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命制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命制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解题教学是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一,如果试题不是教师自己命制的,即使通过备课组的集体研讨,对试题的认识也很难达到命题者对试题的认识程度。
多数教师对试题揭示的本质不到位,只能就题讲题,很少去引导学生去联系、变式、拓展,那么试题的辐射功能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试题的教学价值就不能得到应有的体现,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不能贯彻到位。
模拟命题是对高考命题的实践性研究,是高考命题研究的深化。
一些学校的实践经验表明:组织全体教师参与模拟命题,能有效提高教师的高考试题研究水平、试题鉴别能力和选题组卷能力,进而提升复习指导水平和教学成绩。
命题过程包括:集体编制命题细目表,教师根据各自分工独立编制原创试题初稿,备课组集体反复打磨修改试题,最后组卷定稿等。高考结束后根据与高考试题吻合度评奖。
编拟的模拟试题也可以作为论文在杂志上发表。
一、数学命题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知识载体、能力立意、核心素养。尽管高考己从知识型考试经历技能型考试、能力型考试,到现在的素质型考试,但仍然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展开的。
(1)通过知识载体,考查学生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数学能力、数学运用、数学文化和数学核心素养;
(2)能力立意主要体现在考查数学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造性上;
(3)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我们更清楚了考题对学生数学素质的具体要求和需要达到的层次。直观想象和数学抽象让我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让我们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让我们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二、数学命题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思想性、科学性、公平性、时代性、创新性
思想性——在传递中国优秀的数学传统文化,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
科学性——指站在数学的角度正确无误;
公平性——指背景公平、内容公平、结构公平;
时代性——指与现实生活、时代发展、社会热点等相适应;
创新性——指推陈出新、新颖独特、突破常规。
三、数学命题的一般步骤
立意——情境——设问——打磨——答案——试做——评估
(一)立意是试题考查的目标
立意是命题的灵魂,是具体体现考试目的之关键,是试题的核心问题.
首先,命题立意要正确,要能实现考试目的,体现能力考查的主旨,应把其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与能力要求结合起来,根据所要达到的测试目标组织知识内容;
其次,命题立意要准确,每题的考查目标应独立、完整;
最后,命题立意要重点突出,考查目标要有层次和相关性。
试题立意要注意的问题:
(1)试题考查的是学科主干知识吗?
(2)试题立意符合高考的命题习惯吗?
(3)试题考查的能力目标鲜明吗?
(4)试题的考核目标实现了吗?
(二)情境是命题依托的素材
情境是实现立意的材料和介质,关系着立意表达的程度.
情境要服从立意,情境有利于诱发被测试者将学科知识与技能、学科思维与观念转化迁移到试题的情境中.
情境必须在题干中包含解答所需的必要条件,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不能有多个主题,不能出现与解题无关的内容,语言描述要符合学科特点,明确测试目标.
1.情境来源
近年来高考全国卷命题选材相对稳定。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重要学术著作,或者现实生活中鲜活的例证;
(2)大数据背景下的新问题和新成果;
(3)赋予传统成就新的意义;
(4)在过程考查上大做文章。
比如,十九大报告中的关于经济生活、文化、科技、生态等问题,可以与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结合起来;国家二胎放开后,用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预测人口数量;和谐中国与反应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的关系等,这些都可以演变成数学问题融入考卷之中,学生会感受到浓厚的时代气息,并有效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
素养导向,2019年命题突出体现“五育”。
1)结合我国科技发展,加强“德育”教育。
理科Ⅱ卷第(13)题以我国高铁列车的发展成果为背景、文科Ⅱ卷第(5)题以“一带一路”知识测试为情境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和经济发展。理科Ⅱ卷第(4)题结合“嫦娥”四号实现人类历史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技术突破考查近似估算的能力,反映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这些试题都发挥了思想教育功能,体现了对考生“德育”的渗透和引导。
2)合理创设情境,体现体育教育。
理科Ⅰ卷第(15)题、理科Ⅱ卷第(18)题分别引入了非常普及的乒乓球和篮球运动,以其中普遍存在的比赛结果的预估和比赛场次的安排提出问题,要求考生应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体育问题。文科Ⅰ卷第(6)题设置了学校对学生体质状况进行调查的情境,考查学生的抽样调查知识。这些试题在考查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体现了对学生的体育教育。
3)结合学科知识,展示数学之美。
文、理科Ⅱ卷第(16)题融入了中国悠久的金石文化,赋以几何体真实背景,文、理科Ⅰ卷第(4)题以著名的雕塑“断臂维纳斯”为例,探讨人体黄金分割之美,将美育教育融入数学教育。
4)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劳动教育.
文科Ⅰ卷第(17)题以商场服务质量管理为背景设计,体现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倡导高质量的劳动成果.文、理科Ⅲ卷第(16)题再现了学生到工厂劳动实践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劳动、尊重劳动、参加劳动,体现了劳动教育的要求.
2.设置情境遵循的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新颖性
情境新颖的题目能够充分体现公平的背景,深入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学科能力与素养的提高,所以高考试题情境创新是命题者不断追求的外在形式。试题情境创新主要体现在“材料背景创新、呈现形式创新、设问方式创新”等三个方面,
第二个原则是丰富性
描述情境的可以是文字材料、各种数据示意图、原理图、结构图、地图、数据表格、漫画、照片等实物、实景图片等.试题的背景材料应该多样化,应该适当地使用图示材料或图表材料.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试卷卷面更加活泼、美观,增加试卷的亲和性,提高考生的兴趣,使考生不至于因阅读大量文字材料感到疲劳、乏味,影响水平的发挥.
第三个原则是典型性
要尽可能地寻找相关的社会生活、经典言论、新教材中的新情景、学科研究新成果的典型材料.材料越典型,得出的结论科学性越强.
第四个原则是隐形性
考试越大众化,常规思维命题,问题越大众化,押中题的可能性增大;高考试题不回避热点,但往往以隐形介入的方式来影射热点,即所谓“热点问题隐形化”,考查材料虚拟化.
(三)设问是问题的展现形式
1.设问的要求
目标要求:设问要紧紧围绕立意,根据情境选编设问,设问一定要根据情境准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