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及产褥期深静脉血栓的护理闫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妊娠及产褥期深静脉血栓的护理闫红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及产褥期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研究选取
我院在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20例妊娠及产褥期深静脉血栓患者,依据自愿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观察组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对照组患者行一般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后体征
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将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在体征改善
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及产褥期深静脉血栓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不仅可提
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机率,而且还能有效改善护患之间改善,提高
患者生活质量,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妊娠及产褥期;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
05-522-01
从临床角度看,妊娠及产褥期深静脉血栓属于产科并发症的一种,其主要是当患者血液
处于高凝状态下的下肢血流缓慢导致,若一旦发生妊娠及产褥期深静脉血栓将严重影响到产
妇健康,严重者导致产妇死亡[1]。为了能探究妊娠及产褥期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护理措施,对
此选取我院近2年收治的120例妊娠及产褥期深静脉血栓患者,对其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进
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20例妊娠及产褥期深静
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6.5±4.3岁;剖宫产42例,顺产18例;胎次1~3次,平均胎次1.6±0.5;对照组:年龄22~38岁,平
均年龄27.5±4.3岁;剖宫产40例,顺产20例;胎次1~3次,平均胎次1.7±0.5。两组患者在
年龄、胎次等基础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具体措施包括:(1)产妇入院后,必须仔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肢体疼痛、肢体肿胀、皮肤表皮温度等并做好相应记录;(2)密切关注患者脉搏、血压、心率等生命
指针;(3)对患者凝血功能以及D-二聚体进行血样样本检查;(4)对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
声检查,若怀疑产妇肺部血管栓塞时需行肺部CT检测;(5)整个治疗过程中必须结合溶栓、抗凝以及中药等常规治疗。
1.2.2 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当产妇在妊娠及产褥期形成深静脉血栓时,会导致患者
出现抑郁、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必须耐心对其沟通,告知疾病的可治愈性,
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必须将疾病的相关知识和具体治疗操作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打消他们的疑虑,使其能够更好的配合相关治疗;(2)治疗过程中护理。护理人员必
须要求产妇需卧床休息14天,且在整个过程中必须将患肢抬高20°以加快静脉回流,从而降
低肢体肿胀、缓解疼痛感。若肢体患病比较严重时,则必须进行药物治疗(将500g芒硝、1g 冰皮装入布袋中进行外敷[2]);护理人员协助产妇进行床上翻身以及下肢缓慢抬脚屈膝运动;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以加快膈肌运动,进而降低胸腔压力,促使血液循环;在药物治疗方面,主要使用尿激酶10u,每天一次,共治疗一周,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必须时刻观察患者有无出血,若出血必须立即进行止血治疗。在进行抗凝治疗时,由于抗凝治疗容易导致妊娠妇女早
产或胎死腹中等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时刻观察产妇胎动、胎心等指标,若出现异常,则
需立即告诉主治医师;(3)出院护理。在饮食方面,患者需多饮水,多食用蔬菜等绿色性
食物,少吃但不等于不吃脂肪类含量较高性食物以降低腹部压力。在运动方面,护理人员必
须指导患者进行患肢锻炼,但锻炼时间必须符合自身情况。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护理措施后体征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 SPSS15.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
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取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
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1.67%(1/60)和对照组(
3.33%(2/60)无
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体征指标在体征指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3 结论
据相关研究发现,妊娠期产妇发生深静脉血栓机率较大,尤其表现在27周以后。若产褥
期发生深静脉血栓,一般发生在产后1~2周,但也有个别在产后6周发生[3]。从医学角度看,导致深静脉血栓主要是由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以及血液高凝状态三个方面导致的,当妊娠
期时,产妇血容量容易增加20%~100%,静脉血管会出现不断扩张使张力降低,在二者共同
作用下导致血流缓慢,诱发深静脉血栓[4]。临床研究发现,在对妊娠及产褥期深静脉血栓患
者进行治疗过程中,若配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在并发症和体征指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对妊娠及产褥期深静脉血栓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不仅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机率,而且还能有效改善护患之间关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该方法值
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辛绍伟,齐加欣,黄俊荣,等.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
志,2005,40(4):288-289.
[2]RichterON,RathW.Thromboembolicdiseasesinpregnancy[J]..ZGeburtshilfeNeonatol,2007,211(1):
1- 7.
[3] 佩英.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4,1(5):393-394.
[4] 蒲凤萍,王媛,赵丽萍,等.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循证护理管理[ J].护理研究,2007,21(8B):2124-2126.
作者简介:闫红出生日期:1982年06月11日学历:本科中级职称单位名称: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