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ppt精品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诗是一首边塞诗,作者描写了哪 些边塞的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金鼓、 旌旆、 碣石、 羽书 、 猎火、 狼山、 大漠、 塞草、 孤城、 铁衣、 征人、 刁斗 白刃、 沙场 多种意象有机组合成一幅荒漠沙 场画面,整体给人萧瑟,凄凉,悲 壮之感 。
思考: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 么事? 哪些人? 哪些景?
意境 雄健 雄浑 壮 浑厚 悲凉 苍凉 劲 萧瑟 奇寒 奇丽 阔 壮阔 雄 苍 辽
• 这里的“行”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的“吟”,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及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歌”一样, 只是表示古诗的一种体裁,均属“歌行 体”。
• 《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内容多写 燕赵边地战争之事和征夫思妇相思 之情。
1、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
之涣、李颀、卢纶等。
2、内容: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 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 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 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 风情。
艺术特点:格调雄浑 豪放、慷慨悲凉,境 界阔大、雄奇壮美。
3、常见意象: : 金鼓 旌旗 烽火 羽书 戈 矛 剑 戟 斧 铖 刀 铩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 玉门关 黑 河 胡 羌 羯 夷 安西 单于 楼兰 大漠 烽烟 长城 黄沙 长云 秋月 雪山 孤城 雁飞 鹰扬 箭飞 马走 羌管 胡笳 胡琴 琵 琶 折柳曲 梅花落 阳关曲
——高适
意境:
• • • • • • • • •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王昌龄《从军行》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补充介绍:如“序”所云,此诗是有 感而发的。其所“感”之事,则与谁 有关?(张公)“张公”何许人? (张守珪)当时,张守珪担任着辅国 大将军兼御史大夫的要职,主持北边 对契丹军事;史载他曾隐匿所部将领 的败状,而向朝廷妄奏有克捷之功。 另外,高適在创作此诗之前不久,曾 经怀着豪情壮志,到蓟北一带漫游, 寻求报效国家的机会。当时,那里正 是唐朝与契丹对峙的前沿地区,形势 紧张,是用人之地。由于当地军政官 僚们堵塞贤路,高適的愿望无法实现, 但他对边塞地区的现实状况是了解的 更加具体、更加透彻了。这种切身的 体验,也为《燕歌行》的写作提供了 坚实的生活和思想基础。
高适边塞诗题材选取角度的特点是:以政治家的眼光 来观察、分析边塞的现状,把战争和国家的安危、人 民的苦乐联系在一起考虑,因此题材广泛,思想深刻。 譬如,他对边塞的纷扰不宁表示忧虑:“一到征战处,每 愁胡虏翻。”;“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 作》)。他对战士的勇往无前,作热烈的歌颂:“相 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燕歌行》)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 身。” (《蓟门五首》) 。他对战争的意义也有深 刻的思索:“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 (《九曲词》);就戍卒待遇之低,对统治集团的寡 恩提出了抗议: “北使经大寒,关山饶苦辛。边兵 若刍狗,战骨成埃尘。行矣勿复言,归欤伤我 神。” 。角度全面是高适诗歌的独到之处。
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 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 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 争频繁。 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 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 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 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 活、边塞风光。前代战争行役、征夫 思妇题材的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边塞诗的创作,都为唐代边塞诗的 兴起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
读音字形
重横行 zhòng
燕国 yān 摐金 chuāg
征戍 Shù
逶迤 wēi•yí 塞草腓 féi
旌旆jīng•pèi
碣石jié 玉箸 zhù
蓟北 jì
顾勋xūn
原序: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 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 《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 事,因而和焉。
写作背景
此诗为和人之作,但绝非无聊应 酬,而是“感征戍之事”而作, 饱和着血泪的感慨;“事”,亦 非道听途说之辞,而是作者身临 其境,亲眼所睹。
背 景
通读全诗,思考:诗歌原序中的 “感征戍之事”包括哪些方面?
1、“感”唐家声威。
2、“感”思乡盼归之情, 征战之苦。
3、“感”军中苦乐不均。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他的诗继承汉魏古诗的遒劲风格, 常用的表现方式是铺排对比,直抒 胸臆,诗作带着强烈的感情。譬如 表明功名欲望的“万里不惜死,一 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 宫。”高适在诗中常常抒发议论, 穿插在叙事和抒情当中,使作品更 深厚老成。高诗以七古见长。诗歌 容量大,情感跌宕起伏,意象色彩 鲜明而又简洁。故胡应麟《诗薮》 称“音节鲜明,情致委折,浓纤修 短,得衷合度”。
。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 一字仲夫,渤海县人,世称“高渤海” 高常侍,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早年 和李白、杜甫共游梁、宋,落拓失意。 他的诗歌以古体见长,尤长于七言歌 行和五言古诗,《燕歌行》即为著名 代表作。其作品集为《高常侍集》。 其诗风格雄浑悲壮、古朴苍劲。与岑 参齐名,并称“高岑”。
事:(一次)战斗 (役) 人:将帅 士卒 征人 思妇 景:塞外秋景
思考: 按照什么顺序写 战争的?
战争发展的顺序: 出师——失利——被 围——死斗
(结局)
全诗以非常浓 缩的笔墨,叙 写了一 场战役的全部 过程,如何划 分诗歌 的层次?
结 构
第一层八句写出师, 着力烘托气氛; 第二层八句写战败, 揭示其原因; 第三层八句写被围, 刻画相思之苦; 第四层四句写死斗, 突出壮志豪情。
辄自比王侯的盛唐诗人中,高适是唯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 盛唐边塞诗代表作家。 然而他又是具有纵横壮志和实际政 治才干的人物,46岁中第后生平第一次为官仅得汴州封丘 尉之职,高嫌这个职位与自己的宏阔志向不合,三年后弃 印而去,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充掌书记。安史之乱 发生后,高适自骆谷西驰见玄宗,他抓住了这个绝好的机 遇,以自己过人的政治见解和宏伟抱负赢得了皇帝的赏识, 受命于危难之际。从此高适的仕途一路坦荡,大器晚成的 他,终于实现了自己“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志向。 《旧唐书》说他“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写 了 一 个 战 役 的 全 过 程 。
全 诗 以 非 常 浓 缩 的 笔 墨 ,
战役的全过程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将领闻警受命率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兵出征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失利(战败) 身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 孤城落日斗兵稀。 陷重围 身当恩遇常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被围,征夫思妇互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无所有? 相思念及军中战士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生活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结局(心愿)吊古伤今,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讽刺之情突出。礼赞士兵, 提出心愿。。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 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 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 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高适,(700年—765年) ,汉族。唐代 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景县(今河北 省衡水)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 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 功立业自期。20岁西游长安,功名未就 而返。开元20年去蓟北,体验了边塞生 活。后漫游梁、宋。天宝三载,与李、 杜同游梁园,结下亲密友谊,成为文坛 佳话。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 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 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 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早年曾游历长安, 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 都没有成功。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 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 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 之涣和称“边塞四诗人”。
别董大二首⑴ 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⑵,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⑶? 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 ⑷,一离京洛十 余年⑸。 丈夫贫贱应未足, 今日相逢无酒钱。
燕歌行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第一层:将领闻警受命率兵出征
少时家道贫寒,流浪在中原一带。年过五十,才学做诗。进步很快, 数年之间,便已成名。他曾在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中任书记,因而 熟悉边塞生活,写了许多边塞诗。肃宗时,官至 成都尹、剑南西川 节度使。 和杜甫有交情,杜甫有几首诗为他而作。唐代诗人,官至 节镇的,只有高适一人。他的诗与岑参齐名,称为“高岑”。在动
诗作风格:风骨 凛然
诗人的性格和经历反映在创作上,他对自己的抱负 和才干充满自信:“公侯皆我辈,动用在谋略。” (《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对历史上的英雄 勋绩也不胜向往:“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 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 少府微》)。“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塞 下曲》)。他渴望得到明主的见赏和重用,常借古 代人事抒发自己的情怀。如《宋中十首》其一云: “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悠悠一千年,陈迹唯 高台。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诗中借西汉梁 孝王延揽人才的史迹,寄托了知音难觅的悲哀。但 是,坦荡不羁的性格使诗人即使在失意时也不失英 雄气度,如《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蹇步 蹉跎竟不成,年过四十尚躬耕。长歌达者杯中物, 大笑前人身后名”。
塞外的羌笛悠悠、楼兰的胡茄漫漫,大漠 的孤烟缕缕、蓟门的风沙茫茫 ……
金 甲 终 ,黄 不 不沙 还 破百 。 楼战 兰穿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 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 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 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 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 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 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 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 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 望而不可即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