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教案设计及课堂实录(转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秦论》教案设计及课堂实录()
《过秦论》教案设计及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感受这篇史论铺张扬厉的气势与文风
2.了解文章的主题
3.贾谊怀才不遇的悲剧人生
4.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重点:
1.文言词语积累
2.秦朝灭亡的主要过失
3.铺张扬厉的文风
教学难点:
1.贾谊怀才不遇的悲剧人生
2.作家深邃的思想穿透力
3.重点文言词语识记
教学手段:
1.以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朗读录音,感受本文的文风
2.辅以必要的幻灯片配合教学需要
课时预计: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要求:
1.了解贾谊的悲剧人生
2.认读课文,扫清障碍
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文风
4.学习课文第一、二段,把握秦国崛起的条件及逐步走向强盛的过程
5.有关重点文言词语及句式的把握
窥、席、包、囊、内、务、拱手、会、弱、爱、从、叩、逡巡、因
外连衡而斗诸侯、追亡逐北、宰割天下、会盟而谋弱秦
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中国历史上,频繁上演着改朝换代的事件。

但是,秦汉易代,对历代的统治者以强烈的震撼,同时,给知识分子的心灵以空前的震撼,也成为汉初热议的社会思潮之一。

作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登峰造极的强大王朝之一——秦帝国,经数代君王励精图治,历数百年岁月(公元前361年——前221年,近140年)终于结束战国诸侯割据的局面,首次统一全国。

然而,这一强大的中央集权帝国,短期内(存在不满14年)便如摧枯拉朽般迅速的折戟沉沙,灰飞烟灭,给历史、社会留下了许多值得探究的课题。

历代的统治者和知识分子不断地从中汲取亡秦经验教训,从中管窥出秦朝的灭亡对社会、历史极具穿透力。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汉初杰出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的经典名篇,分析探讨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的史论文章——贾谊的《过秦论》(板书)。

二、解题及
1.(师):过秦论:过,(动词)指出秦的过失。

论:古代的一种文体。

本文是一篇史论。

《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

2.贾谊
(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

年18岁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年20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又贬为梁王太傅,后来梁王坠马而亡,贾谊认为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

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为有名。

另有辞赋等作品传之于世。

(出示幻灯片)
(师):贾谊有很高的政治抱负,才华横溢,作为一个杰出知识分子的代表,他有着强烈的济世为民的使命感。

然而时运不济,他的革新政治的主张触犯了贵族集团的利益,生事诬陷,被贬后,虽身居闲职,仍心系朝事。

英年早逝,一颗璀璨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的天空,贾谊人生虽然短暂,但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浸润着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他的怀才不遇的悲剧人生引起后世文人的扼腕叹息。

(师):请同学齐读这首诗。

(生读):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幻灯片)
(师):汉文帝在宣室(注:汉代未央宫里的一著名宫殿名,汉代皇帝经常在这里召见诸臣商议军国大事)里召见贾谊,贾谊的政治才华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夜半虚席以待贾谊,不是向他去请教治国的策略,反而询问鬼神之事。

其实,贾谊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真正的重用。

要求学生当堂背诵本诗。

(师):王勃的呜呼!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腾王阁序》(幻灯片)说的也是贾谊怀才不遇的悲剧人生。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

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毛泽东:《咏贾谊》(幻灯片)
(师):所以,在封建专制时代,有抱负、有才华、具有完美人格的知识分子遭受莫名其妙的打击而郁郁不得志者,岂止贾谊一人呢!
三、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具体感受本文铺张扬厉、纵横椑阖的文风
(放录音,学生跟读。


好,录音我们就先听到这里。

四、(师):现在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两遍,熟悉课文内容,把读不准的字词做出标记,对照注释或者当堂查字典解决
下面是需要重点认识的字词:
崤函(xio)、囊括(nng)、连衡(hng)、合从(zng)、陈轸(zhn)、召滑(sho)、翟景(zhi)、逡巡(qnxn)、镞(z)、流血漂橹(l)、鞭笞(ch)、藩篱(fnl)、隳(hu)、镝(d)、践华为城(hu)、瓮牖绳枢(yu)、氓隶(mng)、倔起(ju)、阡陌(qinm)、赢粮景从(yng yng)、锄耰棘矜(yuqn)、銛(xin)、长铩(sh)、谪戍(zh)、度长絜大(duxi)、万乘(shng)、(幻灯片)
注:关于崤函的崤的读音需要作点说明。

人教版2003年版的《语文》课本注释读yo。

而2006年版的《语文》注释读xio。

前后注释为什么不一样呢?《说文解字》没有崤这个字,但是有殽这个字,许慎解释为相杂错也,从殳肴声,胡茅切。

依据许慎注音,殽读yo。


以推断,崤、殽至少在东汉许慎时代两字是不通用的。

1988年版《词源》第508页崤条,注音为xio,胡茅切,平,肴韵,匣。

未标出有yo音,且词条有崤山、崤谷、崤函、崤陵四条。

商务印书馆第5版的《现代汉语词典》1496页注释:崤:Xio 崤山,山名,在河南。

也未见有yo音。

既然这些字(词)典都注为xio,我们应该按xio音来处理比较合理,看来,2006年版的课本改读xio音是有一定道理的。

(幻灯片)
五、(师):分组朗读课文,体会赋体的句式特点,领会本文铺张扬厉的文风
诸如: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之属为之谋;……之徒通其意;……之伦制其兵。

追亡逐北,浮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六、指导学习课文第一段
1.(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课文第一段主要叙述的内容?
(生甲):主要叙述秦国的野心。

(生乙):主要叙述商鞅变法,富国强兵。

(生丙):主要叙述秦国的优势。

(师):刚才三位同学分别从不同视角回答了这个问题,很好。

但不够全面,谁能总结一下他们三位的发言?
(生丁):秦国的崛起(幻灯片)
2.(师):对!概括的很准确。

那么,请大家思考:秦国凭借哪些优势在诸侯之中崛起?
(生甲):地利优势: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幻灯片)
(师):崤山、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秦国安全生存且能够发展经济、军事的地理上的天然屏障(外因)。

(生乙):秦孝公的深谋远虑与雄才大略: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幻灯片)
(师):思考:这句话里哪一字很传神?
(生丙):我认为是窥字。

说明秦孝公有野心,具有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但不敢光明正大地看,说明他此时尚有惧怕之心。

(师):他惧怕什么呢?
(生丙):怕周天子。

(师笑):战国时代,周天子已经失去往日振臂一呼,响者百应的局面了。

也就是开始衰落了,何惧之有?
(生丁):惧怕其他诸侯国的威势。

(师笑):为什么惧怕其他诸侯国的威势?
(生丁):害怕其他诸侯国不答应。

(师笑):这恰恰说明了什么?
(生丁):说明秦国打不过其他诸侯国。

(师):对呀,说明此时秦国国力尚不足以与周天子为代表的中央政府和天下诸侯相抗衡,力量还不足够强大。

所以,只能偷窥以周天子为代表的天下,但他已经开始觊觎王室,说明它有野心,可谓一字千斤(内因)。

(师):秦国还凭借什么呢?
(生甲):人才优势:任用商鞅变法图强,在诸侯之中率先崛起。

(师):商鞅变法是战国时代以及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变法之一,他开启后代的革除弊政、变法图强的先例,如宋代王安石变法、晚清的戊戌变法等。

商鞅变法从四个方面对秦国进行改革:
商鞅变法内容(幻灯片)
内立法度:政治上——健全法律制度,有章可循;
务耕织: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夯实基础;
修守战之具:军事上——积极备战,走强兵之路;
外连横而斗诸侯:外交上——采取连横策略,让诸侯互相猜忌,发动战争,消耗实力。

所以,商鞅在秦国全方位实行变法,对外采取消耗诸侯实力的战略,秦国无论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在诸侯之中均占优势,扩大地盘,壮大力量。

结果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幻灯片)
补充: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年),商鞅伐魏,魏使公子卬为将而击之。

商鞅遗书公子卬,愿与为好会而罢兵。

会盟既已,商鞅虏公子卬而袭夺其军。

其后十年间,魏屡败于秦,魏王恐,乃使使割西河之地献于秦以和。

(《史记·秦本纪》)
可以看出,秦国从一开始,就使用诈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3.(师):所以,秦国崛起的关键——天时:周室衰微,雄割据争霸
地利: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人和:君臣固守,商君佐之(幻灯片)
4.(师):请解释下列字词的含义与句式特点:
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内立法度务耕织
外连横而斗诸侯(幻灯片)
5.(师):请大家尝试背诵第一段内容。

(齐背与个别背诵相结合)
七、指导学习课文第二段
1.(师):现在请大家朗读第二段。

要求:读出那种纵横捭阖、铺张扬厉的气势,体会战国纵横家的文风。

(学生集体齐读)
(师):哪位同学朗读一下第二段。

(指名学生朗读)
重点指导朗读以下句式:(幻灯片)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之属为之谋;……之徒通其意;……之伦制其兵。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浮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2.(师):惠文、武、昭襄三位君王为秦国都做了些什么?
(生甲):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师):蒙是什么意思?
(生):承受。

(师):因呢?
(生):沿袭。

(师):你们怎么知道因的意思的呢?
(生):《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上第二条义项。

(师笑):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很好,学习方法也不错。

所以,学习不但要思考,还要善于借助工具书。

(师):南、西、东、北都是方位名次做动词,向南、向西、向东、向北的意思。

(师):惠文、武、昭襄三位君王为秦国都做的事情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吗?
(生乙):延袭孝公政策,积极主动出击,略地扩疆,为统一大业夯实基础。

(师):大家认为他概括的怎么样?
(生):非常准确。

注意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幻灯片)
首次合从(纵)在前334年—前332年,苏秦说六国合从,任从约长,佩六国相印,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

前318年,苏秦再次约六国攻秦,楚怀王任从约长,至函谷关,秦出兵击六国,六国皆引兵而归。

此外,前298年,魏、齐、韩三国曾联合攻秦。

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于河外。

从上述史实可以看出,政论叙史只是一种概述方式,跟史书记载略有出入。

3.(师):贾谊特别提到战国四公子,他们都是战国时代才俊之士的杰出代表人物,他们善于礼贤下士,延揽人才而声名远播各诸侯国。

我们不妨在此给大家摘引一些史书中的记载略见一斑。

补充:据《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
孟尝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

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

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

(幻灯片)
有名的狡兔三窟、焚券市义就发生在孟尝君田文门客身上的故事。

《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
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

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

(幻灯片)家喻户晓的毛遂自荐的故事就出在平原君的门客中。

《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

当时是,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幻灯片)像信陵君魏无忌礼遇夷门监者与窃符救赵的故事都是极为有名的历史美谈与壮举。

《史记·春申君列传》记载:
秦国率韩、魏联军大举攻楚,楚顷襄王派春申君出使秦国来游说秦昭襄王,春申君仅用一封书信——上书秦王——就退敌于国门之外,后又入秦智救太子完的故事,都是激荡人心的事件。

(幻灯片)
所以,战国四公子对各自国家及其他诸侯国免受强秦威胁起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同时,他们都是开风气之先,引领潮流的一代显赫的知识分子代表人物。

4.(师):接着贾谊进一步列举六国人才济济,他们叱咤于战国的历史舞台上,书写着自己的精彩人生,也为这样的时代与历史浓墨重彩的涂抹上靓丽的一笔,使得战国的历史名副其实地成为人才比拼的历史,人才驰骋的舞台,人才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的历史。

5.(师):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这几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甲):六国地广兵强,气势汹汹向秦国扑来,我感到秦国处境非常危险。

(师):说的好。

我也感到秦国处境的危险。

这里显示出贾谊的才华横溢,他写战争来临之时真让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

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

看来九国之师来者不善呀。

注意:贾谊描写九国的气势,哪个字用的最妙?
(生):叩字。

(师):妙在何处?
(生讨论后回答):写出九国经过充分准备想毕其功于一役,他们对自己实力的极端自
信——自负,想一举消灭强敌秦国。

也写出各诸侯国主动出击,而战争的阴霾笼罩在秦人头上。

表面上看,秦国处于被动局面。

从感情与理智上分析不难发现,贾谊对九国不自量力的嘲笑。

实际上,贾谊从骨子里鄙视他们的不自量力与外强中干。

6.(师):同学们竟然能读出贾谊的这种情感,着实让我刮目相看。

所以说,读书要用心去读,才能发现许多常人所不能发现的问题。

(师):秦国人是如何回应九国之师的呢?
(生甲):开关延敌。

(师):怎么讲?
(生乙):就是打开函谷关,让敌人长驱直入。

(师):通过这四个字你看出了什么?
(生丙):秦国采取以逸待劳战术,开关延敌这一轻轻的举动,把秦人的那种极为自信的姿态以及对九国之师的蔑视逼真的刻画出来,可谓字字千金。

(师):好,把秦人的心理分析的入木三分。

你看,贾谊根本没有展示秦人如何准备这场战争的画面,正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里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的胸有成竹、镇静自若时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样,这样的大写意,惜墨如金手法正是借鉴了这类文章的写法,他们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力都是一脉相承,这都是我们平常在写作中需要加以玩味借鉴的地方,提高我们用词的张力。

7.(师):九国之师面对秦人的开关延敌竟然逡巡而不敢进,请阅读课文注释逡巡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qnxn,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

(师):逡巡这个词用的好。

好在哪里?
(生):表现了九国之师的一种微妙心理。

(师):什么微妙心理?
(生):骨子里还是害怕秦国的心理。

(师):九国之师人才济济,兵强马壮,为什么到了函谷关反而顾虑徘徊不敢前进呢?
(生甲):他们以前跟秦国交过手,秦国把他们打怕了。

(生乙):秦人的部署让他们摸不着头脑,这叫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呀!如果秦国反抗,正中他们的下怀。

(生丙):秦人临危不惧的魄力着实让他们没有料到。

(生丁):九国之师各怀鬼胎,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来。

这是人心不齐的表现。

(生戊):他们原本打算向秦国示威施压,想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结果秦国并不惧怕,所以,他们的心理防线崩溃了。

(师):对。

这是以少胜多的战局,你能列举出历史上其他以少胜多的战例吗?
(生甲):赤壁之战、官渡之战。

(生乙):淝水之战。

(师):据《史记·秦本纪》记载:
昭襄王十一年,齐、韩、魏、赵、宋、中山五国共攻秦,至盐氏而还。

结果无功而返。

秦王赢政六年,韩、魏、赵、卫、楚共击秦,取寿陵。

秦出兵,五国兵罢。

也是如此。

(幻灯片)
8.(师):秦无亡失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这一句通过对比,写出秦与诸侯的不同处境。

秦国以极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效益。

当然,这里使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秦国力量的无比强大,衬托诸侯国的不利处境。

9.(师):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从这一句里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甲):合纵政策的失败。

(生乙):他们力量的分散。

(生丙):从九国的视角来写秦国的强大。

各诸侯国为了自保,他们不约而同采取割地求和贿赂秦国的措施。

(师):难道他们苦心经营的合从缔交,相与为一的策略就如此不堪一击?
(生丁):由于他们人心不齐,还有就是秦国力量太强大了。

(师):对。

还有一点,秦国当然在外交上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针对六国合纵政策(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秦国采取连横策略,即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与秦国联合,后来,秦国进一步采用远交近攻策略,即距离秦国遥远的国家和它们建立友好关系,距离秦国较近的国家采取武力击破,从而达到各个击破的策略。

实际上这就是蚕食诸侯的策略。

1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用宏大的全景式镜头展示秦国追亡逐北,宰割天下,分裂山河的全过程。

写的极为简略,秦国即将走上统一全国的道路。

伏尸百万这说的不是一次战役的死亡人数。

秦击六国杀伤人数皆有记载,如前293年击韩伊闕。

斩首24万;前273年击魏华阳军,斩首13万(《年表》作15万);前260年,破赵长平军,杀卒45万;其余,斩首不足十万者皆略而不书。

(幻灯片)
(生甲):老师,这几句就是铺陈排比句式吗。

(师):是的。

大家不妨读一下,体会这种句式的特点。

(生齐读)
(师):你们感受到这种句式有什么特点?
(生):朗朗上口,很舒服。

(师):很有气势。

所以,写文章要表现气势,最好采取这种铺陈排比的方法,大家在写作中不妨尝试。

11.(师):概括本段主要内容。

(生讨论后回答):秦国的强盛。

它已经成为诸侯中的超级大国而可以睥睨天下了。

(师):贾谊主要采取那些表现手法从哪些方面来展示秦国的强盛?
(生讨论后回答):
对比手法,铺陈排比手法
一国——多国
一国之士——多国之士
一国之徒——多国之徒
一国之将——多国之将
一国之土地——多国之土地
一国之兵——多国之兵
结局对比
秦无亡失遗镞之费,宰割天下——诸侯已困,俯首称臣(幻灯片)
12.(生甲):老师,你认为秦国强盛的主要原因何在?
(师):我认为秦国的武器先进,装备精良,士兵的英勇善战。

(生甲):那么九国的武器就落后吗?士兵不善战吗?
(师):大家认为主要原因何在?互相讨论一下。

(生讨论后回答):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再加上延续先王(秦孝公)制定的既定政策——统一全国的雄心,并不因循守旧,在战术上针对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策略,积极主动出击,凭借人才优势出谋划策,才掌握了战局的主动性,赢得了宝贵的时机。

所以说,善于把握时机,善于运用人才资源是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师):对。

赵国有廉颇而不能用,秦国使用反间计,赵国杀掉大将李牧,自毁长城;楚国的屈原被放逐,燕国的乐毅被猜忌,都折射出诸侯国对人才的态度。

这都是让人寒心的
作法。

所以,决定一切事情成败的主要因素是人。

13.重点文言词语
西举巴、蜀膏腴爱叩关逡巡弊追亡逐北通假字
合从连衡
词类活用
会盟而谋弱秦(幻灯片)
14.请课后背诵一、二段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