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南通市天星湖中学梁树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那他将一事无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学校教育的核心是教书育人——也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当务之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

目前我们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父母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随着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爷爷、奶奶的溺爱使家长忽视了这方面的教育,导致不少学生性格的不健全。另外现在社会离婚率越来越高,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的心理发展受到影响,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2、学校因素: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相关教育法规的出台,本是件好事,但由于各地社会风气并没有及时跟进,影响着青少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取向,使学校教育的作用显得微不足道,养成教育没有持之以恒,给高中阶段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3、个人因素:部分学生对自身要求不严,随意性强,缺乏责任心。如:学校不允许将手机带入校园,可禁而

不止;游食、吃零食、叫外卖屡禁不止等等。

上述种种现象给我们班主任敲响了警钟,作为新时期、素质教育下的班主任,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利用身边榜样的示范作用,形成行为习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先,在学生心中,最具威望、最可效法的就是教师。“以身作则”向来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教师以身作则,以规范的言行和高尚的人格习惯直接熏陶学生。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就会形成习惯养成教育的良好氛围。其次,注重名人效应。利用班会课定期给学生讲古今中外名人习惯故事,告诉学生,成功来自好的习惯,只有养成了好的习惯,才能走向成功。再次,在学生中,定期选举“日常行为习惯优秀个人、文明之星、环保之星”等,树立好的榜样,让其他学生可时常参照对比,时刻纠正自己的一言一行。同时,开展我的行为我主宰、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走上讲台,现身说法,介绍自己学习之所以这么优秀,是因为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打破学习成功的神秘感,让每一个学生都意识到:学习靠聪明,也靠勤奋,但最主要的是靠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利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培养行为习惯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

做起。如见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班里的门窗桌椅坏了自觉自愿修好,上学穿校服,穿戴整齐,佩戴胸卡,中午、晚上就餐要有秩序的排队,吃饭时要节约粮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楼平地起,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也就在点滴小事中。平时对照学校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班级公约》让学生列举出自己在日常言行中违反了哪些规定,并简述违反的原因,以便从根本上更好的改正。改正以后进一步熟悉和牢记学校其他规章制度,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严于律己,树立个人的良好形象,以便形成优良的校园文明风气。

三、利用具体细化的考核标准,强化行为习惯

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分别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这是行为规范从认识到实践的有效保证。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合理的,得到彻底实行的制度,没有行为范围的合法界限,任何高明的语言都弥补不了这种缺陷,制度越严格,越明确,它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习惯的基础"。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一日常规》和《中学生守则》,根据本班级情况和学生一起为本班级制定了一套非常有具体要求的《学生操行量化考核细则》,基本包括了高中学生生活、学

习的各个方面,学生无论走到哪儿,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有规范约束着他们的行为。而每一次制度规范,要求都要非常具体细致、丝毫马虎不得,正是由于规范具体明确,所以既便于执行,又便于检查。实践证明:规范是否具体,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合乎实际,是养成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条件。

四、利用科任老师的课堂空间,渗透养成教育

课堂既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也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战场。各学科教师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渗透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用爱心、恒心、细心去关心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他们。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全员、全程、有效参与,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同时,有效地促进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五、利用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确保养成教育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许多同学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学习认真,自己事情做得井井有条,可一回到家里,却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

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巩固养成教育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但生理和心理都决定了他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极具不稳定性。老师只有运用各种手段,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经常性的训练,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各种行为,通过实践来进行强化、巩固训练,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新生可进行入学教育活动、军训等,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日常行为规范的班会,结合身边正发生的特殊事件开展活动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完成自我教育,强化自己的行为。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从一定意义上讲,习惯是素质的体现,素质是习惯的综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德育呼唤的今天,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尤为重要,且刻不容缓。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及班主任工作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一项工作,也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最重要的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