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解析教学 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照史料留传方式来划分,史料可以分 为直接史料(一手材料)和间接史料(二 手材料) 。“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 略或转写的”都可称直接史料; “凡是已 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则属于 间接史料。 一般而言,直接史料较为可信:实物资 料一般为直接史料。文献资料中的档案材 料一般也属于直接史料。二十四史则属于 间接史料。
(二)史料解析教学基本内涵
简单说:这是一种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的、 师生共同对历史资料进行探讨研究的教学 活动方法和范式。
具体一点来说,史料解析教学就是历史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重 点、难点和学生的学习情趣,确定有关的 研究课题,选择一些历史的原始资料,在 课堂上提供给学生(印成篇子或制成投影 片),然后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 行解读、质疑、辨析、论证,在此过程中 形成历史认识、解决历史问题,最后,对 活动做出相应的总结和评价的这样一种历 史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法和范式。
按照载体来划分,史料分为文献史料、 实物 史料、口碑史料、声像史料。


文献史料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原始史料,包括文件、档案、日记、笔记、回忆 录等 二是撰述史料,主要出自各种历史名著,包括古籍和 后人的历史著作。 三是文艺史料,指用诗歌、小说、戏剧等文艺体裁反 映历史的史料。 实物史料包括出土文物、历史遗迹、日用器具、古 建筑等各种古物。地上的文献资料如果能与出土的实 物资料互相印证,则基本可断定此事为真,是为二重 证据法。
──摘自《纽约评论》的一名记者所撰写的报道
要求:恰当地转换两个国家的立场,思 考下列问题。



1.两篇报道有何相似之处? 2.二者有什么不同? 3.你如何解释这种不同? 4.你认为读完这两篇文章的人会有什么反 应? 5.你能确定最近发生的与上述情况相类似 的事件吗? 6.你认为当你读或听到一个事件的报道时, 应该怎么做?
要求:阅读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放火焚烧华盛顿被看作是一个积极的事 件吗?理由是什么?
军队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美国人是 如何看的? 文中是用什么言词来描述对方的?


材料二 : 英国的野蛮人今天现出了原形。 与25年前践踏美国人的权利一样,毫无修 养的英国军队以他们没有人道的野性,在 今天攻占了华盛顿。他们毫不顾忌妇女和 儿童的安全,持续他们的暴行,焚烧了华 盛顿的大部分建筑物。为这种野蛮行为深 感震惊的美国军队正在重整队伍,决心从 未像此刻这样竖定,所有人都期望进行报 复,把这片大陆从英国人的暴政中永远解 脱出来。


史料作为证据,有“正面证据”(确证)和“反面 证据”(反证)之分,对二者都必须慎重对待。要综 合考虑正反两方面的证据,切忌只看到一方面证 据就匆忙下结论。(如例1;日本教材;火烧赵家楼等) 介绍史料的分类,不是让中学历史教师去搞历 史研究,而是希望引起大家对史学研究基本法则 的重视,在历史教学中不要盲目引用史料。当今 的历史教学,大量篇幅使用的是史家著述。为提 高历史教学的公信力和学生的证据意识,在可能 的情况下,我们要尽量选用较为可信的材料,如 实物资料、无意证据和直接史料;要尽量选用与 教学内容相适宜的材料,如古代史教学中多用出 土文物与地上文献,近现代史教学中多用声像资 料和口碑资料;要尽量同时呈现正反两方面的史 料和不同观点的史料,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二、史料解析教学的功能作用

第一,有利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我国历史课中的传统学习方式强调教师的讲授, 学生主要采用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习的自主性、 探究性和参与性不足,这就导致了学生“喜爱历 史,但不喜欢历史课”的状况。史料教学,注重 应用史料来进行教学,包括史料的解读、辨析和 运用,让学生把史料作为探究历史的证据,借此 来认识历史的本来面貌,寻找历史的规律。这样 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史料解析教学的特点 重视学习过程 强调学生参与
“其理论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学生直接参与发 现的过程,也是学生对信息处理的过程,只有学 生亲自动脑、动手,而不是被动地听讲,才能使 学生获得真正有效的信息,并掌握学习的方法和 技能,积累学习的经验。历史信息的承载方式是 以文字材料为主的,对历史资料的整理、辨析、 判断、推论等是掌握历史信息的基本方式,学生 形成历史认识的基础在于对历史材料的运用。” —[叶小兵,姬秉新,李稚勇等. 历史教育学[M].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

第三,有效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道德修养的 提升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是当前我 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我国中 学历史一贯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在教学 实践中,往往采用说理的方式阐明事理,学生在 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教育。这样的方式 带有说教的因素,有时教育效果可能会不甚理想。 史料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获取相关 史料,鉴别、分析史料,进而分析、解答历史问 题。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一个具有切 身感受的情感体验,并提出了自己对历史问题的 看法。同时,明白了事理,了解了历史,形成了 正确的价值观,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提升了道德 修养。


口碑史料一般是当事人或当时人对所经历或所 听闻事件的回忆。优点在于从个人视角看历史, 细节十富,情感充沛,不足在于受利害关系及记 忆力等因素的影响.有损其真实性与客观性。 声像史料是近现代的产物,对于研究近现代史 非常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史料,可能既是实物资料, 又是文献资料。如青铜器的铭文,如果研究文字 的内容,则属于文献资料,如果用于研究书法与 字体,则属于实物资料。

第二,关注学习过程,有助于历史方法的习得和 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 对史料的搜集、甄别与抉择,是史学研究的基 础,历史研究正是以此为基础来重构历史、分析 历史、发现历史规律的。史料教学强调学习的过 程,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史料,分 析鉴别史料,运用史料为证据来重构历史,解释 与分析历史,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也就 是像历史研究者一样来认识历史、考察历史。所 以说,史料教学注重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学生习得 历史方法,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们常常是“说明”,而非“论 证”。“说明”能反映一个教师阅读是否广泛;而 “论证”却更见一个教师的思想,也更能培养学生独 立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 2:



一位历史教师在《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中,出示 了以下材料:② 制宪会议代表麦迪逊认为:“1787年制宪会议的与会 者担负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以无比纯正的动机,彻底 的献身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全心全意投入会议工作, 以实现人民所寄托的伟大目标,即设计并提出一套完整 的宪法体系,补充原有宪法的不足之处。” 宾夕法尼亚有5000农民签名要求拒绝这一宪法。当 1787年宪法通过消息传来后,南卡罗来纳州的农民,定 制一口棺材,将其涂黑并埋葬,象征公共自由的死亡。 美国历史学家查尔斯·比尔德认为:“美国宪法制定的 动机是取决于制宪者各自所寻求的经济利益,其制定过 程明显反映出是不同利益集团互相角逐的过程,而宪法 之制定便是此种角逐的结果。”

wenku.baidu.com
这三段材料,视角非常丰富,有当事人(会议代 表),有当时人(农民),也有后来人(历史学家);有 肯定宪法的(会议代表),有否定宪法的(农民),也 有中性立场的(历史学家);有利益相关者(会议代 表和农民),也有利益无关者(历史学家)。三种观 点并无对错之分,都道出了有关宪法的部分实情: 富兰克林、华盛顿等人动机纯正、不偏不倚;南 北代表为利益争吵而终致妥协;农民反对没有规 定国民权利的宪法。在不同观点的冲击下,学生 方能展开积极思维.碰撞出灿烂的火花。 第一个案例,使用史料是为说明或印证结论, 属于典型的有史料的教学。第二个案例,使用史 料是为激发学生思维,对史料自身和史料所反映 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才是真正的史料教学。
《美国历史科国家标准》的相关内容 : “对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加以区分,而且要认 识到这两者是有关系的,历史学家所记录的事实 是有选择的,反映了历史学家对历史重要性的判 断”。“注意到历史上的各种人的各种观点,并 明白这些观点所表现出的不同动机、信仰、利益、 期望及担忧。” 9年级一l2年级的学生要学会“分析原始材料和 第二手材料中所表达的动机和利益,并对其确认 的历史事实和阐释加以区分”。“比较两种或三 种历史的阐释,区分事实与阐释,并确定在历史 评判中哪些事实是最重要的以及为什么最重要”。 “考虑对历史进行阐释时的各种观点,并解释不 同的动机、信仰、利益及观点是如何影响对历史 的阐释”。


按照史料作者的意图来划分,可分为有意证据 和无意证据。 有意证据是指为影响当时或后世的历史认识而 留下来的证据,无意证据则反之。一般实物资料、 家庭账册、部分书信日记等属于无意证据,而二 十四史、部分书信日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 这类史料的作者大都“有意”想以自己的文字来 左右时人和后人的视听,因此属于有意证据。 需要注意的是,在同一史料中,可能同时存在 着有意证据和无意证据。如一张关于美国内战的 照片,摄像者的意图可能是要表现北军的英勇, 但在无意中留下了当时的服饰、枪炮、阵形、体 格等信息。北军英勇与否,是需要综合其他资料 予以考证的。但无意留下的信息,用于研究当时 的军事思想、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的内容,则相对 可靠得多。
史料解析教学设计 及案例分析
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
杨为星
案例一
──第二次英美战争(1812年战争中华盛顿的燃 烧)

授课人:一位美国教师 材料一 : 胜利的王室军队蜂拥而入了华盛顿,在 一片欢呼声申,火把被传递过来。军官领着队伍带 着木头点燃了反抗的首都。部队的总军官确信这一 行动将很快破坏掉美国人反抗的后援。有传言说叛 军会在年底之前向王室正式投降,美国人的反抗据 说正在被瓦解。对国王忠诚的臣民正在加拿大等待 返回南部,重建正当的殖民地政府。 ──摘自《伦敦公报》的一名记者所撰写的报道
中考、高考文综卷的题里,教材、教辅的练习题 里,也都有大量的材料分析题 。 史料解析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学和测评的重要方法 之一。



一、史料解析教学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一)史料及其分类
1、史料
所谓史料,即“历史资料”。 认识“史料”,应把握的三个要点: 第—,史料的本质是历史的遗存,是过去的人留下来的 东西,一鳞半爪,不成系统;


第二,史料反映的是人类的活动,包括思想活动与社会 行为; 第三,史料的主要功能是重构与复原历史的证据。
2、史料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史料大致可以划分为 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口碑资料、声像资料 直接史料、间接史料; 有意证据、无意证据; 正面证据、反面证据。 之所以要区分不同种类的材料,是因为材料 种类不同,其价值和使用方式也有所区别。
注意“有史料的教学”与“史料教学”的
区别 案例分析 1:

某教师在教学中讲辛亥革命的意义时引用了大量史料: 梁启超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 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 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 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 了。”


吴玉章说:“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 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林伯渠说:“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 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
用这些史料可以论证说明一个 什么问题?

说明了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的一座丰碑。 这种教学属于“通过材料说明结论,而非通过论证 得出结论”。所谓说明,是指教师心中已有结论,他 为了将这个结论说清楚,出示了大量的史料。这些史 料均属于某一类别的史料,或者角度一样,或者意图 一致。所谓论证,是指运用正反两方面的材料,经过 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相应的结论。
史料解析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引言 一、史料解析教学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二、史料解析教学的功能作用 三、史料解析教学的操作程序及实施策略 四、案例评析
引言

早在20世纪50、60年代,美、英等国就已开始倡 导和重视史料解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

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都特别重视和强调了 要培养学生运用史料来认识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 力。 在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里引用大量原始文献资料, 加入了大量的图片资料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