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泽恩城市边缘带研究述评及其本土化运用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9

2011年第10期 第27

□ 王 敏,田银生,陈锦棠,龙 慧

1引言

康泽恩(M. R. G. Conzen)对城市形态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受到早期德国地理学研究的影响,现有文献对这一影响过程已有详细的描述[1-2],这对梳理康泽恩城市形态研究方法和思想的缘由至关重要。早期的城市形态学是一门着重对城市地景进行分类、定性和解释的学科[3],而康泽恩则结合德国地理学的图形描绘方法和英国城镇的实例经验,研发了一套研究城市形态发展演变过程的方法和理论体系,形成了康泽恩学派。其理论的核心是通过研究三个“形态复合(FormComplexes)”的城市形态演变要素,即地平

康泽恩城市边缘带研究述评及其本土化运用探析

[摘 要]城市边缘带是康泽恩城市形态学流派极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国外现有的文献大多是从回顾其理念发展历史开始,总结边缘带的形态特性及其与城市发展特殊历史时期的关联性;且对边缘带的研究呈现出从宏观描述演进到微观和量化的层次。这一理论在我国也有一些实践运用,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运用要适当调整才能适应我国国情,使之本土化。对其的述评和本土化运用探析,对于完善中国的基础城市设计理论、建立历史保护区规划指导原则和制定景观管理的控制性规划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形态;城市边缘带;本土化运用

[文章编号]1006-0022(2011)10-0119-05 [中图分类号]TU984.191 [文献标识码]B

Conzen Urban Fringe Belt Research Review and Its Localization/Wang Min, Tian Yinsheng,Chen Jintang, Long Hui

[Abstract] Urban fringe bel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nzen urban morphology research. Overseas literature usually reviews concept development, summarizes fringe belt character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urban development; its research has progressed from macro to micro and quantified level. The theory was used in China in some cases, but need to be adjusted for Chinese facts. Its review and theoretical localization is significant to integrating China’s fundamental urban design theories, establishing historical district preservation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ory plans for landscape management.[Key words] Urban morphology, Urban fringe belt, Localization

面(Ground Plan)、建筑形态(BuildingForm)、建筑与土地使用(Building andLand Utilization)[4]来探讨城市物质环境和人文历史的演变历程。其中城市边缘带(Fringe Belts)是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研究及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5]。在欧美等西方国家中,城市边缘带的研究对于限制城市过快发展,维护城市生态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中国对城市边缘带的研究有所涉及,存在片面理解和错误运用的现象。城市边缘带理论对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中国,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其理论进行梳理和全面解读。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878086、40971096),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1064101000052)

120

2城市边缘带相关概念述评

2.1城市边缘带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按照土地用途的不同,西方国家的城市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城市形态,即以商业用途为主的城市中心商业区(CBD)和低居住密度的住宅区(Suburb)。而康泽恩认为除此之外存在着另外一种重要的形态,即城市边缘带,其主要的特征就是比其他两种城市形态有着更高的开敞性和更低的建设密度。他认为城市边缘带是在发展暂停或者非常缓慢的城镇边缘形成的,是由最初选址在(城市)外部位置、有明显混合用途特征的土地单元组成的带形区域;这一区域的土地使用者大部分是对大地块用地有高需求的机构,如学校、医院、政府,还有资金实力雄厚的开发商等[6]。Michael P.Conzen是康泽恩理论及其思想的继承者之一,他对这些机构使用的用地类型进行了概括,主要有:教育、医学、军事、中央或地方政府、研究、游憩(包括俱乐部和公共开敞空间)和宗教(包括丧葬用地)等[6](表1)。2.2城市边缘带研究的时间划分对于城市边缘带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形成期,即从城市边缘带的起源(1936年)到20世纪60年代,这个时期主要是城市边缘带理论的起源及发展期,重要实证

是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的伯明翰爱德华时期的城市边缘带。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是从城市发展的历史和城市边缘带的特征及定义来论述的;第二个时期是转变期,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在该阶段主要欧洲城市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经济恢复和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市边缘带开始面对重建和改扩建的机遇,有关的研究主要围绕如何保有城市边缘带作为城市居住增长边缘,或是增加其商业或居住功能,从而融入城市建成居住区等问题展开。特定时期的社会经济背景所界定的形态周期(Morphol-ogical Cycle),对土地开发和利用方式、建筑形式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反映着特定时期的特征。

2.3城市边缘带的形态特点

在对城市不同形态区域的探讨中,康泽恩分别探讨了城市中心商业区(CBD)和城市边缘区这两种特殊区域的差异,从而得出城市边缘带变化成因的重要依据,即城市边缘带相对于CBD的位置[7]。与位置相对固定的CBD不同的是,城市边缘带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在城市扩展的过程中,早期的城市边缘带就有可能被后来的城市扩张所吞没,或者城市扩张跳过城市边缘带,在城市边缘带以外区域继续进行[7]。这构成了对城市边缘带变化重建过程研究的重要基础。不同时期的城市边缘带形态呈现出套环状,以城市为中心向外发展[8]。城市边缘带的这一特征在Louis对柏林,康泽恩对Alnwick、Newcastleupon Tyne的研究中都得到验证[8]。更进一步的研究是怀特汉德(White-hand)对英国Tyne河沿岸的大都市圈的分析,该大都市圈以Newcastle为中心,形成了内、中、外三层FB,且呈环状。这一现象被M.P.Conzen具体化为“与特定历史时期相关联的套环状结构”(图1)[7]。

从微观层面看,城市边缘带具有三个细化的形态要素:地平面、建筑形态、建筑与土地使用。对维多利亚时期后期(1837年~1901年)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1918年~1939年)的城市边缘带周边的居住区域进行对比发现,城市边缘带的街区明显表现出不规则的街道样式,不像那些建成居住区有着一定的街道立面规律,且街区面积远远大于一般居住区的街区面积。在城市边缘带里,建筑的覆盖率要远小于一般的居住区,这与城市边缘带一般由开敞空间、公共设施覆盖紧密相关[6]。城市边缘带的这种低建筑密度的特性对于未来城市的发展,以及保有城市中的开阔绿地、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等都有重要意义。不同的城市边缘带的形状与尺寸有很大差异。它们的边界通常与某个乡村地块的边界重合。与符合居住用地规范的系列矩形地块不同,城市边缘带通常硬质界面少,道路缺乏,交通量少。

图1 边缘带与特定历史时期相关联的套环状结构[6]

表1 城市边缘带特点和土地用途分类[6]

开敞空间基础设施

工业设施

居住区(仅包括低密度住宅)娱乐设施

组成要素土地用途

坟场、公园、幼儿园、市场、农产品土地

宗教场所(寺庙等)、军营、大学用地、医院、废弃品处理设施

交通设施(包括仓库)、工厂、采石场别墅群

高尔夫球场、运动场地、马术学校

注:此分类仅作说明用途,而非全面概括;并且这些土地用途也可能随着技术和社会需要的变化而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