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翻译美学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语堂翻译美学论文

摘要:翻译《浮生六记》时,先生译作对作品风格进行了原汁原味的保留,且行文流畅。这和其和美、通顺、忠实的译著风格正相契合。先生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让《浮生六记》译著散发着诱人的魅力,阅读其译作,中国传统文化、古代人物等,西方读者都能得以清晰领略。

一、林语堂的翻译观

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的林语堂先生教育、生活背景独特,其知识结构中,西方文化所处的地位明显,因此其对问题观察的角度独特。而且,虽然其思维方式被更多的西化,但国内传统价值观对其影响更深更浓,所以,其行为、态度以及信念依然被我国传统文化最深层价值观所支配。先生深厚的中外文化底蕴及炉火纯青的中英文运用能力奠定了其在翻译界的基本地位。他的译作没有食而不化(欧化派的弊病),也没有狭隘和保守(国粹派的顽固思维)。横贯中外文化,站在超然立场来对待中西文化,客观而又宽容的叙述中外文化等因其独特生活、教育基础而和其他人有根本性区别。所以,肢解式理解中西文化为其所不屑,其对照中西文化时所处的超然态度让其将这些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看得更清,盲人摸象、一叶障目这些流弊被其彻底规避,其东西方观点对比、参照、运用方法常让人耳目一新。

作品《浮生六记》写人叙事传神、生动,物状情致、人物性情通常只寥寥数笔便跃然而出。据先生自语,翻译《浮生六记》,前后数易其稿达十数次之多,足见翻译态度之诚,也见译事之难。正因其对

待事业的忠诚,《浮生六记》才成林语堂的代表译作,英国读者捧之则难释,流连而忘返。

二、林语堂的翻译策略

由林语堂先生的翻译思维可以看出,外来文化的尊重、民族语言文化的维护是一个负责任译者必备的品质,经由这样的结合,翻译人员对于翻译的忠实也就基本实现了。林先生认为,把原作当成所有翻译的基础,或注译、或意译、或直译,各种办法灵活运用,顺势而为,对多种内容、语境要求进行处理,把原文特色、风格尽可能的保持,从而让译作实现和美、通顺、忠实。

2.1保留原语文化

余曰:“卿果中道相舍,断无再续之理。况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耳!”

译文:“Even if you should leave me half-way like this,”I said,“I shall never marry again.Besides,it is difficult to be water for one who has seen the great seas,and difficult t o be clouds for one who has seen the Yangtze Gorges.”

《浮生六记》中此处旨在作者向濒危爱人传达曾经的情笃义挚、甘苦与共以及无可替代之情。对于此句的翻译,林先生采取直译法,尽管任何阐述都没有,不过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丰富意象及个中内涵却被英文读者深刻领悟,语境效果丰瞻,把温婉含蓄的艺术魅力、原文意象都进行了同步且完整的保留。形意神俱备。

2.2符合译语文化

原文:“复于扬州商家见有虞山游客携送黄杨翠柏各1盆,惜乎明珠暗投”。

译文:Once I also saw at the home of a merchant at Yang chow two pots,one of boxwood and one of cypress,presented to him by a friend from Yushan,but this was like casting pearls before swine.

我国传统文化中,黄杨翠柏是一种比较珍贵的盆景,文人、雅士赏玩多为普遍,但如果让其与追逐利益、铜臭味浓的商人为伍,显然会让其价值难显,所以作者发出明珠暗投之叹。而pearls before swine的含义为valuable things of given to people who do not appreciate them,正与“明珠暗投”之意不谋而合。翻译时,在保持原文涵义基础上,翻译人员套用了英文内的既有俗语,这样处理手法让西方读者阅读时会更好理解,且倍感亲切。

2.3原语、异语的文化融合

翻译时,文化传播很受林语堂关注,其在保留我国传统文化专有名词、意境之际,会顾及国外读者的阅读体验,在考虑西方读者思维形式基础上尽量保持明了、简洁,有效保证了两者间的充分融合,呈现出双重表达需要。

三、结语

作为作品翻译人员,认同中西两种文化的区别与联系之际,还要肩负一名文化使者角色,基于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认同所需,把原语的文化元素进行引进、归化,而且要对译语文化进行丰富,这是一个合

格的译者所必备的特质。翻译《浮生六记》时,异化、归化等策略被先生大胆采纳,用于对原文的文化信息进行处理,其意在把国内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向西方读者传递。这有力的表现了其和美、通顺、忠实原则。

总体来看,翻译《浮生六记》时,先生译作对作品风格进行了原汁原味的保留,且行文流畅。这和其和美、通顺、忠实的译著风格正相契合。先生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让《浮生六记》译著散发着诱人的魅力,阅读其译作,中国传统文化、古代人物等,西方读者都能得以清晰领略。

参考文献:

[1]程宝燕.林语堂与翻译[A].郭著章.翻译名家研究[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2]沈复.浮生六记[M].林语堂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