术的一种,因歌唱时用鼓伴奏而得名。它是用同词调重复演唱多遍,或中间插入说白,用来叙事写景的说唱音乐形式。如北宋欧阳修《六一词》中的《十二月鼓子词〃渔家傲》等。赵德瑞的《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和《刎颈鸳鸯会》就是说唱鼓子词仅存的实例。伴奏乐器以鼓为主,其它可能还有笛子等管乐器和弦乐器,吹笛的人是不能歌唱的,一般至少要三人。

4 诸宫调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一种大型说唱形式。由汴梁艺人孔三传于“神宗”(公元1068——1085年)年间所创。诸宫调的歌唱部分是由多种宫调不同曲牌所构成:①有单个曲牌的只曲;②有由一个曲牌的双叠或多叠加上尾声而构成的短套曲;③有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接而成的曲套。

这几种曲式用各种不同方式组织起来,并间以说白,说唱长篇故事。

诸宫调的曲调来自唐、宋的词调、唐宋大曲、宋初赚词的缠令以及当时流行的其它俗曲。

诸宫调大约在宋金对峙时期已经成熟,并达到了极高的水平。现存金中叶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可以说就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西厢记诸宫调》简介。

诸宫调的意义

诸宫调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我国说唱艺术发展的新高度,对后世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影响。

5 货郎儿

宋元时期还有一种说唱形式——“货郎儿”。

“货郎儿”起源于民间小商贩的叫卖声调,宋周密《武林旧事》载:“叫声,自京师起撰。因市井诸色歌吟、卖物之声,采合宫调而成也。”可见“货郎儿”的源起是和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有着密切联系。

元代时,这种演唱形式已发展成为“说唱货郎儿”。《货郎儿》的较高艺术形式是“转调货郎儿”,为区别则称之为“九转货郎儿”。

6 弹词

“弹词”也叫“南词”,是明、清时代流行于南方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其种类有:“苏州弹词”、“扬州弹词”、“四明南词”、“长沙弹词”、“桂林弹词”等。表演者大都一至三人,有说有唱,其伴奏乐器多以三弦、琵琶或月琴为主,自弹自唱。

关于“弹词”产生的渊源

关于陶真的唱词

明代的弹词

清代,弹词在南方各地,特别是在苏州、杭州、扬州、江宁(今南京)等大工商业城市里得到了很快发展,并出现了用“国音”和“土音”演唱的弹词。

弹词的伴奏乐器—小鼓、拍板,但大部分是用琵琶伴奏,还有三弦,有时还用扬琴,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用琵琶、三弦紧密结合的伴奏手法,并被固定下来。

在弹词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流派,产生了许多著名的艺人。其中以“嘉、道”年间出现的“陈调”、“俞调”、“马调”尤为著名。

弹词由于篇幅长大,因此“开篇”受到群众欢迎。“开篇”一般没有说白,短的开篇只有两韵四句,长的也不过十几韵,在长篇中起定场作用,目的是把听众的兴趣引向正书,有些象宋人的“说话”中的“入话”,后来逐步发展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7鼓词

“鼓词”是明、清两代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因表演者多自击鼓、板而得名。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鼓词是“大鼓”的旧称。现在也有把各种大鼓的唱词称为“鼓词”的。

与此同时,在山东、河北一带出现了一种以唱为主的小型鼓词,这种鼓词是用一个曲调不断反复而组成的。

鼓词的伴奏,最初以小鼓和拍板为主,三弦是后来才加用的。到清嘉庆年间,北京出现了“梅、清、胡、赵”鼓词演唱“四大家”,当时有“清家的弦子梅家唱”之说,可见各有其长。

“鸦片战争”后,开始出现短篇的“鼓词”,被统称“大鼓书”。如“犁铧大鼓”、“西河大鼓”、“京韵大鼓”、“乐亭大鼓”等等。

在音乐上,“鼓词”所使用的曲调以“板腔体”为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