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茶文化的研究现状与科学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中国茶文化的研究现状与科学发展
解放军理工大学 陶德臣
中国茶文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从产生到现在只有20多年时间。20世纪80年代茶文化在台湾兴起后,很快传入大陆,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过茶文化学者的多年努力,中国茶文化学研究成绩很大,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对中国茶文化的研究现状进行理性分析,是当前实现中国茶文化研究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中国茶文化研究现状分析
1、中国茶文化研究的成就。中国茶文化研究成果显著,主要表现为: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茶文化研究队伍,成立了专门的茶文化研究机构,创办了一批茶文化报刊,出版发表了一系列茶文化论著,茶文化交流日趋活跃,茶馆数量有增无减,茶艺表演十分热闹,茶叶网站发展迅速。
一是茶文化队伍的建立。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造诣深、成梯次、门类齐、素质高、献身精神强的茶文化科研队伍和茶文化工作者队伍。茶文化研究人员包括史学界、经济界、茶业界、哲学界、文学界、医学界、文艺界人员,其他还有新闻界、摄影界、饮食界、出版界、旅游界等人员。大批文化人投身茶文化研究,许多学者、社会活动家主动积极投身到茶文化运动,打破了茶文化研究的行业界限,提升了茶文化运动的文化品位,加强了茶文化理论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茶文化运动的向前发展。茶文化研究人员既有德高望重的老一辈专家学者,也有一批异军突起的中青年学者。与茶有关的农业院校和茶叶研究所、茶叶公司、茶场及茶叶实验场、茶刊茶报编辑部涉足茶文化研究的人员较多。茶学教育尤其是茶文化高级人才的培养,为茶文化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
二是机构与报刊的涌现。各种性质的茶文化研究机构、团体纷纷成立,茶文化报刊应运而生,为茶文化的复兴提供了组织保证和交流舞台。1982年8月,杭州筹建“茶人之家”,1985年新居落成,此为中国第一个有组织性的茶文化组织。1983年,湖北天门在陆羽研究小组的基础上成立“陆羽研究会”。同年2月,厦门“茶人之家”成立。1990年浙江湖州成立地方性群众学术团体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北京成立了全国性民间群众团体中华茶人联谊会。同年10月,首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成立了“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设委员会”,在此基础上,1993年正式成立了全国性群众文化团体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并决定每二年举办一次大型研讨会,现已召开9届。该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87年兴建的中国茶叶博物馆于1991年4月正式落成开馆,它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茶叶博物馆, 1998年建成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1994年汕头市茶文化研究会成立,1997年澳门茶艺协会成立,1997年台北坪林茶业博物馆建成,1999年广州茶文化促进会成立。除此之外,江西南昌
的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安徽农业大学的中华茶文化研究所都是相当重要的茶文化研究机构。而台商李瑞河投资6000万元兴建于福建漳浦县的天福茶博院于2002年开幕,也是宣传茶文化的重要机构和场所。法门寺唐代茶文化研究中心于2004年改名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专门研究老一辈茶人茶学思想的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2001年成立。张天福茶学思想研究会也已成立。此外,全国各地还纷纷成立了许多地方性茶文化研究会或茶文化学会。
茶文化杂志、报刊不断问世,成为开展茶文化活动的良好载体。大陆地区创办的有:杭州“茶人之家”1983年创办的《茶人之家》杂志,1993年改为《茶博览》,1999年停刊,2001年再度复刊,2003年起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新闻社、浙江国际茶人之家基金会联合主办,并向香港政府注册。1983年湖北“陆羽研究会”始编印《陆羽研究集刊》,湖州的“陆羽茶文化研究会”自1990年起也出版不定期刊物《陆羽茶文化研究》。《农业考古》杂志自1981年创刊后,一直辟有茶史专栏,到1990年已刊发茶叶文章27篇,1991年6月开始刊出《中国茶文化》专号,每年2辑,至今已出到第32辑。1992年中华茶人联谊会的《中华茶人》杂志创刊。1999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成立了茶道专业委员会,并于2002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份茶报《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主题为弘扬茶文化,引导茶消费。此外,《饮食文化研究》也辟有“茶文化专栏”, 2006年第1期则为《国际茶文化》专刊。国内各省茶叶学会和研究所的茶叶刊物及其他一些刊物都刊发一定数量的茶文化文章。
三是茶文化研究的硕果。无论其研究的深度、广度都达到了新的高度,研究门类更加齐全。近30年来,茶文化学者围绕茶文化的属性、范畴、内容、表现、形态、结构体系、内涵、特性、社会功能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极为丰富的成果,在许多重要方面达成了广泛的共识。这些成果首先体现在各茶叶文化杂志发表的文章中。以《农业考古》所出“中国茶文化”专号为例,该刊是国内份量最大的茶文化刊物,内容非常丰富,每期篇幅约300页,刊发文章130篇左右,每年出2辑,现已出到32辑,约计发表文章4160篇,同时该刊1981一1990年还刊出茶文章27篇,两者共约计4187篇。估计近30年来全国刊发的茶文化文章起码在1万篇以上,这个数目相当庞大了。其次,茶文化成果体现在出版的一系列论著中。据统计,到1991年,茶史和茶文化的论著共计787种,数量超过蚕桑(516种)、棉花(406种)和水稻(236种),在各种栽培植物中占据首位。近年来茶文化热不断升温,发展势头有增无减,茶文化著作出版日趋繁荣。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建国后到1999年50年出版的各类茶书有414种(丛书中的多本算一种),其中纯粹的茶文化书籍就有160种。《中国茶经》、
《中国茶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
《中国茶文化大辞典》、
《中国茶文化经典》
《茶经述评》、
叶大辞典》、
《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
是最重要的茶书。各种研讨会出版的论文集也包括了大量茶文化论文。
四是茶馆茶艺的繁荣。新式茶馆风起云涌,茶艺、茶道日益繁荣,群众性茶文化活动异军突起。目前全国茶馆数量有增无减,至少有万家以上。1999年5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将茶艺师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从此茶艺师正式得到国家的认可。陈文华、余悦两位教授担任《茶艺师》职业培训和鉴定教材主编的《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和《茶艺师事业技能鉴定教材大纲》通过了鉴定。现在已举办了几次茶艺师考评工作,颁发了一批高中初级茶艺师资格证书。目前,杭州、上海、北京、合肥的茶文化组织也积极进行茶艺师的考评和资格认证工作,这是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的直接推动结果。中国茶馆业的发展有了更加规范的行业标准,这当然是中国茶文化走向更广阔、更深入的一次跨跃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