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外科学
§颅压增高
①颅内压常指侧卧位时蛛网膜下腔穿刺(脊髓)所测的脑脊液压力;①正常人为8~18 cmH2O,儿童为5~10 cmH2O;当所测压力>20
cmH2O即为颅内压增高。

1. 病因&机制
①颅腔的容积是固定不变的,约为1400~1500
ml;其中脑的体积约为1250 ml。

脑脊液量约150
ml。

45%存在于颅腔内。

血液占颅腔容积的2%~11%。

是变动较大、较快的部分;

颅腔内容物体积不超颅腔容积的8~10%,不致颅内压升高,但一旦超过此容积颅内压迅速增加;
(1)脑体积增加:最常见为脑水肿。

可为脑内水肿或脑外水肿,可为血管源性或细胞毒性;可为局限型(肿瘤,脑挫裂伤、炎症灶周围)或弥漫型(缺氧、中毒、全身疾病);
(2)颅内血容量增加:高碳酸血症或血管运动中枢(丘脑下部、脑干部)受损。

(3)颅内脑脊液量增加:分泌过多(脉络丛乳头瘤、炎症),吸收障碍(SAH阻塞蛛网膜颗粒、CSF蛋白含量增加、静脉窦血栓),循环障碍(脑室循环系统的阻塞)。

2. 病理生理。


机体主要通过调节血容量&CSF容量以维持正常功能;
(1)CSF调节:早期以CSF减少为主,通过产生减少、吸收加速、挤入
锥管而完成;
①①脑血流调节:①自动调节→颅内压<=35 mmHg,灌注压>=40 ~ 50
mmHg。

脑血管依PaCO2变化舒缩,使脑血流
量相对恒定;PaCO2变化2
mmHg,脑血流量变化10%
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加压反应→颅内压>35 mmHg,灌注压<40
mmHg。

脑血流减少,自动调节消失;急性颅
压高Cushing反应:自主N反射使外周动脉
收缩,呼吸加深,心率↓,呼吸深慢,BP↑
,CO2↑,在慢性者不明显。

3. 分期&临床表现:
①代偿期:颅内压保持正常,代偿机制发挥作用;
①早期:颅压增高表现;脑血流正常;脑功能可逆恢复;

高峰期:缺血缺氧严重;明显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
肿];
①①①①①
头痛&呕吐多于早、晚出现,喷射状呕吐且吐后不缓解;急性
发展常有Cushing反应;视乳头水肿,表现为周边视野缺损、
生理盲点扩大;而后可继发视N萎缩;
①衰竭期:反射消失,去脑强直,BP↓,脉速细弱。

4.
诊断:对头痛者应提高警惕!尤其伴呕吐;对三联征成立的应诊断。

①辅助检查:头颅XR:需3月以上的颅压增高可能有阳性发现;指压痕
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
颅缝分离,头颅增大(儿童);脑回压迹增多;蝶鞍骨
质吸收;板障vein沟纹;蛛网膜颗粒
①①①①①①
LP:直接测压;对存在视乳头水肿/可疑颅后窝占位
应列为禁忌;!
①①①①①①CT、MRI等对病因可有提示意义;
5. 治疗:病因为主,对症为首。

 降颅压治疗:脱水:限制入量——每日入量<2000 ml;
渗透性脱水——①甘露醇:20%,200 ~ 250 ml,IV.
dnp. q 6 h ~ 12 h。

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应快速滴注①①①①①
注意大量应用时潜在的肾毒性;反跳轻
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或加压给药①①甘油果糖:250 ml,IV dnp. q 8 h ~ 12
h。

无肾损,但注意肝功不全
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利尿性脱水——
脱水作用弱且造成水电紊乱,不单用;多用速尿 20
~ 40 mg,q 8 h ~ 12
h;产生休克、心肾功能障碍、颅内活动性出血而无
立即手术条件。

禁用脱水剂。


大剂量皮质激素:可用常规大剂量。

Pred 60
mg以上,或冲击剂量,MP 1 g。

①①①①①①①冬眠疗法:“神经节阻滞药物+物理低温”;一般采用轻度(33
~ 35℃),中度(28 ~
32℃);注意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止冻伤体位性休
克;全身衰竭,AVB忌用;
①①①①①①①手术:侧脑室穿刺引流、颞肌下减压术、各种CSF分流术。

①①①①①①①过度通气:头高卧位15 ~ 30°
§. 脑疝
颅内压增高而使部分脑组织通过某些孔隙,挤至压力较低的部分,即为脑疝;

常见的有小脑幕切迹疝(颞叶沟回疝)、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大脑镰下疝(扣带回疝)。

1. 小脑幕切迹疝。

多见于幕上一侧占位病变;

→动眼N损伤:可为牵拉或压迹所致;由于副交感成分位于动眼N表面,故首先受累;
①①①①①
首发表现为瞳孔缩小(刺激性)――扩大(损害性)――眼球
运动障碍,反射消失;
→脑干损伤:受疝挤压,先为患侧大脑脚受压,严重时对侧同时受压;亦可因中脑、桥脑旁正中区血管牵拉痉挛致脑干缺血;
①①①①上行网状激动系统-→意识障碍;
①①①①大脑脚受压-→可表现为脑疝对侧或同侧的锥体束征;
①①①①生命中枢受压-→心率、血压、呼吸改变、衰竭;发生较晚
→CSF循环障碍:中脑导水管压迫,加重颅内高压;
→枕叶梗死:大脑后动脉直接受压,可表现出相应的定位症状;
治疗:瞳孔改变常为小脑幕切迹疝的特征表现,尤其在早期出现时;
对颅内压增高的早期处理是关键:在出现疝后,应:ABC+
降颅压
①①①
迅速建立人工气道;给予脱水处理;手术可姑息减压或切
除占位病变;脑积水者可行脑室引流;当病人瞳孔回缩,意
识好转时,表明疝出组织已渐回纳;
2. 枕骨大孔疝
多发生于颅后窝的占位病变;可分为急性或慢性疝出;急性病变后果严重;
→枕下疼痛,项强或强迫头位:压迫颈上部神经根,或回枕骨大孔区脑膜或血管壁的N末稍牵拉引起;项强为保护性颈肌痉挛,防止
延髓受压;
→后组颅N受累:VIII、IX、X、XI、XII
→生命体征改变:突出,特别是急性疝出者;呼吸:减损→潮式呼吸&叹息样呼吸→停止;
①特点:生命体征变化早,瞳孔&意识障碍出现晚。


治疗:减压除可脱水、引流CSF、切除病变外,还可行枕下减压术(枕骨大孔后缘&寰椎后弓切除,硬膜敞开或扩大修补;必要时切除小脑扁桃体)
颅脑外伤
①损伤方式:直接损伤:加速性损伤――损伤位于着力点;
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减速性损伤――着力点&其对侧;“对冲伤”
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挤压性损伤――neonate产伤;
①①①①①①间接损伤:坠落伤――颅底骨折&脑底部损伤;
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挥鞭伤――延髓与脊髓交界处损伤;
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
创伤性窒息――脑部突然挤压,静脉
血逆行,上腔vein所属区弥散点状出
血;
①分类:根据Glasgow昏迷计分
①①①5. 言语:正确&自如——不当(定向障碍)——错乱——难辨——不语
①①①6. 运动:自主——定位(疼痛反应)——屈曲反应(痛躲避)——
过屈(去皮层)——过伸(去脑)——无反应
①①①4. 睁眼:自发——呼唤——疼痛——无睁眼
①①①轻度 13 ~ 15①中度 9 ~ 12①重度 3 ~ 8 9 / 12 / 15
1. 头皮损伤
→头皮血肿①头皮完整,血管破裂
①分类&处理:皮下血肿:局限&无波动,周边比中心硬XR Vs
凹陷性骨折;不需处理行自行吸收。

①①①①①①①
帽状腱膜下血肿:较大,软,明显波动。

不受颅缝
限制;婴幼儿可引起休克/贫血;较小者-→加压
包扎;较大-→消毒下穿刺抽吸+加压包扎。


反复穿刺、加压包扎后仍存在,可能会有凝血障
碍?
①①①①①①①
骨膜下血肿:较大,张力高,波动不明显,注意同
时存在之骨折?对骨折者不宜强力加压包扎;处
理与腱膜下同;
→头皮裂伤:尽早旅行清创&缝合:伤后24
h无明显感染仍可一期缝合;明显污染创缘应切
除,但注意缝合张力;注意有无颅骨骨折等。

→头皮撕脱伤:多由帽状腱膜下间隙全层撕脱;其处理与皮瓣是否安全脱
离、血供情况、伤后时间、颅骨是否未裸露有关;
2. 颅骨骨折

可分为凹陷性、线性、穿入性骨折;开放性、非开放性骨折(颅底骨折
事并颅底积气或CSF漏视为开放性)
→颅盖骨折

线性骨折(包括颅缝分离)、凹陷骨折(包括粉碎性~);全层骨折多见;
①表现:头皮损伤;凹陷骨折Vs
头皮下血肿(XR);可伴部分脑组织压迫或挫裂伤;(癫痫、局灶
症状);颅内血肿;刺破静脉窦引起大出血;①①①①①①①凹陷性
②治疗:线形骨折:无需处理;但骨折线通过脑膜血管沟/静脉窦时,注
意发生硬膜外血肿
①①①①凹陷骨折:凹陷深度>1
cm;骨折片刺入脑内;位于重要功能区;骨折引起局部
脑功能障碍者;应手术;
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
非功能区、轻度凹陷、无脑压迫症状の静脉窦处凹陷
骨折:不应手术
→颅底骨折:绝大多数为线形骨折;
①骨折线分布:横行:颅前窝(眶顶-筛板-对侧);
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颅中窝(岩骨前缘-蝶鞍横断);
①①①①①①①纵行:
邻近中线(筛板-视N孔-破裂孔-岩骨内侧-岩枕
裂-枕骨大孔)
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外侧①(眶顶-圆孔-卵圆孔)
②表现:耳鼻出血或CSF漏;脑N损伤;皮下淤斑
①①颅前窝:眶顶&筛骨多累及;
①①①①①熊猫眼征:出血进入眶内在眼睑&球结膜下淤斑;
①①①①①CSF:沿额窦或筛窦经鼻流出;
①①①①①嗅N损伤;颅内积气。


①颅中窝:蝶骨&颞骨;①CSF-→蝶窦-→鼻漏←――
—-→颞骨岩部→中耳→鼓膜未破
→鼓膜已破→耳漏
颞骨岩部→Ⅶ、Ⅷ神经(内听孔)损伤;骨折线居内侧→Ⅱ.Ⅲ.Ⅳ.Ⅴ.Ⅵ(视神经孔)损伤;可有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①①颅后窝: 岩骨&枕骨基底部;
乳突&枕下部皮下瘀点,咽后壁粘膜下瘀点;
骨折线居内侧→Ⅸ.Ⅹ.Ⅺ.Ⅻ损伤;
③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CT诊断定义
④治疗:一般无特殊处理,出现CST漏,颅底积气等并发症的处理见后。

3.脑损伤
分为原发性(外力作用时已受伤)或继发性(一定时间后的脑损害,如水肿等);
开放性(硬脑膜破裂)或非开放性;
减速脑损伤,脑损伤均多见于额、颞叶前部或底面;
→脑震荡concussion
CNS暂时的功能障碍,一般认为由网状结构损害引起之意识障碍;
①表现: 短暂意识丧失<0.5h;
同时伴有自主N功能呢紊乱(苍白,大汗,瞳孔改变等).脑干功能紊乱(H R. R. BP);
逆行性遗忘(受伤当时及伤前近期情况);
多有头痛、头晕、心悸、畏光、耳鸣等非典型表现,days~wks;
神经系统无明显阳性体征;无后遗症
②治疗: 卧床休息1wk;酌情镇静、镇痛;多于2wk内恢复
→脑挫裂伤
①表现: 依部位、范围、程度而不同;
意识障碍:最突出,伤后即可发生,一般>0.5h
头痛恶心呕吐:呕吐较晚发生提示与ICP变化有关;头痛可局限于伤处可为全头痛;
生命体征:轻中度多无生命体征变化,而严重者因ICP↑,出现Cushing 反应;
局灶症状&体征:功能区损伤可见;额叶,颞叶前端等"哑区"无明显表现。

②诊断: 病史 + 临床表现 + 辅助检查最重要
CT:局部脑组织高低密度混杂影;MRI:
急性挫裂伤少用,但对较轻损伤显示好;
LP:与脑震荡鉴别(是否为血性)
③治疗: 密切观察;一般处理(体位一般15°-30°头高位;
Airway;营养;癫痫发作可予地高辛;高热;脑细胞营养)
防止脑水肿(脱水为主);
手术指征: 继发脑水肿,脱水无效;
颅内血肿消除后,颅内高压无缓解,除外其它血肿之可能;
脑疝;
MRI: 出血. T1高,T2低(fresh);水肿T1低,T2高.
T1高,T2高(old)
→弥漫性轴索损伤: 头部加速性旋转外力,剪应力造成axon断裂
好发于axon集中区域.eg:胼胝体,脑干,灰白质交界处,内囊,基底节,小脑;
①表现:
意识障碍,伤后即刻,长时间的意识障碍;一般无伤后清醒期;
瞳孔&眼球运动改变:广泛损伤者有双眼向损伤对侧/向下凝视。

①诊断:必须影像学;CT.MRI均可显示出血性撕裂,而MRI可显示
非出血病灶;CT-MRI正常不能除外
标准:①伤后持续昏迷>6h;②CT示撕裂出血或N;③ICP正常但临床状况差;
④无明显结构异常之伤后持续植物状态;⑤创伤后
期弥漫脑萎缩⑥尸检病理。

①治疗:对症为主
→原发性脑干损伤
由头部侧方、前额、枕部着力,旋转性损伤,挥鞭性损伤,双足/臀部着地引起;
表现:意识障碍,瞳孔变化(双瞳不等,大小多变);眼球位置&运动异常(动眼、滑车、外展N核团,同向运动核团);椎体束征&去脑强直(脑干损伤特征),生命体征。

诊断:症状 + 影像学BAEP有助
→下丘脑损伤吃.拉.睡.性生活,体温
睡眠觉醒障碍.体温调节障碍.进食障碍.尿崩症.生殖&性功能障碍.自主N障碍(BP.心率.多汗.GI紊乱)
应激性溃疡血糖升高(分解激素.室旁核受伤)
4.颅内血肿
颅脑损伤最常见、严重的继发病变;
可分为急性血肿(<3d).亚急性~(4~21d/3wk).慢性~(>22d);硬膜外、硬膜下、脑内血肿;
→硬膜外血肿 30%外伤性颅内血肿;
主要来自脑膜中动脉;静脉窦、脑膜中静脉、板障静脉等损伤亦可引起;
最多见于颞部(主干)、额顶部(前支)、颞顶部(后支);
上矢状窦形成的血肿在一侧或双侧;横窦出血形成的~在颅后窝;
①表现:意识障碍(清晰→昏迷,
昏迷→好转→昏迷);颅内压增高;瞳孔改变(单→双侧)
神经系统体征少见中期清醒期幕上血肿多见
②诊断:典型的意识改变过程 + CT.(双凸形,弓形高密度影).
③治疗:手术:CT确诊后即行;开颅清除血肿、止血;
若来不及性CT,则直接手术钻孔探查(依据着力点,骨折部位,瞳孔散大侧)
瞳孔散大侧颞骨骨折线处. 60~70%
中线移位>1cm为急诊手术指征之一
非手术治疗(少用):无明显意识障碍.病情稳定;CT示血肿量<30mL.中线移位<1cm;
→硬膜下血肿占40%外伤性颅内血肿;少有慢性者。

复合型(合并挫裂伤)
亚急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来自脑皮质血管。

多由对冲性脑挫裂伤致,好发于额极、颞极及其底面
单纯性~ 由大脑表面回流的桥静脉 OR 静脉窦破裂所致;
慢性~
多见于老年人,与轻微头部外伤有关(Vc缺乏,血管弹性不好 ?)
①表现:意识障碍,瞳孔(复合型较早),神经系统体征,ICP增高;
慢性~
病程长,进展慢,可表现为颅压增高症状为主,病灶症状为主,精神&智力症状为主
②诊断:外伤史 + 症状 +
CT(脑表面新月形高密度、混杂密度影,多伴有脑挫裂伤)
慢性~ CT为新月形等、低密度影;MRI短T1.长T2信号;
③治疗:原则与硬膜外相仿;注意
硬膜下血肿在着力部位,对冲部位均常见。

钻孔探查应同时对着力、对冲部位进行,尤其额、颞极及其底部;
慢性~ 凡有明显症状即应手术,首选钻孔置管引流术。

→脑内血肿少见;常与枕部着地时额颞对冲伤同时存在
浅部血肿与对冲伤多同时存在,由脑皮质血管破裂致,多合并硬膜下~;深部血肿极少见
诊断:CT;
治疗:浅层血肿多开颅手术清除;深层血肿ICP↑,病情进行加重,手术清除,可选开颅或钻孔引流;
5.并发症
→脑脊液漏
颅底骨折同时伴硬脑膜&蛛网膜撕裂,CSF通过损伤的鼻窦或岩骨,经鼻或耳流出;
额窦、筛窦、蝶窦→鼻漏;
CSF 鼓膜撕裂→耳漏;
颞骨岩部
~未裂→耳咽管→鼻漏;
可分为急性期漏(days内),迟发性漏(wks,mons,yrs)
①表现:CSF漏:急性期漏多伴血液,初多渐少,数日内自愈,少数不
愈;
耳漏多一侧,鼻漏可为一侧或双侧;鼻漏液少,可仅有咽部咸味;
颅底骨折征像;颅内低压征.头痛、昏迷、坐位或站立时明显;
颅内感染(脑膜刺激征)
②诊断:首先确定漏液性质,干纱布“血液周围的水印”为CSF;或可计数
其中RBC以区别血液测其中糖含量区别过敏性鼻炎。

手术修补前,需确定外漏部位,可用造影剂+ CT的方法;
③治疗:大多数非手术方法自愈,长期不愈需手术;
非手术治疗:头高位;注意鼻腔&外耳清洁,不可堵塞、冲洗;
避免擤鼻、用力咳嗽、屏气、打喷嚏,以防逆行感染或颅内积气;
醋氮酰胺(减少CSF分泌)
一般不作LP,必要时可置管引流;ABX
手术治疗:指征:
漏液持续4w以上,迟发或复发CSF漏,并有鼻腔或鼻旁
窦慢性炎症,有感染可能/有过感染
→视神经损伤有直接损伤(眶部骨折)、间接损伤(水肿压迫--
伤后渐出现)
诊断:MRI对眶内结构显示较清
治疗:严重损害治疗无效;
部分损害/继发损害,可予神经营养药&血管扩张剂,必要时血液稀释疗法;
视N减压术适用于视力部分丧失,但进行加重;
视力损害因血肿/骨片压迫,或视N水肿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