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核心概念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核心概念摘要
各位领导,各位教师:
大家好!今天有幸坐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和交流有关科学核心概念的知识内容,请大家听后给予指导.
一、核心概念的意义
在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草案》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科学教育主要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宇宙与空间科学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四大领域,相关基础知识。
前三个领域是自然科学中最重要的领域,是适合于儿童学习的最基本核心概念,为儿童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技术领域,对学生进行科学和技术两方面的教育,是当前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在四大领域中包含了10个核心概念,4个关于科学的概念:
科学概念:
1.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
2.物体可以对一定距离以外的其他物体产生作用。
3.改变一下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有净力作用于其上。
4.当事物发生变化或被改变时,会发生能量的转化,但是在宇宙中能量的总
量是不变的。
5.地球的构造和它的大气圈以及在其中发生的过,影响着地球表面的状况和
气候。
6.宇宙中有数量极大的星系,太阳系只是其中一个星系——银河系中很小的
一部份。
7.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8.生物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为此它们经常需要依赖其他生物或与其他生竞
争。
9.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会一代代地传递下去。
10.生物多样性、存活和灭绝都是进化结果。
关于科学的概念:
11.科学认为每一种现象都具有一个或多个原因。
12.科学上给出的解释、理论和模型都是在特定的时期内与事实最为吻合的。
13.科学发现的知识可以用于开发技术和产品,为人类服务。
14.科学的应用经常会对伦理、社会、经济和政治产生影响。
二、如何在探究过程中建构科学核心概念
首要前提就是我们一定要有改革者的决心与面对困难的思想准备,因为这是科学大概念是学科学的核心思想,是指导学生学习具体的概念、主题、事实性知识的依据,是学生科学素养的体现,是学生最基本的世界观,社会观。
1.探究任务的设置
我们一线教师应在教材内容理解透彻的基础上,认真结合本地区或本校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水平以及在现有的教育资源条件下作出更加符合所教学学生的实际情况最有效率的探究任务。
简单的说来,就是把探究活动“本土化”。
2.探究目标的表达
我们进探究目标表达上,应轻化事实性知识,而注重大概念、核心概念的渗透。
这是一种“授之以渔”的做法,这是一种世界观、社会观的教育。
我们福田区现大力推行的“转变教与学方式”教学改革中,“先学后教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中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导学案上“先学”,所以教学目标的表述就显得
尤为最要了。
3.引导学生在学习事实的基础上建构科学概念
有了科学概念性的探究目标,不尽是所有学生都能体会、领悟大概念的意义。
我们教师做为探究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应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建立科学概念。
教师重点在引导学生如何在众多事实中找到共性或是本质规律,从而通过抽象文字表达抽象的思维,形成原理、概念。
在这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验证据与概念间相互作用从而进入儿童的内心,引导学生要能够区分概念和证据之间的内在区别,即学生“想到的”和“看到的”“感受到的”区别。
4.处理好探究过程与核心概念的关系
我们强调在事实的基础上建构科学概念,科学概念尤其是核心概念是一个终极目标,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观察能力、获取据证能力、记录数据分析数据能力、对问题的假设与论证能力培养都是为了更好的在事实基础上建立概念。
反过来,在建立起核心概念之后,有了宏观抽象的概念指导,学生在获取其他事实时,就能举一反三,利用抽象的概念去获得更多的事实性知识,对事实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所以概念的建构与探究过程中的知识掌握、实验能力科学素养的培养之间是相互相承的关系。
5.评价与反思对核心概念深化与系统化
我们要改变现有的评价体系,放轻具体事实,知识的比重,加大力度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习态度、对自然与社会、自然与人的观念评价的比重。
评价类型既要有总结性评价,也要有过程性评价。
评价的形式也不定局限性于试卷测验,还可以实验操作,问卷调查,档案记录,一对一访谈,观察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