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1、从简单到分化 幼儿的自我概念简单——“好”、“不好”、
“聪明”、“愚笨” 后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特征并不处于某个极端
位置,而是居于两极之间的某个位置。 不同方面的自我可以不同。 儿童的自我概念从混沌和笼统走向分化和精
确。
2、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是起伏变化的
小学
大学毕业
初中 青春期
第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学前儿童自我的发展与教育
一、自我概念的发展
(一)自我概念的定义 不同学派的心理学者对自我概念的界定有所
差异,但也有相容之处。 自我概念指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
对自己的存在、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 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 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
中年
3、儿童自我概念结构的复杂性随年龄增长而 不断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自我概念的结构不断 复杂化、整合化,并且包含了越来越多的独特的、 抽象的内容。
儿童的自我概念从单一因素的结构逐渐发展 为多层次的整合的复杂结构,而且表现在儿童自 我概念中那些区别于他人自我概念中的成人的数 量不断增加。
4、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存在性别差异
和父母冲突少,交流少的儿童自尊感低,易出现 各种行为问题。得到父母关注和照料的儿童即使 生活在单亲家庭仍有较高的自我概念。
有兄弟姐妹的学龄前儿童表现出更高的社会 性认知水平和自我概念的分化程度。
(2)教师的作用
A. 教师的评价风格(如何评价幼儿、用何种语言 评价)
B. 教师对幼儿的认可程度
(3)同伴关系
自信心和进取心以及责任感、荣誉感密切联系的 积极的个性品质,也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 的原动力。
(二)儿童自尊的发展特点
1、幼儿阶段自尊感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 林崇德:我国儿童在3岁左右产生自尊感的萌芽。
韩敬之:儿童体验到自尊感的分别为3-3.5岁10%, 4-4.5岁63.33%,5-5.5岁83.33,6-6.5岁93.33%。
儿童受到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越多,自尊 水平越高。
3、父母教养方式
库帕·史密斯 高自尊的男孩,父母教养方式有以下特点: 接受,关心和参与; 严格(建立行为规则,坚定而果断); 使用非强制性的纪律(取消某种特权,独处,讨
论行为好坏的原因); 民主
4、师生关系
满意的师生关系会促进儿童自尊的发展,教 师对学生的支持、关心、鼓励、期望和参与都会 有利于儿童自尊的发展。
4、青春期的自我概念
青春期的自我描述中生理成分越来越少,心 理成分逐渐增多,自我表象愈加抽象;自我认识 更准确,发展出对自己和他人看法、情感的新的 认识能力,描绘出更加整合一致的自我形象。
(三)影响儿童自我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生物因素 A. 宫内环境 : 子宫为胎儿提供了最早的发展环
境 B. 认知发展水平 :认知水平使儿童具备了发展成
在数学和身体技能方面:男孩>女孩 在阅读方面:女孩>男孩 男孩自我形象能力的发展速度<女孩 ∵ A. 性成熟的影响
B. 社会传统对男性和女性自我表现的要求、约 束不同,促使女性更多考虑自己给他人留下的印 象。
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
1、婴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 布洛克(Bullock):儿童在2岁左右基本获得
对于学龄前儿童,同伴的看法发挥了比父母更重要的作 用。
哈普特:人有被同类赞赏的本能倾向。同伴关系为儿童 进一步理解社会规则和社会角色构建了基本框架。
帕克赫斯特:少年期被群体孤立的体验将导致自卑感,发 展受到明显影响。
学校中遭受同伴欺负的儿童以及欺负他人的儿童自我概 念都较低。
儿童欺负行为常是父母间争吵,冲突的结果。
熟自我概念的可能性。精神发育迟缓的儿童只 有心理年龄达到18-20个月时,才能发展出自我 识别能力。
2、重要他人的作用
1、 家庭成员的影响 鲁萨:父母对婴儿的行为信号做出持续、敏
感的反应,可以帮助婴儿发展出安全的依恋关系, 更好理解自我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海曼:温暖、积极的教养方式让儿童感到自 己值得被爱,合理期望帮助儿童明确行为准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根据理性标准评价行为,形成较高的自我概念, 粗暴惩罚具有消极作用,低自尊儿童常有被拒绝 感、不确定感和无助感。
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发展显著高于男生。
4、城乡儿童在保持自尊方面存在差异
城市儿童是通过更强烈地获得他人的尊重来 保持自尊,农村儿童是在意识到自己的体能不如 其他同伴强时感到自卑。
(三)影响儿童自尊发展的因素
1、外表或外貌 个体对自己的外貌是否满意,自我感觉如何以
及身高、体重。 2、亲子关系
家庭气氛和谐,民主,儿童能感受到父母的 支持、关爱、尊重、帮助,易形成积极地自尊。
3、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地位
(1)历史文化背景 跨文化研究表明:不同社会环境下的自我概念发展并
不遵循统一规律。 (2)经济地位和种族 种族弱势群体的儿童往往自我概念水平低。
二、自尊的发展
(一)自尊的定义 自尊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所获得的
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与体验。 自尊是自我评价的重要维度,它作为一种与
2、儿童自尊发展具有不稳定性
张丽华:3-8岁儿童的自尊呈现显著的年龄差 异,3-4岁呈上升趋势,4-7岁呈下降趋势,7-8岁 又呈上升趋势。4岁和7岁是两个关键年龄。
儿童进入青春期和由小学升入初中后,自尊 水平明显下降。到高中至大学阶段,儿童自我情 感的发展水平才逐渐趋于稳定。
3、儿童自尊的发展存在某些性别差异 张丽华:3-9岁儿童的自尊整体发展存在极为
5、同伴关系
满意的同伴关系,儿童在同伴中具有一定的 权威和地位,其自尊水平较高。对同伴的失败和 痛苦具有同情心,对同伴的成功,喜悦感到高兴 的儿童,自尊水平也较高,对同伴具有攻击和破 坏性的儿童,自尊水平较低。
稳定的自我识别能力,开始发展各种情感和社交 能力,出现争斗和亲社会行为。 2、学龄前期儿童的自我概念
韦尔曼:3-4岁儿童对心理活动的理解已在辨别 性、组织性和精确性上达到系统水平,开始领会 信念、行为和愿望的关系,形成于成人接近的心 理观。出现“自尊感”。
3、学龄期儿童的自我概念
学龄期儿童的协调、推理和综合能力都迅速 发展,能够将特征性行为和经验都纳入稳定的人 格特质中。儿童在自我描述时更注重自己的能力 和持久的内在品质,强调和别人相比自己的能力 如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