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总需求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中国经济总需求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路
摘要: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使各个国家疲于应对。

我国经济连续几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整体走势表现良好。

但也出现了较多的不尽人意的地方,如物价的波动、投资效率低下、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等问题。

发生这些问题说明中国经济出现了较严重的总体失衡,即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失衡。

而在供求之间,中国目前应更关注的问题在于总需求的不足与需求内部结构的失衡。

本文从投资、消费与出口角度出发,对我国总需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力求提出一些对策措施。

关键词:总需求;投资;消费一、总需求不足造成结构失衡
简单地讲,总需求就是指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有货币支付能力的社会购买力的总和。

[1]总需求包括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即通常所说的“三驾马车”。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中总需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度依赖投资,造成结构失衡
为应对此次经济危机,中央在2008年底果断决定,出台“4万亿”投资计划,以保证在民间投资蛰伏的情况下的总投资平稳过渡,不至于使我国经济陷入快速下降通道。

其结果如政策所期望的一样,我国经济确实在危机之中坚持走过来,保持了GDP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

可是其问题在于“三驾马车”的结构出现了问题:2009至2011年,我国投资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95.2%、85.1%和54.2%,可见我国过度依赖于投资马车。

在这种高投资的模式之下,导致了如下的弊端:(1)投资效率低下。

以高速公路为例,截止2010年,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7.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而2001年至2006年,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速都在15%以上,最高曾达到29.4%,但同期全国GDP增速则仅在8.3%至11.04%之间,客运量和货运量增速则分别仅在-0.8%至11%、3.3%至12.2%之间。

投资效率可见一斑。

(2)重复投资严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

目前我国钢铁、水泥、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等多个行业都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

如钢铁行业,由于产能过剩,企业利润率已经从2008年的10%以上降至0以下。

造成这种投资问题的原因在于:(1)从观念上对于投资的依赖。

相对于消费和出口而言,投资更具有方向可控性和政府调节性,加之我国几十年的政府主导模式,最终形成了内需中对于投资的依赖。

(2)投资渠道缺乏。

由于城市化质量不高,已有城市规划不合理,造成缺乏有效的固定资产投资空间;由于创新与科技能力不强,新兴产业发展滞后导致缺乏有效的产业投资渠道。

2.消费贡献稳增,但后劲乏力
当前我国扩大内需正在从投资为主向消费为主转变,消费的贡献平稳上升。

2011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51.6%,与消费为主导的国家70%以上的消费贡献率相比,我们还有一段距离。

消费启动难的原因主要在于:(1)居民收入水平过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字计算可知,居民的收入增长率长期低于GDP增长率和财政收入增长率。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劳动报酬占GDP的50%以上,到2011年降至35%。

造成收入长期增长缓慢的原因则与我国当前所采取的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很大关系。

首先,政府为了维持高投资,高积累的发展模式,必定需要较高的财
政收入做支撑;与此同时,为了较低的融资成本,居民的存款基准利率长期被维持在较低水平。

其次,为了保持GDP的高速增长,需要激发企业的活力,方法之一就是增加其利润空间。

而压低人工成本,成为了增加企业利润的是有效渠道。

据统计,发达国家工资成本一般占企业运营成本的50%以上,而在中国却还不到10%。

再次,资本市场上,企业给股民的分红过少。

据统计,在中国股市形成的20年里,中国股民向股市投资了3.7万亿元,而上市公司给投资者分红不到4000亿元。

加之近几年股指走跌,股民的一点点收几乎被股市吸收殆尽,更无能力消费。

(2)收入差距过大。

我国当前的基尼系数已经远超0.4的国际警戒线。

宏观经济告诉我们,经济中有这样一个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即高收入者的最后一个单位新增收入用做消费的比例会比低收入者的低。

收入差距过大造成了我国消费市场的一种尴尬局面,一方面是能消费能力而没有消费欲望的人,另一方面是有消费欲望而缺少消费能力的人。

能力和欲望不能有效对接,因而不能形成有效的消费需求。

(3)投资挤占消费。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22.5%以上时,再增加一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减少0.84个百分点;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30%以上时,再增加一个百分点,消费便不只是需求增速下降的事,而是消费绝对量下降,即负增长。

2011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3.6%。

按地区划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增速分别为:20.1%、27.5%、28.7%和30.4%。

投资挤占消费,可以想见。

(4)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百姓有后顾之忧,不敢消费。

(5)消费环境不安全,百姓消费有所顾忌,导致百姓不敢消费或者通过代购及网络等形式消费国外的产品,不能形成对国内产品的有效需求。

3.出口低速增长,外部环境堪忧
据统计,2011年全年,我国货物出口18986亿美元,同比增长20.3%;全年进出口差额155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264亿美元;今年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1671.8亿美元,同比增长仅6%。

出口低迷,一方面原因在于国际环境的恶化,另一方面更在于出口份额规律所至(一国的出口份额即一国出口额占全球出口总额的比重)。

规律显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没有哪个国家的出口额占全球的出口额比重超过12%,因而有学者把12%当成是出口份额的上限。

2009年,我国出口份额已经达到8.53%,如果仍按2008年以前的20%左右的速度高增长,则在4年左右的时间就会超越12%。

经验告诉我们,这个数字能难以逾越,因此出口增速必然下降。

结论告诉我们,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路径行不通了,即便全球经济恢复,我国出口这驾马车的动力也会大不如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