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对多媒体传输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Pv6对多媒体传输的支持
IPv4的简单和灵活特性,使得它被广泛地应用和部署。但是随着TCP/IP协议体系的广泛应用,IPv4版本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例如地址空间不够、不支持多媒体传输、安全问题等,这些问题不是通过修修补补就能够解决的,因此IPv6应运而生。IPv6有许多新的特性和能力,例如巨大的地址空间、移动支持、安全性等,本文主要从概念上讨论其中的多媒体传输支持。
一、多媒体传输的需求分析
与常规的字符数值型数据相比,多媒体数据在通信网络上进行传输会有什么不同呢?需要特殊地考虑吗?为了清楚地说明以上问题,我们从多媒体数据在网络上传输会带来什么问题入手。
我们从通信和网络的角度来看多媒体数据的特性。我们知道,数据在网络上传输,是需要把数据打包后,一个一个传输的。这个包,在不同的网络层,名称不一样,可以是报文段、数据包或帧。我们把按时间相关的方式传输的一系列数据包称为数据流。
对于多媒体传输来说,主要问题出在连续媒体的传输上。我们说连续媒体,是针对媒体通信中的数据流来说的。前面说了,数据流是由数据包组成的。那么这些数据包有什么特性呢?不同的特性,将对媒体数据的传输造成明显的影响。连续媒体的特点是相继传输的数据包之间的间隔基本上是周期性的,数据包的大小的变化基本是有规律的。典型的连续媒体是音频和视频。相对应的,不满足连续媒体特性的媒体我们称为离散媒体,例如图像、图形,以及其他的数据流,例如鼠标移动产生的数据流等。
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连续媒体的传输,有严格的时间约束,而离散媒体没有。时间上的约束不同于实时控制信息传输的约束,后者需要严格的实时传输约束,实时获取的信息用于控制和管理,但是实时控制信息之间的间隔可能没有周期性。而多媒体传输与常规字符数值数据一个重要的不同是:连续媒体数据包的传递是周期性的,其提交给用户的表现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用户感知的,例如音频和视频需要基于时间的播放,才能表达其中的含义,用户直接观察和聆听媒体的表现。如果传输过程中的时间约束不能满足用户接收并感知的要求,用户就难以接受音频或视频携带的信息。因此,总结出来,多媒体传输的主要需求是:
(1)带宽。多媒体传输需要较大的带宽,实际就是传输数据率。如果是64kbps,那么只能传输邮票大小的视频。带宽达到384kbps以上,就可以传输较为清晰的视频。当然,这里说的是一路视频的带宽,如果要传输多路视频和音频,要求的带宽要大得多。
(2)延迟。这里指的是端到端的延迟。许多人往往忽略对延迟特性的要求,人们往往更关注带宽。跨越网络的端到端延迟因素复杂,它包括编码和解码时间、发送时间、传播时间、缓冲时间和协议的介质访问时间。其中编码和解码时间,以及接收端缓冲时间是多媒体引入的。因为连续媒体的受众是人,而不是机器,人对视觉和听觉的感知是有特别的约束的。尤其是交互式多媒体应用中,例如可视电话和视频会议应用,视频和音频是双向的,视频和音频的传输支持用户的交互,因此对于延迟有严格的要求,端到端的延迟要求小于150ms。对于单向传输的多媒体应用来说,这个约束要宽松得多,例如视频点播应用。视频点播应用的端到端延迟可以是秒级,但是我们注意到,它受到以下抖动和时滞因素的约束。
(3)抖动和时滞。端到端的延迟约束还不够,对于时间特性的约束来说,还有抖动和时滞的约束。什么是抖动和时滞?是由于端到端传输延迟的变化而引起的。由于网络通路的复杂性,中间要经过路由器和不同的链路,甚至是不同的路径,每个数据包历经的延迟不一样,这就造成实际的数据包到达时间与理想的时间不一样。实际到达时间与理想到达时间的差就是抖动。我们把这些瞬间差称为抖动,而把这些差积累的平均值,称为时滞。抖动又可以划
分为媒体内抖动和媒体间抖动,前者指单个媒体传输中,相继数据包之间的间隔不均匀,造成画面或声音颤抖;后者是指两个媒体的对应数据包到达时间变化,后果可能是造成唇同步的丢失。时滞是平均差值,因此反映的是整体的偏差。时滞也分为媒体内时滞和媒体间时滞,媒体内时滞是针对单媒体的,表示一个媒体传输中,数据包整体超前或滞后,结果造成画面过快或过慢,声音的音调变高或变低;媒体间的时滞是指两个媒体中对应数据包的整体偏差,或超前或滞后,由此引起媒体间的同步完全丧失。
(4)差错控制。一般地,差错控制方法是采用检错和反馈重发方式,但是重发方式的差错控制不适合连续媒体的传输,因为重发数据包,一方面会影响数据包的循序,另一方面是影响媒体流的实时性,重发的数据包到达接收端的时候,时间太晚了,它之后的时间包已经播放,因此这种情况下,重发的数据包没有价值,除非重发的速度非常快,重发的数据包在它后面的数据包播放之前到达才有意义。那么,连续媒体流需要采用什么样的差错控制机制呢?幸好,对于多媒体数据来说,其携带的是视听感知信息,对于人来说,允许观看和聆听的数据有一定程度的差错。不同的媒体,差错容忍的程度不同。音频要比视频的容忍度低,压缩数据要比非压缩数据低。在差错容忍度范围内,传输的媒体数据可以不做差错控制。如果差错率较高,那么就需要一些特殊的差错控制方法,例如底层做差错检测后,让高层进行处理,缩短差错处理的整体时间;采用新的差错恢复和差错复原技术,在接收端尽量恢复原始数据或纠正错误。
(5)多播。在过去的网络技术中,就有多播协议,但是多媒体引入网络,给多播机制带来新的需求。因为多媒体数据量大,如果要把同样的多媒体数据传送给多个目的站,一个站一个站地传输,显然会占用大量的带宽,还不能实现实时同步传送媒体数据。而多播机制可以做得到,特别适合传输多媒体数据,尤其是大量的接收用户情况,例如视频会议系统、网络电视应用等。因此,多播能力的支持,是传输多媒体数据的一种重要特性。
这些特性要求用一组参数来描述和表达,就是服务质量QoS。支持多媒体传输就是要能够为应用提供其所需的QoS。在了解这些特性的问题的基础上,下面我们就容易分析出IPv6在哪些方面与多媒体传输有关了。
二、IPv6的特点与首部
在1990年,IETF开始了新版本IP协议建议的征集工作。1993年在IEEE Network杂志上发表了其中3篇较好的建议。后来,Deering和Francis提交的建议被采纳,经过综合和修改,被命名为IPv6。IPv6的主要目标是:
(1)重新设置地址空间,支持巨大数量的主机,为未来各种计算机设备联网打下基础;(2)减少路由表的大小,简化协议,使得路由器处理分组更快,减少传输延迟,减轻延迟抖动和时滞;
(3)比现有IP协议提供更好的安全性;
(4)更加注重服务类型,尤其是实时数据类型;
(5)改进多播能力,允许指定多播的范围;
(6)主机在漫游的时候,可以不改变地址,更好地支持移动计算;
(7)协议具有可扩展性;
(8)新的协议与现有协议可以共同运行。
从以上目标看,其中第(2)、(4)、(5)直接与多媒体传输有关。我们注意到,IPv6并不与IPv4兼容,但是它与其他相关的Internet协议兼容,这些协议包括TCP、UDP、ICMP、OSPF、BGP和DNS,但是可能需要做一些小的修改,大部分涉及到更大的地址空间方面的修改。这样有利于IPv6部署到现有网络中。
为了更好地理解IPv6如何支持多媒体,我们需要看一看它的数据包结构,如图1和2所示。其中的一些字段在其他文献中有解释,本文主要根据它包含的与多媒体相关的字段,从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