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抽烟行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抽烟行为
——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吸烟已成为当今世界危害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且吸烟年龄正从老年向青少年方向发展,而我们这些大学生正是青少年人群中吸烟的主要人群。

下面就从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这两个观点来解读抽烟行为:
一、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法把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分为三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还提出了“泛性论”的观点,认为生物学本能冲动决定着人的一切活动,并就此提出了一种“里比多”能量概念。

他把从婴儿、幼儿到成年的性本能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即:婴幼儿期性欲、儿童期性欲、潜伏期性欲、青春期性欲、成年期性欲。

其中婴幼儿期性欲又分为口欲期和肛欲期。

而口欲期的快乐来源于唇口、吸吮、吃手指,稍大长牙后这种快乐来源于咬牙。

在每一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特点,而当性欲固定在某一部位(口唇、肛门、生殖器等)时,就会出现各种心理行为的异常。

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治疗方法就是通过自由联想、移情、对梦和失误的解释等来治疗和克服婴儿期的动机冲突带来的成年持续影响。

那么从上述的观点就可以得出,吸烟的本质是口欲期吸吮的快感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是吸吮的动机冲突持续到成年的影响(可能是未接受充分的母乳喂养或者其他原
因所致)。

从这种意义上看,部分吸烟者的某种心理特征还
处在一岁左右的婴幼儿期,幼稚而不成熟,甚至可以说心
理未断乳。

当认识到吸烟的心理动力冲突时,才发现这种
吸吮是多么稚嫩的举动。

当然这并不适用于大部分人。

二、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主要源于下面几个因素:
. 家庭因素
相关研究人士发现父母吸烟行为对其孩子吸烟行为有
重要影响。

一般而言,父亲或母亲吸烟的孩子,其吸烟率
高于父亲或母亲不吸烟的孩子。

经调查就发现,父母都吸
烟的大学生,其吸烟率两倍于父母只有一方吸烟的中学生,四倍于父母都不吸烟的孩子。

还有人认为父母的态度对孩
子吸烟行为的影响也很大。

母亲的态度与男生的吸烟行为
有更显著的关系。

而父母对吸烟持赞成态度的孩子其吸
烟的可能性远远超过父母对吸烟持反对态度的孩子。

.社会榜样
有专家认为社会榜样对大学生吸烟行为影响深远。


烟具有多种象征作用,历史上许多伟人都喜欢吸烟,例如
丘吉尔的雪茄,斯大林的大烟斗,毛泽东的烟癖,这些伟
人形象会让许多大学生去模仿。

他们会认为连伟人都吸烟,说明吸烟并不是有害的,况且很多医生也在吸。

其中还指
出现在学生心里都有他们崇拜的偶像,如某教师、家长、
名人、影视名星等等。

在追星的过程中,他们对偶像的言行、举止常常表示羡慕而刻意模仿,当然也包括偶像吸烟
时的“优美”姿态和“潇洒”风度。

这些因素都成为了学
生吸烟的正当理由。

.压力
对于学生而言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

他们作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一员,都要求他们履行
相应的义务,扮演好相应的角色。

正是因为学生的这种特
殊的角色,以至于担负着巨大的压力,包括学习压力、生
活压力等等。

而成年人更是会有工作、情感等方面来自的
压力。

这些压力通常都可以借吸烟来表示反抗,来抵消抑
郁焦虑的心情,企求在苦闷中得以解脱。

而在减轻或缓解
抑郁或焦虑症状的过程中, 使用烟草的频率和危险性却在
增加。

4.同伴影响
同伴群体成员间往往有相近的动机、情感与向往, 能
找到自我同一性的归属方向。

既往研究证实吸烟行为受同
伴的影响程度与同伴相处时间成正比。

我们可以看出从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来解读吸烟行为,能发现吸烟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但毕竟抽烟对身体有害,还会影响到周围的亲朋好友,所以我希望家庭、学校、社
会要多关注青少年的吸烟心里和吸烟行为,让祖国的下一
代能健康的成长,共同创造无烟环境。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