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及民族关系 人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代的民族政策
• 东汉 • 蜀汉 对匈奴:使南匈奴 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 归附,让他们与汉 系,发展当地经济,促进 族杂居相处;打败 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北匈奴的进攻,最 • 东吴 终解除其威胁 征服、招降和笼络越族, 对西域:班超出使; 越族同汉族的生活方式已 重建西域都护; 经差别不大 对西南夷:重并入 • 西晋 版图,加强管理 对内迁的“五胡”实行民 族压迫政策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发展和巩固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 明清时期,打败了西方殖民者对我国边疆 地区的时期侵略; 清初的几位皇帝粉碎了少数民族贵族的叛 乱; 明清时期,清政府在中央设立理藩院,统 管全国的少数民族事务,确立了疆域,稳 定了行政区划;
历代的民族政策
• 秦朝 对越族和西南地区:统 一其地,对南越设郡管 理,加以开发; 对匈奴:打退其进攻, 修长城加强防御; 对河套地区管辖、开发 • 西汉 对匈奴:防御—和亲 及贸易往来--军事反 攻 对西域各族:张骞出 使西域;设西域都护 对西南夷和南越:设 郡管辖
历代的民族政策
• 明朝 对蒙古族:册封鞑靼、 瓦剌首领;修长城; 迁都北京;与鞑靼修 好互市 对西南少数民族:土 司制度、改土归流 对藏族:设卫所、僧 官制度
• 清朝 民族压迫 平定叛乱 使其它民族归附 册封 设机构管辖
古代人口流动的特点及作用 方式 政府组织移民 因战争而自主流 动 先进文明吸引而 流动 民族融合的推动 少数民族政权分 化瓦解 原因 流向地区 作用
历代的民族政策
• 北魏 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进行改革,推行汉 化政策,促进了民 族融合,加速了北 方少数民族的封建 化过程。 • 唐朝 战争—东突厥 和亲、会盟---吐蕃 册封---回纥、粟未 靺鞨、南诏 设机构---东突厥、 西突厥、黑水靺鞨
历代的民族政策
•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 辽:蕃汉分治 辽夏金蒙古:民族战争 和推行民族压迫政策; 参照汉族的政治制度创 本民族的文字,重用汉 人,逐渐重视农耕;议 和后与两宋政权进行经 济文化交流 两宋:战争与议和,总 体上处于被动局面 • 元朝 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 辖:宣政院、澎湖巡 检司; 民族分化政策
充实边疆巩 中原向边疆地 固统治 区 同左 北民南迁 边疆向内地
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时期 西汉 东汉 唐朝 清朝 唐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地区 内容 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 班超经营西域,重设西域都护。 设安西、北庭都护府 设乌里雅苏台和伊犁将军 设黑水都督府 设辽阳行省 设奴尔干都司 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辖区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发展和巩固
• 多民族的大发展时期 唐朝是我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对 周边少数民族有很强的吸引力,加上唐政 府执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所以唐朝与 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更加密切、范围更广、 数量更多、形式更多样化。在西北和东北 奠定祖国疆域的基础。
思考:唐朝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方式来处 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举例说明。
古代历史上的民族融合
• 民族关系的主要表现形态 战争形态
民族掠夺战争、ຫໍສະໝຸດ Baidu族征服战争、 平定民族叛乱的战争、 反抗民族压迫的民族起义、 国内民族抵御外国异民族侵略的 民族自卫战争
和亲、 互市、 通贡 会盟
和平形态
古代历史上的民族融合
• 民族融合的主要途径 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 统治政策的强制推行 政权之间的和好作用 途径: 各族人民共同反抗压迫、剥削的斗争 物质和文化的交流 民族间杂居和互通婚姻
西 北
东 北
秦朝 西汉 西汉 东汉 唐朝 元朝 明朝
南 部
西南 地区
清朝 三国 元朝 清朝
台 湾
统一珠江流域,设桂林等郡县。 汉武帝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 汉武帝先后在西南夷地区设郡县 西南夷重新并入版图 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设宣政院,西藏并入中国版图;在西南 设宣慰司、土知府等(土司) 在西藏设都司、卫所等,设僧官制度; 在贵州设布政使,改土归流。 在西藏确立“册封”制度,设驻藏大臣 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到台湾 设澎湖巡检司 郑成功收复台湾;清设台湾府;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及民族关 系
本专题复习提要
历代的民族政策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主要的少数民族政权 古代人口流动的特点及作用 古代历史上的民族融合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发展和巩固
• 多民族融合的开始: • 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春秋战国时期,华夏 秦的统一标志着我国 族和其它民族接触频 多民族封建国家已经 繁,促进了民族融合, 初步建立,标起着以 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华夏族为主干的中华 建立创造了条件。 民族大家庭开始形成。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发展和巩固
• 民族大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周边少数民族凭 借自己政权的力量加强了与汉族的交往,相互学习, 逐步缩小了与汉族的差距,为元朝更大规模的民族 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重新统一作了准备。尽管这一 时期各民族政权间发生了很多战争,但各族人民之 间的友好往来才是这个时期民族关系的主流。 元朝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大融 合时期:它结束了长达400多年的分裂割据和多民族 政权并立的局面,奠定了后世长期统一的基础。
主要的少数民族政权
民族政权 时间 重大事件
匈奴政权
前秦 北魏 吐蕃 辽 夏 金 蒙古---元 后金---清
古代历史上的民族融合
• 概念: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渗透, 后进民族接受先进民族生产方式的自然同 化,是历史的进步!
• 实质:从形式上看,是少数民族为断汉化 的过程;从经济上看,是少数民族生产方 式的农业化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 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发展和巩固
• 多民族国家初步发 展 西汉时期,西域正 式归属中央政权, 大大扩展了西汉的 疆域,使我国多民 族国家得到发展。 • 多民族大融合的发 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 期,由于民族迁移 和各民族联合斗争, 民族融合大大加强;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更是加速了这一进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