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第1章(扈中平的现代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念的界定
• 二、教育学的概念
• (三)本书对教育学的定义 • 2、教育学研究的方法
• 百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学研究方法总体上是在定量方法与定性方 法之间摇摆。
• 3、教育学研究的目的
• 教育学研究的目的是揭示教育规律、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
• 4、教育的本质
•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 生产劳动。 •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 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 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念的界定
• 一、教育概念的界定
• (六).本书对“教育”的定义 • 四个基本立足点: • 一是立足于揭示学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即尽可能将狭义 教育与广义教育区分开。 • 二是立足于教育学的学科立场,即坚守教育以人为本,以 人的需要和发展为教育的第一要务。 • 三是立足于学校教育应有的价值立场。 • 四是立足于学校教育的实践立场。即学校教育实践最基本 的活动样态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平等的交往与互动。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念的界定
• 一、教育概念的界定
• (五).对“教育”的从两个角度下的定义 • 2、社会角度与个体角度的教育界定的不足之处: • 社会角度来定义“教育”,把“教育”看成是一种外在的 强制过程,忽略个体内在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在教育活动 中的重要影响作用。 • 个体角度定义“教育”,会忽视社会因素和社会要求在教 育活动包括人的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巨大影响。 • 在给“教育”下定义时所以要兼顾社会立场和个体立场两 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节
• • • • • •
教育与教育学概念的界定
• 一、教育概念的界定
(六).本书对“教育”的定义 概念理解 (1)教育是实践活动,有其明确的目的。 (2)教育是双向建构过程。 (3)强调教育活动的“动力性”。 (4)教育发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念的界定
• 二、教育学的概念 • (一)教育学的不同层面的界定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念的界定
• 一、教育概念的界定
• (四)广义与狭义之“教育” • 1、广义的教育 •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 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 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 《中国教育百科全书》 广义的教育指的是一切增进人们的 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增强人们体质的活动。没 有列出狭义的教育概念。 • 《教育大辞典.总论》 教育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 社会活动。通常认为: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 技能、身心发展、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Leabharlann Baidu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念的界定
• • • • 一、教育概念的界定 (二)“教育”的词源 2. 汉语词源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 和“育”分别做了具体解释: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 —最早见于“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父母俱存,兄弟无 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 之,三乐也。《孟子 尽心上》) • —我国古代思想家论及教育问题时,多用“教”与“学”,以“学” 为多。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念的界定
• 二、教育学的概念
• (二)我国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及定义——三种定义
• 第一,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从学科归属上属于带有人文学科特 点的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目的在于揭示教育规律。 • 第二,作为单一学科的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 主要是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 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的目的既是为了从理论上充实教育科学,更主 要的是为学校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和规范指导。 • 第三,作为课程的教育学是一门师范院校的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的内容主要是有关教育的理论阐述和学校教育教学的若干规范,其 目的是向学生传授有关广义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念的界定
• 一、教育概念的界定 • (三)中外对“教育”的定义表述与分析
• 2. 中国的解读 • 思孟学派:修道之谓教,中国古代教育几乎等同于道德教育。 •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教育理解为“存心养性”,教育使固有的善性得 以保持。 •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把教育看成 是“修道”和“明性”的过程。 •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教育理解为“化性起伪”,教育使人的本性得到 人为矫正。 • 梁启超: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 •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 • 孙喜亭:“教育的真谛是教人做一个对人民有利的人。”
•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 的简单化定义) • 从不同层面界定教育学: • 宏观: (作为教育科学总称)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 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 中观: (作为单独学科的)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 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 微观: (作为师范院校学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学是以广义教育的 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现代教育学 (第1章)
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主讲人:杨晏清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概念的界定
教育与教育学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念的界定
• 一、教育概念的界定 •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 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的用法——即教育的概念大致可分为三 类: • 1、作为思想转变的过程 • 2、作为影响学生成长的方法 • 3、作为特殊的社会制度 • (二)“教育”的词源 • 1. 拉丁语词源 • “education”(现代英语) • educare(拉丁语) “éducation”(法语) • “erziehung”(德语) • “e”有“出”的意思,词根“ducare”为“引导”,二 者合起来就是“引出”。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念的界定
• 本节课后思考与作业
• 1、你认为把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界定为“培养人的活动” 对教育自身有何意义? • 2、分别给“教育”广义、狭义和“教育学”下定义。 • 3、狭义教育下定义时所设立的四个基本立场是什么?
第二节 教育与教育学的历史演进
• • • • • • • • • • • • 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说 19世记末,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 中,从进化论出发,提出了生物学的教育起源说,他认为,早在人类 产生之前,教育已在动特界存在。 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也持这种观点。 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2、心理起源说 他认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忽视了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 3、劳动起源说 苏联的教育学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阐明教育起源的过程中提出 的观点,即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他们认为,教育产生的必要性和可 能性都来自于人的劳动。 自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在我国教育学界被 视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起源论。 80年代后,随着对“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质疑与争论的展开,开成 了多样性的起源说。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念的界定
• 一、教育概念的界定
• (五).对“教育”的从两个角度下的定义 • 1、社会角度与个体角度的教育界定 • 人们一般是从两个相对不同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 一个是社会的角度,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因此,在给 “教育”下定义时,应该平衡兼顾社会立场和个体立场两 个方面。 • 社会角度:把教育看成是体现一定社会理想、实现一定社 会目的、满足一定社会需要并培养一定社会所期望的人的 工具,强调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组织等因素对个体发 展的规范、限制和影响作用。 • 个体角度:倾向于把“教育”看成是个体的学习与发展过 程,侧重于强调教育活动对于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及 理想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
第二节 教育与教育学的历史演进
• 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 (三)教育的发展
• • • • • • • • • • • • • • 1、古代教育的特征 ⑴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一是教育尚未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 二是教育平等 三是教育内容极其简单。 ⑵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 一是产生了教育的专门机构——学校。 二是教育内容大为丰富。 三是学校教育有了明显的阶级性。 四是学校教育开始有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⑶封建社会教育的特征 一是学校体制趋于完备。 二是教育功能有所扩展。 三是教育在阶级性的基础上突出了它的等级性和宗教性。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念的界定
• 一、教育概念的界定
• (六).本书对“教育”的定义 • 1、广义教育:即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 目的的社会活动。 • 立足点: • 一是立足于更准确地揭示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 二是立足于赋予教育以正面价值,即教育必须是主观上的、 总体上指向增进和促时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 • 2、狭义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 制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即根据人的民燕尾服和社会发展 的合理要求,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 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促进受教育 者健全发展的活动。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念的界定
• • • • 一、教育概念的界定 (二)“教育”的词源 2. 汉语词源 “教”的甲骨文常见写法,金文的写法 。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念的界定
• 一、教育概念的界定 • (三)中外对“教育”的定义表述与分析
• 1. 西方学者的理解: • 法国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教育就是要让儿童的天性率性发展。 • 瑞士人文主义教育家裴斯特洛齐: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自然天性遵 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把教育看成是促进人的发展的活动。教 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 • 英国实证主义教育家斯宾塞:教育即为人的完满生活作准备。 • 瑞典自由主义教育家爱伦· 凯:教育的使命就在于帮助儿童本性自发地 发展。 •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 。 • 夸美纽斯: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 巴格莱:教育是传递人类积累的知识中具有永久不朽价值的哪部分的 过程。 • 弗莱雷:教育即解放的行动。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念的界定
• 二、教育学的概念
• (三)本书对教育学的定义 •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述教 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 教育学的定义包括三个要点:一是界定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二是界定教育学研究的目的,三是界定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 1、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 ⑴教育学与自然科学有区别 • ⑵教育学的科学特征不够明显,易与传统的社会科学相混。 • ⑶教育学具有非理性和艺术性特征,体现了教育学的人文 学科特性。
第二节 教育与教育学的历史演进
• • • • • 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二)教育的产生 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 主要原因: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 原因,也是教育具有永恒性的根本原因。 • 条件: • 劳动、语言(文字) • 人类的生产劳动是教育产生的必要和最根本的条件;语言 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必要条件。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概念的界定
• 一、教育概念的界定
• (四)广义与狭义之“教育” • 《美利坚百科全书》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教育就是个人 获得知识和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和技艺得到提高 的过程。 • 上述均是关于广义教育的定义,都明确揭示了教育的质的 规定性,即教育是培养人或促进人的发展的活动。 • 2、狭义的教育 • 狭义的教育在我国学术界无大的争议。教育主要指学校教 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 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 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 学校教育的显著性特征:在于其专门性、制度性、目的性、 计划性、组织性和持续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