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德化陶瓷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瓷产业园总体结构为一园两区,即一个陶瓷产业园、两个各自独 立的分区。
一区规划为“两纵、两横、二片区”的布局形式。“两纵”即指现有的 进园道路与丁乾公园至南三环路的两条南北向发展主轴。“两横”指南三 环路与规划城南公园北侧至金融用地的两条东西向发展主轴,“两片 区”即指被主干道分隔开的工业、金融两大功能片区。
规划方案 原规划内容
规划环评意见
推荐 调整或修改内
意见
容
理由/依据
主要产业为日用陶
瓷和工艺陶瓷,重
4 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福建德化陶瓷产业园区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结果汇总见表
1-1。
表1-1 福建德化陶瓷产业园区规划与相关规划协调性分析汇总表
规划层次
相关规划名称
本陶瓷产业园区 规划间的 协调性分析结
规划
关系
果
德化县国民经济和社 区域发展规会发展“十纲一要五”规划
划 德化县城总体规划修 编(2008~2020)
染。 (3)地下水环境 评价区地下水各监测点位评价因子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 Ⅲ类标准,水质满足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4)声环境 园区一区、二区已建成区的声环境现状良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
准》相应标准;大多数测点符合2类标准;受施工噪声影响,二区部分 点位噪声超过2类标准。
产业布局 规划布局
上一层次 无冲突
上一层次
基本协调,存 在局部冲突
德化县五陶年瓷规产划业发展产业定位、布局 同一层次 无冲突
德化县土地利用总体
相关专项规
规划
规划功能
划 德化县矿产资源规划 规划布局
同一层次 同一层次
无冲突 无冲突
德化县林业发展“十 一五”规划和中长期 规划布局 同一层次 无冲突
规划
泉州市地表水环境功 能区类别划分方案修 环境保护规划 同一层次 无冲突
3 规划实施的主要环境影响分析
3.1水环境影响分析
陶瓷产业园在德化县污水处理系统工程的服务范围内,园区污水可 经县城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对地表水影响很小。
3.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大气预测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规划实施后,入驻企业氟化物达标排 放时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不大,对环境保护目标影响较小。
3.3声环境影响分析
1.2规划范围与年限
福建德化陶瓷产业园区由两个区块组成,其中一区位于龙浔镇丁墘 村,东至机耕路,南至规划三环路边,西至丁乾村小学围墙山边,北至 龙湖车站;二区位于浔中镇后所村,东至后所山,南至隆南陶瓷厂、恒 星瓷厂,西至和盖山边,北至古窑山。园区规划总面积113.33hm2,其 中一区27.8hm2,二区85.53hm2。
为了确保陶瓷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确保园区每 一分区功能与空间的完整性和滚动开发的可持续性,遵照合理开发、节 约用地的原则,福建省千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德化县陶瓷产业 园区规划》,陶瓷产业园区规划是在德化县城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以落 实总体规划意图为目的,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对园区建设各用地提 出具体要求。
生活垃圾采用分类收集后送往德化县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对 周围环境影响很小。
3.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陶瓷产业园实施前后,一区、二区的土地格局发生变化,对土 地利用性质的影响较大,但对区域的土地利用格局影响并不大。
(2)陶瓷产业园的开发活动,导致了局部区域的生态系统的变化, 其组成、结构和功能上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由于陶瓷产业园所在区 域植被及生态系统良好,园区的开发只占用了一定量的土地,对整个德 化县大的区域的生态系统不会造成突出的影响。
2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和制约因素分析
2.1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大气环境 区域内PM10、SO2、NO2和氟化物现状监测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 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具有一定的环境容量。 根据德化县环境监测站2005~2010年历年的城区大气环境监测数 据,德化县城区PM10、SO2、和NO2均符合GB3095-96 二级标准,各指 标监测值变化不大,趋势较稳定。 (2)水环境 浐溪各监测断面水质均可达到Ⅲ类水质标准,部分断面氨氮、总磷 和生化需氧量监测结果接近水质标准值,主要受到水系沿岸生活污水污
5.4排污和环卫工程规划的合理性分析
由于园区各入驻陶瓷企业的废水排放量少,且废水易处理,企业只 需要自行建设小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就可以自行处理废水并回用。因 此,园区不需要设置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园区规划工业废水、生活污 水一块通过管道接入市政污水干管,最终排入德化县城市污水处理厂统 一处理,是合理、可行的。
规划区现状工业噪声影响不显著,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不会太 大。规划实施后区域声环境质量受交通噪声影响最大,靠近环城路、主
干道邻路一侧建筑难以符合相应声环境功能区要求,应采取相应噪声防 治措施。
3.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陶瓷产业园的工业固废主要是陶瓷生产中的陶瓷废品、破损石膏、 废包装袋等。这些固废部分可作为二次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不能利用的 送工业固废填埋场处置。工业固废得到有效利用或合理处置后,对环境 影响很小。
1.4发展规模
陶瓷产业园区规划总用地113.33hm2,其中现状已开发建设用地 19.47 hm2,未开发用地93.86 hm2。园区规划工业用地共70.33hm2,其 中一区18.05hm2、二区52.28hm2;规划就业人口共1.7万人,其中一区 4363人,二区12637人。
1.5规划结构和布局
一区、二区垃圾转运站的规划布局和规模均不合理,应从布局和规 模两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
5.5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通过对区域环境质量调查、环境影响预测和资源承载能力等进行综 合分析的基础上,本评价认为规划实施的各项评价指标基本可以实现。
6 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
规划方案优化和调整建议总结如下:
表1-2 规划方案优化和调整汇总
(5)土壤环境 评价区各监测站位评价因子均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 (6)生态环境 一区未开发建设用地主要为山地,原生植被已破坏殆尽,而形成各 式各样的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现有次生植被为常绿针阔混交林为主, 针叶林主要有马尾松、杉木等,阔叶林有毛竹、巨桉等;作物群落相对 较少,主要是一些经济作物,如蔬菜、瓜果等;经济林主要为茶、果树 等;灌木主要为桃金娘、黄栀子、马樱丹等,草本植被种类主要为小飞 篷、芒萁骨、野谷草、芒萁蕨类等。 二区土地平整过程中,地表植被已被破坏。二区周边区域植被为次 生植被,以常绿针阔混交林为主,主要树种为马尾松和杉木等。草本植 被种类主要为小飞篷、芒萁骨、野谷草、芒萁蕨类等。作物较少,主要 是一些当地居民种植的蔬菜。 规划范围内未发现国家或省级以上重点保护的珍稀或濒危植物、未 发现原生性森林群落或名木古树分布;未涉及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 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生态敏感目标。
规划年限为2009~2020年,其中2009~2012年为近期,2013~2020
年为远期。
1.3规划定位与产业发展规划
(1)规划定位 福建德化陶瓷产业园区定位为以陶瓷生产为主的配置少量综合及管 理服务配套用地的专项性陶瓷产业园区。 (2)产业发展规划 陶瓷产业园区主要产业为日用陶瓷和工艺陶瓷,重点发展高档日用 瓷、生态瓷、特种陶瓷等高新精细陶瓷产业。园区引进产业主要为日用 陶瓷和工艺陶瓷制造业,不涉及瓷土矿开采、瓷土加工、陶瓷化工、陶 瓷机械等产业。 近期(至2012年),园区一区建设重点是以民营科技园为依托,对 城区现有布局分散的陶瓷企业的现状情况进行盘点,“退城进园”,整合 归并、统筹规划一区及周边工业地块,发展无污染、低污染陶瓷产业。 积极盘活城区闲置土地,拓展主城区发展空间。 远期(至2020年),园区“一园两区”空间结构形成。二区主要发展 无污染、低污染的陶瓷产业,高端工艺美术陶瓷、日用陶瓷、特种陶瓷 在整个陶瓷产业中所占比重有大幅度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形成以创新驱动和知识驱动为主的新型陶瓷产业集群。
2.2主要环境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1)主要环境问题 ①目前园区内部存在工业、居住混杂的现象,造成了工业、居住交
叉影响。 ②园区目前尚未成立园区环境管理机构,现有企业的环境管理主要
靠自行管理,企业对废瓷、废水的综合利用不够积极,不利于企业清洁 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现有企业的转型升级。
(2)制约因素分析 ①城区布局制约 福建德化陶瓷产业园区包括一区、二区,均在德化县城总体规划的 用地范围内,且二区位于德化县城的东部,处于城区的上风向,本规划 的实施将对城区的大气环境和声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规划布局对城区的 影响是本规划实施的最大制约因素。 ②失地及拆迁居民的安置制约 规划的实施将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征地补偿、拆迁安置和劳动就业 问题。被征地、拆迁居民的社区结构、生活习惯和环境将发生改变,部 分被征地村民的经济收入将成为问题,这些问题的妥善、圆满解决,关 系到规划的实施进度。所以,失地及拆迁居民的安置也将成为制约规划 顺利实施的因素。
编(2004年)
相关环境保 护规划
德化县环境规划 (1999年)
无冲突,但应 明确大气、声 环境保护规划 同一层次 环境保护目标 和固废处置目
标
德化县环境生态功能 区划
规划功能
同一层次
无冲突
大卿宫保护要求 规划布局 同一层次 无冲突
5 规划的环境可行性分析
5.1规划产业定位合理性、环境可行性分析
福建德化陶瓷产业园区规划定位和产业发展规划是在现有陶瓷产业 基础上,按照资源优势配置的要求来确定的;符合德化县城市总体规 划、产业布局要求;符合德化县陶瓷产业的实际情况和转型升级的要 求;有利于促进德化县的人居环境、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不存在环境 制约因素,与周边环境也相容。园区规划定位与产业发展规划是合理、 可行的。
二区规划为“一纵、两横、三片区”的布局形式。其中“一纵”是指陶 瓷产业园中间南北向园区主干道,“两横”指园区两条东西向的主干 道,“三片区”即指以南北向主干道分隔开的东西两大工业片区与西侧的 居住组团片区。
1.6园区现有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发状况
陶瓷产业园区已开发用地19.47hm2,平整在建用地75.86hm2,待开发 建设用地面积约10.79hm2,保留绿地7.21hm2。一区已开发建设用地共 计15.767hm2,现已入驻53家企业,建有德化科技局、公路稽征所和工 艺美术职业学校等公共设施和30户居民住宅。二区已开发建设用地 2.46hm2,现已入驻3家企业,另外零星分布约10户居民住宅。
5.2规划布局合理性分析
福建德化陶瓷产业园区的规划布局充分考虑了园区开发现状,基本 合理。不足之处主要为:一区、二区工业用地与片区内部商业金融或周 边居住、文化和商业金融用地之间未全部合理设置防护绿地;二区居住 用地处于工业用地的下风向,且个别居住用地功能与总体规划不符。
5.3规划规模合理性分析
区域土地、水、陶瓷矿和LNG等资源承载力可以满足福建德化陶瓷产 业园区规划规模对相关资源的需求;大气、水环境承载力和区域固废处 置能力均可以支撑本园区规划的实施。因此,本园区规划规模是合理 的。
3.6累积性环境影响分析
(1)陶瓷产业园规划的实施,将促使区域建成完善的污水收集管 网,区域污水可进入市政污水处理系统,使得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污染物 质的累积效应逐渐减弱,水中的累积性影响程度较小。
(2)从大气环境预测结果看,规划区废气污染贡献率大,对大气环 境累积性影响不大。
(3)规划实施过程中可通过建立稳定、有较强净化能力的区域生态 系统,并建立完善的固体废物暂存、运输和处置体系,可促进区域良好 的生态循环,对区域的生态环境累积性影响不大。
《福建德化陶瓷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 书》(简本)
1 规划背景与概述 1.1规划背景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德化陶瓷产业一直处于迅速发展时期,人 口大量向中心城区聚集,用地扩展迅速,“南北拓展、东西延伸”的趋势 日渐明显。进入二十一世纪,德化县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陶瓷作为德化 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趋显著。迫切要求规划一个上 规模上档次的陶瓷产业园区以满足日益发展壮大的陶瓷产业。德化陶瓷 产业园区于2006年由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确立为省级开发区,园区总 面积113.33 hm2。
一区规划为“两纵、两横、二片区”的布局形式。“两纵”即指现有的 进园道路与丁乾公园至南三环路的两条南北向发展主轴。“两横”指南三 环路与规划城南公园北侧至金融用地的两条东西向发展主轴,“两片 区”即指被主干道分隔开的工业、金融两大功能片区。
规划方案 原规划内容
规划环评意见
推荐 调整或修改内
意见
容
理由/依据
主要产业为日用陶
瓷和工艺陶瓷,重
4 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福建德化陶瓷产业园区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结果汇总见表
1-1。
表1-1 福建德化陶瓷产业园区规划与相关规划协调性分析汇总表
规划层次
相关规划名称
本陶瓷产业园区 规划间的 协调性分析结
规划
关系
果
德化县国民经济和社 区域发展规会发展“十纲一要五”规划
划 德化县城总体规划修 编(2008~2020)
染。 (3)地下水环境 评价区地下水各监测点位评价因子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 Ⅲ类标准,水质满足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4)声环境 园区一区、二区已建成区的声环境现状良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
准》相应标准;大多数测点符合2类标准;受施工噪声影响,二区部分 点位噪声超过2类标准。
产业布局 规划布局
上一层次 无冲突
上一层次
基本协调,存 在局部冲突
德化县五陶年瓷规产划业发展产业定位、布局 同一层次 无冲突
德化县土地利用总体
相关专项规
规划
规划功能
划 德化县矿产资源规划 规划布局
同一层次 同一层次
无冲突 无冲突
德化县林业发展“十 一五”规划和中长期 规划布局 同一层次 无冲突
规划
泉州市地表水环境功 能区类别划分方案修 环境保护规划 同一层次 无冲突
3 规划实施的主要环境影响分析
3.1水环境影响分析
陶瓷产业园在德化县污水处理系统工程的服务范围内,园区污水可 经县城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对地表水影响很小。
3.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大气预测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规划实施后,入驻企业氟化物达标排 放时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不大,对环境保护目标影响较小。
3.3声环境影响分析
1.2规划范围与年限
福建德化陶瓷产业园区由两个区块组成,其中一区位于龙浔镇丁墘 村,东至机耕路,南至规划三环路边,西至丁乾村小学围墙山边,北至 龙湖车站;二区位于浔中镇后所村,东至后所山,南至隆南陶瓷厂、恒 星瓷厂,西至和盖山边,北至古窑山。园区规划总面积113.33hm2,其 中一区27.8hm2,二区85.53hm2。
为了确保陶瓷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确保园区每 一分区功能与空间的完整性和滚动开发的可持续性,遵照合理开发、节 约用地的原则,福建省千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德化县陶瓷产业 园区规划》,陶瓷产业园区规划是在德化县城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以落 实总体规划意图为目的,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对园区建设各用地提 出具体要求。
生活垃圾采用分类收集后送往德化县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对 周围环境影响很小。
3.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陶瓷产业园实施前后,一区、二区的土地格局发生变化,对土 地利用性质的影响较大,但对区域的土地利用格局影响并不大。
(2)陶瓷产业园的开发活动,导致了局部区域的生态系统的变化, 其组成、结构和功能上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由于陶瓷产业园所在区 域植被及生态系统良好,园区的开发只占用了一定量的土地,对整个德 化县大的区域的生态系统不会造成突出的影响。
2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和制约因素分析
2.1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大气环境 区域内PM10、SO2、NO2和氟化物现状监测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 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具有一定的环境容量。 根据德化县环境监测站2005~2010年历年的城区大气环境监测数 据,德化县城区PM10、SO2、和NO2均符合GB3095-96 二级标准,各指 标监测值变化不大,趋势较稳定。 (2)水环境 浐溪各监测断面水质均可达到Ⅲ类水质标准,部分断面氨氮、总磷 和生化需氧量监测结果接近水质标准值,主要受到水系沿岸生活污水污
5.4排污和环卫工程规划的合理性分析
由于园区各入驻陶瓷企业的废水排放量少,且废水易处理,企业只 需要自行建设小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就可以自行处理废水并回用。因 此,园区不需要设置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园区规划工业废水、生活污 水一块通过管道接入市政污水干管,最终排入德化县城市污水处理厂统 一处理,是合理、可行的。
规划区现状工业噪声影响不显著,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不会太 大。规划实施后区域声环境质量受交通噪声影响最大,靠近环城路、主
干道邻路一侧建筑难以符合相应声环境功能区要求,应采取相应噪声防 治措施。
3.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陶瓷产业园的工业固废主要是陶瓷生产中的陶瓷废品、破损石膏、 废包装袋等。这些固废部分可作为二次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不能利用的 送工业固废填埋场处置。工业固废得到有效利用或合理处置后,对环境 影响很小。
1.4发展规模
陶瓷产业园区规划总用地113.33hm2,其中现状已开发建设用地 19.47 hm2,未开发用地93.86 hm2。园区规划工业用地共70.33hm2,其 中一区18.05hm2、二区52.28hm2;规划就业人口共1.7万人,其中一区 4363人,二区12637人。
1.5规划结构和布局
一区、二区垃圾转运站的规划布局和规模均不合理,应从布局和规 模两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
5.5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通过对区域环境质量调查、环境影响预测和资源承载能力等进行综 合分析的基础上,本评价认为规划实施的各项评价指标基本可以实现。
6 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
规划方案优化和调整建议总结如下:
表1-2 规划方案优化和调整汇总
(5)土壤环境 评价区各监测站位评价因子均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 (6)生态环境 一区未开发建设用地主要为山地,原生植被已破坏殆尽,而形成各 式各样的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现有次生植被为常绿针阔混交林为主, 针叶林主要有马尾松、杉木等,阔叶林有毛竹、巨桉等;作物群落相对 较少,主要是一些经济作物,如蔬菜、瓜果等;经济林主要为茶、果树 等;灌木主要为桃金娘、黄栀子、马樱丹等,草本植被种类主要为小飞 篷、芒萁骨、野谷草、芒萁蕨类等。 二区土地平整过程中,地表植被已被破坏。二区周边区域植被为次 生植被,以常绿针阔混交林为主,主要树种为马尾松和杉木等。草本植 被种类主要为小飞篷、芒萁骨、野谷草、芒萁蕨类等。作物较少,主要 是一些当地居民种植的蔬菜。 规划范围内未发现国家或省级以上重点保护的珍稀或濒危植物、未 发现原生性森林群落或名木古树分布;未涉及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 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生态敏感目标。
规划年限为2009~2020年,其中2009~2012年为近期,2013~2020
年为远期。
1.3规划定位与产业发展规划
(1)规划定位 福建德化陶瓷产业园区定位为以陶瓷生产为主的配置少量综合及管 理服务配套用地的专项性陶瓷产业园区。 (2)产业发展规划 陶瓷产业园区主要产业为日用陶瓷和工艺陶瓷,重点发展高档日用 瓷、生态瓷、特种陶瓷等高新精细陶瓷产业。园区引进产业主要为日用 陶瓷和工艺陶瓷制造业,不涉及瓷土矿开采、瓷土加工、陶瓷化工、陶 瓷机械等产业。 近期(至2012年),园区一区建设重点是以民营科技园为依托,对 城区现有布局分散的陶瓷企业的现状情况进行盘点,“退城进园”,整合 归并、统筹规划一区及周边工业地块,发展无污染、低污染陶瓷产业。 积极盘活城区闲置土地,拓展主城区发展空间。 远期(至2020年),园区“一园两区”空间结构形成。二区主要发展 无污染、低污染的陶瓷产业,高端工艺美术陶瓷、日用陶瓷、特种陶瓷 在整个陶瓷产业中所占比重有大幅度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形成以创新驱动和知识驱动为主的新型陶瓷产业集群。
2.2主要环境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1)主要环境问题 ①目前园区内部存在工业、居住混杂的现象,造成了工业、居住交
叉影响。 ②园区目前尚未成立园区环境管理机构,现有企业的环境管理主要
靠自行管理,企业对废瓷、废水的综合利用不够积极,不利于企业清洁 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现有企业的转型升级。
(2)制约因素分析 ①城区布局制约 福建德化陶瓷产业园区包括一区、二区,均在德化县城总体规划的 用地范围内,且二区位于德化县城的东部,处于城区的上风向,本规划 的实施将对城区的大气环境和声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规划布局对城区的 影响是本规划实施的最大制约因素。 ②失地及拆迁居民的安置制约 规划的实施将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征地补偿、拆迁安置和劳动就业 问题。被征地、拆迁居民的社区结构、生活习惯和环境将发生改变,部 分被征地村民的经济收入将成为问题,这些问题的妥善、圆满解决,关 系到规划的实施进度。所以,失地及拆迁居民的安置也将成为制约规划 顺利实施的因素。
编(2004年)
相关环境保 护规划
德化县环境规划 (1999年)
无冲突,但应 明确大气、声 环境保护规划 同一层次 环境保护目标 和固废处置目
标
德化县环境生态功能 区划
规划功能
同一层次
无冲突
大卿宫保护要求 规划布局 同一层次 无冲突
5 规划的环境可行性分析
5.1规划产业定位合理性、环境可行性分析
福建德化陶瓷产业园区规划定位和产业发展规划是在现有陶瓷产业 基础上,按照资源优势配置的要求来确定的;符合德化县城市总体规 划、产业布局要求;符合德化县陶瓷产业的实际情况和转型升级的要 求;有利于促进德化县的人居环境、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不存在环境 制约因素,与周边环境也相容。园区规划定位与产业发展规划是合理、 可行的。
二区规划为“一纵、两横、三片区”的布局形式。其中“一纵”是指陶 瓷产业园中间南北向园区主干道,“两横”指园区两条东西向的主干 道,“三片区”即指以南北向主干道分隔开的东西两大工业片区与西侧的 居住组团片区。
1.6园区现有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发状况
陶瓷产业园区已开发用地19.47hm2,平整在建用地75.86hm2,待开发 建设用地面积约10.79hm2,保留绿地7.21hm2。一区已开发建设用地共 计15.767hm2,现已入驻53家企业,建有德化科技局、公路稽征所和工 艺美术职业学校等公共设施和30户居民住宅。二区已开发建设用地 2.46hm2,现已入驻3家企业,另外零星分布约10户居民住宅。
5.2规划布局合理性分析
福建德化陶瓷产业园区的规划布局充分考虑了园区开发现状,基本 合理。不足之处主要为:一区、二区工业用地与片区内部商业金融或周 边居住、文化和商业金融用地之间未全部合理设置防护绿地;二区居住 用地处于工业用地的下风向,且个别居住用地功能与总体规划不符。
5.3规划规模合理性分析
区域土地、水、陶瓷矿和LNG等资源承载力可以满足福建德化陶瓷产 业园区规划规模对相关资源的需求;大气、水环境承载力和区域固废处 置能力均可以支撑本园区规划的实施。因此,本园区规划规模是合理 的。
3.6累积性环境影响分析
(1)陶瓷产业园规划的实施,将促使区域建成完善的污水收集管 网,区域污水可进入市政污水处理系统,使得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污染物 质的累积效应逐渐减弱,水中的累积性影响程度较小。
(2)从大气环境预测结果看,规划区废气污染贡献率大,对大气环 境累积性影响不大。
(3)规划实施过程中可通过建立稳定、有较强净化能力的区域生态 系统,并建立完善的固体废物暂存、运输和处置体系,可促进区域良好 的生态循环,对区域的生态环境累积性影响不大。
《福建德化陶瓷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 书》(简本)
1 规划背景与概述 1.1规划背景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德化陶瓷产业一直处于迅速发展时期,人 口大量向中心城区聚集,用地扩展迅速,“南北拓展、东西延伸”的趋势 日渐明显。进入二十一世纪,德化县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陶瓷作为德化 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趋显著。迫切要求规划一个上 规模上档次的陶瓷产业园区以满足日益发展壮大的陶瓷产业。德化陶瓷 产业园区于2006年由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确立为省级开发区,园区总 面积113.33 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