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根据本国实际,根据经 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全局出发,对较长时期内国家经济发 展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步骤、重点、指导原则和根本措施 等所作的谋划,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
全局性 三
个 根本性
特 征
长期性
邓小平立足现实,面向未来, 为我国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
比较富裕
全面小康
人均
GNP4000$
2000年
翻两番
人均GNP翻两番 人均800——1000¥
2000年 翻一番
温饱 小康
1980年 1988 1990年1995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可编辑版
2056年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 十六大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低水平——人均800美元 不全面——侧重于物质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的特点
➢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实事求是 ➢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注重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战略实现具有不平衡性
可编辑版
7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意义
“第一,是完成了一项非常艰巨的、很不容易的任务; 第二,是真正对人类做除了贡献; 第三,就更加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
可编辑版
15
(三)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条件差异很大,历史的、地理的原因, 政策上的原因,加之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区域间经济发 展的不平衡性,已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要正确认识、处理、 解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就要从大局出发,促进区域经 济协调发展。
可编辑版
11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工业化的过程是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过程
产业结构: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比例
第一产业
种植业
牧业
林业
渔业
第二产业
采掘业、制造业 工业 煤、电、水
建筑业
第三产业
流通部门 为生产生活服务的部门 四个层次 为提高教育科技水平服务的部门 可编为辑版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12
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 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可编辑版
8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二)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战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略
措
从全局出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施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编辑版
10
(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 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 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 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核心: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
新型工业化道路最重要的特点和实现方式是信息化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最终目标是五个方面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支撑力量是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部署
产业调整的方向: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 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高新技术产业——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基础产业——国民经济的命脉产业,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基本物质条件。 制造业——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 服务业——它的兴旺发达是经济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略,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
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战略目标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
战略步骤 战略重点
战略措施
可编辑版
1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一)
战略目标
到21世纪中叶,把 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 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
十三 大
基本实现 现代化
战略步骤
温饱
小康
比较富裕
1980年
1990年
可编辑版
不平衡——城乡、东西、 个人收入差距 还较大
更高水平
内容比较全面丰富 发展较为均衡
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比较落后, 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地区差距、贫富差 别没有改变;人口总量增加,老龄人上 涨,就业压力大;面临发达国家科技发 展的压力;经济、政治、文化体制不健 全;民主法制和思想道德建设不够。
经济:GDP翻两番,综合国力和 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 法制更加更加完备
文化: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 化和健康素质提高
可编辑版 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5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一)
邓小平提出的战略重点
(1)农业
(2)能源和交通 (3)教育和科学
可编辑版
6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一)
可编辑版
9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六 大
通常经济结构就是指国民经济活动各个类别的比例组合, 它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市场结构、供求结构、 企业组织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等等。对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实质是对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的调整。
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一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三是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四是积极转变经济最终方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00年
21世纪中叶 2
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蓝图 十五大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是人民小 康生活国家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国家发展,各项制度国家完善
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 主义国家
可编辑版
3
“三步走”的实施
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
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可编辑版
13
(二)全面பைடு நூலகம்荣农村经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加强农业、农村、农民工作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为什么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我国大多数人口在农村 农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
如何发展农业 一靠政策 二靠科学 两个飞跃:承包制 规模经营 (邓小平)
可编辑版
14
(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从体制和法律上建立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长效机制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工业反哺农业的新机制 切实打破城乡隔阂,形成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机制 赋予农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国民待遇,让公共服务更多地 深入农村、惠及农民 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农业和农村经济自 身良性发展机制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根据本国实际,根据经 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全局出发,对较长时期内国家经济发 展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步骤、重点、指导原则和根本措施 等所作的谋划,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
全局性 三
个 根本性
特 征
长期性
邓小平立足现实,面向未来, 为我国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
比较富裕
全面小康
人均
GNP4000$
2000年
翻两番
人均GNP翻两番 人均800——1000¥
2000年 翻一番
温饱 小康
1980年 1988 1990年1995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可编辑版
2056年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 十六大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低水平——人均800美元 不全面——侧重于物质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的特点
➢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实事求是 ➢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注重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战略实现具有不平衡性
可编辑版
7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意义
“第一,是完成了一项非常艰巨的、很不容易的任务; 第二,是真正对人类做除了贡献; 第三,就更加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
可编辑版
15
(三)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条件差异很大,历史的、地理的原因, 政策上的原因,加之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区域间经济发 展的不平衡性,已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要正确认识、处理、 解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就要从大局出发,促进区域经 济协调发展。
可编辑版
11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工业化的过程是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过程
产业结构: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比例
第一产业
种植业
牧业
林业
渔业
第二产业
采掘业、制造业 工业 煤、电、水
建筑业
第三产业
流通部门 为生产生活服务的部门 四个层次 为提高教育科技水平服务的部门 可编为辑版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12
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 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可编辑版
8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二)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战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略
措
从全局出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施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编辑版
10
(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 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 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 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核心: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
新型工业化道路最重要的特点和实现方式是信息化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最终目标是五个方面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支撑力量是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部署
产业调整的方向: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 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高新技术产业——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基础产业——国民经济的命脉产业,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基本物质条件。 制造业——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 服务业——它的兴旺发达是经济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略,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
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战略目标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
战略步骤 战略重点
战略措施
可编辑版
1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一)
战略目标
到21世纪中叶,把 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 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
十三 大
基本实现 现代化
战略步骤
温饱
小康
比较富裕
1980年
1990年
可编辑版
不平衡——城乡、东西、 个人收入差距 还较大
更高水平
内容比较全面丰富 发展较为均衡
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比较落后, 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地区差距、贫富差 别没有改变;人口总量增加,老龄人上 涨,就业压力大;面临发达国家科技发 展的压力;经济、政治、文化体制不健 全;民主法制和思想道德建设不够。
经济:GDP翻两番,综合国力和 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 法制更加更加完备
文化: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 化和健康素质提高
可编辑版 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5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一)
邓小平提出的战略重点
(1)农业
(2)能源和交通 (3)教育和科学
可编辑版
6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一)
可编辑版
9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六 大
通常经济结构就是指国民经济活动各个类别的比例组合, 它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市场结构、供求结构、 企业组织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等等。对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实质是对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的调整。
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一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三是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四是积极转变经济最终方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00年
21世纪中叶 2
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蓝图 十五大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是人民小 康生活国家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国家发展,各项制度国家完善
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 主义国家
可编辑版
3
“三步走”的实施
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
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可编辑版
13
(二)全面பைடு நூலகம்荣农村经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加强农业、农村、农民工作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为什么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我国大多数人口在农村 农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
如何发展农业 一靠政策 二靠科学 两个飞跃:承包制 规模经营 (邓小平)
可编辑版
14
(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从体制和法律上建立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长效机制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工业反哺农业的新机制 切实打破城乡隔阂,形成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机制 赋予农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国民待遇,让公共服务更多地 深入农村、惠及农民 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农业和农村经济自 身良性发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