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神经系统疾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神经系统疾病
一、解剖学改变
1、脑萎缩 脑回缩小,多见于额叶、颞叶、顶叶; 脑室系统扩大; 脑沟増宽
一、解剖学改变
2、脑重量减轻 脑重量随年龄增加而减轻,女≥男 原因:神经细胞脱落,数量减少,主要在颞上
回、中央前回、纹状区皮质
一、解剖学改变
3、老年斑 中央:嗜银性核心 周围:反应性胶质细胞、变性轴突、和吞噬细
TIA病因及发病机制
微栓子学说 脑血管的狭窄、痉挛或受压 血液动力学因素 血液成分改变
一、解剖学改变
6、颗粒空泡变性 多见于海马的锥体细胞,在胞质中有透明空
泡,直径3~5μm,在空泡中央有一1μm的颗 粒,若空泡很多可使核移位,细胞变形,60岁 以下的人很少有这种改变,年龄越大,改变越 明显,80岁以上的人,75%海马神经元有这种 改变。
一、解剖学改变
7、嗜刚果红血管改变: 软脑膜小动脉血管壁弹力层周边一团无结构
一、解剖学改变
5、神经纤维缠结: 见于神经体内,嗜银染色显示良好,在早期可见
一粗黑色带从神经细胞顶树突 穿过细胞体而达基底部,继之沿第一带又可生出 许多带,并发生缠结,从而使细胞核移位和细胞 体变形。最后此病理细胞可呈圆形或三角形,海 马神经元呈轴形或火炬形,黑质细胞呈球形,发 生缠结的原因不明。
的物质,纹状体区这种改变最明显,高倍光镜 下呈网状或放射状,电镜下与淀粉样体类似。
二、生化改变
1、水分减少:与年龄正相关,可达20%之多; 蛋白质含量减少1/3~1/4;脑脂质量高达190g, 老年人可降至140g,其磷脂、总胆固醇、脑苷 脂、中性脂肪均随年龄增长而有所减少。
二、生化改变
2、电解质:钾随年龄增长而减少,钠、钙则 随増龄而增高。
血液成分 变化
混合性中风
蛛网膜下 腔出血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短暂性脑缺血(TIA) ➢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好发于中年以后,男:女为2:1 颈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但反复发
作的供血障碍,导致供血区局限性神经功能缺 失症状 突然发作,持续10-15分钟至1小时 24小时缓解,不遗留症状、体征 1/4~1/5发展为完全性脑卒中
三、影像学变化
1.脑体积和形态改变:皮质变薄,脑回变窄、 脑沟变宽。---双侧对称
2.血管周围间隙: 3.脑室周围的白质疏松:穿衣带帽。 4.散在灶性白质改变。 5.铁质沉着。
老年人神经系统生理变化
神经元细胞减少 脂褐质沉积 细胞形态改变 脑血管改变 外周神经老化
脑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不可逆性的因素: 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
可逆性的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增加 口服避孕药物、肥胖(体重指数升高) 吸烟、饮酒
脑血管病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
动脉硬化 动脉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血管畸形
高血压 低血压
血管因素
血流动力 学因素
缺血
出血(血管 破裂)
TIA 脑梗死
脑出血
血液病 血粘度改变 RBC变形性
脑动脉有哪些解剖特点,它与脑血管病有 何关系?
动脉壁内膜层厚,有较发达的弹力膜,中层和 外层壁较薄,没有弹力膜,因此,脑动脉几乎 没有搏动,这样可避免因血管搏动影响脑功能
脑动脉不像其他部位的血管那样有静脉同行。 脑静脉与颈静脉之间有静脉窦形成,它是颅内 所特有的结构,这就构成了脑血管病症状表现 比较复杂多样
胞的轴突所包绕 形状:球形、直径5~10μm 主要见于大脑皮层、额叶、颞叶,也见于杏仁
核、纹状体、丘脑,偶见于脑干内,白质中无。
一、解剖学改变
4、脂褐质 一种黄褐色的自身荧光色素,是一种抗酸的含蛋
白质的类脂质,来源于溶酶体、是一种分散的颗 粒,围绕细胞核呈新月状,多时可充满细胞,也 可能是慢性进行性代谢改变,异常过氧化的结果。 其成分尚未完全确定。 在变性过程中,可存积大量的脂褐质,其增多的 情况与年龄呈线性关系。
大脑基底动脉环(Willis环)
脑部的血液供应
颈内动脉系统:供应眼部及大脑半球前3/5的 血液,包括颞叶、顶叶、额叶和基底节区
颈内动脉
大大后 脑脑交 前中通 动动动 脉脉脉
脉
络 膜 前 动
眼 动 脉
脉
颈总动脉
椎-基底动脉系统
椎动脉由锁骨下动脉发出,左右各一,穿过颈椎 两侧六个横突孔,经枕骨大孔上升到颅内后,在 脑桥下缘汇合形成一条粗大的基底动脉。基底动 脉至中脑又分成两条大脑后动脉,供应大脑后 2/5 的血液,包括枕叶、颞叶的基底面及丘脑等。 椎-基底动脉在小脑和桥脑的分支,供应小脑和 桥脑的血液
两条大脑前动脉之间有前交通支连接起来, 两侧颈内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之间,有后交通支 连接起来,构成脑底动脉环。当此环的某处血 液障碍时,可互相调节供应。此外,颈内动脉 通过眼动脉,还可以与面、上颌、颞浅等动脉 吻合。椎动脉还有许多途径与大脑表面的动脉 吻合,侧支循环非常丰富。因此,有时某一动 脉发生阻塞时,可由侧支循环代偿,临床上可 不出现症状
脑动脉细、长、弯曲度大,缺乏弹性搏动,所 以它不易推动和排除随血液而来的栓子,故易 发生脑栓塞。脑血管内膜厚、无搏动,又易导 致胆固醇、甘油三脂等脂类物质沉积,使血管 硬化,管腔狭窄,发生脑血栓形成。另外,因 脑动脉壁较薄,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又容易破 裂出血。如支配基底节、内囊部位的大脑中动 脉的分支——豆纹动脉破裂,引起的脑出血约 占55%,故又称“出血动脉”
3、神经递质随増龄而变化 黒质、纹状体、苍白球、尾状核中的多巴胺
含量随突触的老化而含量减少;脑干中肾上腺 素含量也随増龄而减少;乙酰胆碱含量减少, 肽类神经递质也随増龄有所改变。
二、生化改变
4、酶: 单胺氧化酶随増龄而增高,谷氨酸脱羧酶、
多巴胺脱羧酶、酪氨酸羥化酶和胆碱转乙酰化 酶均随増龄而减少。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CVD
各种病因引起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病变的总称 常见病和多发病 病死率高,致残率高 最常见:缺血性(脑血栓形成、脑栓塞)
出血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部血管供应
颈内动脉系统供应眼部及大脑半球前3/5部分 椎基底动脉系统供应大脑半球后2/5部分、小脑、脑干
一、解剖学改变
1、脑萎缩 脑回缩小,多见于额叶、颞叶、顶叶; 脑室系统扩大; 脑沟増宽
一、解剖学改变
2、脑重量减轻 脑重量随年龄增加而减轻,女≥男 原因:神经细胞脱落,数量减少,主要在颞上
回、中央前回、纹状区皮质
一、解剖学改变
3、老年斑 中央:嗜银性核心 周围:反应性胶质细胞、变性轴突、和吞噬细
TIA病因及发病机制
微栓子学说 脑血管的狭窄、痉挛或受压 血液动力学因素 血液成分改变
一、解剖学改变
6、颗粒空泡变性 多见于海马的锥体细胞,在胞质中有透明空
泡,直径3~5μm,在空泡中央有一1μm的颗 粒,若空泡很多可使核移位,细胞变形,60岁 以下的人很少有这种改变,年龄越大,改变越 明显,80岁以上的人,75%海马神经元有这种 改变。
一、解剖学改变
7、嗜刚果红血管改变: 软脑膜小动脉血管壁弹力层周边一团无结构
一、解剖学改变
5、神经纤维缠结: 见于神经体内,嗜银染色显示良好,在早期可见
一粗黑色带从神经细胞顶树突 穿过细胞体而达基底部,继之沿第一带又可生出 许多带,并发生缠结,从而使细胞核移位和细胞 体变形。最后此病理细胞可呈圆形或三角形,海 马神经元呈轴形或火炬形,黑质细胞呈球形,发 生缠结的原因不明。
的物质,纹状体区这种改变最明显,高倍光镜 下呈网状或放射状,电镜下与淀粉样体类似。
二、生化改变
1、水分减少:与年龄正相关,可达20%之多; 蛋白质含量减少1/3~1/4;脑脂质量高达190g, 老年人可降至140g,其磷脂、总胆固醇、脑苷 脂、中性脂肪均随年龄增长而有所减少。
二、生化改变
2、电解质:钾随年龄增长而减少,钠、钙则 随増龄而增高。
血液成分 变化
混合性中风
蛛网膜下 腔出血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短暂性脑缺血(TIA) ➢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好发于中年以后,男:女为2:1 颈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但反复发
作的供血障碍,导致供血区局限性神经功能缺 失症状 突然发作,持续10-15分钟至1小时 24小时缓解,不遗留症状、体征 1/4~1/5发展为完全性脑卒中
三、影像学变化
1.脑体积和形态改变:皮质变薄,脑回变窄、 脑沟变宽。---双侧对称
2.血管周围间隙: 3.脑室周围的白质疏松:穿衣带帽。 4.散在灶性白质改变。 5.铁质沉着。
老年人神经系统生理变化
神经元细胞减少 脂褐质沉积 细胞形态改变 脑血管改变 外周神经老化
脑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不可逆性的因素: 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
可逆性的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增加 口服避孕药物、肥胖(体重指数升高) 吸烟、饮酒
脑血管病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
动脉硬化 动脉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血管畸形
高血压 低血压
血管因素
血流动力 学因素
缺血
出血(血管 破裂)
TIA 脑梗死
脑出血
血液病 血粘度改变 RBC变形性
脑动脉有哪些解剖特点,它与脑血管病有 何关系?
动脉壁内膜层厚,有较发达的弹力膜,中层和 外层壁较薄,没有弹力膜,因此,脑动脉几乎 没有搏动,这样可避免因血管搏动影响脑功能
脑动脉不像其他部位的血管那样有静脉同行。 脑静脉与颈静脉之间有静脉窦形成,它是颅内 所特有的结构,这就构成了脑血管病症状表现 比较复杂多样
胞的轴突所包绕 形状:球形、直径5~10μm 主要见于大脑皮层、额叶、颞叶,也见于杏仁
核、纹状体、丘脑,偶见于脑干内,白质中无。
一、解剖学改变
4、脂褐质 一种黄褐色的自身荧光色素,是一种抗酸的含蛋
白质的类脂质,来源于溶酶体、是一种分散的颗 粒,围绕细胞核呈新月状,多时可充满细胞,也 可能是慢性进行性代谢改变,异常过氧化的结果。 其成分尚未完全确定。 在变性过程中,可存积大量的脂褐质,其增多的 情况与年龄呈线性关系。
大脑基底动脉环(Willis环)
脑部的血液供应
颈内动脉系统:供应眼部及大脑半球前3/5的 血液,包括颞叶、顶叶、额叶和基底节区
颈内动脉
大大后 脑脑交 前中通 动动动 脉脉脉
脉
络 膜 前 动
眼 动 脉
脉
颈总动脉
椎-基底动脉系统
椎动脉由锁骨下动脉发出,左右各一,穿过颈椎 两侧六个横突孔,经枕骨大孔上升到颅内后,在 脑桥下缘汇合形成一条粗大的基底动脉。基底动 脉至中脑又分成两条大脑后动脉,供应大脑后 2/5 的血液,包括枕叶、颞叶的基底面及丘脑等。 椎-基底动脉在小脑和桥脑的分支,供应小脑和 桥脑的血液
两条大脑前动脉之间有前交通支连接起来, 两侧颈内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之间,有后交通支 连接起来,构成脑底动脉环。当此环的某处血 液障碍时,可互相调节供应。此外,颈内动脉 通过眼动脉,还可以与面、上颌、颞浅等动脉 吻合。椎动脉还有许多途径与大脑表面的动脉 吻合,侧支循环非常丰富。因此,有时某一动 脉发生阻塞时,可由侧支循环代偿,临床上可 不出现症状
脑动脉细、长、弯曲度大,缺乏弹性搏动,所 以它不易推动和排除随血液而来的栓子,故易 发生脑栓塞。脑血管内膜厚、无搏动,又易导 致胆固醇、甘油三脂等脂类物质沉积,使血管 硬化,管腔狭窄,发生脑血栓形成。另外,因 脑动脉壁较薄,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又容易破 裂出血。如支配基底节、内囊部位的大脑中动 脉的分支——豆纹动脉破裂,引起的脑出血约 占55%,故又称“出血动脉”
3、神经递质随増龄而变化 黒质、纹状体、苍白球、尾状核中的多巴胺
含量随突触的老化而含量减少;脑干中肾上腺 素含量也随増龄而减少;乙酰胆碱含量减少, 肽类神经递质也随増龄有所改变。
二、生化改变
4、酶: 单胺氧化酶随増龄而增高,谷氨酸脱羧酶、
多巴胺脱羧酶、酪氨酸羥化酶和胆碱转乙酰化 酶均随増龄而减少。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CVD
各种病因引起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病变的总称 常见病和多发病 病死率高,致残率高 最常见:缺血性(脑血栓形成、脑栓塞)
出血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部血管供应
颈内动脉系统供应眼部及大脑半球前3/5部分 椎基底动脉系统供应大脑半球后2/5部分、小脑、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