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化合物及影响荧光的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荧光化合物
为了使用荧光检测器对化合物进行有效的检测,应当了解化合物的结构与发生荧光的关系。

具有对称共轭体系的分子能发射荧光。

荧光通常发生在具有刚性结构和平面结构的π电子共轭体系的分子中,并且随π电子共轭度和分子平面度的增加,荧光效率增大,荧光光谱向长波方向移动。

具有芳香环并带有给电子取代基的化合物,或具有共轭不饱和体系的化合物都能发出荧光。

在芳香烃上导入给电子基团,如—OH,—NH2,—OCH3,—NR3等均增强了荧光,主要是由于产生了p-π共轭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增强了π电子的共轭。

而吸电子基团如—NO2、—COOH 等减弱了荧光。

取代基位置对芳香烃荧光的影响通常为:邻位、对位取代增强荧光,间位取代抑制荧光。

(二)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pH 值对可离子化的某些荧光化合物的影响很大。

例如未解离的苯酚和苯胺分子会产生荧光,但其离子却不产生荧光。

苯酚在pH=1 , 的溶液中荧光最强,而在pH=13的溶液中无荧光;苯胺在pH为7-12的溶液中能产生荧光,而在pH<2和pH>13的溶液中都不产生荧光。

溶剂的极性和溶液的温度对荧光强度有明显的影响。

增大溶剂的极性,导致荧光增强。

通常荧光物质溶液的荧光效率和荧光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液相色谱中,荧光检测器通常在室温下操作,可以保证足够的灵敏度。

当样品浓度较高时,荧光物质分子易与溶剂分子或其它溶质分子相互作用,引起溶液的荧光强度降低,荧光强度不再与浓度呈线性关系,这种现象称为荧光猝灭效应。

其中,样品浓度过大时,荧光在样品池中分布不均匀,以及荧光在未射出样品池之前就被溶液中未被激发的荧光物质吸收的现象又称内滤效应。

溶液浓度越大,该效应越显著。

除了荧光物质分子间碰撞及其与溶剂分子碰撞可能引起猝灭外,溶液中其它成分,特别是顺磁性物质的存在,将使猝灭效应加剧。

因此,在进行荧光检测时,
试样要配成低于10^(-6g/mL)浓度的溶液,要使用不含荧光物质的溶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