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上半年心理学复习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师大20XX年现代心理学公共课复习重点
第一章、心理与心理学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4: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对象为心理现象。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7: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证研究法(包括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一类是心理学的描述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和个案法);其他的还有实验法、测量法、问卷法、投射法和临床谈话法等。
3、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各个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P25
(1)、行为主义心理学派:20世纪初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创立的的一个心理学派。其主要观点有:第一:强调客观观察和测量记录人的行为。他们认为,意识是不能客观观察和测量记录的,所以意识不应该包括在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内。第二,认为构成行为的基础是个体的反应,而某种反应的形成是经历学习过程的。第三,认为个体的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遗传的,而是在生活环境中学习获得的。行为主义强调研究行为、主张客观研究方法对当代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由于它否定认得心理、意识的观点,以及分析人的行为的机械主义的错误,则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2)、.格式塔心理学1912年诞生于德国。主要代表人物是魏特墨、考夫兰、苛勒等。格式塔是从德文音译而来,意思是形状、完形、整体。格式塔学派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有关知觉的过程。认为个体的任何经验和行为的本省是不开分解的。每一种经验或活动都有其整体的形态。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存在各种知觉组织规则,如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对称性原则。头脑中存在知觉的“格式塔”或“完形”。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顿悟过程。贡献:“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知觉的组织原则局限:主观唯心的色彩。
(3)、.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创建的治疗神经症的一种方法,也是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在医疗实践中建立的一套心理学理论。该理论的中心概念是潜意识学说;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欲望和冲突被压抑在潜意识中仍影响着意识,并可表现为神经症症状。治疗这种神经症状的关键在于通过自由联想及解梦等手段在潜意识中寻找症状的本源意义。贡献:把意识区分为意识和无意识,对心理的动力因素如需要,动机等方面的强调。局限:过分强调性在人心理中的作用,同时认为无意识决定意识。
第二章、心理与脑
1、大脑的结构P40:(1)大脑的结构:三大沟裂:中央沟、外侧裂和顶枕裂。四大叶: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大脑半球的表面有大量神经细胞和无髓神经纤维覆盖,叫灰质,也就是大脑皮层。大脑半球内面是由大量神经纤维的髓质组成,叫白质。还有横行联系的胼胝(Pian Zhi)体。
(2)大脑的分区和机能:布鲁德曼的皮层分区。分成初级感觉区、初级运动区、言语区、联合区。
A.初级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视觉区-第17 区,产生初级形式的视觉;听觉区-第41,42区,产生初级听觉。机体感觉区-第1,2,3 区。产生触压觉,温度觉,痛觉,运动觉和内脏感觉。躯干、四肢在体感区的投射关系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
B.初级运动区:-第 4 区,称运动区。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C.言语区:主要定位于大脑左半球。其中有一个言语运动区觉布洛卡区,即布鲁德曼的第44、45 区。这个区域损坏会发生运动失语症;威尔尼克区是一个言语听觉中枢,损伤将会引起听觉失语症。
D.联合区:感觉联合区、运动联合区和前额联合区。大脑的左右半球的功能是不同的。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右半球则主要负责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
第三章、认知过程
1、感觉概念与分类P65: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从产生条件上来说,它离不开事物的直接作用;二是就反应内容而言,他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根据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三类:远距离感觉,近距离感觉和内部感觉。远距离感觉包括视觉和听觉,它们提供位于省体以外具有一定距离的事物的信息。近距离感觉包括味觉、嗅觉和皮肤觉。皮肤觉又可细分为触觉、温度觉和痛觉。提供位于身体表面或接近身体的有关信息。内部感觉的信息来自身体内部,机体觉告诉我们内部各器官所处的状态,如饥、渴。胃痛等;肌动觉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位置;平衡觉由位于内耳的感受器传达关于身体平衡和旋转的信息。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阔限(韦伯定律)P72:察觉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它在生活实践中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实践锻炼而提高。那种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阔限。差别感受性越高的人,引起差别感受所需要的刺激差别越小,即差别感觉阔限越低。描述觉察刺激的微弱变化所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之间关系的规律是由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的称为韦伯定律。韦伯定律指出,在一个刺激能量上发现一个最小可觉察的感觉差异所需要的刺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关系,这个固定比例对不同感觉是不同的,用K表示,通常称为韦伯常数或韦伯比率。
3、知觉的基本特征P74:
1、整体性(把刺激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知觉的组织化,根据以往的经验)
2、选择性(从N个刺激物中选择一个或几个刺激物为对象,使其余的刺激物成为背景,从而获得某刺激物的清晰影象的过程)
3、理解性(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说明知觉的对象,并给予命名使其具有
一定的意义)
4、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发生一定的变化时,个体的知觉对原有的对象仍然保持相对稳定不变)。
4、感觉规律与直观教学P79:人类的认识遵循着“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规律。因此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书本上的间接经验,形成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老师应注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直观教具便是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的重要途径。直观教具的形式多样。根据所提供感性材料的途径不同,可将直观教学分为三种类型:1、实物直观(是在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进行的直观,观察实物,标本,进行实验,测量或现场参观等均为实物直观)2、抽象直观(是在实际事物的模拟形象的基础上进行的直观,如观察图片、模型、幻灯和教学电影等)3、语言直观(是在形象化语言的作用下,通过对语言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其对语义的思维、想象而进行的直观,如生动活泼的描述、鲜明形象的比喻和合乎情理的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