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陶瓷工艺学》第四章 陶瓷的显微结构与性质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成:透明玻璃、少量晶体和气泡。
1.1 透明玻璃 硅酸盐玻璃、含磷酸盐或氧化铅的硅酸盐玻璃。
1.2 晶体 1)残余晶体:石英、粘土残骸、云母残骸。 2)析出晶体:莫来石、钙长石、辉石类矿物等。
1.3 气泡 1)气泡的形成
釉层物质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生成气体;坯体内部高温下发 生物理化学反应产生气体。 2)气泡的克服 A)坯、釉料中少用或不用高温分解出气体的原料,石英颗粒细 B)釉料的始熔温度高,烧成温度不宜太高,保温时间延长; C)高温素烧,低温釉烧,采用熔块釉。
细晶粒提高强度机理:
1. 晶粒愈细小,比表面积愈大,晶界愈多,裂纹扩展阻力愈大 2. 粗大晶粒应力集中效应明显。 3. 晶粒愈大,非等轴晶系晶体各向异性表现愈明显。
高石英质高强度瓷,石英粒度10~30um为宜。
控制晶粒大小的途径:
加入量:10~18%,氧化锆用量少,锆英石用量多。 细度:最好与可见光波长相当,采用超细粉或单独细磨。
B)基础釉 碱金属氧化物含量<20%; 引入氟化物、硼酸盐和磷酸盐有利于提高乳浊效果。
2)锡乳浊釉 传统乳浊釉,釉料中引入10%左右的氧化锡(单独细磨),
基本不溶于釉料,最终以氧化锡晶粒存在与釉中起乳浊作用。
强度,介电强度,透光性,化学稳定性,增大介电损耗 和吸湿膨胀。
如何控制气孔的含量: 1、坯料的组成 2、提高烧成温度 3、热压烧结、等静压成型 4、真空气氛烧成。
§ 4-2 釉层的显微结构
釉层的构成:玻璃相、少量晶相(残余或析出)、少量气泡。 釉层的显微结构:各相成分以及相对含量与釉的化学组成、制釉 方法、施釉方法、烧成制度等因素有关。 1. 透明釉
粘接晶粒,填充空隙,促进坯体致密,提高胎体的 透明度,降低坯体的烧结温度。
玻璃相结构疏松,强度比晶相低,大,高温 下易软化变形。所以,高玻璃相的制品机械强度低, 热稳定性差,坯体易变形。
4.2.3 气孔(气相) 普通陶瓷存在少量的气孔。气孔率在0.5%~22%。 气孔分布在玻璃相的连续基质中。降低坯体的机械
2. 乳浊釉 釉层中存在与基础玻璃性质不同(折射率)的第二相(或多相)
使入射光在多相界面发生散射、折射、漫反射等光学现象,造成 光线不能透过而达到乳浊目的的釉料。
乳浊相:气相、液相、固相。
2.1 气相乳浊釉 结构:玻璃相和气泡小0.1mm,降低强度,一般不用。
2.2 液相乳浊釉 高温下形成两种互不相溶的液相(折射率相差较大),产生
乳浊效果 的釉。 例如:在高硅釉中引入骨灰(磷酸盐),生成磷酸盐玻璃与
硅酸盐玻璃两种互不相溶的玻璃相,能够帮助乳浊。
2.3 固相乳浊釉 釉层中的固相与基础玻璃相的折射率相差较大,产生乳浊。 常用:锆乳浊釉;锡乳浊釉;钛乳浊釉。
1)锆乳浊釉生产工艺要点 A)乳浊剂:加入氧化锆、硅酸锆(锆英石)。析出锆英石为主
多少等因素有关。
2)陶瓷材料内部产生微裂纹的原因
第一,晶体在结晶过程中形成的缺陷,应力集中产生微裂纹。
第二,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产生微裂纹。
第三,多相材料各相热性能不同,受热内应力作用产生微裂纹。
第四,材料中存在的气孔。
第五,材料表面粗糙。
1.3 晶相显微结构对陶瓷强度的影响
1)晶相种数量类对强度的影响 晶相强度 > 普通玻璃相强度
3)临汝青釉瓷 透明 釉层中无晶体析出,只有少量大气泡存在。
5.2 其它高温色釉结构特点 (自学)
§ 4-3 釉层的物理化学性质
P251~252表4-18 釉层中各氧化物对釉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 4-4 陶瓷性能的控制
1. 陶瓷强度的控制 2. 陶瓷光学性能的控制 3. 陶瓷介电性能的控制
1. 陶瓷强度的控制
瓷坯中晶相愈多,强度愈高;晶相强度愈高,瓷坯强度愈高。
2)晶粒尺寸对强度的影响
半经验公式:
=Kd
式中:K——与晶体结构及材料显微结构有关的比例常数。 d——晶粒直径。 ——与材料特性和实验条件有关的经验常数。 =1/8~1 随d的增大而增大。
P254~255表4-21、图4-32、4-33 各种陶瓷材料强度与粒径关系
第四章 陶瓷的显微结构与性质
1.坯体的显微结构 3.釉层的物理化学性质 2.釉层的显微结构 4.陶瓷性能的控制
§ 4-1 坯体的显微结构
在不同类型的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材料的组织结构。 即:从几个纳米到100微米。
陶瓷坯体的显微结构:晶相、玻璃相和气相构成 晶相的种类,数量,形态,晶粒的大小、分布和
取向、晶体缺陷、晶界的特征。 玻璃相的含量、分布、应力分布。 气孔的大小、多少、分布、位置等,裂纹的大小、
基础釉中碱金属氧化物和氧化硼提高氧化锡的溶解度; 其它氧化物基本上都是降低氧化锡的溶解度。
3. 结晶釉 4. 无光釉
5.高温色釉 5.1 青釉
各地青釉质感不同,原因是釉层结构不同。
1)钧窑青釉 釉面乳浊 高硅质釉中含有磷酸盐,产生液-液分相乳浊。
2)龙泉青瓷、汝官窑青瓷、枢府青白瓷釉 釉面乳浊 高铝低硅釉玻璃中含有小气泡和细小钙长石晶体产生乳浊。
= 2E l
式中:E——材料的弹性模量,Pa ——表面断裂能,J/m2 l——半裂纹长度
从上式可以看出,在材料的强度与材料的本性(表面断裂能和 弹性模量)有关,也可以通过控制材料的微裂纹长度来控制。
1.2 影响材料强度的因素
内因——E和
外因——l 半裂纹长度
1)影响E和 的因素 材料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晶体结构缺陷、气孔的大小
1.1 材料强度理论 陶瓷材料——脆性材料——断裂强度(不同于金属)
1)理论强度计算公式:
=thE Fra bibliotek式中:E——材料的弹性模量,Pa ——表面断裂能,J/m2 ——原子间的平均距离或晶格常数
实验证明:th 0.1E,远远大于实际强度两个数量级。
2)实际强度理论 最著名的是1920年格里菲斯的微裂纹理论。
形状分布等。
4.2.1晶相 长石质瓷的晶相:莫来石,残余石英,半安定方石英 总量占45—60% 滑石质瓷的晶相:原顽火辉石,斜顽火辉石 骨灰瓷的晶相:钙长石(40%),莫来石 特种瓷的晶相:晶相所占的比例大。 刚玉瓷大于95% 刚玉晶相。
4.2.2 玻璃相 普通陶瓷的玻璃相为连续相,分布在晶相周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