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方法》(征求意见稿)(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方法》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方法》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
1.1 项目背景
随着汽车工业迅猛发展 , 人们停留在车内的时间越来越长 , 车内低劣的空气质量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 目前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 , 欧洲不少国家已经注意到了车内污染的问题 , 有研究者发现 , 车内的空气污染有时会高于车外 10倍。

根据了解,车内空气污染物,主要来自零部件和粘接剂中所含有害物质的释放。

如:车上使用的座椅、海绵、塑料件、橡胶件、复合织物、装饰材料、保温材料、油漆涂料、粘合剂等。

这些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会随温度和时间的变化,不断向车内释放有机化合物, 如甲醛、甲苯、苯、二甲苯和总挥发性有机物。

甲苯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性物质,主要通过呼吸道被人体吸收,通过皮肤也有少量的吸收。

在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眩晕、头晕眼花、难以保持平衡并伴有头痛,对行车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苯和二甲苯具有麻醉作用,可导致造血器官的损坏并扰乱神经系统。

甲醛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TVOC 包括数十种有害物质,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导致头晕、头痛、嗜睡等症状,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

医学生物学研究表明 , 车内恶劣的空气质量会导致司乘人员头晕、困倦、恶心、咳嗽、脱发、失眠等症状,长时间乘坐甚至会引起皮肤、呼吸道以及神经系统的疾病 . 因此 , 实施控制车内空气污染 , 对于规范和引导汽车及其相关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 促进其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 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行车安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针对车内空气的污染,制定了国家标准《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要求》 (GB/T17729-2009 , 并于 2010年 1月 1日起正式实施, 这项标准对车内污染物的水平, 如甲醛、甲苯、二甲苯和总挥发性有机物以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及氧含量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对提高车内空气质量,保障车内乘客的健康,促进行车安全都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新的国家标准实施对于维护车主正当权益,规范汽车制造行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将有积极意义。

为了更好的贯彻国家《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要求》(GB/T 17729-2009和国家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营运客车的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JT/T 325-2010的要求,立项了《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方法》。

在过去的三年多来,我们围绕这一课体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

目的是旨在规定我国长途客车行车安全规程, 对车内空气质量的监测技术和方法有一个规范性的要求, 为提高车内空气质量水平,改善车内人体生理、心理功能,以保障广大乘客和司机健康和安全服务。

1.2 任务来源
为了更好的贯彻国家《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要求》(GB/T 17729-2009和国家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营运客车的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JT/T 325-2010的要求,使车内空气质量的检测有一套科学实用,简便、操作性强的检测方法。

共同构成对长途客车内的乘客和司机行车安全的保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 2009年,在“关于下达 2009年第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 (国标委综合 [2009]93号中明确: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有限公司负责起草推荐性国家标准“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方法”(计划编号:20091524-T-348。

2010年 1月,全国汽标委客车分委以“关于组织实施 GB 《专用幼儿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等三项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的通知” (汽标客字(2010第 01号文的形式,将编
制国家标准“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方法”的任务正式下达上海交通大学(计划编号 20091524-T-348。

1.3 工作过程
上海交通大学与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有限公司接受上述任务以后, 即组建了“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方法”国家标准研究课题组。

课题组在前期承接并完成了交通部《客车内空气净化灭菌技术及评价标准的研究》课题,并于 2008年通过了部级鉴定。

承接国家标准《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方法》制定后,通过互联网的资料收集和文献检索,考察国外先进国家(如:德国、日本、韩国等对车内各种有害气体的浓度和含量均做出限制要求, 在此基础上着手制订国家标准“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方法”的编制纲要, 起草完成国家标准《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方法(征求意见稿》 ,并拟对客标委每位委员及客运企业及其它相关单位征求意见。

2标准编制原则
2.1 国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
目前在国外,德、美、日、韩等汽车生产大国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便相继由环保机构和产销各方协调制订出相应的标准, 特别是对车内各种有害气体的浓度和含量均做出明确限制, 从源头上就控制了污染的发生,比如禁止在车内对含苯材料的使用,还有溶剂、粘接剂等都规定得比较严格。

德国的环保部门会同汽车制造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相关部门制定了汽车内环境保护条例, 使汽车制造商有所参照,有的生产厂商对日晒过后车内所产生的气味都有严格规定。

如:欧盟出资 477万欧元(相当于 5000万人民币启动了“清洁车厢”的系统工程,从 2002年 9月启动了名为“清洁车厢工程”的检测和治理车内空气的系列工程 , 这是一个大的工程,有 8大机构参与其中,大学、工业联合组织、研究中心和气车制造商,该项目的目标是:研究出一种有效的,可以量化的车内空气质量检测管理体系,从而为驾驶员和乘客的建康提供保障。

具体内容是:(1 定义车内空气质量及影响健康的因素,乘客舒适和安
全的标准; (2开发捕捉车内空气中微颗粒悬浮物的技术; (3探索分解空气污染物的方法和技术; (4开发车内空气质量提示系统,这些成果首先考虑在轿车上使用,随后在客车和公共汽车上推广。

在采用标准方面, 具有世界汽车工业发达国家之称的日本, 也还没有另外制定车内污染控制标准。

包括商用车在内的空气污染浓度,完全按日本厚生劳动省制定的《居室空气污染浓度限值》控制,另外由自动车工业协会制定了车内空气的检测方法, 日本的汽车生产厂商针对汽车空调污染问题, 开发了带除菌功能的新型汽车空调,用在小型家用车上。

韩国在高档车上还配备了空气质量传感器,一旦车外的空气质量超标,就会自动切断风门,阻止废气流入车内,有的厂商为了保持车内空气质量采用了不同类型的净化装具。

国外一些高端车型已安装了空气净化灭菌装置,在美国, 91%的轿车天天要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在日本 96%的私家车上天天使用车内净化器,又如新轩逸、沃尔沃系列(C30、 S40、 S80L 、 C70、 XC90、雪佛兰景程、丰田锐志、丰田凯美瑞、丰田皇冠、捷豹系列(如 XF 、 XK , XF 、 XK 等高端汽车都配置了空气净化装置,其类型有空气过滤,等离子发生器,光触媒空气净化灭菌器等,近年来有关专家认为,用“光触媒”的技术可以更好的解决这一出问题。

该技术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权威机构和专家们的广泛认可,被誉为当今世界理想的车辆杀菌净化新技术。

客车制造业在改进设计、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完善服务的同时,还应注重对车内环境污染的控制。

这不仅是全社会对客车优质环境迫切需求,也是公路客运和客车制造企业的一个共同的新卖点。

2.2 标准编制的指导思想
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的好坏对广大乘客和司售人员的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而车内空气往往受到不洁因素的影响,使其质量受到污染,主要的污染源有两个重要的方面:
一方面是长途客车的空气中的不洁气体和致病微生物对乘客人体健康的危害。

另一方面是长途客车车辆内空气质量被有害气体污染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此项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

综合起来看, 长途客车内影响人体生理功能的有害气体主要来自二个方面:一是客车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漏入车厢内的废气; 它们在空气中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在太阳光线的作用下, 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会起反应,生成含有二氧化氮 (NO2 和臭氧 (O3 的光化学烟雾,这两种物质均难溶于水, 被吸入人体后会长驱直入到肺部,浓度大时可引起中毒性水肿,进入血液可形成变性血红蛋白,使组织缺氧,对人们健康危害极大。

再者是车内人体呼吸作用而产生的有害气体,如 CO 2,硫化物等。

在行车中这些有害气体的浓度会不断上升、不断累积是影响人体生理、心理功能和导致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

为保障乘客和司售人员的健康和安全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即《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方法》 (计划编号:20091524-T-348与国标《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要求》 (GB/T 17729-2009相配套并结合我国长途客车行业具体实践经验而编制。

标准编制的指导思想就是“技术先进合理,符合我国国情”,力求做到:即与国际相接轨,同时满足我国客车行业之需求。

2.3 与我国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其他标准的关系
本国家标准《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方法》 (计划编号:20091524-T-348 ,旨在规定了 M 2、 M 3类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的检测方法,保障长途客车内乘员及司售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本标准将与已经实施的国家标准《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要求》 (GB/T 17729-2009相配套,构成完整的长途客车空气质量的标准体系, 为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的要求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和技
术支持,从而确保长途客车内乘客和司售人员的健康。

3 标准主要内容及编制依据
3.1 内容结构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技术要求、采样要求、车内空气质量的检测方法、测量过程和仪器要求等。

技术要求中明确了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的要求和对长途客车检测状态规定。

采样要求对采样技术要求、采样点设置、采样时间和频率、车内空气采样装置、样品采集程序、样品的运输和保存做了规定
在车内空气质量的检测方法中,以表式的形式明确了各项空气成分的检测方法。

测量过程和仪器要求包含了仪器基本要求、气密性检查、流量校准、现场空白检验、平行样检验、受检车辆复测、采样环境监测、采样体积校正及采样记录等。

3.2 编制依据
本标准主要是按照全国汽标委客车分委“关于下达 2009年第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 [2009]93号中明确要求来编写。

在编写过程中车内空气的采样、运输、空气样品的分析技术等的编写依据主要参考了 GB/T 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和 HJ/T 400-2007 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釆样测定方法来编制。

4 标准的预期社会经济效果
本标准的制定将与已经发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要求》 (GB/T 17729-2009及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营运客车的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JT/T 325-2010的配套实施 , 使车内空气质量的检测有一套科学实用,简便、操作性强的检测方法。

共同构成对长途客车内的乘客和司机行车安全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课题组建议:本标准颁布实施后,应尽可能地利用汽车行业内外的相关学术会议、技术刊物及一切机会,大力宣传本标准的基本内容,让更多的人了解本标准的要求、意义,从而在客车营运行业实践中自觉地执行本标准的相关规定,提升我国客车营运行业的安全水平。

5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提出,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客车分技术委员会 (TC114/SC22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太仓绿奇空气净化器有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参加起草。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延猛、裴志浩、石中瑗、陈国祥、王培根袁顺才、孙鹰、李冬梅、刘柱、周建国、林建龙、纪碧端、苏亮、张海涛、刘剑、陈庆娣,何秀霞。

6 参考资料 [1] [2] [3] 国家标准,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GB/T 15089-2001),2001,中国标准出版社,北京。

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 2002,中国标准出版社,北京。

,国家环境保护部行业标准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釆样测定方法(HJ/T 400-2007),2007,环境科学出版设,北京。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八日初稿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