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教学之我见5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阅读教学之我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的前提下还强调人文性。
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此指导下语文教材的文本充分重视了文学、文化特点,重视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但语文素养的提高,仅靠教材文本是不够的,作为语文教师要把教材学习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既让学生在课堂上把教材学得扎扎实实,又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课外阅读中学语文。
那么主题阅读教学无疑是实现语文教育文化底蕴的一个平台。
一、主题阅读的特点
“主题阅读”就是学生某一阶段课外阅读时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这种阅读活动有明确的中心,具有专题性和统一性。
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一个学期为一个阶段,每个阶段中确立一个或几个主题,主题的确立并不是漫无目的,而是以教材为基础,是对教材的拓展。
比如七年上册第一单元五篇课文:《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生命?摇生命》、《紫藤萝瀑布》、《童趣》都是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据此,我们可确定“体味人生,关爱生命”的主题。
当然主题的确定应灵活多样,可根据一个单元,也可根据几个单元,甚至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主题,总之,一切都不拘泥,考虑到学生年龄,接受能力切实可行即可。
然后由老师提供参考书目,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书目,在学校阅览室查找有关阅读书籍,或利用自家收藏书籍,老师也可印发某方面资料发给学生。
学生在每周的阅读课上或回家的阅读时间,必须阅读规定的书目,并在阅读结束后,写出对读物的评论或读后感。
这样学生在相对集中的时
间里阅读规定的内容,使自己的阅读课有实际价值,真正丰富了语言的积累,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提高了审美情趣,从而积淀了文化底蕴,语文素养随之提升。
二、主题阅读教学改变了“嘈嘈切切错杂弹”的现象
语文教学担当着传递汉民族文化底蕴的重任,没有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教学中注意学生文化底蕴的培养,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利于学生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
要有文化底蕴就要让学生多看多读,老师不能在课堂上一味地讲,分析得再透彻,归纳得再条理也提高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只有学生自己多读,从中悟出其中的道理,才能提高理解阅读能力,写作水平也相应提高。
现在大多数老师都明白这一点,因而主张学生大量阅读。
每周的阅读课把学生往阅览室一带,或在教室里自由读吧,有的学生读《少年文萃》,有的学生读《青年文摘》,有的学生读《童话大全》,有的学生读《电脑大全》,有的学生读《影视明星》……真是嘈嘈切切错杂弹,但是整体层次较低。
当然我们承认这些读物也有它的积极性,但是一上阅读课学生就由着性子随意读,一方面不能扩大知识面拓展思维,另一方面也不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写作水平更不用说。
现阶段学生的生活阅历使他们还不知道有更丰富多彩、更有价值的读物,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
主题阅读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根据每学期教材的编排,确定一个阶段的阅读主题,这样避免了盲目杂乱性。
学生一个学期乃至整个初中读了那些书,看了那些文章,心中会有一个清晰的目录。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无疑是一条终南捷径。
三、主题阅读教学——“柳暗花明又一村”
近几年来语文教学改革越来越深入,作文教学也日渐成为教改的重要课题。
很多老师已共识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
但是作文教学没有特定的、行之有效的统一模式让每一位老师遵循。
老师觉得作文难教,学生觉得作文难写。
一上作文课同学们就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为什么学生这么怕作文,因为大多数同学是在进行无米之炊。
我们知道写作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它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多方面综合能力,像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谋篇布局能力等。
但首先要让学生有米下锅。
主题阅读教学在迷茫中,给了我们指路灯塔,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主题阅读教学老师确定了主题,也就限制了阅读的内容和范围,再给学生提供阅读书目,这样学生阅读就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最有效的收益。
一改学生为了看热闹、图新鲜、满足好奇心而读书的毛病;二改看书层次低下的现象。
老师把学生引进有效阅读的大门,让学生获取有利于写作的素材。
学生看的多了,读的多了,潜移默化之中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水平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学生由原来的不会读书到现在的会读书;由原来的怕作文到现在的爱作文。
这其中的变化都获益于恰当的课外阅读方法,这不正是作文教学的曙光吗?
四、主题阅读教学——“锦江春色来天地”
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主要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语文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但创新是有条件的,创新的前提是传承文化。
主题阅读教学每学期在教师的引导下,依据不同的主题阅读相关书目,主题的多样性,使学生涉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多方面知识,
从而拓宽了知识面,形成广而博的知识结构。
学生每周有充足的时间生活在这语言文化环境中,不能不受它的浸染。
厚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基本素质慢慢就会形成,而这又是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石,抛开文化的基奠去奢谈创新,那只是空中楼阁。
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在课堂教学提倡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还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老师满堂灌现象还很严重,特别是以学生成绩来考评的制度下,学生听的多,记的多,背的多;而参与少,思考少,评论少。
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都给扼杀了。
主题阅读的课堂教学,虽然老师在大范围上有主题限定,但是具体的阅读过程完全是学生本人自主来完成,学生自己去读去悟去理解,他们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在博大精深的知识里自由翱翔。
体现了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探究式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是大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主要特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主动解决问题。
主题阅读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不能只是阅读,他们还要整理资料,积累写作素材,进行比较阅读,圈点批注,要有自己的见解,最后形成书面文章,来表述自己的见解,阐发自己的感想。
这一过程虽谈不上研究,但是略体现出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我想这种学习方式多多培养,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对于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是大有裨益的。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要接受自己行动所带来的责任而非自己成就所带来的荣耀。
2、每个人都必须发展两种重要的能力适应改变与动荡的能力以及为长期
目标延缓享乐的能力。
3、将一付好牌打好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将一付坏牌打好的人才值得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