酯化反应机理催化剂酯化方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如:以苯甲酸为例,当邻位有取代基时,酯化 反应速度减慢;当两个邻位均有取代基时,酯 化更难,而且形成的酯不易皂化。
• 表5-2 异丁醇与各种羧酸的酯化反应转化率、平衡常数(等摩尔混合,155℃)
序
羧酸
号
转 化 率/%
平衡常数K
1h后①
平衡极限
1
HCOOH
2
CH3COOH
3
C2H5COOH
4
C3H7COOH
•① 1h后的转化率可表示相对酯化速度。
64.23 67.38 68.70 69.52 69.51 73.73 72.65 74.15 73.87 72.02 74.61 72.57 76.52
3.22 4.27 4.82 5.20 5.20 7.88 7. 06 8.23 7.99 7.60 8.63 7.00 10.62
[Ti(OC4H9)4]等; • ④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 ⑤ 分子筛。
• 选择催化剂应考虑: • ① 醇和酸的种类和结构 • ② 酯化温度 • ③ 设备耐腐情况 • ④ 成本 • ⑤ 催化剂来源 • ⑥ 是否易于分离等。
几种常用催化剂的性能:
• ① 浓硫酸
• 优点:酸性强、催化剂效果好、性质稳定、吸 水性强及价格低廉等,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催化 剂。
第五章 酯化技术
5.1概述 5.2 酯化反应的基本原 理(主要介绍以醇为 原料的酯化、以酯为 原料的酯化、水解和 皂化) 5.3 酯化方法(主要介 绍以醇为原料的酯化、 酯化技术)
5.4 应用实例。
5.1 概 述
• 定义:
• 酯化反应通常是指醇或酚与含氧的酸(包括有 机和无机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O
O
O
R C OR/
//
R C OH
R C OH
O
//
RC
OR/
3、酯酯交换法,即醇酸互换
O R C OR/
O
//
R
C
OR// /
O R C OR// /
O
//
RC
OR/
5、腈的醇解
• 在硫酸或氯化氢作用下.腈与醇共热可直接成 为酯:
RCN
/
R OH
H2O
RCOOR/
NH3
•本法的优点在于腈可直接转变为酯,不必先制成 羧酸。
• (4)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 特点: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剂可再生和易 于分离、副反应少、产率高、可连续化生产等。如果 加入适量酸钙,可加快反应速度并提高收率。
• 缺点:耐高温性能较差,使用温度低于120℃,因此
限制了它们的应用范围。
CH3COOH
树脂 SO3H;CaSO4 CH3(CH2)3OH
NHCOCH3
•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的合成:
2CH3COOH
COOH OH
(CH3CO)2O
COOH
OCCH3 O
CH3COOH
③ 二元酸酐与醇共热反应, 即,能如按下式首先生成单烷基酯:
苯酐
辛醇
•工业上大规模生产的各种型号的增塑剂邻苯二丁酯 (DBP)及二辛酯(DOP)就是以苯酐和过量醇在 硫酸催化下进行酯化而得的。
• (2)特点:所有的各步反应均处于平衡中。
• 酯化反应平衡常数为:
K
RCOO RH 2O RCOOH ROH
• 双分子反应机理:
R C OH H R C OH
O
OH
第一步(快)
亲核进 攻
R/OH
R
R/OH
第二步(最慢)
OH C O R/ OH H
OH2
重排
R C O R/ OH H
H2O
• (3)工艺过程
•醋酸,乙醇,浓硫酸
•连续酯化生产乙酸乙酯工艺流程 • 1—高位槽;2—热交换器;3—冷凝器;4—酯化塔;5,10—分馏塔
•通常,叔醇和酚的酯化要 选用活泼的酸酐或酰化剂。
表5.1 乙 酸 与 各 种 醇 的 酯 化 反 应 情 况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醇或酚
CH3OH C2H5OH C3H7OH C4H9OH CH2=CHCH2OH C6H5CH2OH (CH3)2CHOH (C4H9)(C2H5)CHOH (C2H5)2CHOH (CH3)(C6H13)CHOH (CH2=CHCH2)2CHOH (C4H9)3COH (CH9)2(C2H5)COH (CH3)2(C3H7)COH C6H5OH (CH3)(C3H7)C6H3OH
(3) 催 化 剂
• 作用:可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的速度。
• 种类:
• ① 酸:H2SO4、HCl(或氯化氢)、H3PO4、F3CCOOH、 C6H5SO3H、р-(CH3)C6H4SO3H等;
• ② 无水酸式盐:AlCl3、FeCl3、KHSO4、CH3COONa等; • ③ 氧化物:Al2O3、SiO2、ZnO、TiO2、钛酸四丁酯
• ③ 反应过程中,进攻的亲核试剂是水,离去
基团是醇。 即,
H+ / OH¯
• RCOORˊ + H2O
RˊOH + RCOOH
(二)主要影响因素
• 1 反应物的结构
• (1)醇或酚结构的影响 • 酯化反应活性:
•空间位阻
• 甲醇 ≻ 伯醇 ≻ 仲醇 ≻ 叔醇 ≻ 酚。
• (见表5.1 醇或酚的结构对酯化反应影响的结果 )
5
(CH3)2CHCOOH
6
CH3)(C2H5)CHCOOH
7
(CH3)3CCOOH
8
(CH3)2(C2H5)CCOOH
9
(C6H5)CH2COOH
10
(C6H5)C2H4COOH
11
(C6H5)CH=CHCOOH
12
C6H5COOH
13
p-(CH3)C6H4COOH
61.69 44.36 41.18 33.25 29.03 21.50 8.28 3.45 48.82 40.26 11.55 8.62 6.64
• 缺点:设备腐蚀严重、操作较复杂、反应时间 过长时易发生醇羟基氯代副反应等。
• 应用:一般用于某些以浓硫酸作为催化剂时发 生脱水等副反应的含羟基化合物的酯化,也用 于氨基酸的酯化。
H2NCH2COOH
干燥HCl
C2H5OH
HCl H2NCH2COOC2H5 H2O
③ 对甲苯磺酸
• 具有浓硫酸的一切优点,而且无氧化性,碳化作用较 弱,但价格较高。常用于反应温度较高及浓硫酸不能 使用的场合,如长碳链脂肪酸和芳香酸的酯化。
RCOORˊ + H2O
RCOORˊ+ RCOOH
RCOORˊ + HCl
RCOO R″ + RˊOH R ″COORˊ + RCOOH RCOOR ‴ + R″COORˊ
• 用途: • 工业上酯化是将羧酸与醇在催化剂存在
下进行的反应生产羧酸酯;羧酸酯最重 要的用途是溶剂及增塑剂, • 其他的用途还包括有树脂、涂料、合成 润滑油、香料、化妆品、表面活性剂、 医药等。
平衡常数K
5.24 3.96 4.07 4.24 2.18 2.39 2.35 2.12 2.01 2.67 1.01 0.0049 0.00067 0.0089 0.0192
(2)羧酸的结构
• 酯化反应活性:
•空间位阻
• 甲酸 ≻ 直链羧酸 ≻ 有侧链羧酸 ≻ 芳香族羧酸。
• (见表5-2 异丁醇与各种羧酸的酯化反应影响的结果 )
• 其二是通过不断蒸发反应生成的酯和水.破坏反应的 平衡,使酯化进行完全,这种方法比前者更为有效。
2、羧酸酐法
• 特点: ① 羧酸酐是比羧酸更强的酰化剂
• ② 反应在少量酸或碱的催化下进行。常用的催 化剂有浓硫酸、对甲苯磺酸、高氯酸、氯化锌、 无水乙酸钠、吡啶以及二甲基苯胺等。
• ③ 醇的结构对酸酐法合成酯的影响,酯化速度 顺序为:伯醇>仲醇>叔醇。
• 例如,工业上大量生成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就是 应用此法。
• 合成过程分为二步:
(CH3)2C(OH)CN
H2SO4 100℃
CH2
C CONH2 H2SO4 CH3
CH2
C CONH2 H2SO4 CH3
CH3OH
CH2 C COOCH3 NH4HSO4
90℃
CH3
• 5.4 反应实例
• 1、酯化反应装置 下图中列举了四种不同类型的酯化反应装置。
• 本章着重学习羧 酸与醇的反应
5.2 酯化反应原理
• (一)反应机理 -最常用、最重要的是羧酸与醇在 酸催化下的酯化
• (1) 酸催化酯化反应机理:
• 醇和羧酸的酸催化酯化是双分子反应机理。
• 即,首先质子加成到羧酸中羧基的氧原子上,
• 然后,醇分子对羰基碳原子发生亲核进攻,这一步是 整个反应最慢的阶段。
反应(如氯化、脱水和异构化等)
• 常采用吡啶、三乙胺、等有机碱或碳酸钠无机 弱碱中和HCl。
• 另外,为了防止酰氯分解小,一般均采用分批 加碱以及低温反应的方法。
• 如,
R COCl N
/
N COR Cl ROH RCOOR/
N Cl H
4、酯交换法
• 定义:酯交换,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原料酯与另 一种参加反应的反应剂间发生了烷氧基或烷基 的交换,从而生成新的酯的反应。
转化率/%
1h 后
55.59 46.95 46.92 46.85 35.72 38.64 26.53 22.59 16.93 21.19 10.31 1.43 0.81 2.15 1.45 0.55
极限
69.59 66.57 66.85 67.30 59.41 60.75 60.52 59.28 58.66 62.03 50.12 6.59 2.53 0.83 8.64 9.46
• 2、乙酸乙酯的生产
• 乙酸乙酯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挥发性,有水 果香。
• 它是一种快干性溶剂,具有优异的溶解能力, 是极好的工业溶剂及重要的香料添加剂。可由 乙酸、乙酐或乙烯酮与乙醇反应制得。
• (1)方法:羧酸法
• (2)反应式:
CH3COOH
浓H2SO4
CH3CH2OH
CH3COOC2H5
• 应用:
• ①适用于较难反应的酚类化合物及空间阻碍较大 的醇的直接酯化:
• RˊOH +(RCO)2O
RCOORˊ+ RCOOH
• ② 酸酐法主要用于乙酸酯的制备. • 例如,分散染料中间体的合成:
OCH3 N(C2H4OH)2
NHCOCH3
O CH3 C
O CH3 C
O
OCH3
O
N(C2H4OCCH3)2
• 缺点:氧化性,易使反应物发生磺化、碳化或 聚合等副反应,对设备腐蚀严重,后处理麻烦, 产品色泽较深等。
• 注意:不饱和酸、羟基酸、甲酸、草酸和丙酮 酸等的酯化,不宜用硫酸催化,因为它能引起 加成、脱水或脱羧等副反应。
• ② 干燥氯化氢或盐酸
• 优点:酸性强、催化效果好、无氧化性和易于 分离等。
室温
CH3COOC4H9 (100%)
H2O
5.3 酯化方法
• 1、羧 酸 法
• ⑴ 特点:羧酸与醇作用生成酯的反应(羧酸法)是双 分子的平衡可逆反应,虽经加热和催化剂的作用可加 快反应速度,但不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 ⑵ 酯化转化率:
• 为提高酯的收率,制取更多的酯类产物,可采用两种 方法:
• 其一是原料配比中,对于便宜原料可以采用过量,以 提高酯的平衡转化率;
OH H2O R C O R/ H2OLeabharlann O H R C O R/ H
返回
• (3)酯的水解反应机理:
• 酯的水解是羧酸与醇进行酯化反应的逆反应。
• 工业上最重要的酯类水解是由油脂与苛性钠共 热生产肥皂,此碱性水解又称皂化。
• 特点:
• ① 酯的水解反应也是一个可逆平衡反应;
• ② 可在酸或碱催化下进行;
3、酰氯法
• 特点:① 酰氯的酯化能力比相应的酸酐强, 用它作酯化剂,酯化反应极易进行;对于一些 空间位阻较大的叔醇,也能顺利完成酯化反应。
• ② 是一个不可逆反应。 • 酰氯和醇反应生成酯: • 通式:RCOCl + RˊOH → RCOORˊ + HCl • 缺点:反应中释放出氯化氢 ,易产生多种副
• 应用场合:当用酸对醇进行直接酯化不易取得 良好效果时,常常要用酯交换法。
• 反应方式: • 酯交换除原料酯外,参与反应的另一反应剂可
能是醇、酸或另一种酯。
• 即,三种方式: • 1、酯醇交换法,即醇解法或醇交换法
O R C OR/
R//OH
R COOR// R/OH
2、酯酸交换法,即酸解法或酸交换法
• 由于它是在醇或酚羟基的氧原子上引入酰基的 过程,故又称为O-酰化反应。
• 其通式为:
• RˊOH + RCOZ
RCOORˊ + HZ
•Rˊ可以是脂肪族或芳香烃基; •RCOZ为酰化剂,其中的Z可以代表OH,X, OR″, OCOR″,NHR″等。
• 即,主要有以下几种: • ① 羧酸与醇或酚作用: • RˊOH + RCOOH • ② 酸酐与醇或酚作用: • RˊOH +(RCO)2O • ③ 酰氯与醇或酚作用: • RˊOH + RCOCl • ④ 酯交换: • R″OH + RCOORˊ • R″COOH + RCOORˊ • R″COOR‴ + RCOOR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