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教学案+试题试卷)

教案部分

题名称: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本详案)

教学目标:了解十一届三中、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认识改革开放艰巨性、必要性。

重点难点:重点——工作重点转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对外开放格局。难点——了解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内容及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意义。

教学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教学评价激励法。

教学过程及板书要点:

新引入: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的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此展开,也逐步形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教学过程:

专题三第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

1.主要内容

(1)转移:确立实事求是指导方针,停止阶级斗争为纲口号,工作重点转到建设。

(2)改变: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改变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改变管理活动思想方式。

(3)放权:肯定权力下放原则,大力精简各级机构,解决党政企的问题。

2.重大意义

(1)伟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三个转变: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合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3)新道路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工作重心转移经历了哪几次?(三次或四次都有道理)

第一次是在1927年“八七”会议后,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第二次是在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后,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进入城市领导农村的建国时期。第三次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

为纲逐步转入经济建设上。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

①遵义会议是新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点,它结束了王明的“左”倾错误,重新确立了党的组织路线和军事路线,在中国革命的危机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转折点,它全面纠正了自197年以党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发生的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特别是“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恢复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政治路线。

②遵义会议上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必要性:农业集体化以后,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中,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徘徊不前。

(2)自发性:在一些地方,农民为解决温饱问题,自发开始了改革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一些地方”是指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和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

(3)主要内容: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4)影响(意义):①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从根本上

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③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毛和邓走的都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主要内容:增强企业活力(中心环节),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2)重心转移: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3)改革的深入: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②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企业内部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迅速推进。

1978年小岗村农民“分田到户”“生死状”:1978年12月地点:严立华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以下21个农民姓名及盖或指印)

建国后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化?

(1)192年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2)193——196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农业合作化道路。(3)198年在农村错误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4)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凤阳花鼓词及民间谚语:(1)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

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2)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3)大包干,大包干,直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政策依据和率先突破

(1)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基本国策。

(2)对外开放首先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

2.开放的步骤

注:1979年在广东、福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这只是酝酿或试水。

(1)开几个点: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2)由点到线: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共14个沿海港口城市。(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3)由线到面:198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4)新的战略: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浦东的开发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