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外部因素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外部因素探析
摘要: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热点关注的群体,而大学生的犯罪则在社会上影响更大,反响更强烈。本文拟以心理学为视觉对大学生犯罪进行探讨,针对当代大学生犯罪现状,结合大学生犯罪的特征,着重分析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机制及其学校、家庭和社会外部影响因素,并提出各方面的大学生犯罪预防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心理外部因素
一.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现代化建设的准人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是全社会都应该关心的问题。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从整体上说,其思想道德素质状况主流是健康向上的,能与变革中的时代要求相一致。
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如收费上学,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市场经济运行,人们观念的变化,经济利益的调整,校园社会化程度增多等等原因,现在的大学生较以往大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都产生很多负担和压力,家庭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毕业生面临的就业挑战,高额奖学金评定所带来的学习压力,在大学校园产生了一些不协调的音符,出现不可忽视的大学生XX犯罪现象,而且从目前看有上升的趋势。“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拼命扩招,预计到2010年高校在校生将达到2500万人。”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犯罪率不断升高,犯罪的情况也开始严重化,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呈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高校学生犯罪数量增加,且日趋低龄化。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身体发育成熟期提前。他们思想观念也呈现超前和过于成熟的特点,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青年学生人体发育成熟比上个世纪50年代提前二至三年,由此也带来了XX犯罪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加上受教育的程度的提高,高校大学生犯罪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
第二,犯罪类型多样化,非局限在侵财犯罪上。以前,青年学生犯罪中侵财犯罪占有相当比重,据有关部门的统计,青年学生实施侵财行为的人数在青年学生刑事案件人数中所占比例为85%,除此之外,还出现一系列新型案件,如性犯罪、高科技犯罪等智能犯罪的情形。另外,在大学生犯罪案件中,打架斗殴、杀人伤害、亵渎强奸等涉及人身伤害的犯罪已经成为仅次于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其危害性非常巨大。
第三,犯罪手段具有高技术性、高隐蔽性和高危害性。由于青年学生在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方面首当其冲,但由于部分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他们铤而走险,并且实施的犯罪行为具有智能化、多样化趋势,犯罪手段明显高出一般犯罪,表现出高技术性、高隐蔽性和高危害性。如某大学的大学生就利用“黑客”软件盗取了某公司的账号和密码,给该公司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第四,犯罪主体逐渐扩大。现在,无论是来自民办院校、重点院校,还是来自名牌高校的犯罪青年学生都较往年明显增加。大学生犯罪已经不再局限在一些“差学生”上,而且,很多学习很优秀的学生也成为大学生犯罪的一部分。据一项有关“校园犯罪”的调查,在犯罪的51名大学生中,有16人来自重点院校,占总数的31%;在大学生犯罪中硕士生、博士生案件也日趋增多;另外,女大学生犯罪也有增加。
二.当代大学生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
基于上述对大学生犯罪特点的分析,有必要了解当代大学生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犯罪心理的形成,是外界不良因素在个体人脑中的反映,但并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反映,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反映。我们知道,从吸收客观外界的消极因素到形成主体的犯罪心理,是犯罪心理的内化过程。由犯罪心理发动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化机制。这种内外化是互相衔接、渗透、相互作用的。内化过程中有若干消极行为与活动,外化过程中犯罪行为作用于犯罪心理,又是对犯罪心理的一种强化,是再一次的内化。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是外界消极的不良因素作用于人的大脑,同时也是以主体经过学习和模仿为开端,在人脑带有倾向性的认知选择中逐渐形成不良个性品质,经由不良行为的尝试,从而进一步整合了其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经由不良行为的尝试,使不良行为习惯定型化,进而萌发犯罪意向,经过不断整合,促动了犯罪心理的形成。犯罪心理的外化机制,是以主体具有犯罪心理结构作为条件,在刺激和情境的诱发下,产生犯罪动机,进入犯罪决意阶段,然后实施犯罪行为。内外化机制是相互衔接渗透不能截然分开的,内化中有外化,外化中有内化。两种机制都以外部刺激和内部需要为动因,以不良个性品质和犯罪意向为基础,以特定的情境和机遇为条件,经历了若干个同化顺应及整合,最终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犯罪心理,并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1犯罪心理的形成,体现了个体对外界因素的积极的、能动的反映。我们所生活的周围客观事实,是十分纷繁复杂而变化无穷的。人们所接触的外在因素,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心理在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中,任何外在因素对个体的作用总是通过早先形成的心理特点,通过个人当时所具有的心理状态而起作用的。所以,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外在因素的反应都各不相同。人就是这样在复杂的外在因素影响下,在有倾向性的能动反映活动中,形成并巩固着自己的个性品质的。己经形成的不良个性倾向,很容易接受消极因素的影响而使其不良个性得到发展,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犯罪。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任何故意犯罪,都为一定的犯罪心理所支配。而犯罪心理的形成,是个体与外在不良因素的矛盾、斗争、转化的过程。这种转化过程是由许多小的矛盾运动的累积而产生的一些小的飞跃,而这些小的飞跃的量的累积又带来了更大的飞跃—在品德和人格方面的质变,犯罪心理的最终形成。
犯罪心理在犯罪活动中,遵循反馈原理不断得到强化而趋于巩固。反馈本是控制论的概念,它指的是操作构件不仅根据操纵台的指令进行工作,而还要将本身的状态作为一种新的信号,返回传入,从而使操纵台对操作能够进一步的调整,如此循环往复。这与人的心理活动的机制相像,所以被引入心理学领域。犯罪心理形成之后,就将付之于行动,产生犯罪行为。而犯罪心理也不断在犯罪活动中进一步得到巩固。通过犯罪活动,使犯罪人的个人需要得到满足,获得成功的体验,由犯罪活动所带来的的一切成功,都会对其犯罪动机和行为起强化作用,而使其犯罪心理结构更为巩固,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外部因素分析
从犯罪心理形成机制来看:一个人的犯罪行为,是受犯罪心理支配的,犯罪心理的形成是个体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任何一个人的犯罪心理的形成,都是在其原有的不良个性因素与客观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客观外部环境作出的消极反映,大学生的犯罪心理的形成也是由于其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外部因素较为凸显,影响较为广泛。
1X营周主编.新编犯罪心理学.警官教育,1998:22--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