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环境污染及治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内容摘要

目录

摘要 (2)

目录 (4)

第1章概述 (5)

1.1 生态环境的概念 (5)

1.2 生态环境污染的概念 (5)

第2章.生态环境污染的因素、现状及危害 (6)

2.1生态环境污染的因素 (6)

2.2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 (7)

2.3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危害 (9)

第3章生态环境污染的防治 (10)

3.1生态环境法的基本特征 (10)

3.2 我国治理生态环境污染的对策 (11)

3.3 利用生物技术治理生态环境污染 (15)

第4章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第一章概述

1.1生态环境的概念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生态是指生物(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动物、真菌、植物五大类)之间和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当代环境概念泛指地理环境,是围绕人类的自然现象总体,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当代环境科学是研究环境及其与人类的相互关系的综合性科学。生态与环境虽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但两者又紧密联系、“水乳交融”、相互交织,因而出现了“生态环境”这个新概念。它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繁衍的各种自然因素、条件的总和,是一个大系统,是由生态系统和环境系统中的各个“元素”共同组成。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在含义上十分相近,有时人们将其混用,但严格说来,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仅有非生物因素组成的整体,虽然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态环境。

1.2生态环境污染的概念

生态污染即环境污染是指由于对生态系统有害的物质进入环境后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干扰和损害的现象,简称污染。具体来说就是,有害物质或有害因子进入生态环境并在环境中发生扩散、迁移、转化,并跟生态体统的诸要素发生作用,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环境污染除了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外,污染物的积累和迁移转化还会引起多种衍生的环境效应,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

第2章生态环境污染因素、现状及危害

2.1 生态环境污染的因素

环境是一种特殊资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本身就构成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生态指标恶化已经直接而明显地影响了现期经济指标和预期经济趋势。造成目前中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它主要来自以下因素:

一、农民的环境意识不强,农业生产的科学化、生态化程度不高。

这是最本质、最基本的因素,这导致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每况日下,没有根本性的好转。影响这一因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村经济发展较慢,农民生活水平较低。因为人的环境意识和经济发展水平在某种意义上成正比例关系,试想如果一个人的温饱问题还没解决,他会去谈什么保护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吗?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民才会对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环保意识才会增强。这一点可以从东部和中西部农村环境质量的差距得以证实。其次,是由于农村的整体教育水平不高和政府对农村人民的环保意识宣传不够,导致从事农业生产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农业生产的科技化水平和生产效益不高,资源浪费现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再次,这当然和当代社会对农业这一行业对农民这一身份的轻视有一定关系,错误的认为农民是二等人,从事农业劳动没有前途可言。这使得从事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技术人才较少,像大学生就很少会选择这一行业,这样一来农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就提不上去。我想要扭转这一观念,需要政府对给农民以和城市同等的待遇,加快城市化进程,以优惠的政策引导大学生去从事这个行业。同时全社会也要转变观念,要知道没有农业这一基础产业,社会将难以发展。

二.森林、草地的严重破坏及水域、湿地的不适当的开垦。

我国森林蓄积量虽然名列世界前列,居第8位,但人均只有8.6m3,是世界人均71.8m3的12%;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26%的一半;人均森林面积0.11hm2,是世界人均水平0.64hm2的17.2%,居世界119位。我国的森林资源本来就相当贫乏,加之滥砍滥伐得不到控制,全国每年仍有44万hm2的林地,转为非林地,有165.4万hm2的林地转为无林地、灌木林地和疏林地。森林毁坏从根本上改变了区域小气候条件,蒸发量提高、温度降低、风速增大,大风日数多,不仅使草场失去了抵御风沙的天然屏障,同时使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恶化,最终导致沙漠进程的加速发展,使大面积的森林、草地变成了寸草不生的沙海和沟壑纵横的荒坡。森林的破坏,使得调节气候、截流吸纳雨水、保持水土、净化大气等的能力减弱,洪涝及干旱灾害越来越频繁、灾情越来越重、水土流失越演越烈,导致大面积生态失调和环境污染。由于滥垦过牧和不适当的管理,导致我国草场面积不断缩小,草场质量日趋下降。目前我国北方牧区2.24亿hm2可利用的草地中,明显退化的面积有0.467-0.667亿hm2,其中有0.133亿hm2已退化为沙漠,并以每年133.33-200.00hm2的速度在不断扩大。我国草地退化率已达56.6%,耕地退化率也超过40%。毁林、毁草和不合理的耕垦,使得沙漠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沙尘旱暴及扬沙天气越来越频繁和严重,已经对经济发展、居民生活、人力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此外,湖泊和湿地是流域来水的“汇积调节库”,承担着蓄泄河川、调节流域水量平衡、降解污染物和提供灌溉、旅游资源等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