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文学批评》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
《文学批评》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
1、20世纪文学批评具有批判否定的革新态势,(),批评的理论化,()等世纪特征。
2、文体学批评是一种运用()的理论和方法,从研究文学作品的()性质入手,对其作审美把握的批评理论和实践活动。
3、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特征是:摒弃(),标举();形式就是价值;无信息的()。
4、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用()观照文学作品,具有()和审美追求的文学批评。
5、古罗马文学评论家贺拉斯的比喻来归结文学评论对文学创作的作用。
他把创作比作(),把批评比作()。
6、《随园诗话》的作者是()。
7、逻辑学意义上的方法有归纳与(),()与逻辑,定性与定量等。
8、新历史主义批评吸收了法国思想家福柯的“断层”和“差异”的历史观,用众多小写的、()的“历史”取代了原先一个大写的、()的“历史”。
9、确定选题必须对()与()进行全面估量.。
10、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潮流的区别与()在20世纪前期甚为明显,而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融合与相互()的趋向则逐渐抬头。
11、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和()为指导,以()为基础,以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为对象的评价和研究活动。
12、批评的否定精神是评论者()的体现。
13、在社会-历史批评看来,真实性指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社会生活画面,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它是()的真情实感、()的真实感受与()的真实的统一。
14、弗洛伊德学说中的两个基本命题是()、()。
15、文学批评文章的主要样式包括()、()、对话体、()和()等。
16、中国文学批评的源头是春秋时代对()的评论。
17、西方文学批评的源头是()和()。
18、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主张把()当作重要的出发点来理解文化生产。
19、结构主义叙事学家热奈特有句很著名的话:“人们把文学看成是无规则的()的时间够长了,现在有必要把它当作是无信息的()来看了。
”
20、在从事接受史的研究中,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发掘和选择()。
21、文学批评的实证性强调(),思辨性强调()。
22、欧阳修的()是诗话的开山之作。
23、诗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一语出自()。
24、文化发生变化的内在因素是(),文化发生变化的外在因素是()与接触。
25、“诗不是()感情,而是()感情,不是()个性,而是()个性。
”
26、王国维的()是借西方哲学、()解释中国传统文学的初步尝试。
27、胡塞尔的学生()将历史引入现象学。
28、新历史主义批评是一种阐释文学()的历史、()的特定的批评方法。
29、新历史主义批评认为,同是“叙述”的文学和历史都不是中性的,都必然带有一定的(),都会受到一定时期的()话语的制约。
30、在()中,波伏娃首次比较系统地清算了男性作家的文学作品所虚构的(),批评了他们对女性形象的歪曲。
31、文学批评是(),(),(),以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包括()、()以及文学理论批评现象为对象的评价和研究活动。
32、《戏为六绝句》的作者是()。
33、社会历史批评的评判尺度主要是(),(),()。
34、弗洛伊德的全部学说基本上是以()为轴心的。
35、“自我意识”的叙述者往往在作品中有意露出写作痕迹,津津乐道于把()作为叙述对象。
36、“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是由()提出的。
37、英国批评家()写的《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集中表达了他新古典主义的批评思想。
38、现象学对认识主体的意识的肯定和论证,为文学批评的重心从()向()转移提供了理论根据。
39、文学批评活动中的经验包括()和()。
40、新历史主义批评的精细之处还在于揭示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与()之间极为复杂的支持、破坏和()的不断交错和演化的过程。
41、读者批评认为,一部文学史应该是文学接受的()。
42文学批评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最常见的两个方面是()和()的考察
43,孟子的两个观点:()()44,()的《文选》开创了选本批评的先例。
45,宋代欧阳修的()开创了“诗话”这一中国文学批评的独特样式。
46,()是中国文学批评由对艺术的美的感悟和描述转向对作品意义的阐释的文体标志。
47,1935年李长之在天津《益世报》和《国文周报》上陆续发表长篇系列评论(),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传记批评的代表作。
48,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的著作,代表了这个世纪现实主义批评的最高成就。
49,()的文学批评是19世纪现实主义的美学——历史批评发展的高峰。
50,维特根斯坦的()理论和()的观点为20世纪文学批评的语言学转向提供了哲学基础。
51,波普尔认为,一切科学理论都只是(),它们最终不会被证实,却会随时被证伪。
52,文学批评的释义过程表现为从()到()。
53,()发表《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第一次以专业的形式研究文学与其他生活领域的相互影响。
54,在《英国文学史》的序言中,丹纳明确提出影响文学生产和发展的三个因素:()、()和()。
55,()是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社会历史批评这一范式的最重要的代表。
56,社会历史批评的这些缺憾在一定程度上为庸俗社会学提供了可乘之机。
庸俗社会学的鼻祖是苏联的()和()。
57()的产生与19世纪印象主义文艺思潮特别是印象主义绘画,以及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和审美直觉理论有源泉关系。
59,法国作家()出版了作品集《文学生活》,其中第一卷“序言”明确提出了()的基本理论。
二、选择题
1、在西方文论史上,第一次对艺术表现说作出完整解释的理论家是( )
A.德谟克利特
B.柏拉图
C.欧盖尼·弗尔龙
D.柏格森
2、在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探索中,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游戏说"的理论家是( )
A.爱德华·泰勒与弗雷译
B.席勒与斯宾塞
C.普列汉诺夫与毕歇尔
D.荣格与克罗齐
3、叙事性作品中情节的基本组成部分(或称情节的基本阶段)是( )
A.序幕、发展、高潮、结局
B.开端、发展、结局、尾声
C.序幕、高潮、结局、尾声
D.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19世纪法国自然主义文艺思潮的哲学基础是( )
A.经验主义
B.唯理主义
C.实证主义
D.实用主义
5、语言艺术的最显著、最突出的特点是艺术形象的( )
A.直观性
B.间接性
C.模糊性
D.意象性
6、"一个大作家绝不能只有一颗印章"。
说这话的理论家是( )
A.德莱顿
B.斯威夫特
C.布封
D.阿伯拉姆
7、在文学活动中,当情与理不一致的时候,恰当的做法是( )
A.牵情就理
B.存情去理
C.牵理就情
D.存理去情
8、叙事文本中最明显的叙述标记就是它的( )
A.情节
B.主题
C.标题
D.题材
9、表现论又被称为"情感论",它的最早提倡者是法国的( )
A.欧盖尼·弗尔龙
B.萨特
C.科林伍德
D.克罗齐
10、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的第一个文学流派是( )
A.表现主义
B.黑色幽默
C.达达主义
D.象征主义
11、在我国文论史上,最先对诗歌中的作家作品风格进行类型研究的是 ( )
A. 曹丕
B. 陆机
C. 刘勰
D. 钟嵘
12、“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的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列宁
D. 毛泽东
13、依据不同的艺术手法各自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的不同,可将其区分为以下几种 ( )
A. 隐喻、夸张、排比、对偶
B.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C. 讽刺、反语、婉转、荒诞
D. 写实、浪漫、象征、魔幻
14、17 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艺思潮的哲学基础是 ( )
A. 经验主义
B. 实证主义
C. 唯理主义
D. 感觉主义
15、根据作品容量的大小和篇幅的长短,可将戏剧文学区分为下列类别 ( )
A. 情节剧与抒情剧
B. 歌剧与话剧
C. 独幕剧与多幕刷
D. 悲剧与喜剧
16、在第三人称叙述中,由于叙述者的叙述视点可以游移,因此,这种叙述又被称作 ( )
A. 游移焦点叙述
B. 多焦点叙述
C. 无焦点叙述
D. 反焦点叙述
17、提出“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家是 ( )
A. 陆机
B. 刘勰
C. 叶燮
D. 严羽
18、现代数码成像技术比古老的神话更善于制造的是 ( )
A. 虚拟现实
B. 生活真实
C. 悲剧效果
D. 喜剧效果
19、作家创作活动的动力是 ( )
A. 表象记忆
B. 情绪记忆
C. 情感积累
D. 生活阅历
20、直接运用巫术说来解释史前艺术的理论家是 ( )
A. 爱德华·泰勒
B. 弗雷泽
C. 苏珊·朗格
D. 萨洛蒙·赖纳许
21、我国晚清学者王国维认为,诗的意境可区分为以下几类 ( )
A. 雄浑之境
B. 冲淡之境
C. 有我之境
D. 无我之境
E. 古朴之境
22、文学作品形式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A. 从创作角度看,相似的内容可用不同的文学样式来表现
B. 从创作角度看,形式的高下优劣将直接影响内容的表达
C. 从发展角度看,一种形式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 从发展角度看,形式的变革可有力促进文学的快速发展
E. 从欣赏角度看,形式最先为读者所感知并可以单独欣赏
23、以审美的方式掌握世界的特点是 ( )
A. 以抽象的理性形式反映对象
B. 以具体的感性形式描绘对象
C. 以冷静的客观态度说明对象
D. 以浓烈的主观情思观照对象
E. 以观念性的图式去图解对象
24、叙事类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性格整体,它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 )
A. 在生命性的基础上,普遍性与个性的统一
B. 在哲理化的基础上,抽象性与象征性的统一
C. 在形象性的基础上,理念性与经验性的统一
D. 在整体性的基础上,丰富性与特征性的统一
E. 在审美性的基础上,独创性与深刻性的统一
25、下列文学流派中属于西方现代主义范畴的是 ( )
A. 自然主义
B. 表现主义
C. 象征主义
D. 存在主义
E. 超现实主义
26、文学作品语言的特征是 ( )
A. 音乐性
B. 形象性
C. 说明性
D. 含蓄性
E. 情感性
27、文学创作的主导思维方式为什么是形象思维 ? 它是由下列哪些因素所决定的 ( )
A. 文学所表现的特殊对象内容
B. 文学所运用的特殊方式手段
C. 文学所采用的语言文字材料
D. 文学所发挥的独特社会功能
E. 文学所身处的意识形态地位
28、文学鉴赏之所以具有审美享受的性质,其主要原因是 ( )
A. 鉴赏的客体作品内蕴审美特质
B. 鉴赏的客体作品具有思想倾向
C. 读者以审美的态度去观照作品
D. 读者以理性的思维去分析作品
E. 读者以科学的精神去阐释作品
29、在我国文学史上,以作家在创作题材上的共同性来命名的文学流派有 ( )
A. 边塞诗派
B. 江西诗派
C. 山水诗派
D. 田园诗派
E. 阳湖诗派
30、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标准,可具体化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 )
A. 反映生活的真实性
B. 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C. 作品组构的整体性
D. 艺术表现的独创性
E. 作品特色的民族性
31、从创作动机在创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来看,我们可以将创作动机区分为 ( )
A. 主导动机
B. 积极动机
C. 非主导动机
D. 消极动机
E. 以上四项均对
32、后现代主义作品中最突出体现新观念的特征的是文本的 ( )
A. 拼贴
B. 拼接
C. 杂陈
D. 并置
E. 排列
33、以下属于审美的是 ( )
A. 审丑
B. 审崇高
C. 审卑下
D. 审悲
E. 审喜
34、一定的政治体制与政治观点及其变化,对文学的重要影响体现在 ( )
A. 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政治以及激烈的阶级斗争,影响文学的方向和性质
B. 统治阶级的政策制度以及个人好恶,影响文学的内容与风格
C. 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政治以及激烈的阶级斗争,影响文学的繁荣或萧条
D. 不同时期的政治,影响文学的内容与风格
E. 统治阶级的政策制度以及个人好恶,影响文学的繁荣或萧条
35、文学文本区别于一般文本的独特之处在于 ( )
A. 文学文本具有内指性
B. 文学文本总是指一种实际语言形态
C. 文学文本建构的是一个虚幻的世界
D. 文学文本往往要表达某种相对完整的意义
E. 文学文本总是被创造出来供读者阅读和接受的
36、20 世纪 20 年代产生的英美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有 ( )
A. 杰姆逊
B. 休姆
C. 理查兹
D. 兰索姆
E. 热奈特
37、文学的文化意义包括 ( )
A. 文学可以揭示人的生存境遇
B. 文学可以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C. 文学可以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D. 文学可以揭示人的生存状况
E. 文学可以憧憬人类的未来
38、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 )
A. 内指性
B. 音乐性
C. 陌生化
D. 本色化
E. 表现性
39、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之所以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于 ( )
A. 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就不能形成
B. 典型环境是形成典型人物性格的基础
C. 典型环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
D. 典型环境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E. 典型人物对环境具有反作用
40、以下关于情绪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
A. 情绪主要源于人的生理性需要,情感则主要源于人的社会性需要
B. 情绪产生在情感之前
C. 情绪具有一定的情境性,情感不仅有情境性而且有稳定性
D. 情绪与情感相互依赖
E. 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41、
文学批评有哪几个世纪特征?
A,强烈的革新变化态势 B,自觉的语言批评意识| C,文学批评的理论化倾
向 D,文学批评的世界性传播
42,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代表有哪些?
A,别林斯基 B,车尔尼雪夫斯基 C,杜勃罗留
43,16,谁会历史评判尺度可归纳为:
A,真实性 B,倾向性 C,社会效果。
44,法国学者张竟生的著作A,《精神分析学纲要》B,《伟大恶怪的艺术》 C,《浪漫派概论》
45,弗洛伊德为文学批评提供的学术资源主要表现在:
A,“冰山理论”与潜意识 B, 本能压抑与欲望升华 C, 早期经验与人格生成 D, 梦的工作与文学创作
46,心理批评的三种形态:
A,传记批评 B,原型批评 C,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
47,与异廷的相关术语有
A,播撒 B,增补 C,删除下书写 D,踪迹
48,诗歌分析的相关术语 A,含混 B,反讽 C,阴郁 D,张力
49,视角分析的三种类型 A,非聚焦型 B,内聚焦型 C,外聚焦型
50,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四个阶段
A,“妇女形象”批评 B,“妇女中心”批评 C,理论反思 D,“身份”批评51,狭义的也是严格意义的文化批评包括:
A,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 B,英国的伯明翰学派 C,法国学者福柯、罗兰.巴特
三、名词解释
1、文学批评:
2、“空白”理论:
3、俄底浦斯情结:
4、期待视野:
5、文体学批评:
6、含混:
7、陌生化:
8、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9、社会-历史批评:
10、陌生化:
11、无意识
12、读者批评
13、道德批评:
14、自由直接引语:
15、期待视野:
16、集体无意识:
17、文化学批评:
18、结构主义文学批评:
19、二度加工:
20、无意识:
21、心理学批评:
22、结构主义批评:
23、叙事结构分析:
24、典型人物
25、原型
26、文学性
27、意图谬见
28、感受缪见
29、复义
30、张力
31、悖论
32、反讽
33、隐喻
34、延异
35、播撒
36、踪迹
37、召唤结构
38、隐含读者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女权主义批评中的“女性意识”。
2、如何理解新历史主义批评中的“历史的文本性”这一特征。
3、简述结构主义批评是如何寻找“无信息的规则”的。
4、简述库勒的五种解构策略。
5、简述女权主义批评的研究范围
6、简述文学批评对读者的指导作用。
7、简述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8、简述视角的三种聚焦类型。
9、简述弗洛伊德学说中的两个基本命题。
10、简要论述俄国形式主义的基本观点。
11、何为语境理论?
12、20世纪文学批评是在怎样的哲学背景下产生的?
13、简述伍尔芙的《一间自己的屋子》对女权主义的贡献。
14、简述肖瓦尔特的女性文学史的观点。
15、简述道德批评的局限。
16、简述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特色。
17、戈德曼“有意义的结构”
18、马歇雷的“文本-意识形态的离心结构”
19、杰姆逊的“政治无意识”
20、原型批评的主要理论特征
21、新批评的细读法
22、罗兰·巴尔特“作者的死亡”
五、论述题
1、精神分析批评得失辨。
2、你认为作为一个文学评论工作者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并说出其理由。
3、如何评价印象批评?
4、描述20世纪之前西方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
5、西苏的“身体写作”
6、根据弗洛伊德的“早期经验与人格生成”理论,结合实例谈谈作家早年生活经验对其文学创作之影响.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
《文学批评》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填空
1、语言学转向批评的全球性
2、现代文体学语言
3、主体关系规则
4、女性意识女性价值标准
5、刀子磨刀石
6、袁枚
7、演绎历史
8、复数单数
9、客观需求主观能力
10、对立渗透
11、文学观念文学理论文学欣赏
12、独立意志
13、作者读者艺术形象
14、无意识性本能
15、论著体随笔体书信体序跋体
16、《诗经》
17、古希腊罗马
18、历史
19、信息规则
20、接受文本
21、客观事实科学抽象
22、《六一诗话》
23、移风俗《诗大序》
24、发明传播
25、放纵逃避表现逃避
26、《〈红楼梦〉评论》美学
27、海德格尔
28、文本文化内涵
29、意识形态性权力
30、《第二性》“女人的神话”
31、以一定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文学创作文学欣赏
32、杜甫
33、真实性倾向性社会效果
34、性本能
35、叙述行为
36、孟子
37、约翰逊
38、文本读者
39、人生经验阅读经验
40、异己因素利用
41、效果史
42、社会历史的考察美学
43、“以意逆志”的解诗方法、“知人论事”的原则
44、萧统
45、《六一诗话》
46、评点
47、《鲁迅批判》
48、别林斯基
49、马克思、恩格斯
50、“家族相似”“语词即用法”
51、猜测和假说
52、形象意义
53、斯达尔夫人
54、种族环境时代
55、矛盾
56、无产阶级文化派拉普派
57、印象批评
59、发朗士印象批评
二、选择题
1、C
2、B
3、D
4、C
5、B
6、C
7、C
8、C
9、A
10、D
11、A
12、C
13、B
14、C
15、C
16、C
17、B
18、A
19、B
20、D
21、CD
22、ACE
23、BD
24、ADE
25、BCDE
26、ABDE
27、ABD
28、AC
29、ACD
30、ABCDE
31、AC
32、AD
33、ABCDE
34、ADE
35、BDE
36、BCD
37、ABCDE
38、ABCD
39、AC
40、ABCDE
41、ABCD
42、ABC
43、ABC
44、B
45、ABCD
46、ABC
47、ABD
48、ABD
49、ABC
50、ABCD
51、AC
三、名词解释
1、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为对象的评价和研究活动。
2、关于文本的未定性问题,伊瑟尔在英伽登的“未定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空白”理论,将“空白”引入文本与读者的交流过程中。
伊瑟尔认为,空白是交流的基本条件,没有空白就没有交流的必要;同时,空白又是阅读中不可或缺的积极动力,它作为读者想象的催化剂,将促使读者补充被隐藏的内容,干预或调整已建立起来的联系。
在伊瑟尔那里,空白被推置引人注目的位置,成为联接创作意识和接受意识的桥梁。
3、俄底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弗洛伊德在分析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里斯的《俄底浦斯王》时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用来命名男孩对母亲的乱伦欲望和对父亲妒嫉、仇恨的心理。
4、所谓“期待视野”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
5、是一种运用现代文体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性质入手,对其作审美把握的批评理论和实践活动。
6、该术语由燕卜荪引入新批评,指文学语言的多义形成的复合意义。
7、所谓陌生化,就是将对象从其正常的感觉领域移出,通过施展创造性手段,重新构造对对象的感觉,从而扩大认知的难度和广度,不断给读者以新鲜感。
8、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用女性意识观照文学作品,具有女性价值标准和审美追求的文学批评。
9、这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它侧重研究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
10、所谓陌生化,就是将对象从其正常的感觉领域移出,通过施展创造性手段,重新构造对对象的感觉,从而扩大认知的难度和广度,不断给读者以新鲜感。
11、弗洛伊德所说的无意识指隐藏于我们内心的被压抑或遗忘的精神状态,它包括我们心理活动中的欲望、野心、恐惧、情欲和非理性的东西等。
12、读者批评,是一种以读者为指向的批评,它侧重从读者的角度理解文学及其意义。
13、道德批评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学批评模式,在中外文学批评史上一度占据重要位置。
道德批评主张将文学与人生结合起来,坚持用道德的观点看待文学现象,主要采用道德的尺度评价文学作品。
14、自由直接引语指不加提示的人物对话和内心独白。
其语法特征是去掉引导词和引号,以第一人称讲述。
叙述特征为抹去叙述者声音,由人物自身说话,在时间、位置、语气、意识等方面均与人物一致。
自由直接引语主要运用于人物对话和人物的意识活动之中,特别适合运用于那些不着边际的漫谈和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
15、所谓“期待视野”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
16、所谓“集体无意识”,指一种种族原始时期产生而遗留下来的普遍精神。
17、文化学批评是在文化人类学的启发和推动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从文化的角度考察文学现象、综合研究文学的文化性质的批评方法。
18、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就是运用结构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文学作品的内在秩序和结构模式的研究。
19、初醒时将梦中的杂乱情形组构成较为连贯的情节,填充它的空白,消除它的矛盾,用相对连续和可理解的叙述形式把梦表现出来。
20、“无意识”是弗洛伊德学说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隐藏于我们内心的被压抑或遗忘的精神状态,它包括我们心理活动中的欲望、野心、恐惧、情欲和非理性的东西等。
它们就像冰山中水下的部分,在人的全部精神活动中占主导地位。
21、心理学批评是一种吸取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立足于文学作为精神活动的特殊性,对作者创作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对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和包含的心理现象以及读者的欣赏心理进行分析的方法。
22、结构主义批评就是运用结构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文学作品的内在秩序和结构模式的研究。
23、叙事结构指故事的构成要素和构成原则。
叙事结构分析就是将叙事作品作为一个结构系统,努力阐明该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深层结构,这种分析旨在识别作品的结构模式,发掘作品的二元对立模式。
24、指作家的审美力和生命力所创造的,由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人生意蕴和文化心理意蕴的普遍性、特殊性和个性三个层次互相交融所组成的艺术形象,是一个既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又有高度的审
25、原型“原型”一词最早出自希腊文。
柏拉图用这个概念来指称事物的本源,认为现实事物只不过是理念的影子,因而理念乃是客观事物的“原型”。
荣格认为这个词用处极大,因为它表明了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与古代或是原始的型式有关,与那些远古就已存在的宇宙
意象有关。
荣格自称他对“原型”概念的贡献在于指出原型并非仅仅由传统、语言和移民传播,而是自发地,不论何时何地不需任何外部影响的重现。
荣格所说的“原型”具体含义是什么?在《集体无意识的概念》中有具体的说明:“原型概念对集体无意识观点是不可缺少的,它指出了精神中各种确定形式的存在,这些形式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普遍地存在着。
在神话研究中它们被称为‘母题’。
”1在另一篇文章中,荣格又指出:“原始意象或者原型是一种形象(无论这形象是魔鬼、是一个人还是一个过程),它在历史过程中是不断发生并且显现于创造性幻想得到自由表现的任何地方。
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神话形象。
26、文学性雅各布森。
“文学性”是形式主义批评流派的核心概念,它是指文学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学的独特性质,也是文学能够与其他的学科区分开来,成为一门独立自主的系统科学的显著标志。
文学性不存在于文学作品的内容及与之相关的外在社会因素中,而是存在于文学的艺术形式和形式构造之中。
27、意图谬见雅各布森。
“文学性”是形式主义批评流派的核心概念,它是指文学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学的独特性质,也是文学能够与其他的学科区分开来,成为一门独立自主的系统科学的显著标志。
文学性不存在于文学作品的内容及与之相关的外在社会因素中,而是存在于文学的艺术形式和形式构造之中。
28、感受缪见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合写的论文《感受缪见》。
根本症结在于“将诗和诗的结果相混淆,也就是诗是什么和它所产生的效果相混淆”。
新批评同样认为作品提供的是一个世界,而读者感受的是另一个世界,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否则就会导致感受谬见。
读者的感受是文学活动中最不可靠和最易变动的因素,世间有各种各样的不同心理的读者,感受式的批评必然导致相对主义的无政府状态。
29、复义出自燕卜荪《含混七型》,又译为模糊、含混,晦涩等,原指语言的多义所形成的复合意义。
复义现象在日常语言中存在,尤其对于诗歌的表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燕卜荪给复义下的定义是“任何语义上的差别,不论如何细微,只要它使同一句话有可能引起不同的反应”,
就形成了语言的复义现象。
传统批评家习惯于认为诗的意义是单一的,纯粹的,一首诗的解读只有一种方式是正确的。
燕卜荪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分析表明,一首诗的意义是多种多样的,每种解释都有合理性,不能独断地加以排斥。
复义本身“可以意味着你的意思不确定,意味着有意说好几种意思,意味着能指二者之一或二者皆指,意味着一次陈述有多种意义。
”诗性语言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诗意的复杂性和多义性正是诗的特殊魅力所在。
30、张力艾伦·退特在《论诗的张力》中提出了张力的概念,它取自两个英文词内涵(intention)和外延(extention),是去掉前缀后的核心词(tention),意谓紧张关系。
在形式逻辑中,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这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范围。
退特根据语义学解释这两个概念,退特说:“诗的意义就是指它的张力,即我们在诗中所能发现的全部外展和内包的有机整体。
我所能获得的最深远的比喻意义并无损于字面表述的外延作用,或者说我们可以从字面表述开始逐步发展比喻的复杂含义:在每一步上我们可以停下来说明已理解的意义,而每一步的含义都是贯通一气的。
”
可见,外延是指一个词的词典意义,即字面意,指称意;内涵指暗指意义,或附属于文词上的感情色彩,即暗示意,比喻意。
张力即语义学意义上的外延与内涵的协调,它强调的是诗歌语义结构的复杂多样性。
诗歌语言既要有内涵,也要有外延;既要有明晰的概念意义,也要有丰富的联想意义,是两种的统一体所构成的张力。
新批评认为没有张力的诗是没有诗韵和诗味的诗,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退特十分推举玄学诗,认为它逻辑层次分明,又蕴含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