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城市的实践与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论坛

建设科技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年4月上总第381期

中国生态城市的实践与理论

李迅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研创中心总工李芬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们为了安全来到城市里,为了更好的生活才留在城市里”。城市应该让生活更美好。人们经常说:“要保护地球”,因为地球只有一个。地球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它自生自灭。地球何时产生、何时消亡,都不取决于人类。然而我们要保护的恰恰是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包括湿地、园林等。对此,中国应该对全球有更大的贡献,输出中国的方案,中国的好声音应该更多地传向世界。近年来,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伴随着全球绿色化而迅速发展。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的突出,让人们意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建设生态城市势在必行。探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理论有助于我们把握生态城市内涵,明晰建设原则。就现状而言,我国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尚还处于发展初期,难免会碰到一些问题。要做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除了解决问题,还应该不断发展构建其基本理论,合理利用各种绿色技术。

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是中国崛起的战略抉择

生态发展理念的由来可从北京奥运会追溯。2001年北京再次申办奥运会时突出了三大理念:即“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这三大理念是基于对世界发展趋势的判断而提出的。第一,“绿色奥运”是对环境建设的要求,这是奥运会举办的首要条件。正是基于此,北京做出重大决策,将中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的首钢集团从北京外迁;第二,高科技对于当代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巨大,提出的“科技奥运”为的是使北京成为创新城市。奥运期间对场馆设施建设进行了创新设计与建造,如鸟巢、水立方、奥林匹克公园等,成为新北京的可持续发展标志;第三,提倡“人文奥运”,是希望通过奥运推动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发展,展示中国

传统文化内涵和魅力。

2020年,中国将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国梦的百年目标,国家有一个战略部署,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特别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当中。有“五大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来指导发展。其中的绿色发展理念,可称之为“两山理念”,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地位。2013年,习总书记提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普惠的民生福祉。2017年5月,提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构建健全自然的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自然有偿利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央也形成了顶层设计。要构建四大体系,划出三大红线。四大体系是国土空间布局体系,低碳绿色环保的产业体系,约束和激励并举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三大红线是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这也是生态文明所谓的“四梁八柱”。

中国以时代为己任,以责任为担当。巴黎气候峰会上签订了协议,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求我们做,而是我们自愿要做的,这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这种决心的背后是自信,自信来自于力量。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有一系列具体的措施,比如说环境污染的第三方治理,比如说河长制,天然林商业兴采伐在全国范围全部停止,生态补偿也迈出实质的步伐,明确了跨

(李迅)

DOI: 10.16116/ki.jskj.2019.07.001

总第381期

建设科技

专家论坛

界、跨流域的补偿基础。

绿色生态是当代中国城市建设的主题之一,生态城市发展的本质是要将单向线性发展模式转变为再生利用的循环发展模式。城市占地球表面2%,城市人口占全球人口的50%以上。2018年,我国的城镇化率是

57.35%。城市创造的财富占全球创造GDP 的80%,城市也同样消耗同等比例的资源、能源,排放着80%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所以城市既是财富的创造中心,也是环境污染的肇事者,同时又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绿色发展当中,必须要关注城市。

生态城市的提出是基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演变过程认识。人类文明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原始文明阶段:人类惧怕自然。二是农耕文明阶段:人类利用自然,倡导“天人合一”的价值理念。三是进入工业文明阶段后,人们以为运用科学技术和金融资本两样武器可以挑战和战胜自然,提出了“人定胜天”的发展理念。但是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付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着报复。”当人口集聚、产业集聚远远超过资源的承载能力时便会产生众多负面效应。现今,困扰全球的气候恶化问题便是最好的例子。当前中国城市发展存在的环境恶化问题,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污染等问题,人口和资源的矛盾不断加剧。生态文明是人类基于对工业文明的深刻反思之后倡导的新的人类文明。生态文明就是要改变工业文明阶段的问题,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变。从褐色的、传统的线性发展模式转变为绿色的、新型的循环发展模式,实现从摇篮回到了摇篮。生态文明核心理念就是强调自然、循环、绿色,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生态城市建设的实际本质是要将单向线性模式转变为再生利用的循环模式。它强调以自然为本,能够多样循环,并给人以美丽幸福的感受。

生态城市发展是生态文明实践的重要方面

习总书记对在2015年城市工作会议上提出两点:“第一,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了。第二,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从过去传统的发展要素,人口红利,廉价的土地资源,不计成本牺牲环境为代价已经难以为继,发展的动力在哪儿?发展的动力在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引擎就是发动机,城市规划建设就成为了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进入到城

镇化发展的中后期,城镇化率57.3%以后,城市发展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比如说发展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的形态从规模扩张向规模扩张和质量并重,各种城市病有可能集中爆发,将对社会结构有较大冲击,这就要求城市发展方式必须开始转变。增长的方式从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特色的工业文明转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发展。发展方式从摇篮进入到坟墓这样一种线性的发展模式,转向为从摇篮再回到摇篮的循环发展模式。城乡空间从粗放、无序、非均衡、蔓延式,通过小汽车来推动生活方式转向集约、有序、均衡,紧凑的发展模式。从学习英美模式,到现今的创造中国模式。

生态城市发展正积累实践经验,同时面临着挑战

生态城市建设已经获得一定的成功经验。比如中国示范体系是以点带面的规模化推广效应;从绿色建筑切入,把绿色建筑纳入到土地招拍挂;建立标准,规模化推进;注重落实,逐步推广;强调适宜技术等。中国尚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建设模式更多强调自上而下的规划引导,而国外已经相对成熟,且目标性强、突出重点、重视实施等。从各地调研情况来看,随着绿色建筑、绿色社区、绿色城区、绿色城市等不同层次规划与建设实践的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

各地实践能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从顶层设计到系统推进,自上而下层层落实,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包括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试点、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等为抓手的督促与指导,以江苏省人大条例立法为典型的制度设计等。

从低影响开发到海绵城市,建立对雨水要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其体现的本质是让自然做工。要设立生态保护红线,这是绿色发展的前提。江苏太仓市搞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提到要搞“4个10万亩”,即10万亩良田,10万亩良菜,10万亩鱼塘,即10万亩花卉。搞了以后看不到对该城市的影响在哪儿。三亚搞“双修”,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转型,对城市发展、绿色发展、低碳生态发展,提出了系统的设计。

同时面临着挑战:实践中也存在以绿色生态城市、生态规划之名,行非绿色生态之实的现象。忽视自然资源条件、忽视生态保护底线、忽视文化特色传承、忽视城乡共生关系、忽视经济发展动力、忽视产城融合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