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干扰技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波反射现象。
当信号在长线中传输时,由于传输线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的影响,信号会 在传输线内部产生正向前进的电压波和电流波,称为入射波;另外,如果传 输线的终端阻抗与传输线的波阻抗不匹配,那么当入射波到达终端时,便会 引起反射;同样,反射波到达传输线始端时,如果始端阻抗也不匹配,也会 引起新的反射。这种信号的多次反射现象,使信号波形严重地畸变,并且引 起干扰脉冲。
可靠性(Reliability):系统的可靠程度。与系统的 内在质量、系统的设计水平、使用环境、运行维护水平 有关。是衡量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包括:硬件的可靠性、软件的可靠性。影响系统硬 件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就是干扰。 干扰:有用信号以外的噪声或造成计算机设备不能正常
工作的破坏因素。 系统抗干扰策略:软硬结合抗干扰。硬件措施恰当, 将大部分干扰消除,但仍然有少部分干扰串入系统 中。
U cm Z s Zs Zi
U n1
U cm Z s Zi
2.差动输入:2个输入信号,1 个是高电平,一个是低电平, 以2个信号的差值来决定信 Us 号的幅值。
Ucm形成的串模干扰电 压Un2为:
U结n2论 :Ic1提Zs1高 共Ic2模Zs2抑制 ZZ比cs11 除 ZZ了cs22
原因:被测信号的接地点和计算机输入信号的参考接 地点,存在一定的电位差。
A
信号 接收
Us
B端
Ucm
共模干扰示意图
UA=Us+Ucm
UB=Ucm
3.1.3
由于现场与计算机之间相差几米甚至几千米,取决于现 场情况和计算机的接地情况,Ucm可以是直流,也可以是交 流;幅值可以是几伏甚至几十伏。
共模干扰的影响:共模干扰对放大器的影响,是因转换 成串模干扰而加到输入端的。
一般来说,有效输入信号是缓变直流信号,串模干扰信号多 为变化较快的杂乱交变信号和工频干扰(50Hz)。在这种情 况下,通过滤波消除高频干扰是常用的方法。当干扰信号 与有效输入信号频率相近时,常规滤波就很难起作用,需 要靠消除干扰源或特定的滤波方法来抑制干扰。
3.1.3 共模干扰
共模干扰:共模干扰是系统2个输入端上共有的干扰 电压。也称对地干扰、共态干扰。
由系统结构、制造工艺、安装等内在原因引起的干扰。 主要原因: (1).元器件噪声; (2).分布电容、电感引起的电磁感应; (3).长线传输中波的反射; (4).多点接地引起的电位差; (5).电源系统引入的干扰。
5.1.1
2.外部干扰 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干扰。 主要原因: (1)大功率设备、输 电线路发生的电磁场; (2)广播和通信设备 发射的无线电波; (3)自然界干扰,包括:天体 辐射、雷电、气温、湿度等。 *内外干扰本质相同,相互作用。通常采取消除干扰源、避 开干扰源、切断干扰传播途径的方法,有效消除干扰。
3.1.5 干扰传播的途径
干扰源产生的干扰信号是通过“路”和“场” 的途径进行传播的 ,以电路连接引入的干扰属 于“路”干扰,以电磁场感应形式引入的干扰 为“场”干扰。
抗干扰的基本出发点是消除干扰源以及切断干 扰传播的途径。
3.1.5 干扰传播的途径
1.电路传播的干扰: (1)漏电阻:绝缘不良造成与干扰源形成回路,引入干扰信号。虽然有时阻值很
3.1.3
1.单端输入:一个输入信号, 地端为参考电压;
共模干扰电压经输入回路 在信号源内阻上产生的 串模干扰电压为: Zs是信号源内阻,Zi是 输入阻抗 结论:提高系统输入回路 的输入阻抗,有利于提 高系统的抗共模干扰能 力。
Zs Us
Ic
Ucm
信号
Zi
A 接收 器
单端对地输入
U n1
IcZs
高,但如果干扰源电压很高,也会对微弱有效信号形成不可忽视的干扰。
有效信号
(2) 公共阻抗 多个电路共用电源时,
漏电阻 高压线
电源内阻和汇流条
便成为公共阻抗, 通过公共阻抗形成 回路间干扰。
汇流条
Rp1 Rp2
Rpn
…
回路间电压降为:
i1(Rp1 Βιβλιοθήκη Rn1)(i1 i2 )(Rp2 Rn2 )
n
ij g(Rpn Rnn )
j 1
i1
i2 …
in
Rn1
Rn2
Rnn
干扰的作用方式分类:串模干扰、共模干扰。
3.1.2 串模干扰
串模干扰:串联于有用信号回路之中的干扰,即直接叠加在有用信号之 上,也称为差模干扰、横向干扰、常模干扰或常态干扰。(直接干扰) 原因(1) 内部干扰(信号源内部叠加的干扰)
(2) 电磁耦合引入的外部干扰(长线传输、空间电磁场、工频干扰)
共模抑制比:衡量系统抑制共模干扰转化为串模干扰的 能力。
定义: CMRR = 20lg(Ucm/Un) (dB) Un:是共模干扰信号Ucm转换成串模干扰的电压幅值; 效果:Un越小,抗共模干扰的能力越强,即CMRR越 大。 共模干扰向串模干扰的转换 CMRR的高低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信号的输入方式十分 关键,分单端输入和差动输入2种形式。
Ucm
提高 Zc1 、Zc2 之外,
如果能使 Z s1/Zc1 与
Z s2/Zc2尽可能地相等,
也是一条重要途径。
Zs1 Ic1
Zs2
Ic2
Ucm
信号 Zc2A Zc1A 接收
器
差动输入
3.1.4 长线传输干扰
信号在长线中传输会遇到三个问题: 一是长线传输易受到外界干扰; 二是具有信号延时; 三是高速变化的信号在长线中传输时,还会出
Un Rs
被测 信号源
Us
干扰线
信号 接受端
Rs Us
Ia
C1
C2
串模干扰示意图
电磁耦合引入串模干扰
3.1.2
串模抑制比:衡量系统抑制串模干扰的能力。 定义: NMRR = 20lg(Un/△Ui) (dB)
Un:串模干扰信号的幅值; △Ui:Un引起输出的改变折合到输入端的偏移量。 效果:△Ui越小,抗串模干扰的能力越强,即NMRR越大。
抗干扰技术:从系统硬件运行环境着手,解决运行 中可能出现的影响系统可靠运行的问题,消除干扰因 素,改善运行条件。
内容:干扰源、干扰类型、干扰传播途径、抗干扰 措施。
3.1 干扰源及干扰分类
3.1.1 干扰源
干扰源:干扰的来源或造成干扰的原因。 分类:按干扰源来分,有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 1.内部干扰
当信号在长线中传输时,由于传输线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的影响,信号会 在传输线内部产生正向前进的电压波和电流波,称为入射波;另外,如果传 输线的终端阻抗与传输线的波阻抗不匹配,那么当入射波到达终端时,便会 引起反射;同样,反射波到达传输线始端时,如果始端阻抗也不匹配,也会 引起新的反射。这种信号的多次反射现象,使信号波形严重地畸变,并且引 起干扰脉冲。
可靠性(Reliability):系统的可靠程度。与系统的 内在质量、系统的设计水平、使用环境、运行维护水平 有关。是衡量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包括:硬件的可靠性、软件的可靠性。影响系统硬 件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就是干扰。 干扰:有用信号以外的噪声或造成计算机设备不能正常
工作的破坏因素。 系统抗干扰策略:软硬结合抗干扰。硬件措施恰当, 将大部分干扰消除,但仍然有少部分干扰串入系统 中。
U cm Z s Zs Zi
U n1
U cm Z s Zi
2.差动输入:2个输入信号,1 个是高电平,一个是低电平, 以2个信号的差值来决定信 Us 号的幅值。
Ucm形成的串模干扰电 压Un2为:
U结n2论 :Ic1提Zs1高 共Ic2模Zs2抑制 ZZ比cs11 除 ZZ了cs22
原因:被测信号的接地点和计算机输入信号的参考接 地点,存在一定的电位差。
A
信号 接收
Us
B端
Ucm
共模干扰示意图
UA=Us+Ucm
UB=Ucm
3.1.3
由于现场与计算机之间相差几米甚至几千米,取决于现 场情况和计算机的接地情况,Ucm可以是直流,也可以是交 流;幅值可以是几伏甚至几十伏。
共模干扰的影响:共模干扰对放大器的影响,是因转换 成串模干扰而加到输入端的。
一般来说,有效输入信号是缓变直流信号,串模干扰信号多 为变化较快的杂乱交变信号和工频干扰(50Hz)。在这种情 况下,通过滤波消除高频干扰是常用的方法。当干扰信号 与有效输入信号频率相近时,常规滤波就很难起作用,需 要靠消除干扰源或特定的滤波方法来抑制干扰。
3.1.3 共模干扰
共模干扰:共模干扰是系统2个输入端上共有的干扰 电压。也称对地干扰、共态干扰。
由系统结构、制造工艺、安装等内在原因引起的干扰。 主要原因: (1).元器件噪声; (2).分布电容、电感引起的电磁感应; (3).长线传输中波的反射; (4).多点接地引起的电位差; (5).电源系统引入的干扰。
5.1.1
2.外部干扰 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干扰。 主要原因: (1)大功率设备、输 电线路发生的电磁场; (2)广播和通信设备 发射的无线电波; (3)自然界干扰,包括:天体 辐射、雷电、气温、湿度等。 *内外干扰本质相同,相互作用。通常采取消除干扰源、避 开干扰源、切断干扰传播途径的方法,有效消除干扰。
3.1.5 干扰传播的途径
干扰源产生的干扰信号是通过“路”和“场” 的途径进行传播的 ,以电路连接引入的干扰属 于“路”干扰,以电磁场感应形式引入的干扰 为“场”干扰。
抗干扰的基本出发点是消除干扰源以及切断干 扰传播的途径。
3.1.5 干扰传播的途径
1.电路传播的干扰: (1)漏电阻:绝缘不良造成与干扰源形成回路,引入干扰信号。虽然有时阻值很
3.1.3
1.单端输入:一个输入信号, 地端为参考电压;
共模干扰电压经输入回路 在信号源内阻上产生的 串模干扰电压为: Zs是信号源内阻,Zi是 输入阻抗 结论:提高系统输入回路 的输入阻抗,有利于提 高系统的抗共模干扰能 力。
Zs Us
Ic
Ucm
信号
Zi
A 接收 器
单端对地输入
U n1
IcZs
高,但如果干扰源电压很高,也会对微弱有效信号形成不可忽视的干扰。
有效信号
(2) 公共阻抗 多个电路共用电源时,
漏电阻 高压线
电源内阻和汇流条
便成为公共阻抗, 通过公共阻抗形成 回路间干扰。
汇流条
Rp1 Rp2
Rpn
…
回路间电压降为:
i1(Rp1 Βιβλιοθήκη Rn1)(i1 i2 )(Rp2 Rn2 )
n
ij g(Rpn Rnn )
j 1
i1
i2 …
in
Rn1
Rn2
Rnn
干扰的作用方式分类:串模干扰、共模干扰。
3.1.2 串模干扰
串模干扰:串联于有用信号回路之中的干扰,即直接叠加在有用信号之 上,也称为差模干扰、横向干扰、常模干扰或常态干扰。(直接干扰) 原因(1) 内部干扰(信号源内部叠加的干扰)
(2) 电磁耦合引入的外部干扰(长线传输、空间电磁场、工频干扰)
共模抑制比:衡量系统抑制共模干扰转化为串模干扰的 能力。
定义: CMRR = 20lg(Ucm/Un) (dB) Un:是共模干扰信号Ucm转换成串模干扰的电压幅值; 效果:Un越小,抗共模干扰的能力越强,即CMRR越 大。 共模干扰向串模干扰的转换 CMRR的高低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信号的输入方式十分 关键,分单端输入和差动输入2种形式。
Ucm
提高 Zc1 、Zc2 之外,
如果能使 Z s1/Zc1 与
Z s2/Zc2尽可能地相等,
也是一条重要途径。
Zs1 Ic1
Zs2
Ic2
Ucm
信号 Zc2A Zc1A 接收
器
差动输入
3.1.4 长线传输干扰
信号在长线中传输会遇到三个问题: 一是长线传输易受到外界干扰; 二是具有信号延时; 三是高速变化的信号在长线中传输时,还会出
Un Rs
被测 信号源
Us
干扰线
信号 接受端
Rs Us
Ia
C1
C2
串模干扰示意图
电磁耦合引入串模干扰
3.1.2
串模抑制比:衡量系统抑制串模干扰的能力。 定义: NMRR = 20lg(Un/△Ui) (dB)
Un:串模干扰信号的幅值; △Ui:Un引起输出的改变折合到输入端的偏移量。 效果:△Ui越小,抗串模干扰的能力越强,即NMRR越大。
抗干扰技术:从系统硬件运行环境着手,解决运行 中可能出现的影响系统可靠运行的问题,消除干扰因 素,改善运行条件。
内容:干扰源、干扰类型、干扰传播途径、抗干扰 措施。
3.1 干扰源及干扰分类
3.1.1 干扰源
干扰源:干扰的来源或造成干扰的原因。 分类:按干扰源来分,有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 1.内部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