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反思习惯,提解题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也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善的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青少年时期是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主要阶段,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机不可失。学习中的反思、反思能力是近年来教育界越来越受关注的一个课题。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方法和过程,学生们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解题能力。

教师不能只以“学会知识”作为学习目的,只关注学生眼前成绩;而应以“学会学习”为目的,既关注学生的眼前成绩又关注学生自身未来的发展。学习中学生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为了改进学习方式,向更合理的学习实践努力。反思性学习就是以“学会学习”为目的。它要求学生通过反思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解释,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并进而产生新的发现。通过反思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反思性”、“体验性”学习方式。反思学习就是一种培养学生发展潜能的学习方式。反思是一个能动、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反思,可以使学生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学习起点中发现数学、

运用数学、创造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呢?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日常的生活经验入手,关注学生反思起点。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培养学生反思意识。

低年级学生行为随意性较大,培养他们的反思意识和能力是比较困难的。一位学者认为:“一切认识在初级水平都是从经验开始的。”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要尽量具体化、形象化,不能过分注重逻辑推理和演绎。我们在教学中常试图以形式化、严谨性来规范学生的思维,实际效果并不佳,学生根本不买你的帐,三年级课堂练习中的一道填空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豆角长约3(),我发现有些同学填写的单位是厘米,而且不是少数。当时我不假思索地将这样的答案判为错:一根豆角怎么可能只有3厘米呢?“老师,豆角长约3厘米为什么错了?”作业本刚发下去就有好几个同学围着我问。“你们见过豆角吗?”我觉得奇怪,就试探着问了一句。小家伙们一听都急了:“我们经常吃豆角呀!那它有多长呢?”“我们家拌的豆角是大约长3厘米呀!”一个学生一边说一边用手比画着。原来他们见到的是餐桌上的豆角。我没有贸然地去否定他们,“这样,明天老师带几根豆角给大家看看,好吗?”第二天我带去一些豆角,孩子们的困惑也便迎刃而解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是学生在学段末最终应达到的目标。而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是逐步深入的,不可能一步到位,应当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以符合学

生的数学认知规律。教学中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不应追求知识的一步到位,否则学生本应具有独特的、生动活泼的思想就会被形式化的海洋所淹没。

二、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性学习的操作运用,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这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各种环节中,开展行之有效的反思性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收集和整理数据、探索问题等培养学生的反思学习技能。引导学生在解题教学中进行“反思性”学习。解完一道题后不能只停留在满足得到的结论上,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思路,或反思此类问题有无规律可循,或改变条件或结论,根据题目的基本特征,寻找多角度更简单的解题途径。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促使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探索解题规律,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铺平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且能培养学生探求、创新的欲望,从而增强了反思意识,同时又教给学生反思方法。在做了练习后,让学生想想这几道题有什么联系,不要只为做题而做题。在掌握它们的联系后,下次就能举一反三。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对数学学习进行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元认知(元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意识,以及数学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即帮助学生整

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促使思维条理化、概括化。例如,在学生把问题解答后,通过简单扼要地提问或引导,要求他们回顾解题过程,在反思过程中考虑:(1)回忆解题的方法、过程;(2)概括解题的关键、注意点;(3)改进表达、操作方法。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和总结,让解题思路显得自然、有条理。

三、调整反思时机,学会选择反思方法。

学习过程中,反思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人对解决问题的体验是有时效的,如果不及时进行总结,这种经验就会消退,从而也就失去宝贵的思想方法的训练机会,失去从经验上升到规律,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机会,这是教学上的一种最大浪费。因此,为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必须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时机,使他们有时间、有机会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反思,对自己是怎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走过哪些弯路、从中获得哪些经验教训进行认真的剖析,逐渐培养随时监控自己的数学思维活动的习惯。

低年级学生行为随意性较大,培养他们的反思意识和能力是比较困难的。正因如此,选择最佳反思时机就是显得尤为重要。刚开始实验时,我们总是在课后请同学来填写反思表。例如,在讲“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这课时,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了多种口算方法。于是在课后反思表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你从同学那里学到了几种口算方法?”可此时,学生已不能准确回忆当时的情况,只能随意填写,

数据不准确,大大降低了反思的真实性。于是我们开始尝试着在课中随教学环节的层层展开,随时组织学生层层进行反思。特别是在计算课上,这种反思由于时机准确,效果明显改善。例如在讲“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在新授部分,当讲完例题以后,马上请学生分别反思“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你会算了吗?”“你会说是怎么算的吗?”以及“你学到了几种计算的方法?”“你用学到的方法做题了吗?”在练习环节中,请学生仿照今天的例题,自己出题、互相解答,然后马上请同学反思“你做对了几道同学出的题?”在检测环节之后,在反思表中又写到“你今天的练习都做对了吗?”促进了学生及时反思学习效果。由于学生刚刚参与完这样的教学活动,印象十分清晰,所以反思时也能做到准确、有实效。

四、在形式各异的反思中,巩固学生反思习惯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够使自己建构的知识不断地与数学共同体所拥有的知识靠近,最终达到一致。这方面,我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的:

(1)教师引导促反思。例如,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案例:最近发现,杜思敏做应用题时有一类问题的答句老是出问题。比如:“这筐水果有多重?”她总是回答:“这筐水果有45重。”瞧,今天的作业又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把她叫到身边:“你今年多大?”“9岁。”“能把话说完整吗?”“我今年9岁。”“不,应该说你今年9大”,我故意说。小家伙立即给我纠正:“不,应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