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类中美电视剧文化差异的对比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春类中美电视剧文化差异的对比研究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人们有幸接触到世界各国的电视剧文化。
在这跨文
化交流的过程中,中国庞大的观众群象征着全球最大的的收视市场,这无疑促进
了国产电视剧的多元发展。
与此同时,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凭借其领先的拍
摄技术,多元的移民文化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美剧风格。
而青春类电视剧是最受全
球观众喜爱的热门单元之一,在两国大相径庭的文化背景下,呈现在观众眼前的
青春类电视作品也各有千秋。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两国青春类电视剧的不同特征
(包括市场背景、制作角度、叙事模式),进而上升到具体的文化层面的比较。
在总结文化差异的过程中借鉴美国优秀电视文化和营销模式,推陈出新,完善和
进一步提升中国青春类电视剧质量。
关键词:青春类电视剧;国产电视剧;美剧;文化差异
1. 青春类中美电视剧的具体特征分析
观看电视剧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进行消遣的一种方式,而青春类电视剧经过几十年的蓬勃
发展俨然成为了观众津津乐道的类型。
近些年,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互联网作为传播介质,
让世界各国的青春类电视剧在国与国之间相互传播。
其中,青春类美剧在中国斩获了大量好评,美剧与国产青春剧截然不同的摄制内容也让中国观众看到了美国青少年与我们大相径庭
的校园生活与为人处世方法。
1.1 内容特征
中国的青春剧大多以青涩的爱情作为主线,在爱情的基础上,国产青春剧的重点一般围
绕着“高考”“追梦”“未来”等正能量的主题进行叙述,然后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细节构造情节,例如:孩子与父母的争执、姐妹趁着课间间隙偷聊八卦、男女同学之间弥漫的荷尔蒙……这些平淡的细节恰到好处地折射出每一个人曾经读书时候的样子,生动地还原了大多数中国观众
曾经美好的青春校园生活。
反观青春类美剧,同样也离不开情感作为剧集发展的主线,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错综
复杂的情感关系是它最重要的支撑,“三角恋”“老少恋”“师生恋”都是非常正常的恋爱模式。
偶尔编剧会打破剧情的常规发展,安排一些意外来冲击观众的眼球,比如女主的家人得了绝症,男友失忆等等,让剧情更加跌宕起伏。
所以在美国的青春剧中,人物关系的复杂化不但
丰富了剧情的戏剧性,也令叙事更有层次,不那么单一老套。
1.2 形式特征
青春类中美电视剧在情节、悬念、人物塑造等形式的设置上也各有千秋。
笔者发现中国
青春剧的主题设置偏励志,偏正能量,它往往会设置一个非常戏剧化的开端,通过交代主要
人物关系引起观众的观看兴趣,为接下来的剧情作铺垫。
例如风靡一时的青春剧《泡沫之夏》,在开篇的第一集里,就得以发现几处非常主要的人物关系:女主与男二,女主与其闺蜜,同时戏剧化的背景设置(咖啡店)也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情节发展。
青春类美剧在内容设置方面倾向于立体化地塑造人物形象,剧集前后也会安排多种矛盾
冲突。
例如热播美剧《绯闻女孩》,它成功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几位主角复
杂的感情线推动着剧情跌宕起伏地发展,多处矛盾的插入不断引发高潮,让观众的心时时刻
刻保持着紧绷感。
依稀记得在第一季末尾,坏女孩乔治娜的现身打破了丹和瑟琳娜的感情,
英国贵族的出现让查克和布莱尔的感情萌芽重归泥土,多个伏笔的设置让观众情不自禁地期
待着后续剧情的发展。
[1]《绯闻女孩》中的所有角色人物都拥有亦黑亦白的两面性,他们会
为了一己私利算计他人,却也会在利益和情感之间选择后者,这种设计感极强的剧情以及对
人性立体化的刻画体现出了美国编剧的巧夺天工。
1.2.1 叙事方式
中美两国电视剧截然不同的叙事方式本质上归因于理念和价值观的不同,再加上两国观
众不同的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编剧对剧本的创作。
首先从叙事线索来说,中美分别侧重的是单线叙事和多线并进。
美剧往往会采用大量平
行和交叉蒙太奇,让每集的剧情节奏紧凑、扣人心弦。
这样的结构,使作品在最开始的结构
建造上更有立体感,复杂的人物关系,各种各样的情感纠葛以及每个不同角色背后的阴暗面
相互作用,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相反,国产剧一般是单线发展,严格按照时间进行循序渐进
的叙事,这种叙事方式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主线人物形象,并通过一个个看似平淡的镜头潜
移默化地堆叠出每一个中国人所经历过的青春,简单明了的时间线让观众得以对着过去,对
着逝去的青春默默回味。
第二从人物塑造方面来看,中美两国分别侧重的是群像塑造和主角
的展现。
[2]国产剧十分善于为主人公营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其他配角的戏份围绕着主人公进
行活动。
例如青春剧《最好的我们》描述了一个资质平庸的高中女生耿耿与学霸同桌余淮之
间共同成长的故事。
[3]这部剧围绕两位主人公向观众平凡而真实地展现了最美最纯的友谊,
芽苗破土般来到这世界的羞涩暗恋,还有交织着的迷茫、惆怅……没有所谓的主角光环,让我们每一个人从他们的经历中都能找到自己,找到共鸣。
不同于我国的单线叙事,美剧一般采
用多主角的设置且十分注重群戏刻画。
群像塑造的魅力在于能向观众展现多维的人物形象,
让他们看到不同人的不同思维逻辑和三观。
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交互与摩擦也增加了剧本的立
体感和冲突感,这样的电视剧能折射出生活最本真的样子,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4]
1.2.2 制播模式
先拍后播的制播分离制度是中国电视剧最主流的制作方式,这样的制播制度使中国的电
视剧市场竞争得以充分展开,从而生产出巨大产量的电视剧作品。
这样一来,不仅观众拥有
更多的权利选择自己偏爱的电视剧,电视台也得以筛选出优质的作品,同时,也给予了制作
方充足的时间撰改剧本、宣传发行。
[5]然而,中国的制播制度依旧存在很多弊端和牵绊:第一,在中国,编剧是非常没有话语权的,不论在制作还是发行阶段,导演的主导作用都远远
大于编剧,有时候剧本还得受一些人气主演的篡改。
就这样在不能深度了解剧本的前提下,
本子被越改越差是常有的事情。
第二,先拍后播的方式让制作公司并不能全面地了解市场需求,他们通过自己主观的判断代替观众审核电视剧。
由于整个制播过程风险(包括市场的不
确定性、演员的人气起伏、主题的饱和度等)很大,剧组需要把大量资金花费在请一线演员
上来确保一些收视率,这种行为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视剧的质量,也造成了演员片酬极高的
一种奢靡风气。
[6]
反观美国,同样是制播分离,但采用的是边拍边播的模式。
这种制播制度往往更倾向于
一种制播协作制度。
美剧的生产模式一般按照情节设计——编剧撰写脚本——制片人导演的
前期筹备与谋划——拍摄——后期制作——发行这样一个制作流程,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根据观众的口碑对后期剧集进行调整,保证电视剧的高质量。
同时,也极大程度上降低
了电视制作公司所要承受的风险,更有利于形成一个系列,为后续的产品播出打下观众基础。
与中国相反,编剧在美国的地位是很高的,他们不仅薪资高而且也掌握了极高的话语权,一切剧情走向都要严格按照编剧的思维进行,导演没有权利率先更改剧本,更别提演员本身。
这样一来,编剧的权利得到了保障,也会相继衍生出非常高质量的作品。
但是,边拍边播的制作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并没有要求提前完成所有的剧本,
因时间不充裕,准备不足,剧本短缺,易导致推迟档期,虎头蛇尾等现象。
[7]
当今中美青春类电视剧描述的多为中学或者大学的情感生活,剧中主角的大多为15岁
到24岁,整体电视剧风格是清新愉悦的。
毫无疑问,在中美青春剧里,制作者想传达给观
众的主题就是本国的青年文化和校园文化。
所以,青春类电视剧主要受众群是80后、90后
以及部分00后,他们刚刚走过人生的校园阶段或者是正在经历,更容易引起他们内心深处
的共鸣,与80后、90后这一类感性群体相比,60、70后的对如今的校园文化理解可能会出
现部分偏差,因为剧中内容与他们的年代相隔有一定的距离,他们很难感同身受。
虽然都是针对青年人的电视剧,我们仍可以发现中美剧的受众人群存在差异。
例如《绯
闻女孩》这部剧以一种非常浮夸的方式向观众展现了美国富人区的情感生活,并且把高端时
尚理念、美国青少年的爱恨情仇融入其中。
不仅初高中生能找到自己校园生活的雏形,年轻
一代的上班族也能敏锐地嗅出时尚的端倪。
相反,大多数青春题材的中国电视剧,例如《致
青春》、《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等,所着重描述的一般是大学和高中的校园生活,写实而
令人回味,所以往往能吸引学生群体、以及部分毕业生的共鸣。
[8]
2. 产生文化差异的原因
虽然前文提到青春类美剧在中国占有很大的市场,但实际上中国人对美国的校园文化并
没有很大的认同感,其内容基本上脱离了我们现实的校园生活。
所以归根结底,大部分中国
受众是为了追求异域性的新鲜感,同时,外邦文化的刺激也一定程度上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
2.1 地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凡事讲究“尊卑有序”“克己复礼”,再加上我国
的社会审美比较充满正能量,所以在国产青春剧中侧重对亲情、家庭、师生同学情谊的描述,对充满奋斗精神主人公的刻画,以此激发人的斗志。
几千年来中国人形成的传统保守的价值
观念也使得青春剧风格偏清新,鲜少会出现不良画面内容。
反观仅仅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移民文化的美国,他们人口构成较为复杂,丰富性与多元
性是最大的特色,美国的主流文化还受基督教的新教思想影响,主张人权平等而且注重个人
利益,所以美国青春剧侧重于对自由自信精神以及独立人格的展现,更多传达的是英雄主义、消费主义思想,他们的编剧和导演可以拿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例子(上至政府官员下至社会底
层的妓女罪犯)作为素材进行剧本和台词的创作,因此美国青春剧的剧情比较成熟且具备现
实意义。
[9]
由于中国社会是有农耕经济发展起来的,亲情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一个家
的所有成员是无法分割的,需要彼此扶持,因此大多数中国父母认为自己对子女有负责一生
的责任。
而美国在个人主义文化的驱使下,尊重差异并理解个性,他们的家庭观念并不强烈,大多数美国父母一般把成年后的子女看作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所有的选择与决定。
在这种地域文化差异的影响下,父母教育子女的不同观念在青春类中美剧中也有具体的
表现。
大多数美剧中的青少年很早就养成了独立、自力更生的观念,美国父母把独立作为培
养子女的重要目标,所以观众经常能看到美剧中的大部分青少年会做服务员、快递员等各种
兼职。
美国的父母给子女传递的价值观是:依靠个人努力实现自己的追求与梦想,大多数美
国青少年在18岁之后基本能实现独立。
而中国家庭的传统价值观则是:父母基本负责子女
成婚之前的大部分衣食住行,靠父母的资助生活是电视剧反映的一个国民现状。
与此同时,
中国的传统孝道根深蒂固,我们每一个人背后都与父母与家庭有着深深的羁绊,与“家”文化
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国产剧中的很多主人公填报高考志愿时在考虑个人爱好追求的同时也会
兼顾家庭,有些孩子甚至会因为家庭现状而舍弃梦想,选择读本地的大学。
归根结底,这两
种截然不用的价值观念与教育方法是无法改变的,但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才让世界文化更
具有多样性。
在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往往有非常强的独立性。
于美国人而言,如果生活总是一成不变,那就没有了精神动力。
在思维方式方面,美国人大多是直线思维,他们往往会单刀直入地表达自己的主观看法,直接解决问题或者表态。
[10]所以在青春类美剧中,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个性,他们会优先考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以体现自我的价值。
使得很多情节在我们看来是“不可理喻”的,但正是这种意外让我们对人物复杂的人性有了更深的了解,美剧的立体化展现让我们发现了每个人深埋在内心深处的本质,也正是这种真实性,深深地吸引了观众。
另外,个人主义还反映在美国人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他们彼此之间都是相互尊重,平等且独立的。
青春类美剧中的父母都十分尊重他们小孩自己的选择,不会一味地严格管教,而是给予他们充足的个人空间,培养小孩形成独立的人格。
[11]
相反,集体主义价值观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贯信守和遵从的,构成了中国人价值观的主体与核心。
集体主义价值观认为集体利益是许多个人利益,在个人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要以大局为重,要优先考虑集体利益。
[12]中国人追求天时地利人和,安于现状并追求稳中发展,因为中庸一直是儒家提倡的一种待人接物的态度。
大多数中国人社交方面是曲线思维的方式,讲话比较含蓄,需要对方意会自己的意思而不是直说。
[13]
因此,倡导集体主义的中国人,从小被教育一切以集体为中心,在这样的主流文化背景下,我们的内地青春剧展现的大多都是积极上进,没有不良嗜好的学生,他们拥有十分正确的三观和正能量,偶尔想要叛逆的心情也能在父母和老师的教诲下回归宁静。
根深蒂固的集体主义思想让中国孩子十分在意别人(集体)的意见和看法,所以我们在电视剧中也常常能看到一些主人公会因父母或老师的态度动摇自己的决定。
结论
青春类美剧在中国的成功绝非偶然,不仅归因于它背后强大的制作团队精益求精的态度还包括迥然不同校园文化差异给中国观众带来的全新视觉体验。
相较于美剧的成功,青春类国产剧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优质作品。
他们不仅体现了中国社会真实的社会现实,展现了中国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相处状态,更呈现出来了令人回味的懵懂爱情。
同时,美剧的大获成功也让我们更能深刻地反思自己,若真正想让国产青春剧更有市场,首当其冲的我觉得要确立编剧的中心地位,让编剧拥有话语权,让他再也不是一个任人摆布的角色。
要知道一部电视剧的成败,都由编剧的创作能力决定,而导演、摄像、演员、舞美设计、道具等人员只不过是协助编剧实现剧本立体化的助手。
[14]其次,我们可以参考美国的季播制度,这样一来既能充分考虑到市场的需求也可以节约拍摄成本提高电视剧的质量。
最后,我希望中国的电视剧制作团队能端正态度,不要盲目跟风,一昧追求产量,这样很容易导致作品的粗制滥造。
[15]若能学习美国制作团队严谨、精益求精的态度,提升团队品味,吸引更多海内外优秀人才加入创作队伍,我相信我国青春类电视剧在未来肯定能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吕晓志,庄梅茜.《美国当代电视剧艺术传播的新特征》——以电视剧《绯闻女孩》为例[J].北京:《现代传播》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2017(06)
[2][8] 张迪.中美电视剧叙事方式的差异[J].新闻爱好者.2012(08)
[3]杨爽.《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国产网剧的现状》[J].学子天地,2019(01)
[4]徐颖.新实用主义叙事观视野中的中美电视剧比较研究[A]. 济南:山东艺术学院,2018-06-01
[5][6][7]赵莹,李胜利.《中国电视剧制播模式:演变与利弊》[J]. 《现代传播》2018(04)
[9]柴玉洁.《中美电视剧差异的原因分析》[A]. 包头:包头师范学院.010430
[10][13]陈慧妍.《中美民族性格差异与跨文化交际》[J].《科技世界》2013(04)
[12]匿名用户. 对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几点思考.百度知道
[11]安妮.《中美大学生美剧接受的对比研究》[A]. 兰州:兰州大学,2010(04)
[14]甘玉锋,吴胜彬.《热播美剧对国产剧发展的启示》[J]. 声屏世界,2015(03)
[15]杨旦修.规制与发展中国电视剧产业化进程研究[A].南京:南京大学,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