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平衡能力测试方法及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平衡能力测试方法及应用

【摘要】:平衡能力是人体的一项重要生理机能,平衡能力测试在医疗实践和竞技运动中日益受到重视,但长期以来由于测试方法多样,测试水平良莠不齐,因而出现了许多滥用和误用现象。文章针对各种平衡能力测试方法进行分类探讨,分别阐述传统主观观察法、量表法和压力平板法的正确操作步骤及适用人群,为日后的正确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平衡能力;测试;应用

1. 人体平衡能力

平衡是指人体处在一种姿势或稳定状态下以及不论处于何种位置时,当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地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1]。前者属于静态平衡,后者属于动态平衡。平衡感觉来自前庭、视觉和躯体感觉。前庭觉提供有关身体在一个不动的参照系统中的定位及身体运动时加速的情况;视觉不仅提供我们周围环境的信息,也提供身体的运动和方向的信息;躯体感觉又由肌肉、关节、肌腱等处的感受器产生。最终各方面的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再经锥体束发出随意运动的冲动指挥肌肉-骨骼系统以随时纠正身体的偏移,达到人体平衡。

2. 人体平衡能力测试

2.1 传统主观观察法

传统的主观观察法主要有三种:Romberg氏检查法、强化Romberg检查法(SR)和单腿直立检查法(OLST)[2]。Romberg氏检查法又叫闭目直立检查法(RombergTest),测试时要求受检者两足并拢直立、闭目,两臂前举,以观察受检者睁眼及闭目时躯干有无倾倒发生;强化Romberg检查法要求受检者两足一前一后、足尖接足跟直立,观察受检者睁、闭眼时身体的摇摆情况;单腿直立检查法要求受检者单腿直立,先睁眼,后闭眼,最长维持时间订为30秒。传统主观观察法操作简单,但也较为粗略和主观,缺乏客观统一的标准,不能判断平衡障碍的类型、特点及严重程度,只适用于临床上对疑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初步的粗略筛选与测试。

2.2 几种常用量表法

2.2.1 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

Berg平衡量表是由Katherine Berg于1989年首先报道的,共包括14个项目:由坐到站、独立站立、独立坐、由站到坐、床一椅转移、闭眼站立、双足并拢站立、站立位肢前伸、站立位从地上拾物、转身向后看、转身一周、双足交替踏台

阶、双足前后站立、单腿站立。每个项目最低得分为0分,最高得分为4分,总分56分。BBS量表按得分为0-20、21-40、41-56分3组,其对应的平衡能力则分别代表坐轮椅、辅助步行和独立行走3种活动状态;总分少于40分,预示有跌倒的危险性。国外学者Bateman A对BBS信度和效度做了充分肯定[3],因此BBS量表常用于评定平衡功能障碍患者的平衡能力水平,例如:评定一些下肢肌肉、骨骼伤害和一些脑病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碍等级。更有报道说BBS可以预测住院时间及出院去向。

2.2.2 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

Tinetti量表由Tinetti于1986年首先报道[4]。此量表包括平衡和步态测试两部分,满分28分。其中平衡测试部分共有10个项目,主要包括站位平衡、座位平衡、立位平衡、转立平衡、轻推反应等,测试一般需要15min,满分16分;步态评测表是为评测老年人的步行质量而设计的,共有8个项目分别有步行的启动、步幅、摆动足高度、对称性、连续性、步行路径、躯干晃动情况和支撑相双足水平距离,根据患者实际的步行状况评分,满分12分。如得分少于24分,表示有平衡功能障碍;少于15分,表示有跌倒的危险性。该量表可用于探测平衡能力障碍患者的行动能力,定量其严重程度,辨识出步态或平衡项目中最受影响的部分,据此结果拟定治疗计划。

2.2.3 “起立-行走”计时测试

Mathias等于1986年首先报道了该方法,此测试方法是记录测试患者从坐椅站起,向前走3m后折返回来的时间,并观察患者在行走中的动态平衡。得分为1分表示正常,2分表示极轻微异常,3分表示轻微异常,4分表示中度异常,5分表示重度异常。如果患者得分为3分或3分以上,则表示有跌倒的危险性。”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是一种快速定量评定功能性步行能力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除用于一般老年人之外,还可用于骨科及神经科的患者,例如,关节炎、下肢骨折、脑卒中、Parkinson氏病等等。但该测试方法在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该实验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患者是否使用助行器(单脚拐、双脚拐)所以此类患者的平衡功能无法评定。

2.3 压力平板法

1976年Terekhov[5]首先应用压力平板评定平衡功能,随后北美、西欧、日本等国先后发展了压力平板法,记录人体压力中心在平台上变化的轨迹,反映人体重心的变化,随后又研制了电脑化的平衡测试仪,分静态平衡仪和动态平衡仪两种。静态平衡测试是让受检者静止站立在一个固定不动的平衡台上,平台下的高灵敏度力传感器可以测出人体压力中心的变化情况,再经专用平衡分析软件处理后计算出评价人体平衡的静态值。动态平衡仪是在静态平衡仪的基础上,将固定平板用一种装置控制,使其可以在前后、水平方向、前上、后上倾斜、以踝关节为轴旋转动等,同时还环绕检查者给予或真或假的视觉干扰。动态平衡测试细化程度较高,主要有运动性检测、感觉器官的检测、应变能力测试和稳定性测试。压力平板法操作简单、测试时间短、评价指标多、能定量分析人体平衡能力水平,

但也较为昂贵。临床上可用于人们对神经科、耳鼻喉科、老年病科、骨科及其它学科疾病所致平衡障碍的机理和特点的检查和验证;在体育上,可用于射击、武术、滑雪等对平衡有特殊要求的运动员选材与训练等;还可用于某些危险作业领域的工作适应性检查和作业的合理设计。目前常用的静态测试仪有日本伊藤公司的SAKAI-100静态平衡检测训练系统、国产PJ-I电脑型人体平衡功能检测仪、BSR21型人体平衡功能测试仪和Balance Performance Monitor(BPM)等。

3. 结论

(1)传统的观察法操作简单,但过于粗略和主观,缺乏客观统一的标准,主要用于对疑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的初步粗略筛选。(2)量表法易于量化、便于对照,而且不需要专门的设备,可以进行评分,适合临床应用。但操作相对烦琐,测试时间长,人为因素较多,误差相对较高。(3)压力平板测试操作简单,时间短,且能定量评定平衡能力,适合于各个研究领域。但相对而言价格较高,因此得不到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燕铁斌, 窦祖林. 实用瘫痪康复[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P134-137.

[2] 陈海霞, 宁宁. 人体平衡功能评定研究的最新进展[J]. 现代护理, 2006 12(23):2173.

[3] Bateman A, Culpan F J, Pickering A D. The effect of aerobic training on rehabilitation outcomes after recent severe brain injur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evaluation[J]. Arch Phys Med Rehabil,2001,82(2):174.

[4] 刘汉良, 尤春景, 黄晓琳, 等. 正常人动态平衡能力测试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4, 26(3):152-155.

[5] Terekhov Y . Stabilometry as adiagnostic tool in clinical medicine . Can Med Assoc J, 1976, 115:631-6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