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特色农业发展专题片(文字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山市特色农业发展概况
东北,长白山,总是被人和“寒冷”、“冰雪”、“人迹罕至”联系在一起。然而早在远古时期,看似荒凉的土地上,中国各族人民就已经活跃于白山黑水之间,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开荒辟野,使东北成为人类文明较早进行农业开发的地区。
时光荏苒,历史的长河中,千万年也不过转瞬。桑田与沧海交错,曾经空寂的土地上,已经不见了锹镐回荡。
当现代农业机械的马达声传来,农人的笑颜展露在我们面前。一幕时代的农业大戏,正在这山水间上演。
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腹地,绵延的山脉像母亲的双臂一般,环抱着这座幽静恬淡的城市,城市也如儿子一般,用母亲其地貌特征为“九山半水半分田”,联合国“人与生物圈”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有60%的面积在白山市,素有“立体资源宝库”之称,是全国著名“特产名城”,是中国“人参之乡”、“西洋参之乡”、“林蛙之乡”、“红景天之乡”、“蓝莓之乡”、“黑木耳之乡”和“北五味子之乡”。
一、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发展
我市的粮食总产量不足全省的1%,比不上粮食主产区的一个乡镇的产量。因此,可以说“白山优势在资源,资源优势在特色”。
年初以来,全市各县(市、区)加大产业结构后调整力度,现已落实15.84亩,超额完成全年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任务的86%,超出省级籽粒玉米退减任务9000亩。其中:调整为特色种植面积10.44万亩,调整为种植大豆面积4.5万亩,调整为饲草种植面积0.9万亩。
规模种植基地情况:1000亩以上规模基地30个(其中:3000亩以上5个,2000-3000亩7个,1000亩-2000亩18个),500亩以上规模基地18个,300亩以上规模基地19个, 100亩以上规模基地51个。
二、依托资源优势,构建长白山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近年来,我们围绕长白山特色资源优势,初步构建了中药材、林蛙、食用菌、山珍野果、特色牧业和乡村旅游六大产业体系。
(一)中药材产业。
我市的中药材种植业正在向规范化、标准化、基地化迈进,目前以人参为主形成产业的种植主要品种达到20多种,已初步形成了“三条产业带”:即以抚松县、长白县和靖宇县的人参、西洋参、林下参、五味子、贝母、返魂草产业带;长白县、临江市的北五味子、红景天、刺五加产业带;江源
区、浑江区的细辛、党参、黄芪产业带。全市中药材生产面积35万亩,人参留存面积已达到2400万平方米(西洋参面积343万平方米),五味子4.1万亩,细辛留存面积2.7万亩,贝母面积3.4万亩,党参面积3.2万亩,返魂草面积2.3万亩,黄芪、天麻、灵芝等中小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4.3万亩。
加快推动北药产业基地建设。立足全国“三大中药材基因库”的资源优势,紧紧抓住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和《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的有利契机,围绕长白山道地中药材产业带,重点打造十大产业示范基地、六大产业示范园区,培育八大加工企业。建设五味子、灵芝、平贝母、天麻、返魂草等十大中药材产业标准化种植基地,发展壮大靖宇县中药材产业园区和抚松县人参加工园区等六大产业园区,培育壮大靖宇林村中药材公司、抚松制药公司、临江利生源等八大龙头加工企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提高科技附加值,深度开发中药饮片、中成药系列产品。加快形成三大北药种植产业带和“六区多园”深加工产业集群,完备产业发展链条,加快推动长白山医药和野生资源健康产业发展,打造中国北药基地。
(二)林蛙产业。
长白山林蛙是长白山珍贵的经济动物,具有分布广、品质好、保健和医用价值高的特点,在白山六个县(市、区)
都有分布,封沟养殖林蛙资源十分丰富。我市封沟达到822条,林蛙放养面积达到220万亩,林蛙贮量达到18亿只,年捕成蛙1.2亿只,林蛙油产量20吨,实现产值8亿元。
加快壮大林蛙养殖加工产业。依托我市丰富的森林资源,重点培育永利药业和三宝堂等龙头企业,提高林蛙精深加工率,促进林蛙产业发展壮大;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越冬池、孵化池、变态池”的建设地点,在维护森林生态的前提下,降低养殖成本和死亡率;加快制定林蛙生产加工技术规范,执行国家标准,实行产地保护,确保产品质量,树立“吉林长白山中国林蛙油”的品牌信誉。力争到2020年全市林蛙贮量达到12亿只,年回捕量达到1.5亿只,年加工林蛙油24吨,打造东北林蛙原生态繁育基地。
(三)食用菌产业。
白山市的食用菌以子实体肥厚、个大、质优而闻名遐迩,(由于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水质优良,质感独特有韧性)。2016年全市食用菌生产面积达到3633万平方米,总产量2.7万吨,实现产值2.1亿元。全市生产和加工食用菌的企业达到30多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同步发展,初步形成了数乡一品、多村一业,专业化生产、基地化建设的格局。
加快壮大食用菌产业。结合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地理气候条件优良,产品品质独特的优势,促进食用菌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重点培育大山合、宝源食
用菌等龙头企业,全力建设大山合食用菌产业园区和临江市食用菌产业园区,做到“菌种良品化、布局精细化、基地标准化、厂房设施化、分工专业化、农民职业化”。依据气候条件、培养料资源、劳动力资源、产品终端市场距离等要素科学规划发展布局,开展优良品种选育,扩大良品覆盖率,加强设施建设,建成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同时探索食用菌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化的路径,进一步增加食用菌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力争到2020年,全市食用菌总产量突破60万吨,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长白山优质食用菌生产基地。
(四)山野菜、山珍野果特色食品产业。
白山市以天然、绿色山野菜而出名,保护地面积已达到16万亩,人工栽培绿色蔬菜面积达到3万亩,以刺五加、薇菜、刺嫩芽、大叶芹、婆婆丁等为主的山野菜(含野生采集)产量达到每年2.3万吨。通过加快发展以大棚、温室蔬菜为重点的棚膜经济,提高绿色蔬菜城市自给水平,全市绿色标准化棚膜面积达到了1万亩。长白山独特的蓝莓、山葡萄、红松果、大果榛子、猕猴桃、保护地草莓等山珍野果,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加工业已在白山市逐步形成产业规模。
加快发展山野菜、山珍野果特色食品产业。依托优势资源发展地域特色品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提升长白山特色山野菜、坚果、浆果等绿色食品市场竞争力,打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