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欣赏课在小学教学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在当前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它导致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必须不断完善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关键词】:音乐欣赏音乐教师激发兴趣提高素质

如何上好每一节音乐欣赏课?我们每位音乐教师必须转换旧教育观念、旧模式,尽自己所能为学生创设一切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全方位置身于课堂教学,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就此,我谈谈我的看法:

一、通过律动、表演体现情境

小学生好动表现欲极强,音乐课教师应创设扮演体会情境的机会,满足他们的要求。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学习各种音乐知识,分享彼此的快乐。在创作中激发潜能,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开拓更宽广、更美好的天空。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不是让学生从头到尾坐在那儿听,而是随音乐带学生做简单的律动,让学生在听较长乐曲时收到较好的效果。比如在欣赏《龟兔赛跑》时,我用彩色挂图将兔子与乌龟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先把兔子和乌龟的音乐形象提出来让学生哼唱,熟悉主题音乐,再要求学生听到兔子音乐形象就学兔子跳,听到乌龟音乐形象就低头做乌龟爬,学生觉得非常有趣,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又如:在教《粉刷匠》时,我先让学生模仿粉刷匠刷墙的动作,让他们真正感受音乐,只有感受最深的才能抒发来自心灵的美,感受音乐还是让孩子自己去做。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喜欢表演,也喜欢看表演。通过动作和表情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和感情,容易使学生体会歌曲的情境。教《小象》时,我让学生扮演象的妈妈和小象,通过舞蹈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深厚的母子之情。这样,通过各种表演使学生加深理解了歌曲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二、激发学生音乐欣赏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欣赏课不像唱歌、舞蹈等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和音乐想象能力。如:欣赏苏联作曲家罗科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我自制幻灯片,从童话故事本身入手,将生活有趣的故事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利用幻灯片形象的画面,让学生通过看,张开想象的翅膀,引导启发学生叙述故事内容,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中的人物和动物来帮助学生理解主题。学生对童话故事主题的理解为欣赏交响童话主题的理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的技能,又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其次,我还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精选好的音乐作品进入课堂。如《让我们荡起双浆》、《一个真实的故事》、《闪闪红星》等佳品,自然而然地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党的崇敬和热爱;感受欢快活泼的气氛,使学生的高尚情操等审美能力都得到培养,如:在欣赏《天山风情》时,我播放有关新疆风景的一些画面,还让学生欣赏新疆的一些乐器,好听的歌曲,优美的新疆舞蹈,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音乐欣赏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由于音乐本身没有特定的形象和语言,对音乐的理解也因人而异,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往往会透过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速度、力度等,体验到音乐的节奏美、旋律美、音色美等,更会透过它们去感受音乐的情绪、意境,从而产生各种联想与想象。我们通过音乐教育不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更是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坚持运用以“发掘想象力、创造力”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鼓励学生透过音乐在

特定情感基础上大胆想象,通过那种描绘性的音乐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情与景,并由此而获得种种审美享受。在启发学生展开思维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用自由探索即兴创作等方法,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感觉音乐、体验音乐并即兴创作音乐,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例如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情绪以及音乐形象给乐曲定标题,以及为乐曲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进行即兴伴奏。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创作绘画图。在教学中努力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把较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去感受、去判断、去想象、去表达、去创造,让他们在艺术探索和大胆实践中提高。根据音乐具有一定模糊性和不确切性的特点在给学生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时,采取让学生听音乐与看图画相结合,再配上一幅秀丽的山水画,透过音乐的节奏变化、速度变化,感受旋律的美,让学生展开想象把音乐描绘景象表达出来。

四、用范唱激发情景,能使学生对歌曲的学习情趣

我认为在唱歌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做好示范,用音乐美和情感美熏陶感染学生,使他们在老师的歌唱和伴奏中直接感受到音乐美的所在。并能从中领会到只有富于表情的、用心动情的演唱才能产生美感。实践证明教师有感情的范唱比听录音范唱更能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聆听、欣赏教师的范唱就会被歌曲所蕴含的美打动。如:在教学《唱个妈妈的摇篮曲》这首歌时,我针对歌曲的内容与特点,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学生听得全神贯注,听得津津有味。接着,我用流畅的伴奏、声情并茂的歌唱,与同学们的眼神交流。听后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说出自己听到的、想到的。最后,我再进一步启发引导,听录音范唱,让学生闭上眼睛再去感受歌曲,并展开想象,把自己联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范唱的引入,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对歌曲的学习情趣,使他们感受了美、体验了美,同学们更加主动参与到了音乐教学中。

总之,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努力挖掘音乐教材中可表现因素。精心设计,创设最佳音乐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音乐知识和技能,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也提高了音乐课堂实效。

参考文献:

1、章连启著:《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经验》,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9月

2、周海宏著:《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12月

3、黄小明主编:《音乐教育理论与学科教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出版社,200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