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中国土地资源概况及区域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未利用土地 未利用土地是指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包括 难利用的土地。未利用土地中分为荒草地、盐碱 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田坎、 其他6个二级类型。 1)未利用土地的分布 未利用土地主要分布 在西北区和西南区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高原、山 区,这两大区共占79.9%。未利用土地中难开发 利用的土地面积较多占3/4,可开发利用土地比 重仅为1/4。其中面积最多的为裸岩、石砾地和 沙地。在分布上绝大多数在我国西部和西南部以 及东北北部,内地和沿海较少。

4、 牧草地 牧草地是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 土地。牧草地分为天然牧草地、改良草地、人工草 地3个类型。 1)牧草地的分布 中国牧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 量少于 400 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即大兴安岭一 燕山一恒山一吕梁山一秦岭一青藏高原东隅一线的 西北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宁夏和东 北三省西部、川西北、陕北和滇西北。 2)牧草地的特点 牧草地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资 源和基地,是我国牧区、半农半牧区人们赖以生存 的生产资料,它具有保护环境等功能,牧草地是我 国面积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占世界第二位,但人 均不及世界人均草地面积的 1/2,我国牧草地主要分 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6 、交通用地 交通用地是指居民点以外的各种道路及其附属设施 和民用机场用地,包括护路林。交通用地中分为铁 路、公路、农林道路、民用机场、港口码头5个二级 类型。 l)交通用地的分布 交通用地是全国8个一级分 类中面积最小的土地利用类型,只占全国土地总面 积的0.6%,农村道路用地比重最高占交通用地面积 的69.0%。我国交通用地的分布极不平衡,全国铁路、 公路绝大部分分布在兰州——昆明一线以东地区, 而占我国士地总面积一半多的西部广大地区交通用 地极少。交通用地均以大城市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 射。城市周围的交通网密度大。交通用地分布及交 通网密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2)交通用地的特点 交通用地总面积中,农村道 路比重最高,其次是公路,再次是铁路用地,最少 是机场和码头用地。
利用 率 农地 率 % 垦殖率 林盖率 建地 率 28.4% 47.4% 水面率 牧草地未利用 土地 少
东部 85.8% 71.7
10.1% 8.9%
中部 87.2% 79%
西部 62.1% 59.2
%
19.9%
6.9%
26.1%
9.9%
5.0%
1.5%
4.9%
3.1%
37.7%
72.1%

后备土地资源特征 我国尚有未利用土地24 508.8万hm2,占 总土地面积的25.8%,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 地区和西南高原、山区,新疆、西藏、青海3 个省区未利用土地占全国的65.4%。绝大部 分为难开发利用的沙漠、荒漠、裸岩及石砾 地、重盐碱地、沼泽地,其中荒草地、沼泽 地、盐碱地和水域中的苇地和滩涂,视为后 备土地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北、东北和西南, 面积约6 189万hm2,占24.6%。
2)水域综合利用的特点 在捕捞、养殖、 城市工矿用水、农田灌溉、蓄洪滞洪、水 力发电、风景旅游以及调节气候、保持生 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水域利用中的水利建设、水上航运、 风景旅游、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程度都取 得了重大成就和发挥了很大的利用价值,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水域分布在各 地很不平衡,水域的总体利用率偏低,等 等。由于人口不断增长和工业迅速发展, 水体污染日趋严重。
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特点 东部沿海几个省 (市、区)由于自然条件优越,土地面积只占全国 总面积的13.9%,但人口占全国总人口 41.2%,居民 点及工矿用地面积占全国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的 38.l%。西部 10个省(市、区),土地辽阔,面积占 全国的56.5%,但由于自然条件和交通不便,居民点 及工矿用地面积仅占全国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22.7%。 二级分类中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最大,占68.3%,城 镇、独立工矿用地比重少,说明我国仍是一个城市 化水平较低,以乡村人口为主的国家。随着工业化、 城市化水平提高,全国城镇用地特别是中小城市、 建制镇的用地以及独工矿用地的规模仍将是逐步扩 大的趋势。

7、水域 水域是指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不包括滞 洪区和垦殖3年以上的滩地、海涂中的耕地、林地、 居民点、道路等。水域分为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 库水面、坑塘水面等9个M级类型。 l)水域的分布 我国水域辽阔,是世界上水域 面积最多的国家之一。全国水域总面积占全国土地总 面积4.5%,水域的地区分布很不均衡,以黑河、兰 州、腾冲一线为界,其东南部为气候温和、降水充足、 河流发育好的湿润地区,水域分布较多,约占全国水 域总面积的74%,其西北部为降水少、蒸发强的干旱 区,只占全国水域总面积的26%,但多为含盐较高的 高原湖泊和冰川及永久积雪,可利用率低。


2、 中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土地资源退化严重 l)水土流失面积增加 2)牧草地退化 3)土地荒漠化和沙化 4)土地次生盐渍化、潜育化加重 5)湖区生态环境恶化

非农建设用地扩大,耕地数量继续减少

土地污染严重

3、 中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对策 完善土地管理制度 a.加强立法和执法,确保土地资源合理、科 学、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b.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c.各级政府在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条件下, 充分运用地租、地价、土地税等土地利用调控手 段,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土地利用由粗放型 向集约型转变,以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强化土地管理业务建设,建立土地信息系 统,对若干城市进行遥感监测,依靠高新技术, 保障土地动态监测。

3、 林地 l)林地的分布 我国林地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 较好、气候湿润或半湿润、人口密度相对较少的 西南、中南和东北3个区,其土地总面积占全国的 43.5%,但林地面积却占全国林地面积的64.6%。 2)林地的特点 全国森林覆盖率明显低于世 界平均覆盖率。全国森林面积虽稍有增加,森林 覆盖率略有提高,但森林蓄积量持续减少。我国 林地总量多,但人均林地面积少,林地质量相对 较高,但生产力水平较低,森林资源利用的突出 问题是重采轻造和过量采伐,致使森林资源质量 的下降,削弱了森林改善环境、调节气候的功能, 造成了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1、 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数量特征 1)各种土地资源的总量大 2)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土地资源相 对紧缺,人地矛盾突出 ; 质量特征 1)我国地形错综复杂,地貌类型多样 2)耕地生产力普遍较低

区域分布特征
1)土地资源区域分布极其不平衡
2)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区域差异巨大
3)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区域差异较大 我国水土资源分布不均衡,直接影响了土地 的开发利用的区域差异。

三、 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区域分析 1、土地资源利用分区概述 1.1 土地资源利用分区原则 1)土地自然要素的相似性 2)土地利用的相似性 3)多级续分原则

1.2 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分区的主要依据 依据包括:区域土地条件与土地资源 利用结构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区位因素与 社会经济条件的相对一致性;区域士地利 用方向与产业配置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土 地生产能力与综合效益的相对一致性;区 域土地利用问题与治理、保护措施的相对 一致性。
2)未利用土地的特点 未利用土地中可利用 尚未利用的土地,属后备土地资源,是现阶段土 地开发的潜力所在。全国未利用土地总面积占全 国总土地面积25.8%,居一级土地利用分类中第 二位。可利用尚未利用的土地约占未利用土地总 面积24.6%,难利用土地约占75.4%。可开发利用 的土地质量普遍较差,宜农面积少,宜林宜牧面 积多。未利用土地,应根据其土地条件,适宜性 质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及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加 以利用。现在全国范围内可开发利用土地面积已 很少了,对这部分未利用土地要像耕地一样珍惜 和保护。

实施土地资源宏观生态开发 1)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1)长江的南水北调工程 (2)其他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2)积极实施防护林改造工程 (1)“三北”防护林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其他防护林工程 3)草原建设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是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 因,而且还影响到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问 题。目前,在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条件下, 人口的增加速度为1500万人,且主要在农 村,所以必须以发展生产和普及教育等综 合措施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2)土地利用亚区采用区位(含土地类 型) 主导利用类型一开发利用方向3名法 来命名 主导利用类型则强调土地利用类型 的重要性、区内地位与区际意义,一般能 反映区域土地主导利用方向和发展前景, 主要用二级土地利用类型来代表;开发利 用方向续分为;①农业:农业(水、旱并 重)、水田农业、旱作农业、灌溉农业和 绿洲农业。②林业:林业、用材林、防护 林、林果业(园地)。③牧业:牧业、放 牧业、渔业及城乡建设、工矿业等。
第十章中国土地资源概况及区域分析

一、中国土地资源的分析 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中国土地面积辽阔,但人均土地资源是世 界上最少的国家之一。我国土地资源形势 严峻,一方面在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压力 下,土地资源短缺状况日益突出;另一方 面,土地资源利用粗放、浪费严重,以及 土地资源管理不当,加剧了形势的严峻性。



进一步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实行土地有偿使用是加强土地管理的 必要措施,使国有土地的无偿、无限期、 无流通的使用变为有偿、有期限使用并使 土地作为“准商品”进入市场流通。建立 土地市场,使各种土地处于最佳用途,发 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护基本农田 增加投入,改造中低产田 加大农业投入的力度,加强农业基础 设施建设和改造中低产田,重点改造盐碱、 易涝、易旱、易灾的土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园地 园地是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 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 覆盖度>50%或每 0.066 7 hm(亩)株数大 于合理株数 70%的土地,包括果树苗圃等 用地。园地中分为果园、桑园、茶园、橡 胶园、其他园地5个M级类型
l)园地的分布 我国主要分布在气候适 宜的东部沿海地区和西南部丘陵、山区, 其中31.0%分布在华东地区,29%在中南区, 14.4%在西南区。其余分布在西北、华北、 东北等区。 2)园地的特点 园地利用中存在问题: 果粮争地矛盾突出。部分园地质量差,土 壤肥力下降。集约化水平低,经营粗放等, 因此全国各地水果单产水平差距很大。

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是指城市、建制镇、 村庄及居民点以外的工矿、国防、名胜古迹 等企事业单位用地,包括其内部交通、绿化 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中分为城镇用地、 农村居民用地、独立工矿用地、盐田、特殊 用地5个二级类型。 1)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分布 全国各大 行政辖区的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以华东区和 中南区面积最多,两大区之和占全国居民点 及工矿用地总面积49.4%,其次是华北区和 东北区,最少的是西北区和西南区。


二、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 1、耕地 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新开荒地、轮歇 地、草四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 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耕种3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 也包括南方宽<1.0 m m、北方宽<2.0 m的沟、渠、路、 田埂。耕地中分为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 菜地5个二级类型。 l)耕地的分布 全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 和中部地带的华北、东北、华东、中南4个区,这4个区 占全国耕地的71.7%,西部的西南、西北 2个区仅占 28.3%。 2)耕地的特点 ①耕地利用上以旱地利用和种植 粮食作物为主②耕地利用程度较高③因各项建设、农业 结构调整和灾害毁地减少耕地过多④投入少、生产力水 平低。

1.3 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分区的划分与命名 l)土地利用区采用区位(含土地类型) 主要利用类型一相应发展产业3名法来命名 主要利用类型一般是指区内用地>10%,排 名处于区内前几位、面积较大的一级土地利 用类型及耕地和林地内的二级主要用地类型, 并不一定反映区域主导产业类型;相应发展 产业主要包括农(种植业)、林、牧、渔业 和城乡建设(非农用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