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斜坡沙河街岩性油气藏勘探目标评价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桥斜坡沙河街岩性油气藏勘探目标评价研究
【摘要】从斜坡带沉积古地貌特征入手,以高分辨率地震数据体为基础,通过构造特征及砂体展布规律研究,提出本地区以早断、中凹、晚隆的背景形式,控制了沙三段砂体发育。

板桥次凹东部受小站物源沉积体系控制,发育大型扇三角洲沉积,板桥斜坡区位于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前缘,受斜坡古背景控制沙二、三段多期砂体叠置;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演化程度高,砂体与烃源岩直接接触,油气直接注入,烃源岩、砂体及断裂组合构成统一的疏导体系,使板桥斜坡构造背景好,砂体发育好,储集物性好,储盖组合优越,具备形成大型气藏的条件。

【关键词】板桥斜坡沉积模式储层预测烃源岩岩性油气藏板桥斜坡是夹持于沧东断裂和滨海断裂系之间的大型旋转掀斜
斜坡,随着歧口凹陷斜坡区部署的勘探井的不断取得新发现,认识到不论是斜坡的陡坡带(高斜坡)还是缓坡带(低斜坡),都具备岩性地层油气藏大面积连片油气富集的有利条件[1]。

因此,对该区开展新一轮岩性油气藏研究及评价,有望实现大面积含油连片以及规模增储的目的。

1 斜坡区概况
1.1 斜坡结构特征
板桥斜坡区位于沧县隆起东南侧,古近纪以来,沧东断层持续活动,使其上盘断块旋转翘倾,同时斜坡南部的港西凸起继承性隆起,北大港潜山的隆升与板桥凹陷的差异沉降作用形成的自凹陷向正
向构造单元过渡的大型斜坡构造[2]。

1.2 砂体沉积模式
板桥斜坡的构造特征对砂体形成和展布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沙三段沉积模式:在沙河街组沉积时期,由于沧东断裂断面比较陡,隆起上冲沟发育,骨架砂体受盆缘沟谷和构造坡折带的联合控制,砂体沿沟谷进入板桥次凹,并在板桥斜坡富集,走向与斜坡的走向一致。

沙河街组沉积早期,为断陷活动初期,沧东断裂活动强烈,基底快速沉降,在深大断裂一侧,近源、坡陡,以急流的小河流为主,冲积扇直接冲入湖中,物源供给充分,砂体向前推进,平面上形成扇形体,在充足的水动力条件下,先前沉积的扇三角洲沉积物,继续推进时,有利斜坡环境下,形成远岸水下扇,高斜坡区形成上倾尖灭砂体,扇体规模大,延伸远,在港西凸起周边形成滨浅湖的滩坝砂体。

在剖面上形成近源砂砾岩+三角洲主体粗砂岩+远岸水下扇细砂岩组合类型[3]。

2 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2.1 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演化程度高
评价有机质丰度主要评价指标有:有机碳、氯仿沥青“a”含量、总烃含量及热解生烃潜量等。

对板桥次凹bs35井进行单井分层系干酪根组分统计,其中沙三段样点101个,86个样点均为ii型干酪根,属于较好生烃母质类型。

其中沙三段toc含量有72个样点中39个样点均大于1,也就是说54%达到好烃源岩的标准,氯仿沥青“a”达到好烃源岩的样品频数为72%,总烃达到好烃源岩的样品频数为94%,总烃/c样品中100%都达到了好烃源岩的标准,因此综
合评价沙三段烃源岩为主力优质烃源岩,板桥次凹沙三段烃源岩厚度达600~800m,是板桥次凹主力生
烃层系[4]。

2.2 大型砂体与“早凹中隆”古构造背景匹配,形成岩性圈闭
板桥斜坡“早凹中隆”的古背景,与来自西部物源的砂体相匹配,在板桥斜坡形成了向上倾方向减薄尖灭的大型岩性圈闭。

在早渐新世沙三段沉积时期,凹陷从南到北水平拉张明显,沉降幅度大,出现了大幅度沉降,相对沉降幅度达1000~2000m,形成板桥单断箕状凹陷,结束了孤立小型凹陷的初始断陷阶段,逐步形成北东走向的连通湖盆,这个时期南侧的大张坨断层不发育,沧东断层根部快速堆积,地层向东南减薄,沙三2沉积时期,随着根部地层加厚,沉积中心向南迁移,在板桥断鼻主体区为主沉积区,来自北西向小站物源的扇三角洲扇体在板桥凹陷形成三支大型砂体带,砂体前缘越过大张坨断层在斜坡上倾减薄,形成斜坡区上倾尖灭的岩性圈闭带。

沙三段后期随着大张坨断层的活动,在其下降盘砂体发育区形成大型断鼻圈闭,这些早期形成的砂体、圈闭与油源断层沟通为后期油气充注提供了聚集场所。

2.3 烃源岩、砂体及断裂组合构成统一的输导体系
烃源岩、断裂组合体系与砂体组成统一的疏导体系,控制油气运聚规模,在板桥高斜坡区由西向东表现出不同的构造组合样式,决定了不同的油气富集程度:西部顺向断阶区:单向供油,运移距离长,高、中、低台阶均成藏;中部反向断阶区:单向供油,低台阶
富集;东部斜坡区:双向供油,长距离运移。

板桥斜坡可分为低斜坡的源岩内砂岩透镜体成藏模式和高斜坡的阶梯状疏导成藏模式。

源内成藏模式主要发育在板桥凹陷内部及其低斜坡区。

沙三段发育相当数量的扇三角洲砂体,这些自沉积以来就被泥岩在三维空间上分隔包围的透镜体砂体,在其周围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可在毛细管力作用下由烃源岩直接运移至储集层中形成油气聚集,形成“自生自储自盖”孤立砂体油气藏。

板桥高斜坡主要发育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以及不整合超覆油气藏。

板桥次凹沙三段生成大量的油气,流体动力十足,并且烃源岩直接与上升盘储层直接接触,油气可沿大张坨断层向上运移,被围岩斜坡所捕获,在沿大张坨断层上升盘低斜坡区形成多期叠置的构造岩性油气藏,在高斜坡的西部顺向断阶带,油气沿顺向斜坡砂体及g39井断层向上运移至圈闭高部位,形成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而在高断阶带沙三1不整合下形成不整合油气藏,在中部反向断阶区,油气沿大张坨断层运移,在低台阶带聚集(图1)。

在油气成藏条件综合分析基础上,优选高斜坡区沙三段岩性圈闭高部位部署实施b89×1,低斜坡bans2井低部位部署bs62井,这两口井相继获得比较好的油气显示,证实该区油气成藏背景有利,勘探潜力大。

4.1 板桥低斜坡沙二段
板桥斜坡沙二段构造继承了沙三段的特点,依附于大张坨断层发育大型断鼻构造,东西向为隆凹相间的构造格局,在构造古背景与
西部物源匹配有利于油气的聚集,板桥断鼻沙二段钻探井20多口,与预测结果匹配完好,即:在斜坡砂体中心部位,产能较高,低部位产能较差,例如:bs2井沙二段试油5mm油嘴自喷获高产油气流。

而位于砂体边的的bs62井在沙二段解释为油水同层。

应用测井约束反演、多种属性预测方法,共落实砂体10个,叠合面积45平方公里。

预测结果表明,板桥低斜坡沙二段砂体大面积叠置发育,平面上从西往东分布三支砂体带,砂体一直延伸到大张坨断层。

证实了板桥斜坡沙二段滩坝油气藏勘探的巨大潜力。

4.2 板桥高斜坡区沙三段
板桥高斜坡区沙三段潜力目标分布与板桥高斜坡东翼,夹持于g8井断层及滨海断层之间并被一系列次级断层复杂化的斜坡构造,在斜坡构造背景下发育多期叠置上倾尖灭砂体,砂体夹持于板桥次凹与歧口主凹两大生油凹陷之间,与油气源形成良好的配置关系,利于形成油气富集区。

地震多属性及测井约束反演预测结果:板桥高斜坡区沙三段共预测有利砂体15个。

优选了东斜坡区部署b89x1井,经钻探,全井见各类油气显示50多层100多米,沙三2经试油获工业油流,预测资源量近千万吨。

5 结论
(1)沙三段发育优质烃源岩,热演化程度高,生气强度大,具备形成大中型天然气田的资源基础。

(2)板桥次凹深层构造背景有利,砂体发育,储集物性好,储盖组合优越,具备形成大型气藏的条件。

(3)砂体与烃源岩以及断裂多元组合,形成了阶梯式优势运移通道,烃源岩、砂体及断裂组合构成统一的疏导体系,可控制油气富集程度。

(4)经过钻探实施证实,通过地震多属性等预测的岩性圈闭可靠,通过落实了沙三段含油气范围,实现东部斜坡带含油气叠加连片。

参考文献
[1] 陈启林,杨占龙.岩性油气藏勘探方法与技术[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17( 5): 616-621
[2] 韩国猛,司维柳,石倩茹,等.歧北斜坡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与有利区带优选[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21( 4): 594-600 [3] 陈纯芳,郑浚茂,王德发,等.板桥凹陷沙三段沉积体系与物源分析[j].古地理学报,2001,3(1):55-62
[4] 于学敏,何咏梅,姜文亚,等.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古进系烃源岩主要生烃特点[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1,[5] 22(6):1001-1008
作者简介
陈淑芹,(1962-),2010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职称:工程师,现在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从事石油地质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