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常用意象详解
送别诗中出现的常见意象
古诗中有许多送别诗,在这些诗中经常用到一些意象表达离愁别绪、送别怀人的情感。
所谓意象,就是带有作者强烈情感的景或物。
对这些意象总结如下:一、杨柳、杨花或柳絮古人用杨柳、杨花或柳絮表达离愁别绪,好友送别。
《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这是所出现的最早的以杨柳表惜别之情的诗句。
由于“柳”、“留”谐音,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
汉代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着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人就把“灞陵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他以“杨柳”表达与恋人分别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郑谷《柳》:“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若春风。
”以柳絮表达离别之情。
古诗中有许多以杨柳表达送别的诗句,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二、春草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如《楚辞` 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诗前半写草,暗寓送别;后半写别,不离春草。
使“春草”和“别情”相联系。
开头实写,结尾转为虚拟。
本诗以古原上离离的春草形象,寄托了送别友人的深情厚意。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以碧草连天,表现离别羁旅之情。
三、水古诗中以水为意象表达送别之情的也不少。
如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深千尺的“桃花潭水”抒写别情,但仍“不及”汪伦送我时的情谊。
古诗词常用意象:送别类
古诗词常用意象:送别类为乐趣而读书。
——毛姆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熟悉意象的传统色彩,有助于我们对诗歌形象的理解。
只要我们平时广积博览,勤加记忆相关意象的特点,对于读懂古典诗歌有很多帮助。
以下是秋小编为您整理的送别类意象,这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伤别情怀,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以折柳表惜别、相留之意。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惜别怀远)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怨别之情。
如《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李白《忆秦娥》)——西安霸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霸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是送别的地方,在霸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古诗词中的送别意象
古诗词中的送别意象
古诗词中的送别意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离愁别恨:这种意象是最常见的,表达了离别时的心情和情感。
如《离骚》中的“欲别黄鹤楼,各为飞蓬乘”、“愿言不得意,数尽杨州道”等。
2. 思乡伤别:这种意象更多出现在北国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远离家乡的苦楚。
如《登鹳雀楼》中的“故人西
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 求酒解愁:送别时相聚哀愁,常通过饮酒解愁来减轻不舍之情。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4. 急流奔瀑:有时借比喻自然景象来表现离别时的冲动和激情。
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
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5. 悲壮情怀:有些送别诗表现的是悲壮和豪迈,如《南行别二首》中的“玉佩龙头铁甲冷,一丝一缕不须惊。
天山雪彦王归马,半夜三更雪满城”。
6. 心有不舍:有些送别诗或句表现诗人内心的不舍和无奈,如《长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和“借问
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 明月清风:明月和清风是古诗词中常出现的意象,也经常与送别相联系。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及《蝶恋花·送春》中的“不到绿杨外,暗上花飞去”。
8. 力求节制:在古代社会中,送别往往需要符合一定规矩,不能过于激昂或急躁。
因此,许多送别诗或句的表达也需要适度,不能刻意过烈。
例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风了”,以及《送东篱》中的“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古诗中送别的意象
古诗中送别的意象
古诗中的送别意象常常是诗人离别时所感受到的情感和心情的抒发,包括以下几种:
1. 长河送别:河流是一个常见的送别意象,因为它总是流淌不息,与离别后人们的思念相差不远。
诗人常表示“两岸猿声啼
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苦闷和无奈。
2. 花鸟送别:花鸟是充满生机和美感的生命,能代表离别的悲伤和眼中的亲情。
诗人常以“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或者“别离
何必太胡闹,秋风过后最知寒”的字眼来表达内心的悲喜交加。
3. 风月送别:风月是代表自然美景的意象之一,夕阳、落花、浅笑、飘摇等代表性元素常常出现在送别的诗歌中,表现诗人于消失中的难以舍弃和对情感的痛切描绘。
4. 故乡送别:故乡是个让诗人怀念的地方,它常常成为送别的背景和线索。
诗人常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样的句子来表达离别时的感伤和无独有偶的寂寞。
5. 情人送别:许多送别的诗歌表现了爱情的旅途和相互依恋的孤寂,情人之间的相对无言,诗人的挣扎和煎熬都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描绘,最终尽是感伤。
送别诗九大意象
送别诗九大意象一、杨柳杨柳可是送别诗里的常客呢。
就像“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为啥是柳呢?因为“柳”和“留”谐音呀,古人就想借着这杨柳来表达想把友人留下来的心思。
看到杨柳依依的样子,就好像看到自己和友人分别时那种不舍的拉扯感。
这杨柳啊,就像是大自然给送别这个场景设置的一个特别的标志,只要一看到它,就知道有离别之事要发生了,心里就会涌起那种淡淡的忧伤。
二、长亭长亭在古代那可是送别之地。
很多送别诗里都会提到长亭。
想象一下,在一条长长的道路边,有一个亭子,送别的人就在这儿停下,再送友人一程就到这儿了。
长亭就像是一个分界线,这边是熟悉的地方,那边就是友人即将踏上的未知旅途。
比如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在傍晚的长亭,那种凄凉的氛围一下子就出来了,好像整个世界都在为这场离别而悲伤。
三、酒酒在送别诗里可重要啦。
离别前大家都会喝上几杯酒,一是壮胆,二是借着酒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像“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杯酒里包含了多少的牵挂和担忧啊。
酒这个东西很神奇,平时喝可能只是觉得味道不错,但是在送别这个场景下,它就成了一种情感的寄托。
几杯酒下肚,那些平时说不出口的话,都借着酒意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
四、夕阳夕阳总是给人一种很落寞的感觉,在送别诗里也是。
夕阳西下的时候,光线变得柔和又暗淡,就像离别的心情一样。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那落日就好像是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一点点地落下去,好像在诉说着最后的道别。
看着夕阳,就知道这一天要结束了,而友人也要离开了,一种时光匆匆、离别匆匆的感觉油然而生。
五、古道古道那是充满了沧桑感的。
古人送别很多时候就是在古道上,那是一条不知道多少人走过的道路。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古道上可能有马蹄的印记,有前人离别时的泪水。
走在古道上,就好像是在沿着前人离别的轨迹,这种感觉很沉重。
而且古道往往通向远方,友人就要沿着古道走向未知,送别的人看着古道,就会想象友人在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更加担心和不舍。
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赏析
送别诗中常见的空间意象:长亭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注释:唐朝水运发达,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构 成四通八达的水网。行旅之人出门大多乘船。“南 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像长亭 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 樽前挂帆去,风雨下西楼。(许浑<韶州送窦司直北归》)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
渐》) • 故人南去汉江阴,秋雨萧萧云梦深。(李端《江上送客》) • 断烟伤别望,零雨送离杯。(徐坚《饯许州宋司马赴任》)
舟和帆在送别诗中往往以“孤舟”、“孤帆”的意象出 现,突出远行人的孤单之感。
送别诗中常见的空间意象:长亭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释:谢亭又称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 齐诗人谢晀所建。后来谢亭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 之地,也便成了离愁的代名词。
送别诗中常见的空间意象:长亭
灞陵行送别 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折柳送别
折柳枝
施肩吾
伤见路边杨柳春, 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 不送去年离别人。
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 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 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 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 之意。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日暮征帆何处泊?
送别诗鉴赏
送别诗鉴赏专题自助餐一、送别诗中一些常用的意象:(一)习俗类意象:1、柳(折柳送别)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三则,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如《送别》(王之涣)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2、酒(饮酒饯别)“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
”(辛弃疾《满江红》) 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所以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浓浓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
3、唱歌(唱歌饯别)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李白)(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阳关三叠” 是唐代流传久远的离别之曲。
“朝闻游子唱离歌”(李欣)“劳歌一曲解行舟”(许浑)(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二)时间意象:4、日暮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夕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
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
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5、月亮月亮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
送别诗情感
送别诗情感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传统诗歌。
送别诗中诗人状态是面临别离,或别友人,或被友人送别,或与家人恋人分别等。
主要内容是长亭古道、江边渡头、举酒击节、折柳相赠等。
送别诗常见的几大意象:长亭古道这类驿站旁的送别场景;水,比如江边渡头,古人长途时没有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有的是水陆的船舟等,或者依靠步行;酒,古人一般设酒宴饯别;柳,与“留”谐音,通过折柳相赠,表达对友人、亲人、爱人依依不舍之情;月,送别之后往往睹月思人。
长亭、南浦、柳、芳草、酒、月等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往往被作家们交织在同一首作品中,共同负起烘托、渲染或写照、象征离愁别恨的使命。
送别诗中的感情类别:1.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2.体贴入微的宽慰,如杜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4.前途艰险的担忧,如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5.坦诚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6.积极奋发的勤勉,如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7.各向天涯的愁绪与思念,如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送别诗抒写离别情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
要把这种情感火花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对此深有体会:“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
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
”此段话把情和景截然分开说得不确,但就“言情难”而言,还是有道理的。
送别诗要想“感动激发人意”,必须采用一些手法来“言情”。
送别诗常用意象
以下是一些在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
1. 长亭:古时道路旁为行人休息、送别的地方,常用来象征别离。
2. 碧水:常常象征思念和别离,因为水流的特性与人的思念相类似。
3. 杨柳:因为柳树在春天发芽,所以常常象征离别和新开始。
4. 风雨:常常象征困难和挑战,也暗示着远行者将面临未知的一切。
5. 长夜:常常象征别离的痛苦和思念的心情。
6. 孤帆:常常象征远行者的孤独和远离。
7. 离亭:与长亭类似,离亭也是送别的地方,常常象征别离。
8. 酒:送别诗中常常有劝酒的场景,酒象征着对远行者的祝福和期待。
9. 镜:常常象征别离的痛苦和思念的心情。
10. 雁:常常象征远行和别离,因为雁在秋天南飞,春天北返,与人的离别相似。
这些意象在送别诗中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得送别诗成为诗歌中的一种重要类型。
古诗歌之送别诗赏析
小题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01
02
01
课堂小结
02
艺术手法——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赠友送别诗鉴赏要点
情感——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陈诗写的是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海畔)冻泥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掉光,枝梢被狂风折断,给行军带来困难。(2分) 岑诗写的是在盛夏五月时火焰山炎威赫赫,常人视火山为畏途,而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必经此地,自然极其困难。 (2分) 两者一极冷一极热,环境严酷有别。(1分)
二句写从军将士面对的环境极为严酷: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海畔”)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就在这一严酷的背景上,映出皑皑雪山,传出高亢嘹亮的笛声。诗人以这一笛声,使人产生这里有人的联想,同时又将人隐去,以“不见人”造成悬念:那风里传来的笛声究竟来自何处呢?从而自然转出末句:寻声望去,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风雪中红旗不乱,已足见出从军将士的精神,“直上”的动态描写,更使画面生机勃然,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尽在这“直上”二字中溢出。
1
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直接抒发依依不舍的留念;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2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3
基本主题:永不褪色的深厚情谊,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4
感情色彩:
5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唐代送别诗的自然意象
唐代送别诗的自然意象
唐代送别诗中常见的自然意象包括:
1. 杨柳。
由于“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相送的习俗,借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2. 长亭。
长亭是送别之所,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3. 南浦。
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
4. 酒。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5. 古道。
古道是送别诗中常用的背景元素,象征着旅途的艰辛和离别的悲伤。
6. 芳草。
芳草在送别诗中常常寓意着离别的愁绪和思念之情。
7. 夕阳。
夕阳寓意着离别的时刻和岁月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离别之人的祝福。
8. 秋水。
秋水在送别诗中常常象征着离别的痛苦和期盼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之人的深深思念。
9. 春风。
春风在送别诗中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希望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这些自然意象在唐代送别诗中被广泛运用,它们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人的深情厚意,也为我们提供了欣赏和理解唐代送别诗的独特视角。
送别诗中常出现的意象
送别诗中常出现的意象
1. 日出:日出常象征着新的开始,既预示着生命的活跃,又预示着未来的美好,因此是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
2. 月亮:月亮象征着梦想的永恒,象征着宁静、祥和的气氛,也暗示了分离后爱情及友情的珍贵,是送别诗中一个重复出现的意象;
3. 风:风象征着难忘的情绪及经历,风又传递了心中最真诚的祝福,以及平和地把分别的距离渐渐远离,是诗歌中的一个常见意象;
4. 鱼:鱼暗示了友谊和爱情的不可磨灭,充满着深沉的象征意义,在送别诗中常常作为一个情感的载体出现;
5. 鸟:鸟又称爱鸟,象征着幸福安康的爱情及友情,是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
6. 星光:星光代表着真挚的祝福,象征着人们对离别的思念及祈愿,是送别诗中常见的一个意象。
- 1 -。
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
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送别诗中也有一些常用的意象:(一)习俗类意象1、柳(折柳送别)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三则,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2、酒(饮酒饯别)“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
”(辛弃疾《满江红》) 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所以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浓浓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
(二)时间意象3、日暮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夕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
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
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4、月亮月亮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
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三)空间意象5、长亭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送别诗中常见意象探究
送别诗中常见意象探究一、送别诗中意象的那些事儿送别诗呀,那可是古诗里特别有味道的一种呢。
咱先来说说柳树这个意象吧。
柳树在送别诗里出现的频率可高啦。
为啥呢?因为“柳”和“留”读音相近呀,诗人就想借着柳树来表达自己想要挽留友人的心情。
比如说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在这个送别的场景里,那青青的柳色就像是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柳树在风中摇曳的样子,就好像是在招手,想把友人留下呢。
二、长亭短亭也是送别诗里的常客在古代啊,长亭和短亭是人们送别的地方。
沿着大路,隔一段就有一个亭子。
当要送友人远行的时候,就会在亭子里摆酒饯行。
像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里就有“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这就把那种离别的愁绪和对友人旅途的担忧都表现出来了。
想象一下,在一个夕阳西下的时候,诗人和友人在亭子里,喝着酒,看着友人即将踏上的漫漫路途,那画面多让人感慨呀。
三、酒在送别诗中的作用酒这个东西啊,在送别诗里那可是相当重要的。
古人送别时,都要喝酒。
一来呢,喝酒可以壮胆,让友人在旅途中更有勇气;二来呢,酒也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杜甫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一杯酒里包含了多少对友人的关心和不舍啊。
友人喝了这杯酒,就带着诗人的祝福和牵挂上路了。
四、夕阳与送别诗夕阳这个意象也经常出现在送别诗里。
夕阳西下的时候,总是给人一种很伤感的感觉。
在送别诗里,夕阳就像是离别的倒计时。
当诗人看着夕阳渐渐落下,就知道和友人分别的时刻越来越近了。
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虽然不是专门的送别诗,但那种在夕阳下的孤寂和离别的情绪是相通的。
在送别场景里,夕阳照着诗人和友人,拉长的影子就像他们之间那扯不断的情谊。
五、大雁的象征意义大雁也是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哦。
大雁是候鸟,每年都会南北迁徙。
在古人眼里,大雁就像是传递信息的使者。
当友人远去,诗人看到大雁飞过,就会想让大雁带去自己对友人的思念。
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送别诗常见意象
送别诗常见意象送别诗是一种传统的文学形式,它以留恋、挥别和缅怀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失去的事物或人的哀悼和思念之情。
送别诗的书写一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古代的“古体诗”还是现代的“新体诗”,都体现了一贯传统的文学精神。
自古以来,送别诗中都有许多常见的意象,用来传达作者不舍之情。
其中最常见的主题就是时光流逝,即用景物、事物或动物来比喻时间的长短和人世的短暂。
这种意象往往被作者用来表达对朋友、家人甚至自己的不舍之情。
例如,毛泽东的《赠汪国胜》中出现了流水的意象:“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燕在枝上,声声近;水在岸边,流不绝。
”毛泽东用流水来比喻他与朋友分离时的伤痛,以及岁月不老去的时光。
另一个常见的意象是沙漠和旷野。
沙漠作为大自然的象征,暗示着人类的渺小、孤独与无常,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更容易感受到时光的流逝。
例如,鲁迅的《给葛芳英》中写到:“一夜凉风起,乡音无凭愁,但归路南北,谩添秋叶稠”。
鲁迅用沙漠与凉风比喻葛芳英回家路上的寂寞与悲伤,强调离别时的痛苦之情。
此外,植物也是送别诗常见的意象,其中最常用到的是枯萎。
植物的凋谢可以象征人类的衰败和无常,暗示着离别后的孤独和绝望。
张爱玲的《离别》中就写到:“二月的芭蕉树早已枯萎,偶尔有几叶雪白的花瓣缓缓的飘在我的衣袖上,落在我的脚边。
”张爱玲运用枯萎的芭蕉植物来表达她对失去的命运的悲伤。
另一种常见的植物意象是残花,它代表著生命的暂时性,象征着离别的哀思。
苏轼的《念奴娇》中写道:“杨柳岸晓风残月,江枫渔火对愁眠。
啊!但见黄河落日圆,花叶半缘人何在。
”苏轼运用晓风、残月、江枫渔火来烘托出他对远方爱人的思念。
送别诗是一种深具传统文化底蕴的文学形式,它承载了作者失去和思念之情,同时也体现出悠久历史中中华文化的千古魅力。
送别诗中潜藏着许多常见的意象,如流水、沙漠、植物等,这些意象代表着作者对失去的悔恨与惆怅,将永远流传下去。
古代诗歌中送别类的意象(精选10篇)
古代诗歌中送别类的意象古代诗歌中送别类的意象(精选10篇)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
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代诗歌中送别类的意象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古代诗歌中送别类的意象篇1朝代:唐朝|作者:李白试发清秋兴,因为吴会吟。
碧云敛海色,流水折江心。
我有延陵剑,君无陆贾金。
艰难此为别,惆怅一何深。
古代诗歌中送别类的意象篇2朝代:唐朝|作者:王维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古代诗歌中送别类的意象篇3朝代:唐朝|作者:李白吾家青萍剑,操割有馀闲。
往来纠二邑,此去何时还。
鞍马月桥南,光辉歧路间。
贤豪相追饯,却到栖霞山。
群花散芳园,斗酒开离颜。
乐酣相顾起,征马无由攀。
古代诗歌中送别类的意象篇4朝代:唐朝|作者:李白彭蠡将天合,姑苏在日边。
宁亲候海色,欲动孝廉船。
窈窕晴江转,参差远岫连。
相思无昼夜,东泣似长川。
古代诗歌中送别类的意象篇5朝代:明朝|作者:边贡汉江明月照归人,万里秋风一叶身。
休把客衣轻浣濯,此中犹有帝京尘。
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诗歌题目通常以“赠、别、送”等字眼。
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
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其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委婉含蓄,有的词浅情深。
古代诗歌中送别类的意象篇6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年少因何有旅愁,欲为东下更西游。
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
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垆从古擅风流。
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
古代诗歌中送别类的意象篇7朝代:唐朝|作者: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送别诗中常见意象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精选课件
20
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 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流 转,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日暮酒醒人已远,
——柳永《雨霖铃》
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谢亭送别》
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 ——李白《送殷溆》
精选课件
离恨如旨酒, 古今饮皆醉。 ——贯休《古离别》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范仲淹《御街行》
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 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 荣之意。
精选课件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诗经·小雅》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王之涣《送别》
精选课件
很多考生不理解《折杨柳》为赠别、乡思名曲, 就不可能得分,不理解折柳赠别是唐代著名风俗也不 可得分。在这里,实际上考的是考生的文化素养和底 蕴。
描述一个经典的古代告别 场面需要那些关键词?
精选课件
3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精选课件
描述一个经典的古代告别 场面需要那些关键词?
古道
长亭
古诗词中离别送别意象
古诗词中离别送别意象稿子一: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古诗词里那些让人感动的离别送别意象。
你看那“杨柳”,在好多诗词里都代表着送别呢。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诗人王维在送朋友的时候,那青青的杨柳是不是一下子就把那种依依惜别的氛围给烘托出来啦?好像杨柳枝都在拉着友人,舍不得他们离开。
还有“酒”这个意象,也特别常见。
送别时,大家一起喝上几杯,把心里的话都藏在酒里。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杯酒里饱含着多少牵挂和祝福呀!“长亭”也是个让人伤感的地方。
在古代,长亭就是送别的站点,“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看着一个又一个的长亭,离别的愁绪就越来越浓。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里的“孤帆”,友人乘船远去,只留下那孤独的帆影,是不是让你也感受到了诗人那种痴痴凝望,不舍的心情?这些意象呀,就像是诗人藏在诗词里的小心思,让咱们读着读着,就仿佛置身于那离别的场景中,跟着一起伤心难过,又一起期待着再次相聚。
怎么样,是不是很有意思?稿子二:嘿,小伙伴们!咱们接着唠唠古诗词中那些充满情感的离别送别意象。
先说“明月”吧,“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当朋友要远行,没办法陪在身边,就把自己的忧愁和思念托付给明月,让它陪着友人。
多浪漫又多让人心疼啊!“浮云”也常常出现呢,“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游子就像浮云一样漂泊不定,这一分别,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想想都觉得有些心酸。
“笛声”也能传递离别的哀伤哦,“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那悠悠的笛声,好像在诉说着离别的不舍和对过去的怀念。
“南浦”这个词也很有讲究,“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在古人眼里,南浦就是送别的地方,一提到它,那种悲伤的情绪就涌上来了。
还有那“芳草”,“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茂盛的芳草就像那绵绵不绝的离别之情,割也割不断。
这些意象是不是特别妙?诗人用它们把离别的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让咱们读了也能感同身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别诗常用意象:空间意象:长亭、灞陵、南浦;时间意象:黄昏、月夜、清晨;空间意象:长亭、灞陵、南浦;杨柳、柳絮、杨花,秋、明月、夕阳,孤舟、孤帆、流水二、“意象”与送别诗“情感”的关系1、雨:绵长细密,如愁绪;点点滴滴,如眼泪。
雨是言情造势之首选。
2、柳:(1)千丝万缕的柳条、纷纷扬扬的柳絮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3、子规:子规啼声哀怨动人,听起来好像在说:"不如归去!"。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4、月: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多情的象征义,因而诗人常借月抒怀。
5、长亭:长亭是陆上送别之地,南浦是水边送别之所6、酒:可表达情意也可派遣愁苦7、兰舟:水上交通工具,代表着出行。
(三)送别诗常用的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寓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对写等。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但由于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商旅、归隐等原因,常常保守“悲莫悲兮生别离”的痛苦,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送别诗词的形式标志是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例:《送魏万之京》《梦游天姆吟留别》《春夜别友人》《送友人》送别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2.情感分类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1)依依不舍的留恋、友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例:《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赋得暮雨送李胄》(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2)分手之后的孤寂、凄凉、沉重、落寞例:《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赋得暮雨送李胄》(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3)情深意长的勉励、安慰、鼓励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坦陈心志的告白例:《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通过对别后情境的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关切、担忧、祝福、嘱托例:《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烟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是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6)另有表达豪迈之情的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送魏大从军陈子昂(慷慨壮志、奋发向上、豪放激昂、气壮山河)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小结: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词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二、识技巧1、比喻、拟人(略)2、以景结情(情→景):在诗词的收尾处以饱含深情的写景句子收束全诗。
这类诗词的情先脱颖而出,尔后再以景衬情。
此情是由景所触,只是为了突出激情,在表述上打破了常规顺序,先情后景,含蓄、委婉、蕴藉。
注:以景结情在大类上仍属借景抒情。
3、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手法。
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表现手法上,情景交融的五种形式,即一是触景生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寓情于景。
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 乐景写乐情②以哀景写哀情② 以乐景衬哀情④以哀景写乐情4、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情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仅略举例。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三则,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四则,正因杨柳有了以上三则意蕴,所以,古人离别之时看到杨柳更添离愁相思之苦。
(2)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送别诗中常出现。
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
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3)月,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
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4)长亭、短亭、劳劳亭,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李白的《劳劳亭歌》“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注:劳劳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大约十五里左右,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必经之地。
送别之人常在此驻足,目送行人渐行渐远。
后来,劳劳亭便成了离别感伤的代名词。
)李白的《谢亭》:“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
”(注:谢亭又称谢公亭。
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晀所建。
后来谢亭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也便成了离愁的代名词。
)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5)渡口、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如:江淹“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白居易的《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 (注:唐朝水运发达,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构成四通八达的水网。
行旅之人出门大多乘船。
“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
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6)酒,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李白《江夏别宋之悌》),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
(7)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
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
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在暮年面对巫山巫峡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国势衰落,不禁发出“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的感叹,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
(8)寒蝉、船(舟)、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灞桥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二、唐人送别的习俗:折柳送别: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例如,王之涣的《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王维的《送沈子福之江东》(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罟(gǔ)师:船夫。
临圻(qí):地名。
)饮酒饯别: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唱歌送别: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又如,李白的“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李欣的“朝闻游子唱离歌”,许浑的“劳歌一曲解行舟”(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阳关三叠”(即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流传久远的离别之曲。
(五)写作技巧送别诗运用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常见方法和技巧。
(1)融情于景:诗人触而伤怀、借以言情的客观物象,不外落日余晖、流水通波、江风引雨、平沙卷蓬、云横秦岭、路绕蜀山之属,这些物象一经带着作者的离情别绪入诗,成为“人化的自然”,便构成一种荒寒而悲凉、空廓而沉深的美感景象。
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诗歌着力描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交织在一起,形成离别时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抒写惜别哀伤之情。
(2)移情于物(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故意将自己的感情移注于另外的人、事、物上,表面上看是“移情别恋”,实质上作者对此人、此事、此物的眷顾更深,感情也更真,能够受到“情感倍增”的效果,这就是诗词中“对写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言下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
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诗人通过写柳条藤蔓、黄莺的伤离别表现人的情思心绪。
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二)“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那彻夜流溢的烛泪,都在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
再如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对蜀中山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国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他的故乡,初次离别,怎能不无限眷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山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