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完美版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部编版(共35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部编版(共35张PPT)
10.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 呢?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地方呢?
前后照应。 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 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处母亲嘱咐自己记住父 亲的被难日,首尾呼应,这样可以使读者对 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清楚,得到的印象 和感受更深刻,突出了作者一家人永远忘不 了这一天,又使得文章前后连贯。
整体感知
1.作者回忆的是一件什么事情?重点回忆了 哪几方面?
作者回忆了父亲李大钊被害的事情。
重点回忆“被捕前” “被捕时” “法庭上” “被害后”这四个方面的一些 事情。
2.给本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 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段(第2—7自然段): 父亲被捕前坚持革命工作。
表现了他高度的革命责任感,舍身为党的 革命大无畏精神。
6.“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这句你读懂 了什么?
说明他对敌人早有准备,从容不迫。
7.“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时,父亲是什么 样子的?说明了什么?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说明李大钊 经受了敌人的残酷折磨。“平静而慈祥的脸” 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稚、避”等15个生 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3.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 和外貌的句子,从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 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关链接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 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 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 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 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 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 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 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 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 史地位。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部编版(共35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部编版(共35张PPT)
9.“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昨 天是4月28日” ,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 的感情?
表达了母子俩的悲痛心情以及对反动派 的痛恨。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部编版(共35张PPT)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中国军阀割据, 北洋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 的支持下,下令逮捕共产党人。1927年4月6 日早晨,李大钊被捕。这篇课文按照李大钊 同志被捕之前、被捕、被审、被害之后的顺 序,叙述事件。
字词过关
拼一拼,读一读,并给下列生字组词。
稚fá 军阀 啪pā 啪啪响
瞅chóu 瞅见 刑 xíng 刑罚 啃kěn 啃食
被害后:全家沉痛
2.读一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从中了解了什 么内容。
(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她是李大钊的女儿, 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 情。 (2)李大钊的被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现 在已经十六年了。 (3) “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 害的日子。
3.文中第2自然段的“那年春天”指的是哪 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部编版(共35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部编版(共35张PPT)
(1)课文前面讲到李大钊“有时候他留在家 里整理书籍和文件”,并“把书和有字的纸 投到火炉里去。”为什么这样做,前面没有 说,在后面做了交代:“军阀张作霖要派人 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 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避bì 躲避 瞪dèng 瞪眼 靴xuē 靴子 哼 hng
袍 páo 衣袍
峻jùn 严峻 僻pì 僻静 魔mó 魔鬼 绑 bǎng捆绑 执 zhí 执行
解释下列词语。
军阀: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轻易:本课指随随便便。 恐怖:惊慌、害怕。 严峻:严肃而厉害。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沉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部编版(共35张PPT)
8.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 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这 说明了什么? 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正是对革命 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 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 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 使他表现得无比坚强、沉着。
第三段(第8—18自然段): 被捕的经过。
第四段(第19—29自然段): 父亲在法庭上的坚定、英勇。
第五段(第30—33自然段): 父亲被害,全家人悲痛万分。
3.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前 照应 后
(按时间顺序回忆 )
首
尾
呼应
合作探究
1.课文讲了哪几件事情?
被捕前:烧文件和书籍
十六年前 的回忆
被捕时:处变不惊 法庭上:安定、沉着
十六年前的回忆
新课导入
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 相关链接 字词过关 整体感知
品味赏析 拓展延伸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的日子得益 于曾经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革命 先烈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不怕牺牲, 从而解救了苦难的中国人民,换来了新中国 的诞生,换来了我们幸福的今天。我们国家 不会忘记这些英雄,我们每一代人也不会忘 记他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 就是其中的一位——李大钊。
指1927年的春天,作用是承接第1自然段, 引起下文的回忆。
4.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 地方?
烧掉文件书籍。 张作霖要派人搜查。 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5.读“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的话,这里写 了几层意思?表现了李大钊什么精神?
写了两层意思: (1)“我哪儿能离开呢?”这个反问句表 示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不离开自己的工 作岗位。表明他坚持到底,忠于党。 (2)“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他明白自 己的处境很危险,但他更知道这里的工作多 么重要。为了革命工作,他早已把个人的安 危置之度外。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部编版(共35张PPT)
10.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 呢?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地方呢?
前后照应。 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 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处母亲嘱咐自己记住父 亲的被难日,首尾呼应,这样可以使读者对 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清楚,得到的印象 和感受更深刻,突出了作者一家人永远忘不 了这一天,又使得文章前后连贯。
整体感知
1.作者回忆的是一件什么事情?重点回忆了 哪几方面?
作者回忆了父亲李大钊被害的事情。
重点回忆“被捕前” “被捕时” “法庭上” “被害后”这四个方面的一些 事情。
2.给本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 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段(第2—7自然段): 父亲被捕前坚持革命工作。
表现了他高度的革命责任感,舍身为党的 革命大无畏精神。
6.“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这句你读懂 了什么?
说明他对敌人早有准备,从容不迫。
7.“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时,父亲是什么 样子的?说明了什么?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说明李大钊 经受了敌人的残酷折磨。“平静而慈祥的脸” 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稚、避”等15个生 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3.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 和外貌的句子,从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 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关链接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 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 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 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 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 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 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 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 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 史地位。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部编版(共35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部编版(共35张PPT)
9.“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昨 天是4月28日” ,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 的感情?
表达了母子俩的悲痛心情以及对反动派 的痛恨。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部编版(共35张PPT)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中国军阀割据, 北洋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 的支持下,下令逮捕共产党人。1927年4月6 日早晨,李大钊被捕。这篇课文按照李大钊 同志被捕之前、被捕、被审、被害之后的顺 序,叙述事件。
字词过关
拼一拼,读一读,并给下列生字组词。
稚fá 军阀 啪pā 啪啪响
瞅chóu 瞅见 刑 xíng 刑罚 啃kěn 啃食
被害后:全家沉痛
2.读一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从中了解了什 么内容。
(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她是李大钊的女儿, 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 情。 (2)李大钊的被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现 在已经十六年了。 (3) “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 害的日子。
3.文中第2自然段的“那年春天”指的是哪 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部编版(共35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部编版(共35张PPT)
(1)课文前面讲到李大钊“有时候他留在家 里整理书籍和文件”,并“把书和有字的纸 投到火炉里去。”为什么这样做,前面没有 说,在后面做了交代:“军阀张作霖要派人 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 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避bì 躲避 瞪dèng 瞪眼 靴xuē 靴子 哼 hng
袍 páo 衣袍
峻jùn 严峻 僻pì 僻静 魔mó 魔鬼 绑 bǎng捆绑 执 zhí 执行
解释下列词语。
军阀: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轻易:本课指随随便便。 恐怖:惊慌、害怕。 严峻:严肃而厉害。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沉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部编版(共35张PPT)
8.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 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这 说明了什么? 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正是对革命 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 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 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 使他表现得无比坚强、沉着。
第三段(第8—18自然段): 被捕的经过。
第四段(第19—29自然段): 父亲在法庭上的坚定、英勇。
第五段(第30—33自然段): 父亲被害,全家人悲痛万分。
3.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前 照应 后
(按时间顺序回忆 )
首
尾
呼应
合作探究
1.课文讲了哪几件事情?
被捕前:烧文件和书籍
十六年前 的回忆
被捕时:处变不惊 法庭上:安定、沉着
十六年前的回忆
新课导入
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 相关链接 字词过关 整体感知
品味赏析 拓展延伸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的日子得益 于曾经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革命 先烈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不怕牺牲, 从而解救了苦难的中国人民,换来了新中国 的诞生,换来了我们幸福的今天。我们国家 不会忘记这些英雄,我们每一代人也不会忘 记他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 就是其中的一位——李大钊。
指1927年的春天,作用是承接第1自然段, 引起下文的回忆。
4.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 地方?
烧掉文件书籍。 张作霖要派人搜查。 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5.读“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的话,这里写 了几层意思?表现了李大钊什么精神?
写了两层意思: (1)“我哪儿能离开呢?”这个反问句表 示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不离开自己的工 作岗位。表明他坚持到底,忠于党。 (2)“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他明白自 己的处境很危险,但他更知道这里的工作多 么重要。为了革命工作,他早已把个人的安 危置之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