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条 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本次规划立足长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发展战略,按照科学发展 观要求,坚持城乡区域统筹,合理安排城乡空间;坚持可持续发 展和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使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和 环境承载能力、防灾减灾能力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坚持现代化和适度超前的原则,建立相应的现代化设施建设标准 ;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营造兼具江南水乡与 现代港城的城市个性,形成江、河、湖、港、桥融为一体的城市 风貌特色。
1999年国务院批准的《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 对宁波城市发展和建设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经过近十年的实 施,规划目标基本实现。为指导和适应新世纪宁波市经济社会的 发展,把宁波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城市,依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进行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第二条 规划依据
五、市 区
第二十八条 市区范围及管理
市区包括海曙、江东、江北、鄞州、镇海、北仑六个行政区,面积 2560平方公里。规划确定市区为城市规划区范围,该区域的建设 和发展实行统一规划与管理。市区分中心城与郊区两部分,中心城 规划内容在中心城部分作出规定。
第二十九条 郊区城镇
2020年市区范围内的城镇共有11座,规划形成五片城镇组群 :以慈城为中心的甬西北城镇组群;以集士港为中心,包括高桥、 古林、横街等镇的鄞西城镇组群;以咸祥为中心,包括瞻岐、塘溪 等镇的鄞东南城镇组群;以姜山为中心,包括横溪、云龙等镇的鄞 南城镇组群;以鄞江为中心,包括洞桥、章水等镇的鄞西南城镇组 群。重点发展区为慈城、集士港(古林、横街)、咸祥(瞻岐、塘 溪)、高桥、姜山;适度发展区为鄞江(洞桥、龙观)、五乡、春 晓、九龙湖;生态环境保护区为章水、横溪等乡镇的山区。
第九条 城市总体发展目标
到2020年,经济和社会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产业 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发展协调,生态环境良好,人民 生活更加殷实,现代化都市格局基本形成,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 中心地位牢固确立。力争在2020年前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经 济和社会发展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位居全 国前列。
wk.baidu.com 第十八条 城镇职能等级
按宁波城镇发展的特点,城镇职能等级分都市区核心(中心城)、 都市区外部组团(余慈地区、奉化—鄞南)、二级中心城市(宁海 、象山)、中心镇(13个)、一般建制镇(41个)5级。重点城 镇为宁海县城、象山县城以及13个中心镇,各城镇实现分类指导 、差异发展,明确市域内各级城镇公共设施、基础设施配置标准及 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第二十一条 余慈组团 第二十二条 奉化—鄞南组团 第二十三条 重点城镇
第十条 经济发展目标 第十一条 社会发展目标 第十二条 建设发展目标
三、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十三条 城市性质与职能 城市性质: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职能: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 地、现代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对外贸易口岸;浙 江省对外开放窗口和高教、科研副中心;东南沿海重要风景旅游城市。 第十四条 人口规模 2010年市域常住人口730万,中心城实际居住人口200万,城市化水 平64%;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810万,中心城实际居住人口250万, 城市化水平70%以上。 第十五条 用地规模 中心城城市建设用地2010年267.2平方公里,其中三江片154平方公里 ,人均建设用地99.4平方米,北仑片82.1平方公里,镇海片31.1平方 公里;2020年中心城城市建设用地329平方公里,其中三江片188平方 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6.4平方米,北仑片100平方公里,镇海片41平



八、名城保护 九、生态环境 十、基础设施 十一、城市防灾及地 下空间利用 十二、近期建设 十三、实施措施 十四、附 则
一、总 则 二、城市发展目标 三、城市性质与规模 四、市 域 五、市 区 六、中心城 七、城市综合交通
一、总 则
第一条 编制目的
第四条 规划重点
进行城市环境容量分析(土地、水、环境),清晰城市发展门 槛限制条件,科学、合理地预测城市规模;明确宁波在全国和长江 三角洲城市群中的地位,确定用地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研究城市 综合交通设施,统筹安排路网场站;研究并确定城市公共设施、基 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和布局。
第五条 规划范围
第三十八条 分片布局结构
三江片以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为发展轴,形成以三江口为 商业中心、东部地区为行政商务中心的双核空间结构。 北仑片形成“三区一岛”组团式布局,各片区以生态带、海 岸线分隔,以便捷的交通体系相联系。 镇海片用地布局由居住和工业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滨江为居 住生活用地;工业用地由后海塘工业区、镇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及 宁波市化工区组成;居住和工业之间以防护绿带作为隔离。
城市总体规划实例概要
——以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为例
讲授:罗正明
简介……
1、城市概况 宁波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舟山群 岛,南依三门湾,西接绍兴市,北濒杭州湾。下辖6区5县 (市),市域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总人口660.86万人, 其中市区面积2560平方公里,人口291.87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活 力和潜力,成为国内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2005年,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46.4亿元,财政收入466.5亿元,港 口货物吞吐量达2.7亿吨,居全国第二,集装箱吞吐量 520.8万标箱。随着北仑深水良港的开发建设,宁波城市空 间由河口向滨海演进,形成了三江、镇海、北仑三片临江、 滨海发展的空间格局。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被评 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 首批文明城市。
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及涉及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国家 近期有关城市规划的政策、规定和宁波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 计划;经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宁波市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1997-2020》及其他相关规划。
第四十一条 工业用地
规划中心城北部以滨海产业为主,三江片用地以一、 二类工业为主。 三江片重点发展轻工、电子、服装及高新技术、知识 密集型工业(一、二类工业)。 北仑工业用地分东、中、西和大榭岛四片区 镇海片主要发展大型临港工业(二、三类)以及为港 口配套的中小型工业(一、二类)。
第三十五条 空间结构
规划中心城呈“两带三片双心”组团式的结构。两带即滨海布置产 业带,沿三江安排生活带;三片即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各片 相对独立兼以生态绿地作隔离,以快速交通相连接,以保持良好的 城市生态环境;双心即三江片三江口中心和东部新城中心。
第三十六条 分片职能
中心城的城市功能由各片区组成的,其中三江片是全市的政治、 文化中心,金融、商贸、信息、科技、教育、旅游基地,以三产 和生活居住用地为主,适当发展高科技或无污染的工业;北仑片 是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东南沿海以大型临港工业和出口 加工工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和现代化 滨海新城区;镇海片作为近海物资中转基地,大型临港工业区和 滨海、滨江的现代化生活区。
第三十条 郊区绿色空间
结合风景林地、蔬菜、果园、苗圃等基地建设,构筑城市外围生 态圈,城市外圈生态绿地严禁开发建设。郊区风景林地主要有东 钱湖风景名胜区、天童风景名胜区、九龙湖度假区、慈城——保 国寺历史文化游览区、穿山半岛滨海风情游览区及其他山林湖泊 。蔬菜基地主要分布在近郊乡镇,包括慈城、姜山、云龙、五乡 。规划苗圃结合城市绿地系统,大都分布在城市边缘、铁路沿线 、山体边缘等。
第四十条 公共设施用地
规划按市级中心——区级中心——社区级中心三级配套。市级中 心主要集中在三江片。 行政中心与商务中心位于世纪大道以东、通途路以南地区,用地 200公顷左右,控制用地1000公顷左右;商业中心位于三江口 地区,用地300-500公顷;文化中心位于余姚江湾头至三江口两 岸,用地100-200公顷;高教园区形成南北二片,南区位于鄞州 中心区东南部,北区依托宁波大学沿甬江向北拓展,控制用地各 600-700公顷
六、中心城
第三十三条 中心城地位
中心城是全市的核心地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 科研、物流中心,临港工业和港口的主要集中地。因历史沿革和环 境条件限制,城市沿海岸带和甬江分三片呈“品”字形组团式展开
第三十四条 发展方向
三江片近期重点向东发展,中远期随着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和 庄桥机场外迁,重点发展北部,适度发展西部和南部,镇海片、北 仑片沿海岸线发展。
第七条 成果组成
本规划由总体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说明书、专题研 究报告、基础资料)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 法律效力。
第八条 法律地位
本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后,将作为宁波城市发展与建设的技术 性行政法规,凡在城市规划区内从事城市空间资源利用的一切行 为均应遵守本规划。
二、城市发展目标
四、市 域
第十六条 城镇发展战略
因地制宜,高效利用市域空间资源,引导人口、产业适度向中心 城市、二级中心城市、中心镇集聚,引导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 空间协调、有序发展。重点发展北部都市区,扶植和培育区域二 级中心城市,加强中心城镇建设。
第十七条 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以宁波中心城为中心,二区、T轴为主体的面向杭州湾的 开放式空间布局结构。二区即以余姚南部四明山麓前沿至东钱湖 、穿山半岛为分界线,形成北部都市区、南部生态发展区。T轴为 杭州湾南岸滨海线与沿海国道等交通干线构成的T字型发展带。 北部都市区是宁波城市化发展的重点地区,重点发展港口、制造 业、物流及金融、商贸、信息、科技、风景旅游等第三产业。 南部生态发展区是城市水源涵养地,重要的生态生产基地。重点 发展风景旅游、水产养殖加工和机械电子等与生态环境、风景旅
第四十二条 仓储用地
七、城市综合交通
宁波城市对外交通由公路、铁路、航空、海港和内河航运构成。 市域公路网以中心城为中心形成“一环六射”高速公路骨架网络,且 形成“213”高速公路交通圈,即至上海、杭州、金华、温州的2小时 交通圈,市域1小时交通圈,都市区30分钟交通圈。对外铁路通道由 萧甬铁路、杭州湾跨海铁路、甬金铁路、甬温铁路组成;中心城形成 铁路环线,北环以货运为主,南环以客运为主。栎社机场按飞行区指 标4E、两条远距平行跑道规划,控制用地1025公顷。中远期考虑庄 桥机场搬迁,在慈溪观海卫东北高背山村外侧预留新机场用地,控制 用地1000公顷。整合宁波港与舟山港资源,形成宁波、舟山港口一 体化发展模式,推进金塘岛、六横岛联合开发和象山港建设,进一步 完善集疏运网络建设。 规划建立高效、舒适、安全、环保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形 成以快速路、主干路为主骨架,次干路、支路为辅助的分工明确、级 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基础、出 租车为辅助的多种客运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公共交通体系。
第三十九条 居住用地
规划以多层及中高层住宅为主,适当布置高层住宅, 控制别墅建设,居住用地按社区—组团结构布置。至 2020年规划中心城居住用地8319.5公顷,人均 33.3平方米,其中三江片6324.5公顷,人均32.4平 方米,北仑片1475.7公顷,人均36.9平方米,镇海 片519.3公顷,人均34.6平方米。
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市区、中心城三个层次。市域即宁波市行 政辖区,面积9365平方公里,重点研究城镇发展战略、城镇体系 结构、都市区空间形态结构、市域基础设施布局及重点发展城镇等 。市区为宁波市市区行政区域,也是城市规划区范围,面积2560 平方公里,该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实行统一规划与管理。中心城范围 包括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是本次总体规划的重点地域,控制 范围600平方公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