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诗群文阅读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登高”诗群文阅读

材料一:杜甫中、晚年的四首“登高”诗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节选)

七星在北户(1),河汉声西流(2)。

羲和鞭白日(3),少昊行清秋(4)。

秦山忽破碎(5),泾渭不可求(6)。

俯视但一气(7),焉能辨皇州(8)。

回首叫虞舜(9),苍梧云正愁(10)。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11)。

黄鹄去不息(12),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13),各有稻粱谋(14)。

注释:

(1)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十一年(752年)秋天登慈恩寺塔写的。杜甫时年42岁。七星:北斗七星,属大熊星座。北户:一作“户北”。

(2)河汉:银河。

(3)羲和:古代神话中为太阳驾车的神。鞭白日:言日行之快,如鞭促赶。

(4)少昊:古代神话中司秋之神。

(5)秦山:指长安以南的终南山,山为秦岭山脉一部分,故云秦山。破碎:终南诸峰,大小错综,登高眺望,山峦如破碎。

(6)泾渭:泾水和渭水。不可求:难辨清浊。

(7)但:只是。一气:一片朦胧不清的样子。

(8)焉能:怎能。皇州:京城长安。

(9)虞舜:虞是传说中远古部落名,即有虞氏,舜为其领袖,故称虞舜。

(10)苍梧:相传舜征有苗,崩于苍梧之野,葬于九疑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见《礼记·檀弓上》《史记·五帝本纪》。这里用以比拟葬唐太宗的昭陵。唐太宗受内禅于高祖李渊,高祖号神尧皇帝。尧禅位于舜,故以舜喻唐太宗。

(12)“惜哉”二句:《列子·周穆王》:“(穆王)升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穆天子传》卷四,记周穆王“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此喻指唐玄宗与杨贵妃游宴骊山,荒淫无度。饮:一作“燕”。晏:晚。

(13)黄鹄(hú):即天鹅,善飞,一举千里。去不息:远走高飞。

(14)随阳雁:雁为候鸟,秋由北而南,春由南而北,故称。此喻趋炎附势者。

(15)稻粱谋:本指禽鸟觅取食物的方法,此喻小人谋取利禄的打算。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⑴,万方多难此登临⑵。

锦江春色来天地⑶,玉垒浮云变古今⑷。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⑸。

可怜后主还祠庙⑹,日暮聊为梁甫吟⑺。

注释:

⑴这首诗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杜甫在成都所写。杜甫时年54岁。客心:客居者之心。

⑵登临:登高观览。临,从高处往下看。

⑶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泽更加鲜明,因此命名濯锦江。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⑷“玉垒”一句: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⑸“北极”二句:这位两句是说唐代政权是稳固的,不容篡改,吐蕃还是不要枉费心机,前来侵略。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寇盗,指入侵的吐蕃集团。

⑹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这事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荣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成都锦官门外有蜀先主(刘备)庙,西边为武侯(诸葛亮)祀,东边为后主祀。还,仍然。

⑺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梁甫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这里代指此诗。《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借以抒发空怀济世之心,聊以吟诗以自遣。这里的“梁甫吟”即指这首诗。

登高⑴

风急天高猿啸哀⑵,渚清沙白鸟飞回⑶。

无边落木萧萧下⑷,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⑸,百年多病独登台⑹。

艰难苦恨繁霜鬓⑺,潦倒新停浊酒杯⑻。

注释:

⑴这首诗是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杜甫时年57岁。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⑵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新近停止。重阳登高,例应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登岳阳楼⑴

昔闻洞庭水⑵,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⑶,乾坤日夜浮⑷。

亲朋无一字⑸,老病有孤舟⑹。

戎马关山北⑺,凭轩涕泗流⑻。

注释:

⑴这首诗是杜甫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所做,杜甫时年57岁。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⑵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⑶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chè):分裂。

⑷乾坤:指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⑸无一字:音讯全无。字:这里指书信。

⑹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⑺戎马:指战争。关山北:北方边境。

⑻凭轩:靠着窗户或廊上的栏杆。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材料三:

“农山心境”说

杭起义

作为一种文学情境,“农山心境”是钱锺书在考论宋玉《高唐赋》时首次拈示的。钱锺书认为,《高唐赋》“长吏隳官,贤士失志,愁思无已,太息垂泪,登高远望,使人心瘁”句,可与《招魂》中的“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合观,两节文字为我国文学增辟了新的情境或意境,即张先《一丛花令》所写的“伤高怀远几时穷”。

钱锺书指出,追根溯源,这种文学情境实以宋玉的《高唐赋》为先声。早些时期的文学作品如《诗经·陟岵》篇吟咏登岵、升冈,虽然有“瞻”与“望”,但也只是与此等意味稍有关涉。《诗经·蒹葭》唱叹“道阻且长”,虽已开启浪漫主义“企慕情境”,却是有“远”无“高”,未极尽“远致”。到了唐代,诗人们已经能够深切体会,并将之归于宋玉名下。如李商隐《楚吟》“宋玉无愁亦自愁”,温庭筠《寄岳州李外郎远》“天远楼高宋玉悲”,异口同声地道出此种文学情境拈自宋玉。

后来,钱锺书在《管锥编·增订》中又补充说,宋玉《高唐赋》中的“登高心瘁”云云,应与《说苑·指武》和《孔子家语·致思》中所记孔子之语结合起来考虑。据载,孔子带着子路、子贡、颜渊等东上农山,曾感叹道:“登高望下,使人心悲!”钱锺书认为,孔子“望远伤高,乃与宋玉戚戚有同感焉”,因夫子喟叹在先,故而此等情境可命名为“农山心境”。

为什么“登高望远”会令人“愁从衷来”?

钱锺书认为,唐代诗人李峤的《楚望赋》(《全唐文》卷二四二)已揭示出“农山心境”的心理根源。李峤此篇赋文重点包含两大内容,即诗人“感物兴思”与“登高望远,使人心瘁”的根本原因。“登高能赋,谓感物造端者也。”赋文开篇即道出文学创作的动机,是由“感物兴思”(或“感物造端”)即外物的触动而引发、兴起的。“感物兴思”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观念,如《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或《文心雕龙·明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李峤的观点,与之一脉相承。而登临山水、楼台,极目远眺,易于“感物兴思”:“夫情以物感,而心由目畅,非历览无以寄杼轴之怀,非高远无以开沉郁之绪。”因此,在李峤看来,当人们于登高远望、历览风光之时,其“杼轴之怀”“沉郁之绪”容易受到外物的触动,钱锺书称之为“仗境起心”。而在这种心物交互感应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